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昌等实力强一点的西域小国为先锋,然后再让突厥人进攻,至于波斯主力,等战斗开始之后,再趁机破阵!至于其他小国的人,打打顺风仗就可以了。
大战一起!天地似乎都不忍看见,天空乌云密布,烈日不显。联军在各自向着大唐逼近。
大唐没有选择死守,同时出兵,骑兵分成众多队伍,迎了上去。
如此大的战场,想要全局掌控指挥,只有依靠事先制定的计划,然后根据传令兵传达消息。
当然!这只是针对别人,对于大唐来说,这个问题要小许多。邹羽和李靖,就位于距离战场最近的一个山头上面,用望远镜打量着前方。
深眼眶,高鼻梁的沙赫巴勒兹,就出现在望远镜下。这是大唐制作的战场指挥利器,加大号的望远镜,被固定在地上,镜筒可以旋转,十里地,只要没有遮挡,都看得一清二楚,这样大大小小的望远镜,就有四五个,已经被调试好了距离,只需要微微转动,就能看到想要看的位置。
大唐猛将众多,一人统领一支万人队,按照制定的计划,主动发起了进攻。
沙赫巴勒兹的算盘打得好,想要依靠人多势众,围攻大唐,李靖怎么可能让他如愿以偿。主动进攻,想要攻打那里,就完全是自己说了算。
十八万骑兵,除了火枪兵,乞活军,一共十五万大军,发动了进攻,他们看上去是一个纵队,其实是分成了几支箭头。
号角齐鸣,随后万马奔腾,骑兵发动了冲锋,整个天地一下子被轰轰轰的马蹄声所遮盖,再也听不到其他的声音。
大队人马一起冲锋,总是那么热血,那怕是一个胆小之人,这个时候都不会有恐惧感,只会觉得热血上头,忍不住高喊着冲锋。
大唐如此,联军同样如此,两支庞大的队伍,向着对方冲了过去。
万箭齐发,从空中交错而过,随后落下,带起阵阵血花,同时也有人因此落马,不过这点人,在大军中只能算微不足道,毕竟抛射的杀伤力有限,加上刚开始大家的准备都非常充分。
尤其是大唐,如今全军棉甲,钢盔,根本无惧弓箭,战马也有皮甲保护。
两轮箭雨之后,大唐的骑兵,突然一左一右散开,后方端着长刀的骑兵,显现了出来。
让联军非常吃惊的是,这些骑兵,战马全部披着铁甲,好在骑兵身上,没有着甲。
这当然是联军的无知,因为棉甲的钢板,都在衣服夹层,没有交过手,当然看不出来,而平时不作战的时候,钢板都没有装上。
十五万骑兵,其中三万重甲,在弓箭手散开的时候,冲进了敌群。
大唐如今的重骑兵和普通骑兵,唯一的区别,就是战马;普通骑兵,需要速度,因此战马只是防护正面的皮甲。而重骑兵的战马,除了战马小腿,全身铁甲。
在重骑兵和敌人交战之后,弓箭手也不再绕行,马头一转,跟着发动女正面冲锋。
普通骑兵和重骑兵不同,他们之中,有一部分是横刀连弩,配合着前方的战友,收割敌人。
十五万大军,形成了三个战团,对部分敌人进行了攻击,无视包围过来的敌人,从某种程度来说,反而是大唐在局部以多打少。
首当其冲的就是突厥人和西域各国,不过这种大型战争,不可能一时半会,就分出胜负。
沙赫巴勒兹肯定密切关注着战场,见大唐出动了大队骑兵,发动进攻,只剩下少半据守,这种明明人少,还主动分兵的事情,怎么看都不明智。虽然感觉有问题,但是战机不容错过,因此波斯大军,从战场穿过,向着大唐留守人马,杀了过来。
因为这是远征,营地才建几天,壕沟都没有,也不在险要地势,沙赫巴勒兹从不认为,有多难打。
剩下的全是步卒,没法参与骑兵进攻,进攻的人,应该只是想要取得一些战果,然后突围,引诱自己进攻营地,这是沙赫巴勒兹的推断。
因此他更不能让大唐如愿,波斯大军攻打营地,剩下的西域各国联军,也向着大唐骑兵,包围了过去。
整个战场,一下子就被分成了四块,相隔着几里地,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波斯大军,攻打营地,同样是久经战场的精锐,他们有自己的作战习惯,最前方是拿着弓箭的轻骑兵,在轻骑兵后面,是手里拿着绳子的骑兵,他们负责把障碍物拉倒。
只是很可惜,波斯人遇到了大唐,踏弩,床弩首先发威,把波斯人穿成一串一串,第一时间,遏制了波斯人进攻的浪头。
只是沙赫巴勒兹的手下,那都是与罗马常年战争的精锐,不会就这么容易被吓住,而且他们都明白,对付步卒,只要靠近,就是屠杀。
进攻,不停的进攻,而且一下子就散开进攻,这就是他们的战斗本能,对付密集的远程打击,最好的办法,就是松散阵型。
踏弩,弓箭还在不停攻击,只不过间隔时间长了,因此就有波斯骑兵,冲到了营地。
营地的拒马,栅栏被拉倒,随后骑兵冲了进来。
如果李靖布置的营地,如此容易被破,那他就不是李靖,在第一道防护被破的时候,弓箭手就向后撤退了,在波斯人面前,是大量的马车。
这些马车当然是大唐运送物资的东西,如今堆积在那里,用树干固定在那里,还有一些拒马,形成了第二道防线。
这一道防线,并没有完全封起来,反而留出一条条两三百米宽的通道。
出于人性的心里,有通道,自然就没人会去破坏那些马车,波斯人顺着通道,就杀了进去。
“杀!”一声大喝,一排排举着长长斩马刀的士卒出现,毫不畏惧的正面挡着通道。
“杀!”又是一声大喝,随着大喝声,士卒向前一步踏出,高举的斩马刀一刀挥下。
“杀!”没有停歇,又是一声大喝,紧接着,同样一群士卒,从第一排士卒旁边,踏上前一刀挥下。
“杀!”
“杀!”
“杀!”
一名将领不断的按照一个节奏高喊,而士卒一排排不停的挥刀,收刀。
雪白的刀光,形成一片连绵不断的光影,犹如风扇一般,不停的轮转,波斯骑兵,也不断的倒在斩马刀下,无论是人或者战马,都没有一个突破。人马具碎,无一例外。这一幕发生在每一条留出来的通道。
波斯人因为冲进大营,时间上肯定有差别,因此冲击通道并不是整齐的队伍,当然也就更没法击破通道的防守。
终于!波斯最精锐的重骑兵出现了,重骑兵在冷兵器时代,就是一个无解难题,重甲步卒,也难以抵挡,通道自然也就被突破了,虽然付出的代价不小。
冲出通道,波斯人以为可以大开杀戒,哪里知道,看上去空旷的地上,也有陷阱,战马跑过去,立即被绊倒了,完全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空无一物的地上,没有陷马坑,也没有绊马索,但就是有许多战马,突然摔倒。
在付出好上万人马受伤的代价以后,波斯人终于冲过了这一段地带,见到前方密集的盾阵,他们心里,反而松了一口气。
波斯人大量受伤的地方,当然是铁蒺藜,这种隐蔽而又廉价的东西,虽然不会杀死多少敌人,不过会让许多战马受伤,从而摔倒,还会绊倒后面的战友,引起连环车祸。
骑兵并不怕盾阵,那怕盾阵后面正不停的射出弓箭,都知道盾牌是保护弓箭手的,一但突破,就可以对弓箭手进行屠杀,因此波斯人一下子精神就来了,兴奋的吼叫着,催动战马,向前冲去。
一百米,五十米,越来越近,波斯人已经迫不及待的举起了武器。
就在波斯人即将接近的时候,突然!从盾牌中间!上面!出现大量的长枪。
这种情况,波斯人当然也碰见过,并没有因此慌乱,只是最前面的骑兵,做好了保护自己的准备,然后义无反顾的让战马撞了上去。
结果再次让波斯人吃惊,战马撞上去,虽然盾阵摇摇晃晃,但是并没有突破。
一波!一波!又一波!就那么一层盾墙,死死的挡住了他们。
按照以往的经验,战马冲锋,撞在夹杂着枪林的阵型上面,很快就会枪断盾破。
波斯人当然没有时间细心来看,不然他们就会发现,大唐从盾牌中,伸出来的三米长枪,完全是由钢铁制作的,战马别说撞断,撞弯都困难。
至于长枪后面,一块在地里的木桩,死死的抵住,这也是为啥撞不退的缘故。而且大唐的士卒,准备的钢枪,那是双份!没办法,就是那么有钱,任性!
李靖的安排,当然不会只防守,除了盾阵后面的弓箭手,远处的弩车,山丘背后,一左一右,杀出了两支铁骑。
这是一支混杂的骑兵,有重装,有普通列装,不过非常强大,这一点波斯人就深有体会。他们分出去阻挡的人马,一面两万,居然直接被凿穿!
这自然是王牌军队之一的乞活军,乞活军驻守京畿地区,是工作量最小的大型军团,平时最多也就种点蔬菜水果,他们的生活也是大型军团之中最好的,还加一个装备最好,虽然都是冷兵器。当然,训练强度也是最大的。
京畿地区,各地的物资,都会送到这里,加上为京城提供食物的养殖场。近水楼台先得月,因此分到他们手中的物资,非常丰富。
产量最大,鸡鸭鹅的蛋,每天都有得吃,鱼肉也没有断过,这样练出来的兵,怎么能不强大。更何况乞活军经过大小战斗数十场,无论是经验还是心态,也都是一流的。
乞活军也对得起邹羽对他们的重视,无论多么艰难的任务,都没有拉稀摆带,很漂亮的完成了。
乞活军的军团名字,是邹羽定的,血红色的大旗,也是独一无二,因此他们非常在意维护自身的骄傲,如今甚至形成了传统。那就是绝不丢脸,也决不能丢脸,无论是面对谁。那怕是大唐其他军团,都不允许丢脸。
乞活军一出,立即吸引了波斯人的火力,凿穿阻拦的敌人,逼迫波斯人不得不再次一面增加了两万骑兵,前去配合剿灭。
乞活军吸引了八万敌军,进攻大营,前后投入了十万人,给波斯人留下的后备力量,就只剩下了两万。
就在波斯人头疼的时候,让他们更脸色大变的事情,再次出现。
从大营后方,居然杀出一支步卒,奇怪的是这些步卒居然对骑兵发动了进攻,向他们冲了过来,更加奇怪,这些士卒居然拿着一根很短,像棍子一样的东西。
没有让他们好奇多久,就揭开了谜团,这些士卒一出现,跑了一段距离,然后就站住,把手中的武器,举在眼前。
波斯骑兵当然不会放过冲出来的步卒,只不过他们刚冲上去,就发现原本以为到嘴的肥肉,居然是要命的死神。
“砰!砰!砰!”阵阵声音响起,大唐士卒和重甲步卒一样,不停的一排一排,轮番前进。
火枪兵攻击骑兵,效果非常不错,尤其是这些轻骑兵,没有铁甲,根本防不住子弹,而且骑兵目标大,不容易放空枪。
火枪威力强大,只要中一枪,无论是士卒,还是战马,立即丧失战斗力。
关键还是这种攻击莫名其妙,只见人倒下,看不见是什么东西伤人,加上那不断响起的声音,很难不让人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对于未知的事物,人们总是畏惧多过于好奇,恰恰大唐就是波斯人一个不了解的地方,他们只知道,大唐强大,富饶,还很传奇。
波斯距离大唐非常遥远,这传言嘛,自然越传越离谱,难免就带了不少神话色彩。这次攻打大唐,波斯的士卒肯定会私下讨论,这样一来所有人都知道了一些大唐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