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44、上梁大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转眼到了上房梁那天, 夏种已经收尾,除了几块贫瘠比较干旱的地需要组织人挑水泼地, 别的已经种完。

大家都能轻松一些,腾出时间来帮忙盖房子, 原本如果农闲的时候,全队帮忙两天就可以把三间屋子盖起来。

莫茹起来先去棉花地拿虫子,回来顺路收集一些野生灌木存在空间里,像紫穗棉槐、枸杞、酸枣、荆棘等等,这些是她留着围院墙的。

张翠花没去上工,一早就起来忙活准备要上供的供品、上梁饭菜,等晌午男人们下工回来上梁就可以开始。

她原本想割二两方肉回来, 做了好几天的思想斗争, 昨天终于下定决心拿了二两肉票让红鲤子去乡里割肉,结果人家没有。没买到肉,张翠花又有点失望,最后决定买一大块豆腐代替。

一般下来黄豆以后村里自己做豆腐的, 这时候自己村没人做, 但是乡里有,她就让周明愈又跑一趟买了块大豆腐回来。好在这时候还没要豆腐票,等以后要豆腐票,豆腐也买不到的。

除了大饽饽和方块豆腐,她还准备了几样瓜果,都是村里自己产的,周诚义家摘的杏儿, 别人家给的桃儿,或者谁家给个面瓜。

另外她带着莫茹自己做了一些点心,这时候买点心油条都要粮票她舍不得。

点心是莫茹和她一起做的,莫茹虽然做不了高技术含量的饭,但是点心、菜式这种架不住吃的多。

没杀过猪,还没吃过猪肉?

不舍得油、糖,可以用红枣,家里有枣树每年都存点红枣的。虽然一到夏天干枣生虫子,不过时常拿出来阴干晾一下,总归还是能存住几个的,陈秀芳还悄悄送来半斤。

张翠花活了很硬的面,擀成饼,再切成指肚大的菱形块,放在锅里干炒。虽然里面没有家糖油鸡蛋,可因为是细面,吃起来也是喷香甘甜的。

另外根据莫茹的描述做了一个南瓜枣泥糕,蒸的,也不用油。

再有兄弟邻里送的,谁家送点菜,送把花生或者什么吃食,最好的就是送俩鸡蛋,没有值钱的但都是心意,毕竟谁家都不富裕。

按照以前还得放鞭炮,不过现在鞭炮没的买,所以只能省了。

因为要来帮忙上梁,周诚志晌午早下工一小时,他带着本家的男劳力过来帮忙,其他人也都过来看热闹。起房屋是大事,比结婚生孩子还大,跟以前的丧礼差不多。

按照算好的吉时吉日摆好供桌,再一个碗一个盘的摆上,自己家的粗瓷大碗,从别人家借的几个盘。

要由家里最有威望的长辈来摆,象征着福气绵长。

周诚义、周诚仁、周诚志一起把供品摆上,然后领着小辈跪下磕头拜拜,求关公保佑一家平安健康,另外还得祭拜鲁班,求他保佑上梁大吉。

其实本来破土动工的时候也要拜土地的,但因为土地是虚构的神仙,封建糟粕,现在不允许,否则张根发就能找到把柄来找麻烦。

他们就当这是旧房翻新,之前祭拜过土地的,不用重新祭拜。

而求关公保佑,则是因为当地从清末开始就战乱频发,为了求一方平安,开始拜关公的。

关公和鲁班都是实际历史人物,拜一下不算封建迷信。

就这样张根发还领着儿子和治保主任跑过来呢,看他们上供,他肚子里气鼓鼓的。

周明愈看他脸上皮笑肉不笑的,就走到他身边去,“大队长过来捧场啊。”

张根发要笑不笑的,“明愈现在是真能干,错眼不见的就盖起三间大房子来。”

周明愈道:“大队长笑话我们呢,三间泥土草房子,连块青砖都没有,顶上也没有瓦,过些日子下大雨还得犯愁呢,那里比得上大队长的青砖挑檐啊。”

说酸话也得哥我盖起砖瓦房再说嘛,我自己都还不满足呢,你这样不大好。更何况,你家以前住的地都没有,靠着运动当上大队长,利用职权又盖上青砖挑檐的瓦房,不以权谋私谁信啊。

自从被赵老汉儿把他错认成张根发,周明愈见了张根发就不得劲,越看越觉得不顺眼。

张根发更不得劲!好你个二愣子,你还想跟我比呢?我好歹是大队书记呢,跟我比你算老几!

这时候周诚志喊道:“上梁大吉!”

……

屋架早就搭好,只有三间正房最上面的横梁没放,把这个放上去就算上梁完毕。

周明愈、周明光还有周明国、周明维、周明青等八/九个男人,有的爬到房梁上去,有的在下面负责递木头。

四个人用绳子拖着一根大梁小心翼翼地运上去,周明愈和周明光俩骑在房梁两头,接住安放上。

因为不能放鞭炮,周诚志就领着人噼里啪啦鼓掌,还有人把大队里的锣鼓拿出来敲敲打打应景热闹。

张翠花把攒好些年准备好的红布带、一双红筷子、一个五帝钱的钱串子交给周诚仁,他爬上去递给周明愈,让周明愈挂在明间的大梁上。

上完屋梁就开始盖顶。

檩子之前就铺好了,直接把人字形的秫秸笆子一架架地铺在檩上,按照莫茹的理解,其实就是椽子。为了节省木头,或者说用这个更保暖轻快,冬天不至于太冷。

周诚志已经指挥着人和泥,用来覆盖屋顶。

在大家的帮忙下,地上小山一样的一堆秫秸笆子,都密密麻麻地铺上屋顶,再覆盖一层黄泥,抹平。黄泥里掺了很多艾蒿等草药可以驱虫,这是周明愈的主意,平时莫茹收割晒干攒了一个草垛垛在河边,现在直接拿来用。

屋顶抹平,这时候要盖瓦片的,他们没有就只能用麦秸草盖顶。

一层层厚厚的麦秸草铺上去,黄泥压住,充当瓦片。覆盖到顶的时候,再把脊瓦摆上去,一片压一片,防雨,边缘用黄泥封口。

之后就要装烟囱。

因为屋顶是麦秸草的,烟囱就要尤其小心,以免会引起火灾。

有周玉忠兄弟们帮忙,这自然不是问题,给收拾得利利索索的,而且摸得很平,干了以后也没那么容易被雨浇烂。

村里都是泥草屋顶,很容易漏雨,所以周玉忠兄弟们很吃香的。就算有些人家自己会修,那也不如他们修的好,人家是专业的。木匠和泥瓦匠甚至石匠、篾匠,他们那一支都有。

等他们盖好屋顶,张翠花已经领着媳妇们把晌饭也准备好了。

酒肉是没有的,但是管顿干饭还是要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周诚信和周玉忠那样奇怪,帮工吃顿饭还是应该的。

菜园里有菜,直接炖一大锅,快出锅的时候倒一勺花生油下去,上面就飘着一层油花喷香四溢。

另外就是秫秫面加南瓜、豆渣做的窝窝头和蒸地瓜干,这都是现在的主食。

就这样,对很多人家已经非常丰盛,毕竟可以吃饱!

一般都是吃个七分饱最多八分饱就成,没有跑人家就往死里吃的,毕竟谁家都不富裕,你要是一个人吃人家俩人的,就会被记住,到时候被人指点说笑话好长时间。

赵化民家帮人干活,一个人干活一大家子老小去吃,所以村里人都不敢用他们。但是他们脸皮厚,谁家有事,总是`着脸去给人家硬要帮忙。

这一次绑笆子的时候,赵化民的老婆梁淑英就来了,虽然张翠花说不用麻烦她,可她还是躲在角落里充数。

按说绑笆子人多,女人是不吃饭的,只有上梁这天来帮忙上梁、盖屋顶的男人才会留下吃饭。

可梁淑英不管,她就是奔着吃来的。

吴美英的男人在帮忙盖顶,她又帮忙绑笆子的,自然也来跟着忙活。她看赵化民和梁淑英也去拿窝窝头吃饭,急了,“我说你俩干嘛来的?”

梁淑英立刻凶回去,“我们帮忙干活,当然要吃饭,又不是你家的,你急什么!”

吴美英刚要骂回去就被陈秀芳给拉了一下,“吴美英,二婶子家大喜事儿,你别骂架不好听。”吴美英瞪了她一眼,“你少碰我啊,我让你碰我了吗?”陈秀芳吓得赶紧松手。

吴美英倒是没再骂人,却也没让赵化民夫妻俩得手,就没见过这么懒这么馋还这么能占便宜的。

那天绑笆子的时候,梁淑英来帮忙?帮个屁!她是来嚼舌头的,唧唧歪歪,说话又酸又毒,当她吴美英没听见呢?

什么“这泥草屋子可不结实,别下大雨冲塌了。”“上面都盖草,要是起火可完蛋!”怎么别人有点什么事儿,你就不能说句好听的,总是说膈应人的?不会说话就闭嘴!

这是吴美英最膈应赵化民一家子的地方。

那时候她婆婆何杏梅给人治病、算命的,很能贴补日子的,结果梁淑英这个臭嘴婆娘整天说什么,“整天装神弄鬼的,可别哪天自己见鬼了。”“又跳大神又给人家说媒,多不吉利啊!”

什么话都能她嘴里蹦出来,到后来果然破封建迷信不让弄了,还把何仙姑给关了一阵子。幸亏她在村里人缘不错,周诚志也为她说话,把他们一家子划在二队,这才没倒霉透顶。

“我二婶子家大喜事,不和你一般见识,少恶心人。”吴美英瞪了梁淑英一眼,端着笸箩去给干活的人发窝窝头。

梁淑英气得撇撇嘴,却也不敢说什么,她可没本事在周明愈家撒泼,二愣子就是二愣子,谁要是惹他,道理也不讲上来就揍的。

她还真怕周明愈打她。

尤其以前他对东子那么好,现在理也不理,她总觉得是不是周明愈嫉恨他们家?她甚至觉得肯定是因为儿子和张金乐好上了,嫉妒呢!所以她更得小心点,没敢再整幺蛾子,灰溜溜地走了。

……

上梁起了屋,然后就盘炕、垒灶,这些周诚仁带着儿子侄子就能办了。

三四天后,东西间的炕和锅灶也垒好,只等门窗了。

莫茹按捺着激动,她对新家充满了期待,因为她相信周愈的设计。前世他们的婚房就是周明愈自己设计找人装修的,温馨又舒适,很多细节见功夫,让她觉得非常顺手。

她溜达着打量了一圈。

新家没有买大铁锅,买的是中等的双耳铁锅,小家口做饭烧水也足够用的。锅安在西间灶上,灶台和正常的一般大,就是留的锅框子小一些而已。

盖房子的时候周明愈已经在墙上留了很多楔子,可以放搁板、装棍子,用来挂勺子、铲子、筷篮、刀具等。灶台靠外墙的锅洞子上头也用土坯垒起简易橱柜,可以放碗盆等用具。

土坯屋很简陋,但是内里设计得井然有序科学又合理,相信住起来体验感会非常好。

所以虽然没有门窗,莫茹倒是很想早点搬过来,毕竟这里安静一些,晚上说个话也不用怕人听见。住在一起,隔壁打个呼噜说个梦话都听的清清楚楚的,而且男男女女的夏天要洗洗擦擦也不方便。

没有门可以先用木棍夹一个幛子,没有窗可以用蒲苇编两张席子挂着,炕上没有炕席就先铺上麦秸草再铺一个草帘子,等秋天高粱下来再用高粱秸破蔑子编一张篾席铺上。

篾席村里很多老头儿都会,这和编草鞋一样算农家日子的基本手艺,你要是不会就得买,没钱买就只能求人帮忙,猫冬的时候一张席两个人也得编一天,也不是那么好请人的。反正也不是多了不得的技术,去学人家还是乐意教的,熟能生巧,久了也能编得差不多。

周诚仁冬天都是和周诚志、周诚义等老头一起编席的,手艺一流,自家只要有高粱秸基本不会缺篾席铺。

不过要想炕干透再试试火道,哪里漏烟还得抹抹,怎么也得十天八日的。

周明愈忙着处理院子,把不利于植物成长的表层石头砂砾土铲掉,堆在一边留着垒茅房。虽然眼下不养猪可猪圈得垒起来,可以沤肥,肥料交给集体也算工分。尤其现在没有自留地,积肥都要全部交给集体。

他和莫茹趁着晚上又去拉了一次石头,堆在院外留着垒院墙和猪圈,这些他自己攒材料慢慢干就行,不需要麻烦别人。

房子起来等的就是木工活儿。

盖房子都是木匠活儿慢,因为需要先把木头处理成板子再加工成门窗、家具,很费时日。

如今都是周诚信和周玉忠带着周培基和周明愈做,周玉忠的那些兄弟们得空也来帮一下。

俩人依然不理周诚仁,更不去家里吃饭,周诚仁也习惯了,不理就不理吧。他悄悄张翠花讲,拿钱让周明愈去集上买点好烟叶回来。

这时候农民要抽烟一是去供销社里买纸烟,这个很贵,没人舍得买。另外就是去集上买烟末子,有人从卷烟厂倒腾出来的碎末,卷纸烟不合格就卖到乡下来。这样的一毛钱买一捧,节省一点可以抽半个月,差不多一天一分钱。

基本上大家抽的都是这种。

还有一种,是有种烟任务的人家,交了烟任务还能剩下一点烟叶,就自己简单烤烤,完了悄悄拿到集上去卖。

这种要贵,价格是碎烟末的三倍,一般都是大队干部或者是城里上班的人买。

在乡下,周诚仁家条件算好的他也舍不得买,宁愿省了钱让家里人吃次炖鸡蛋。

他让周明愈买这种烟叶回来切丝给木将们抽,不管饭管抽烟也是一种犒劳,好这一口的,吃喝穿都不重要,有袋旱烟抽就赛过活神仙!沉重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困乏,反而更需要烟来刺激和获得一种无言的安慰。

周诚仁这一招明显取悦了那些木匠们,他们干活儿更起劲,做得又快又好,帮着周玉忠把板材都处理好,这样做门窗就快得多。

……

这时候省委下来文件,要求地委、县委大力组织合并大社运动,要求把之前的农业高级合作社合并为大社。因为河南省遂平县在4月20日率先成立了第一家农业大社,后来学习巴黎公社更名为“卫星人民公社”,所以各地都学习榜样,也叫做人民公社。

文件下发以后,就开始组织各地农村会议、学习、□□等,组织百姓天天喊口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等。尤其是省城、与各地市周围的农村最先开始,然后慢慢地往各县城下的农村蔓延。

能够建立公社,遵循“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四同原则的,基本都是一个乡或者乡邻的两三个小乡,他们共同拥有一大片水源或者新修的水库,这样才能一起灌溉一起劳动。

而双沟乡没有特别大的河流和水利工程,就和南边的井沟乡合并,到时候可以修建各村的水渠引马旺水库灌溉农田。

现在是上级下来调节指导两乡谈判拉锯,就为了叫双沟公社还是井沟公社都定不下来,而且公社设立在哪个乡政府,哪个乡政府做主导,谁当公社书记、社长等等问题一时间也扯不开。

但是各村的公共食堂还是被正式提上议程,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序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奸夫是皇帝你老婆掉了五胡之血时代信息全知者终末忍界反叛的大魔王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绝对一番盖世双谐玄尘道途
相邻小说
老关家的六零日常骑着毛驴回六零年代重回六零全能军嫂重生六零:冯娇娇发家记带着空间闯六零我被系统坑在了六零幼女玩家末日轮盘天赋轮盘九叔万福
同作者其他书
穿越市井田园 重生农家乐 穿越锦绣田园 七零之悍妇当家 七零之彪悍女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