离麦收的日还远,天气还不到最热的月份,但是太阳已经开始变得有些毒辣了!阳光照在那些光着脊梁在地里忙碌的人身上,催发出一连串的汗珠。
地里的麦苗已经涨得很高了,但是长势却并不是很好。有些叶子显得有些枯黄。这明显是水不够的缘故。自打开春起,这地里就没下过几场雨。也不知道老天这是怎么了,难道就这么吝惜那几点雨水吗?
锄地的人直起腰来摘下头上的草帽用力的扇扇风,这时才能看出有着一副精壮身体的人,在明朝已经算是一个老人了。他脸上的皱纹不多,但是花白的头发却显示出了他的真实年龄。从额头沿着鼻梁直接划到左脸上的一条伤疤十分的渗人!
老汉用力的喘息了几下,喊道:“老大!喊上老二和老三,回家吃饭了。”
不远处,一个同样光着脊梁的精壮后生从地里站起来答应了一声,就向田地一侧走去。他还有两个弟弟在那边。
老汉拎着锄头向另一个方向走去。他走出田地坐在田埂上,两只脚相互搓了搓,泥土纷纷从他的脚底板上掉下去。老汉皱着眉头看着掉下去的泥土感到很不开心。因为脚上的泥土一搓就掉了,不像早些年那样湿漉漉、黏糊糊的粘在他的脚上。那样的土才是田地里该有的土,水分足麦子才能长得好。可是脚上的泥土干得一搓就掉,这说明土地表面已经干了。
老汉盯着泥土发了一会儿呆,他的三个儿子就都走了过来。脚步声惊醒了老汗。他套上草鞋,站起来把衣服搭在肩上,再扛起锄头,率先向村子里走去,三个儿子跟在后面小声说笑着。
这个老汉叫牛八斤。据说他生下来的时候有8斤重,所以名字就叫八斤。年轻的时候牛八斤不想在村子里种地,就背着父母投军了。结果他运气好,从军不久就赶上了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
牛八斤当时长了一副好
身体,带队的小旗碰巧又和他同乡,所以对他挺器重的,教了他不少在战场上活命的本事。牛八斤也不负期望,作战颇为勇敢。后来战事快结束的时候,牛八斤追击一个头人,那个头人用一条镶着金块的腰带贿赂他,想让他放一条生路。
牛八斤从来没见过这么大块的金子!稍一愣神的功夫,被那家伙反击偷袭,差点一刀劈开了脑袋!牛八斤咬着牙砍死了那个头人,捂着伤口回到军营。他还有几分聪明,把那条金腰带藏在了营地外面的隐秘之处。要不然进了营地搜检的时候被发现就是死罪了!
直到伤养好伤,战事也差不多结束了。牛八斤就谎称自己脸上受伤影响了眼睛,于是上官打发了几两银子之后就让他回乡了。牛八斤悄悄取回了腰带,把那条腰带上金块抠了下来,切成几块分别卖掉了,就有了一笔银子,也算是衣锦还乡了。
结果回乡的时候发现父母正病得很厉害,若不是乡亲们护持早就死了!牛八斤立刻拿出银子来请医生治好了父母的病。又用剩下的银子置办了几十亩地,总算安顿了下来。
他的父母见儿子回来,又发了财,高兴不已,很快病就好了。可是那一场大病终究是坏了底子,后来老两口相继去世了。好在老两口去世前都见到了自己的长孙出生,也算是安心了。
安宁的日子过了许多年,不幸的是,他的妻子在生下老三之后没几年就染病去世了。留下来他们爷四个。牛八斤也没有续弦,自己精心照料三个孩子。他们长大后还把自己在军中所学尽数传给了三个儿子。
就这样。牛家有个三个大小伙子,加上牛八斤一家就有四丁。这在村里可是大势力!再加上牛八斤本身在军队里锻炼的敢说敢干,又念着乡亲们照顾父母的情分,只要乡亲们有事就帮着出头。所以很得乡亲们的支持。就是村长有事的话也会和他商量着办。
但反过来
,那些被牛八斤教训过的人就不是这个态度了!
牛八斤扛着锄头走在前面,三个儿子跟在后面嘻嘻哈哈的没完。牛八斤正琢磨着老大已经18了,已经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也该说亲了。他也知道老大似乎和村尾赵家的大姑娘似乎是有些眉来眼去的。只是赵家赵老爹那个钱串子要聘礼要的狠!
自己这些年倒是攒下了一些钱,但也不多啊!老二就比老大小两岁,也马上就要到了议亲的年纪,总该给他打算一下。实在不行就咬咬牙,先和赵家订了亲。了不起,自己领着老二老三多打打短工,总能给老二挣回一个聘礼钱!
牛八斤正胡思乱想着,只见前面急匆匆的跑来一个人。牛八斤还没来得及仔细看,那个人已经跑到近前,拉着手臂说道:“牛叔,牛叔!不、不好了!出大事情了!”
牛八斤看去,原来是同村的娃子小狗子!就问道:“小狗子,你慌了吧唧干什么?天塌下来了?”
小狗子跑的一头的热汗,气喘吁吁的说道:“牛叔,郭赖子回咱村子了。”
牛八斤哼了一声说道:“那又怎的?上回打他打的还轻不成?这回他要是再惹事儿,就再狠揍他一顿。”
这郭赖子不是旁人,就是同村里的懒汉,整日里偷鸡摸狗的。还有一个妹子也不是正经人。这兄妹两个田也不耕,地也不下。在村里人嫌狗憎的。后来郭癞子还在县城里加入了个什么帮派!时不常带人到村里耀武扬威,多次和村民起了冲突。结果被牛八斤带人教训过几次。最近一次因为他偷了村里的羊,被牛八斤赶到县城里一顿好打。据说被打的躺在床上半个多月才算是起来。
小狗子听到牛八斤这么说就更着急了,说道:“牛叔你不知道。这狗日的不知道怎么搭上了县里新来的主簿,把妹子嫁给了主簿做妾!这次他到村里来搬家,说是要到县城去,不回咱村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