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世界本质
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当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足以找到宇宙的起源之时,也很可能是宇宙灭亡之时,宇宙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
真的是自然的产物?
有一篇科幻故事:一名学生在做实验,内容是在一个玻璃球中让一个质点发生爆炸,并且用N倍的显微镜观察爆炸后的情况,这个学生观察到的是爆炸后,逐渐产生了很多球形的物体,这些球体有的冰冷,有的火热,有的大,有的小,也有一些小的围着大的转动,后来产生了一颗蓝色的球体,放大倍数观察,发现上面有很多能够活动的生命,这些物体从一种透明的液体中慢慢走到了液体外面,一种透明的气体中,其中有一种由四肢行走慢慢变成了两肢行走,而前肢变的非常灵活,并且制造了很多工具,甚至发明了他们的文字,创造了记录时间的方法,他们发展的实在太快了,他们的交通工具已经快走到玻璃罩的边缘了。
而这时,这名学生却把玻璃罩中的一切重新变成了一个质点。
这个学生记录下了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两个星期。
这一切,不过是这个学生所做的作业。
大家惊叹于作者的想象力,我们的科学家也一直在制造新的物质,甚至是创造。
我们是否也会发展到有一天能够创造生命呢?
如果我们能够创造生命的话,那么又说明了什么呢?
我们会不会就是这个小说中那颗蓝色球体上的生命呢?
……
一切的一切,细思极恐。
李衍并不仅仅是问了曦这么一个问题,还有其他等等。
比如一个世界的发展和进程,,或者是他的本质。
本来这些东西都不是他现在所能理解的,但因为他内天地的情况,曦也好好的跟他细说了一番。
关于世界的本质,就像有关前世记忆的例子不管看多少听多少,那都是故事,都属于同一个层次的信息。
属于自己还是无法确定和感知前世的存在。
要想进一步认知和确认前世的存在,并认知这个世界的本质。就应该想办法去亲身体会一下。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除了科学什么都不信的人。
那么,你已经堵死了自己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
因为关于探索前世记忆以及对世界本质的认知,我们的古圣先贤早已用现代科学家所不了解的方式和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经典著作。
特别是佛教,翻开《大藏经》你会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所以,很多时候当科学家历尽千辛万苦爬上一座高峰的时候,却发现我们佛家的大师已在此恭候多时了。
这里我借助佛家的智慧来说说世界的本质,那就是苦,空,无常,无我。
首先,人生是苦。
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生、老、病、死之苦不言而喻。这里只简单说一下,后面四种苦。
爱别离之苦。生死离别,人间惨事,中年丧偶,老年丧子,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为谋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势,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也是痛苦。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父子,近如夫妇,亦难得终身相守,又何况其他呢!万法无常,爱别离之苦,是谁也无可避免的。
怨憎会之苦。意气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爱人,常常不能在一起。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令人讨厌,甚至不共戴天的人,偏又天天纠缠在一起,如影随形,好像再也没有分散的时间,常令人苦恼万分。
求不得之苦。想获得某一件东西,经济力量达不到;想谋求某一个位置,僧多粥少谋不到。甲男爱上了乙女,乙女却属意于丙男。自己的志趣是做计算机行业精英,但为了吃饭却不得不委曲在网吧做侍应生。佛经上说,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这些都是求不得苦。山谷易满,人欲难平,求而不得,岂不苦恼。
五阴炽盛之苦。五阴者,色受想行识。这五种,色是物质现象,受想行识是精神。物质跟精神你放不下,你对於身、对於心,都产生严重的情执。你真有智慧,你就知道全是假的,你贪著那就苦不堪言。你要知道是假的,放下,你就解脱了,你就得大自在。这五样东西称之为阴,阴是什么?覆盖之义,把它盖住了。把什么东西盖住?把自性盖起来了,你见不到自性。自性是真我,色受想行识是假我,它不是真我。凡夫错就错在把假的当作真的,搞六道轮回真叫个苦啊。
其次,色即是空。
一般人到临终的时候,这一口气要断了,这个时候才知道是一场空。现在为什么不知道?其实聪明人、容易觉悟的人,他知道每天晚上睡觉眼睛一闭,跟死有什么两样?眼睛一闭,什么都空了,哪一样东西是你的?真的,连身体都不是,何况身外之物。你果然觉悟了,真的会开智慧,会得自在。为什么?得失的念头就看轻了。损人利己的事情自然就不愿意做,也就不会做了。释加牟尼佛当年在世讲般若经讲了二十二年,般若就是告诉我们世界的本质,这是真正的智慧。
第三,世事无常。
从大的方面来看,沧海桑田,我们现在讲地球地壳的变化,这是大的无常;小的,那真是剎那剎那都不住。物质环境如此,我们自己身体也是如此,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乃至于地球有成住坏空。这些事实我们不是不知道,而是在这事实里面,真的叫麻木不仁。真正觉悟的人,他是时时刻刻有高度觉心的人。
第四,万法无我。
这是真的,所有一切的罪业,都是从我执发生的。如果能够真正晓得这个道理,知道我这个身是四大和合变现的。四大是讲物质,佛经用地、水、火、风这四字来代表。
《金刚经》讲世界是一合相,现在科学家承认,确实是一合相,就是一个基本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佛告诉我们:基本的物质有四种现象,叫四大。第一种性质地大,它是一个物质,虽然很小很小,它有体积,地代表体积。第二种性质水大,它有湿度,湿度用水代表。我们现在讲带电,阳电就是火大,阴电就是水大。第三种性质火大,它有温度,火代表的温度。第四种性质风大,它是动的,不是静止的,动就用风来代表。
大家要知道,四大是讲组织一切物质的基本,在佛法里面叫微尘,它太小了,它有这四种特性。这是物质组合的,组织聚合的时候,现这形状;它离开、分散了,形状就没有了。所以身不是真的,只是聚散而已,聚就有,散就没有了。
譬如一支粉笔,里面是很多白粉的分子组合起来的,如果我们把它捏碎分散,这粉笔就没有了。这粉笔它的真相从这里就可以了解,只是粉末之聚散而已,聚的时候它没有生,散了它也没有灭,所以物质确实不生不灭。你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这个身就没有生灭。身没有生灭,所有一切万法都没有生灭,聚散无常,它是现相而已,你不要被这假相骗了,你要认清它的真相。所以佛讲大千世界就是一合相,一合相把世界的真相说出来了。
除了物质之外,我们还有一部分叫精神,《心经》里讲五蕴中的受、想、行、识,这四个统统是属于心,即心理作用,这个也是无常的。我们心里面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也是生灭无常。
所以身跟心的真相,我们要认识清楚,然后才真正体会到佛经讲的无我。人无我是讲我们自己本身,五蕴之身。佛又说法无我,法是讲的五蕴,五蕴里面也没有我,我就是主宰的意思,我们今天讲存在的意思,它没有,找不到,它是剎那剎那在那里变化的。
世界的本质是苦,空,无常,无我。我们要常常记住这句话,要常常在生活当中去体验这句话,这才算是一个走向觉悟的人!
佛教是无神论者,佛经中的神,那是人心中的神。
在心外,根本没有神的存在。所以,佛教属于无神论。佛经中的神,与圣经中的神,最大的区别在于:佛经中的神,佛,菩萨,天王等,全部都是心中的。(在心外,这些完全不存在)。圣经中的神,天使长等,全部都是心外的。
基督徒所追求的真理,生命,道路。那是向心外所求的道路,这叫做:“心外求道”。简称“外道”。佛教徒所追求的佛法,是“心内求法”,简称:“心法”。所有的佛法,全部都是心法。如果有某一种佛法,是向心外求道,那叫做:附佛外道。
佛教有3大学说:假说,空说,中说。根据众生的心象说的佛法,叫做假说。描述宇宙真实体象的佛法,叫做空说。非空非有空有不二的佛法,叫做中说。
假说中的佛,是化身佛。
空说中的佛,是报身佛。
中说中的佛,是法身佛。
佛经中多处谈论神,天王,化身佛,菩萨等,但佛教却恰恰是无神论,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这一切,都是佛为了度化众生,而故意所做的假说。而宇宙的真相,是在空说之中。例如:金刚经:“我当灭度一切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义”。
心经有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之前李衍就觉得自己也应该充实一下自己的知识,以后会对自己的路有很大的帮助,加上有曦这位大神做参考,他倒是能静下心来了解。
至于穿越的事情,其实也不在于一时,对于他来说,穿越后的世界或许有一点小惊喜,但要是自己没有足够的底蕴,以后都路肯定也走不远。
所以,趁现在有时间,还是好好理解这些奇特的现象。
大概半个月的时间,李衍一直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虽然看似没有对他造成多大的变化,但内在还是改变了不少。
而且,好像自己的内天地越进化,自己的战力就越强悍。
本身他现在是二品真人境,极限战力起码和普通三品人仙境差不多,再加上2号的辅助成就的属性加成,对上三品人仙基本很轻松就可以虐杀对方。
除非对方不仅是一个人。
当然,前提是,他没用神元的情况下。
要是加上神元,那就是吊打五品太上真仙的存在,要知道,李衍现在的神元,可是已经突破了六品神仙境的强度了。
就算是曦,知道了李衍的神元突破后都有点惊讶。
因为她知道,如今的李衍,修炼不到一年时间。
一直到半个月后,李衍就离开了主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