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地点的法队会抵抗吗无论是英国人还是美国人都吃不准。
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法队会不会抵抗。如果抵抗,就地歼灭;如果缴枪,平等对待请记住一点:法国人不是德国人和日本人。巴顿如是给他手下的士兵驯话道。
他心里还是比较乐观。
盟军13万进攻部队在直布罗陀海峡外会合后又分开了。
一路直接进入英国人控制的直布罗陀海峡内,通过海峡后,再兵分两路,直攻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和阿尔及尔。继而向东边的利比亚和突尼斯进攻,威胁德意军团的背后,以缓解对苏伊士运河地区和中东地区的威胁,直到最后彻底把德意军队歼灭,收复整个北非。
为了防止德国舰队再次封锁直布罗陀海峡,另一路则是由巴顿率领着直接攻向摩洛哥的著名港口卡萨布兰卡。
这一路主要是美队。
美国人和法国人没什么太大怨仇,在美国独立甚至南北战争的时候,法国人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即使是维希政府成立后,也和美国人有正常的外交关系。所以巴顿估计法国人不会对美军下狠手。
至于另一路就有些不那么确定了。
3万英军主要集中在那一路,大量的英军舰船也在那一路跟随。虽然是由美国舰队打头阵,但因为英国人攻击法国舰队事件,法国人已经十分痛恨英国人了,难说会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
4月18日,这支盟军舰队通过了海峡,在夜幕下来到了阿尔及尔港口附近。
希望法队不要给我们出难题。如果抵抗,就地歼灭。如果无意抵抗。则向垂直方向打开探照灯。以表示对盟军的友好。艾森豪威尔下命令道。
夜色沉静,5万多盟军都在焦急的等待着通牒时间的最后一刻。
法国本土的维希政府早就乱成了一团,各方的争吵一直在持续。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德国大军在法国领土的另一半枕戈达旦,而另一侧是盟军大军堵住了门口,而且二战开始的时候。法国人是和英国人站在一个战壕中的。不过他们最后投降了,维希政府也是一个半傀儡政权。法国人的大国荣耀让他们很不服气被德国人控制,但却无力挣扎。
世界令人失望,人生充满荒谬。后世80年代华夏新一代人的精神情人,拒绝过6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让保罗萨特在43年年初刚刚出版的存在和虚无中,说出了这个时代法国人,甚至世界上很多人的心理感受。
他也同样说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人是自由的,要以人为中心。在无法改变的情境下,通过自由的选择不断创造自己的存在。承担自由的重负,对自己和整个世界承担责任。
他的观点直接击中了迷茫的法国人的脆弱心灵,存在主义和延后了近半年才开始的火炬计划交织在了一起。已经开始掀起了部分波澜。
那个历史上因为看望自己的儿子而滞留阿尔及尔的法国维希政府三军总司令达尔朗海军上将。这个时空还在维希和贝当等人统一着各方的意见。
但德国人对法国半壁残山剩水的威胁和法国人昔日的骄傲和荣誉最终使得他们面对最后的抉择一直在犹豫。
法国高层迟迟没有统一的意见,守备的法队却各自做出了自由的选择。
通牒的最后一刻到来。探照灯的巨大灯柱在夜空中垂直着冲天而起。
法国佬还算识趣负责东路进攻阿尔及尔的美国赖德少将轻舒了口气,继而命令道,接收港口
同时他还不忘提醒了一句:小心戒备
自由的选择下,已经无法遵从集体的统一意见。
当美国战舰驶入阿尔及尔港口时,法国又有人开枪了。
一直处在紧张状态下的美国大兵们立即还击,猛烈的炮击立即惹来了更多法国人的反抗,港口的要塞炮也开始轰击。
而有些法军依旧在犹豫彷徨,静悄悄的坐等最后的结果。
这么一场奇怪的战争一直在持续。战斗一开始,很多事情,已经开始失控,就连那一会儿一个主意的法国高层的命令也被前线的下层军官抛之脑后。他们也只能维护他们身为军人最后的职责,抵抗一切来犯之敌。
和阿尔及尔近半士兵还在犹豫彷徨不同,曾经遭受过英国人偷袭的奥兰港抵抗更为猛烈,让那些初出茅庐的美国新兵们体会到了硬仗的滋味。
但抵抗更为猛烈的却是来自卡萨布兰卡。
为了撬开美国这块世界最大电影金矿的大门,让华夏电影侵吞好莱坞,在40年战争阴云密布也波及到了美国的时候,孟享收购了环球电影公司。
环球在好莱坞创始阶段虽然是最强的电影公司,但经历了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后,它却被米高扬挤了下来。
在36年创始人莱默尔被挤得大权旁落后,环球一直靠小制作混饭,连公司仅有的几个大明星也都跑了。这也使得孟享用低廉的价格收购了下来,并借助着收购的诸多院线,重新让环球焕发了生机。
他们除了在和华夏合作的星球大战和蜀山外,也顺应美国主流拍了一些主旋律片。其中就抢拍了原华纳兄弟公司拍摄的卡萨布兰卡。
这部在42年上映的影片,不仅捧红了新环球签约的明星英格丽褒曼,而且给诸多美国人的脑海中留下了一个浪漫迷人的卡萨布兰卡的形象。
但战斗一开始,那些满怀憧憬的美国新兵们立即体会到了巴顿说的话,到处飘荡的战火让他们从天堂跌入了地狱。
法国人甚至出动了飞机,对美国人的战舰和登陆部队攻击。
法国人的炮火曾经压制得美国人这一路的3.5万人一支抬不起头来。
伴随着随处可见的断臂残肢泼洒着脑浆滚落的头颅,拖拽在草丛中的带着午餐味道的小肠,以及一处处低洼地带的血泊和一具具开始爬满虫蝇的尸体,这群美国新兵在死亡的挣扎中,开始了他们的地狱之旅。
不过,这段旅程并不算漫长。
法国人的抵抗虽然激烈,但后劲不足。
自从战败后,法国人的军备就受到了德国人的控制,法国的军工产业正在为德国人服务。而法队的那些过时的武器显然无法对抗全球战争工厂武装起来的美队。
三天后,阿尔及尔的法军率先投降。
一周后,奥兰港被4万多盟军攻陷。
而直到十天以后,卡三布兰卡才被巴顿攻占。
相对于美军1万六千多人的阵亡总数,仅仅在卡萨布兰卡就倒下了八千多人,相对借助着地利优势的法国人不过万人的伤亡,委实让巴顿有些恼火。甚至在戴高乐的自由法国的队伍来接收那些被俘法军的时候,他都一直怒骂不停,差点掏枪毙了几名法国战俘。
这次盟军伤亡虽然超过了3万,但战略目的已经达到。盟军的第二战场已经开辟,在北非轻易站稳了脚跟。
能把美国陆军牵扯到北非,再造一个巨大的绞肉场,这显然也符合孟享的战略部署,根本没有对德国人过多的提醒。
毫无准备的德国人只能坐视法国人独自抵抗,他们能做的事情就是在阿尔及尔法军投降后,就直接挥军南下,彻底占领了整个法国。
德国人不希望这些不稳定因素再出现其他的意外。
隆美尔也不得不抽调2个师的兵力,和意大利人的3个师一起,加强了利比亚的防御。
山寨公司在利比亚不断为德军武器油料等补给的消息,已经不是秘密,这使得盟军下一步的进攻目标中肯定会有利比亚。
比盟军更了解山寨公司对北非军团重要性的隆美尔自然不敢疏忽大意,随时戒备着盟军的下一步行动。
但在德国舰队重新在直布罗陀海峡外巡游截击的时候,在德国人抽调部队彻底占领整个法国的时候,西线的盟军暂时沉寂了。于此同时,在东线,一场更大规模的战役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