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们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案例:说,如果有一天可口可乐的工厂被烧掉了,请问可口可乐还在不在了?
一样在。
为什么?
第一,被烧掉的工厂不是它的,只是为它做代加工的厂子。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有可口可乐的分公司,都有它的工厂。我们中国也有许多公司叫可口可乐公司,但这些公司绝对不是“可口可乐”,它是我们中国的公司跟“可口可乐”合作的产物。
耐克球鞋所有的工厂也都不是它的,它只有标志和品牌,这叫做虚拟经营。未来的优秀企业都是这样的:不要工厂,虚拟经营——只做产品研发和品牌推广。因为只有你站在整个产业链的上游,才能获取最大的收益,如果只是在下游采购原料、生产产品,那你的利润率会很低。
第二,可口可乐的品牌不在市场上,而在客户的心里,所以它无法烧掉——任何优秀的品牌都是在人心里。
所以,营销之战的终极市场在哪里呢?
美国营销大师杰克·特劳特说:“商战是在现有客户和预期客户的心智中展开,那里是你取胜的地方,也是你落败的地方。”
但很多人自认为拥有质量最好的产品,觉得笑到最后的人一定非自己莫属,于是满怀信心地只身带着产品开往“前线”。在商战中经过一次次殊死搏斗,最终却没能杀出一条血路,只得丢盔弃甲、黯然离场……
企业竞争的实质,是客户心智之争,而非市场之争!在市场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营销的重点各不相同:
在工厂时代,企业竞争的实质是生产能力的高低,是产品之争,比如在我国的商品短缺时期,只要你能够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就不愁卖不出去——那时候是供不应求;
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生产能力逐步提高,于是我们到了市场时代,这时的竞争焦点,是在解决产品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市场资源,占据市场和渠道(只要你能够把货“铺出去”,一般就不愁卖)。那时候是供求平衡;
最后,科技的迅猛发展使我们一脚迈进了营销之战的终极阶段——“心智时代”,这时候,企业掌握生产、掌握市场都已无法确保赢得客户,竞争已进入到直接争夺客户心智资源的阶段——因为这时候,供大于求。
心智时代的企业战略,主要围绕两大步骤展开:
第一,将产品铺到市场中;
第二,将产品铺到客户心中。
能否进入客户的心中,成为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但由于很多企业家没能摸准这一时代脉搏,结果使得许多企业全然忽视了这一课题。到最后,大量质量完全没问题的产品从工厂中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进入了流通环节——市场。但客户看着一排排摆满了同类产品的货架,挑花了眼。那些始终无法进入客户心中的产品最终还是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生产这些无人问津的产品的企业,终于由于营销战略的失败“关门大吉”了。
我们都知道商场如战场,都懂得战争中“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道理,那为什么不在发展自己企业的时候,推销自己产品的时候,运用上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理呢?!
企业的营销决策,通常都会涉及资金、技术、人才、渠道等有形资源的评估,但是常常忽视了对一个极其重要的资产的评估,那就是客户的“心智资源”。要知道,在营销世界里没有客观现实,也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一样东西——客户心智中的认知,认知即现实,其他皆为虚幻!
经营一家企业、一个品牌,就是经营客户的心智资源。营销,不是要琢磨产品,而是要对预期客户心目中的想法下工夫。
所谓好的产品,很多时候并不意味着是质量最好的产品,而是最被客户认可的产品。在当今这个同类产品泛滥成灾、同质化日益严重的“后消费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经彻底成为过去式了。现在这个时代,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卖出去才是硬道理(无论你是卖豆汁焦圈、飞机导弹等有形的产品,还是提供桑拿按摩、修脚理发等无形的服务),否则,您只有歇菜的份儿了!
所以,在“后消费时代”,客户就是上帝,您必须把这位“上帝”伺候好了,赢得他的“芳心”——抢人心胜过抢市场。
任何企业要想有所发展,必须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只有你先摸准了客户的心思,让他满意了,你才会有钱赚。所以,营销不在“我”的心里,不是企业家、当老板的说了算;现在是客户“当家做主”的时代,做生意可不能闭门造车。
其实有很多企业家天天忙着“闭关修炼”,自己一门心思琢磨产品怎么卖,却不考虑客户是怎么想的,这犯了商家的大忌。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营白酒厂,厂里有一个营销总监,非常善于做营销。后来他看中国的经济形势不错,一片飘红,于是就想凭着自己几十年磨炼出的“一身本领”,自己创一个品牌、自己做老板,捞笔大的!
所谓“想到不如做到”,有了这个好主意,他立马骑着那辆跟着老婆陪嫁过来的“永久”到了厂子里。刚进厂,正好碰见脑满肠肥的团委书记挺着“怀孕”的肚子往外走。一见书记这副嘴脸,他就气不打一处来,想道:既然要离开了,还有什么好顾忌的——都顾忌了大半辈子,也该“孙子变老子”啦!
劈头盖脸一顿臭骂之后,他吹着口哨翘腿上车,颠儿了。只剩下一头雾水的书记站在厂子的铁门前,几十年来,他哪里受过这样的特殊待遇,几乎要流下两行“铁窗泪”了……
这位营销总监志得意满地回到家里,正好看到有一个电视剧非常火,叫《水浒传》。里面有一首歌,刘欢唱的《好汉歌》,里面有一句歌词,刘欢唱得很是强悍——“路见不平一声吼呀”。
“梁山好汉喝了一碗酒,然后是一声吼……”灵感来了,这个人就用“一声吼”三个字注册了一个商标,搞了一个“一声吼”牌白酒。
然后他就马上找钱、找人、找厂房,一年之后,连开厂带出产品,酒终于出来了。这个人欣喜若狂,心想终于可以往回敛钱了。这种激动、忐忑的心情,就跟经过十个月的漫长岁月,终于可以等待将来的某一天会有人叫自己“爹”了一样。
“一声吼”牌白酒生产出来之后,他等啊等,盼啊盼,结果,一瓶都没有卖出去。到最后,厂子关了、钱没了、风韵不再的老婆也跑了,这人见这种情况有点像他厂里那位书记被他骂了之后那样——逻辑停顿了。在他的观念里,这样超现实的事情是根本不会发生在现实世界里的。
结果一激动,在短暂几秒钟的抑郁之后,他的神经彻底崩溃了——傻了,天天在大街上“一声吼、一声吼”地吼着……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人光是自己琢磨产品,从来不做市场调研,等过了一年酒出来以后,这首歌早就过时了,没人记得了,更别提他的“一声吼”牌白酒了!
所以呢,我们通过这个真实的例子可以总结出一条经验:市场不在你自己心里,在客户心里。不仅是故事当中的这个人得了抑郁症,我们周围很多企业家都得抑郁症,为什么?因为他们摸不着做企业的门道。
像房地产业讲究位置一样,企业定位的关键也是位置!!只不过这个位置是在客户的心里罢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