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夏攥着钢笔, 轻声说:“我想和同龄人做同学。”
江逾白回答:“你不跳级, 我们都是你的同学。”
翟老师听见他们的对话, 温声劝诫道:“林知夏, 你的顾虑很正常,老师明白。我原来有个学生,八岁跳级到初一,他班上的同学比他大了四五岁, 嫌他年纪太小,不跟他玩,也不跟他讲话,这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他智商高, 心理稚嫩,学业落下了一大截……”
金百慧突然打断了翟老师的话:“怨不着别人, 都是他自己的问题。”
金百慧挺直腰杆, 说话的腔调四平八稳, 倔强与执拗的精神浸染了她的骨髓, 将她锤炼成一个坚韧不拔的好学生。
她捧起一张空白的草稿纸, 心中暗想,如果翟老师愿意培养她, 愿意把她送到高中竞赛班, 她一定会主动把握机会, 绝不会像林知夏那样瞻前顾后,犹犹豫豫。
翟老师叹了口气:“金百慧,你得把心态放平, 放稳,对自己稍微包容一些。”
金百慧瘪了下嘴。她的双眼一眨不眨,死死地盯着那一道高中竞赛题,直到眼球酸胀难忍,她才摘下眼镜,用袖子抹了把脸。
翟老师返回讲台,继续为大家上课。他系统性地梳理了一遍历年热门考点。林知夏听得心不在焉。她不知道自己正在想什么。
她的脑海里充斥着混乱的、不成型的繁杂思绪。
数据处理方向的计算机论文中,经常提到一个词组,叫做unstructured information,中文可翻译为“非结构化信息”。林知夏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具有固定格式的数据库,正在被“非结构化信息”笼罩着,不能立刻做出清晰可靠的判断。
课后,翟老师让林知夏仔细考虑,林知夏随口答应了。
按照初一(十七)班的课程表,今天上午的第四堂课是体育课。翟老师刚刚离开教室,段启言就跳了起来,大声催促道:“走吧 !我们去操场上体育课!”
江逾白缓缓站起身。他拉开外套的拉链,双手揣进衣服口袋,默不作声地跟着林知夏。林知夏和江逾白一前一后走向操场,林知夏忍不住倾诉道:“江逾白,就算我去参加高中竞赛,我们还是最好的朋友……”
她措词一向直白,今天却很委婉。
江逾白理解她的意思——即便江逾白拼尽全力地学习,他和林知夏注定不能保持相同的步调。他宁愿看着她越走越远,也不想让她停下来等他。
于是,他说:“林知夏船长。”
林知夏愣了一瞬,配合地回答:“江逾白首领。”
在整个省立一中的校园内,熟悉《探索宇宙》系列漫画的人,只有他们两个。他们念出了彼此的特殊称呼,就像是在对暗号一样。
江逾白踏上塑胶跑道,语气平静地说:“林知夏去探索一颗新的星球,江逾白在宇宙飞船里等她。江逾白确定,林知夏在那颗星球上,能找到她想要的东西。江逾白和林知夏没有分开……他们只是,执行了不同的任务。”
他望向远方,补充道:“短暂的任务。”
林知夏眼泪汪汪:“好的。”
她喃喃自语道:“林知夏和江逾白永远是好朋友,永远不会分开。”
“对,”江逾白附和道,“我支持你参加高中部的特训。”
林知夏使劲点头,又提议道:“江逾白,下次考试结束以后,你可以和沈负暄做同桌。我坐在你们的后排。这样等我回到初中的班级上课,我还能坐到你的附近,你也不会没有同桌。”
“不,”江逾白谢绝了她的好意,“你继续跟我做同桌。你去高中部参加集训的时候……”
林知夏接过他的话题:“我去高中部参加集训的时候,我的座位就空了,你就没有同桌了。如果我在高中部集训半天,你会一个人孤零零地待上半天。”
江逾白宣称:“没关系,我不在意。”
体育老师吹响了哨声,初一(十七)班的同学们匆忙集合。四月份的春光虽然明媚,却敌不过操场上连绵的冷风。体育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完成了热身运动,高声说:“老规矩,你们先跑两圈,再回到这里上课。今天我们要练中考体育的项目,男生试做引体向上,女生试做仰卧起坐,你们去跑步吧,都别偷懒。”
初一(十七)班的体育委员名叫曹武。曹武今年十三岁,长得人高马大,身形健硕。体育委员这个职位,还是他主动向班主任申请来的,他特别喜欢领着全班同学奔跑在操场上。
体育老师话音刚落,曹武一个箭步飞向了跑道。
段启言紧紧跟在曹武的后面,一边追他,一边喊道:“曹武,你跑得这么快,待会儿你引体向上没劲了!”
曹武张开双臂,伸平手掌,宛如一架滑翔机。他享受着飞速奔驰的感觉,甚至微微闭上了双眼,露出无比陶醉的神色:“段启言!你闭上眼,再跑快点!大声告诉我,你爽不爽?”
段启言受到了蛊惑。他紧闭双目,同样伸开了手臂,脚底狠狠用力,猛地向上一跳,整个人就仿佛从塑胶跑道上起飞,跃向广阔无垠的湛蓝天空。他心情畅快地喊道:“爽啊,好爽!”
段启言还说:“江逾白,快学我的动作。”
江逾白暗忖:神经病。
江逾白距离段启言很近。他富有先见之明地退到一旁,只见段启言不小心撞上曹武的后背,他们二人当场跌倒,跌在地上摔了个狗啃泥。
虽然他们都没受伤,但是,体育老师执意让他们休息。他们只能像傻子一样,坐在一块军绿色的海绵垫上,蠢蠢地望着同班的男同学接受“引体向上”测试。
体育老师按照学号叫名。沈负暄的学号是2,他要为全班男生打头阵。
沈负暄咳嗽一声,脱下外套,仅仅穿着一件单薄的羊毛衫,双手握住单杠的横梁。少年的后背瘦削,力量还不够强大,他使尽全身力气,就做出一个引体向上。
“哈哈哈哈哈哈哈。”段启言没心没肺地发出嘲笑。
沈负暄冲他挑眉,做了个口型:老弱病残。
段启言正要发作,却被曹武一手拦住。曹武的掌心搭住段启言的肩膀,奉劝道:“老师不许我们做引体向上,你别乱动了。”
段启言和曹武闲扯几句话,忽然撩起裤管,让曹武看他新买的耐克牌运动袜。曹武赞了他一声“好品位”,体育老师就叫到了江逾白的名字。
刹那间,全班所有同学的目光都落在了江逾白身上。
众所周知,江逾白下课经常跑去操场,据说他十分热爱“吊单杠”。他是不是提前做过训练,练好了引体向上,就等着今天一鸣惊人呢?
江逾白沉着冷静地走向单杠,特别有经验地搓了一下双手。他充满了大师风范,连外套都没脱,直接抓住单杠,连做四个引体向上,然后,他一动不动地悬在了半空中。
这,就是他最喜欢的“吊单杠”。
林知夏早有观察。她曾经把江逾白“吊单杠”的动作分解成几个步骤,详细地记录在《人类观察日记》里。坦白地说,她不太能理解江逾白的行为。可她还是为他鼓掌:“好厉害,江逾白好厉害!”
段启言望了一眼江逾白,又望了一眼林知夏,心中有些羡慕。他也想获得林知夏的称赞和鼓励——毕竟,林知夏常年位居年级第一。她的肯定,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段启言狂奔到单杠下方,抓起横梁,并拢双腿,悬空双脚,足足坚持了七秒钟,竟然和江逾白一起落了下来。
体育老师叮嘱道:“你们啊,中考体育,要选引体向上,没事得多练练。”
林知夏代替他们回答:“好的!”
体育老师笑说:“女同学不用练。”
林知夏仍然站到了另一架单杠的下方。“吊单杠”这项活动,显然超过了她的体力上限,她连半个“引体向上”都做不出来。她有感而发:“每个人都有自己更擅长的爱好。”
江逾白回应道:“你别怕,往前走,学习是你的兴趣……”
他还没说完,林知夏敲响单杠:“我不怕,我要走了。”江逾白陪她一起敲单杠。那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复杂情绪,似乎全部融入了他们制造的金属杂音中。
2006年四月底,林知夏正式加入高中组的竞赛特训。
高二年级的那位学长早就开创了先河。林知夏的到来,并未引起高中部的轰动。每周的周一、周三和周五上午,她会和高一年级数学竞赛分队的同学一起接受训练。
省立一中的高中部竞赛学科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这是通俗意义上的“五大学科竞赛”。林知夏专攻数学方向,还对物理和信息竞赛充满了兴趣。
林知夏的高中数学老师姓孙。这位孙老师是一位年约三十岁的男老师,毕业于重点大学的数学专业,他建议林知夏先把数学竞赛的奖牌拿到手,再去关注物理和信息学竞赛。
孙老师对林知夏说:“稳扎稳打,踏踏实实。”
林知夏知道,不少学长学姐都参加了一门以上的学科竞赛。学校公开的喜报上曾经多次写道:热烈祝贺我校某某同学,荣获省级数学、物理竞赛一等奖!
为了让孙老师相信自己的能力,林知夏决定抢答。
高中数学竞赛班的教室里,孙老师刚刚放出幻灯片,提了一句:“这道题,你们有思路吗?”
林知夏立刻举手:“孙老师,这道题要证明数列通项公式之积的上下界,我们可以用阿贝尔逆变换加上柯西不等式。”
孙老师表扬林知夏:“反应很快。”
孙老师在黑板上简写了答题步骤,顺便谈起了一道质数证明题,林知夏再次举手:“孙老师,你刚才说的那道题,可以套用威尔逊定理和勒让德定理……”
“这些题目,比较简单。”孙老师点了点头。
在孙老师的竞赛班里,每隔半个月,他才会举行一场数学考试。而林知夏的课堂表现打乱了孙老师的计划。为了准确地测出林知夏的解题水平,孙老师在某一个周三的早晨抱来一沓试卷。
那套卷子总体偏难,最后两道应用题都超纲了。
考试进行时,教室后排的两个学生急得抓耳挠腮。当然,班上的优等生们还在专心致志地做题。孙老师双手背后,来回走动,他注意到,林知夏很少打草稿。
她的全部思考,似乎能在脑内完成。
她写字的速度非常快。
省立一中的高中竞赛班具备强大的师资力量。孙老师并不是高中部门最顶尖的竞赛教练。不过,孙老师和翟老师的交情很好。翟老师推荐林知夏进入高中部,孙老师二话没说,直接就把林知夏接收过来了。
初中数学联赛的成绩还没出来,高中部的其他竞赛教练们暂未注意到林知夏。高中竞赛班本身就有很多天资卓绝的学生,教练们更愿意培养自己盯准的好苗子。
而林知夏的理解力,超过了孙老师的预料。
孙老师准备的那套卷子的最后一题,论述了一篇数学论文里的新概念,并要求学生们把这个概念运用到实际的题目中去。林知夏读过一遍题干,直接开始动笔。她笔下发出一阵“刷刷”的写字声,严重影响了旁边的高一年级学生。
她写完试卷之后,片刻都没耽误,直接提前交卷。
孙老师再三确认:“你不检查吗?”
“不检查!”林知夏背起书包,“孙老师,快下课了,我可以回到初一(十七)班了吗?在我们班,今天上午的第四堂课是美术课……我很喜欢美术课。”
孙老师特意空出了第三、第四堂课用来考试。距离第三堂课下课……还有十几分钟,林知夏竟然就交卷了?她下节课还要上美术?
孙老师并未多话。他本就是沉默寡言的人,当了老师之后,才不得不整天发声。他让林知夏先走,然后,他找出红笔,坐在讲台上,当场批改林知夏的试卷。他越批改,越惊讶,再想到林知夏仅仅十一岁的年纪,他不由得生出一种“为人师表”的强烈责任感。
教出一个高中奥林匹克竞赛的国际冠军,绝对是一位竞赛教练的光荣功勋。
打从这天起,孙老师对待林知夏十分上心。他为林知夏制定了特殊的培训计划,还为她引荐了省立一中的物理和信息学科的竞赛教练。林知夏获得了一台机房专用电脑——那是她第一次实打实地接触编程,在此之前,她把自己的大脑当做了程序编译器。她和许多编程语言相见恨晚,c++,java,matlab,甚至是visual basic都让她忍不住想解构。2006年的五月到八月,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林知夏没事就往学校跑,她的系统分析能力就和她的编程水平一样飞速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