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华盛顿的黄英和往常一样来到教堂做礼拜。今天她来的很早,早上五点多的时候就已经到了这里。
教堂里还没有人,大家的聚会一般都是八点钟以后才会开始,这个时候不光是教堂,整个城市都显得格外的安静。
坐在教堂的长椅上,黄英双手紧握,闭目开始祈祷。她不仅为自己祈祷,也为自己那个苦难的祖国和那里的人们祈祷。
昨天晚上的时候,黄英收到了两封来自国内的消息,一份是他父亲黄柯发来的电报,还有一份是已经回到国内苏慧写来的信件。
父亲来电说,现在有些武器研究有将近三百万圆资金缺口,他能够想办法解决一部分,剩下的两百万圆实在是没有办法,便询问她能否解决。
黄英知道,父亲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对不会向自己开口,所以她答应了。
尽管答应的很痛快,不过黄英知道,自己要筹得这么一笔巨款,怕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虽然她现在在北美华人总会中有诸多的商业大亨,但这终究是一个民间性的机构,并不具备行政的强制性,所以她不可能去命令与会的成员们去捐款。
退一步说,就算是可以下达强制性的命令,她深知自己也不能这样做。
从开战之初至今,这些华人商会和华人总会等民间组织已经捐出了大量的钱物,他们从美国购买枪支弹药,甚至是飞机大炮运送到国内,支援中国的抗战。
黄英知道,更何况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成员,并不全都是挥金如土的商业大亨,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就是普通百姓,有的在唐人街经营着一些餐馆,有的是开个小商店……此前,侨胞们已经捐出了不少,现在再向他们开口,无论是从现实还是情理上,黄英都觉得不太妥当。
可答应父亲那边的事情又不能不解决,难道自己要跟父亲说,“这件事情我没有办法办到”吗?
不过眼下,自己真不知道该如何去筹措这几百万圆的巨款。
另外一封苏慧写来的信件。两个多月前,苏慧从美国启程再次前往中国战区采访,临走之前,黄英拜托苏慧,如果又可能,希望她去找一找自己的一个中学同学,因为她已经很久没有联系到她了。
苏慧答应了,她在信中回信说,黄英的这个中学同学已经死于一场日军的轰炸之中。
这个消息让黄英感到即震惊又伤心,曾经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就这样死在了一场轰炸之中,两种的矛盾交织之下让黄英觉得着实头疼。
这种困难的局面又让黄英联想到了这些年在美的工作开展的艰辛,内心之中的酸楚浮现出来,而眼角也不由自主的流下泪来……
“上帝啊,如果你真的存在,就制止这场暴行吧。”
“孩子,是遇到了什么事情了吗?”一个慈祥的声音传来,黄英抬头望去,是一个慈祥的妇人,从她的打扮上来看,她应该是这里的牧师。
黄英擦了擦眼泪,假装没事的说道:“没什么,只是想到了一些伤心的事情。”
“哦。孩子,请你记得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相信,美好的明天仍旧在等待着我们,愿上帝保佑你!”牧师说完,微微一笑之后去了唱诗班那里,马上就有人来了,她要做一些准备的工作。
黄英也微微一笑回应,她在想自己不会因为这些事情就变得消沉下去的,该做的工作还是要继续下去。
……
中午结束了聚会之后,黄英从教堂出来,开始向市区的报馆办公室走去。
在毕业后不久,中国政府为了扩大对美宣传和国际影响,就在华盛顿美国创办了一份中英文双刊的中华日报,办公地点就在华盛顿市区,黄英就是首任的报馆总编。报馆前期投入的钱并不算多,只是一些国内人员安置上花费不少,步入正轨之后随着影响的逐步扩大,报馆经营上也收益不错。不过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宣传任务,所以创收不是首要任务,收支情况只能维持个基本的平衡。
搭乘电车到了办公室的时候,就听到里面一个风风火火的声音说道:“这几张照片一定要放在头版,这是我专门保留给你们的。”
黄英走上前,看到穿着卡其布猎装的正在和版式小吴讨论着什么,她那咄咄逼人的态势让小吴连连求饶道:“头版是由总编决定的。正好,总编来了,你问总编吧。”
“苏慧?你怎么回来了?昨天我才刚收到你的信。”黄英不由得有些惊讶,苏慧故作惊讶状道:“天哪,我是一个月前寄给你的信了,怎么昨天才收到?”
黄英道:“现在国内海岸线被封锁,延迟也是正常的。算了,不说这个了,走去我办公室吧,看看你这次带回来了什么照片?还专门非要我们的头版。”
到了办公室,黄英自己给苏慧倒了杯咖啡,她知道苏慧在英美文化下长大,喝咖啡比喝茶的时间多。
苏慧把自己拍到的照片递给了黄英,黄英看着不住的点头,这些都是一线战场上的照片,主题也都很统一,基本上都是中国军队和士兵战斗休息的场景。
黄英翻看着几张照片,犹豫起来用哪张作为头版:“苏慧,这几张你说说看,感觉哪一张作为头版更好点?你自己有没有比较中意的?”
苏慧看了看之后指了其中的两张道:“我觉得这两张好一些。”
黄英拿起那两张照片,看后也不住的点头道:“我也觉得这两张比较不错,不过具体上哪一张呢?”
正说着的,小吴敲门进来说:“总编,客人到了。”
黄英听后放下手中的照片道:“好的,我这就出去。”
“你有事先忙好了,下午的时候我再过来。”苏慧很知趣的说道,她虽然是中华日报的特约摄影,但还不算是内部人员,有时候该回避的应该主动回避。
“不用,这次来的是你的同行,他这次来就是为了要去中国战场的,正好你也可以去见见。”黄英站起来道。
“我的同行?也是一位记者吗?”苏慧也跟着站了起来。
“是的,走吧。”黄英和苏慧出门到了旁边的会议室。
会议室里已经坐着两位白人男性,一个身材消瘦鼻梁高耸,一个留着小胡子却身材魁梧,两人看样子像是好友,因为他们在会议室里自己谈论着感兴趣的话题,不时的会发出一些笑声。
“不好意思,让两位久等了。”黄英走进来的时候微笑的说道。
这时候,原本坐着的两人都站了起来。那个身材魁梧留着小胡子的男子摇摇头道:“等待两位美丽的女士是我和罗伯特的荣幸!”
“你好,我是中华时报的黄英,这位是著名的华人摄影记者苏慧。”黄英伸手和两位握手。
苏慧这时候认出了那个消瘦的男子,她握手的时候惊讶的说道:“我没有猜错吧?站在我面前的是罗伯特·卡帕先生吗?您知道吗?您就是我的偶像,我从事这个行业也是因为看到了您在西班牙内战中那张照片和那句经典名言——‘如果你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的不够近’。上帝啊,真的是你!”
消瘦的男子点点头:“谢谢这位苏慧的赞誉,不过我想现在您已经用作品超越了我。”
这时候,站在一旁的魁梧男子假装生气的说道:“嗨嗨,我说罗伯特,你倒是介绍一下我呀。”
黄英笑道:“这位想必就是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先生了,您的作品我都读过,尤其《丧钟为谁而鸣》写的真是太好了!”
海明威得意了笑道:“能受到您这样美丽女士的赞许,是我莫大的荣幸!”
苏慧这次倒没有那么惊讶,她和海明威先生握了握手后,几人相继都落座了。
黄英介绍说,这次海明威和帕特先生来报馆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想去中国。海明威先生要对中国进行访问,而罗伯特·帕特则是要前往中国战场。
“其实我在几年前,中日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就去过中国战场。当时是在上海,我见识到了日本人的残暴,但很可惜的是,我没有把它用照片精准的展现出来。但那一次我看到了苏慧女士的作品之后,真的是很惊讶!”帕特由衷的说道。
苏慧也表示了感谢。
“现在和法西斯的战争已经全面爆发,我个人非常反对战争,因为战争只能带来痛苦。但我们有必要让别人了解战争。我知道中国是最早和法西斯国家进行战争,且是至今为止没有被打败的,所以我想我应该再去那里一次。”帕特说道。
黄英点点头:“在出国的规划上,我们已经通过中美的外交部门进行了沟通,你们两位将乘坐飞机抵达印度,然后再转机到中国的昆明。请问你们的最终目的地都是南京吗?”
海明威点点头:“我是去南京,不过到了中国后,我还是建议让罗伯特自己去寻找他的合适地点吧。”
“那么帕特先生,请问你想去哪里呢?”黄英问道。
帕特想了想道:“其实我想去中国战场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南京战场,另外一处是缅甸。”(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