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绒衣铁了心不愿与吴毅同行,而吴毅此行,是为取得蛊母,这等至宝,难免旁人不会动心思,所以吴毅也不愿有袁绒衣在一侧,分道扬镳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只是,空间上的分割,不代表因果上的断绝,极为奇妙地,当吴毅阖目沉思的时候,隐约能够感应到袁绒衣的方位所在,对方在何地,气息之强弱起伏,清晰无二。
“十二因缘咒!”吴毅回想起了袁绒衣之前所言,定是智度众主留下的后手。
不明白其中奥妙,吴毅尝试几次,尽是无用,此咒术甚是难缠。
不得已,吴毅只好求黑甲虫以白焰焚灭之,黑甲虫所运用的白焰,空有外表而无实质,算不得真正的大罗神通,但是对付这些术法也足以,白焰一出,干干净净,分分明明,吴毅与袁绒衣再无一丝干系。
破去十二因缘咒,吴毅不在原地久留,收敛气机,迅速离去。事实上,吴毅这个选择极为正确,就在吴毅破除十二因缘咒不久,最多不过是半个时辰,那智度众主就穿过传送阵,来到了十二因缘咒最后存在的地点,一枚传送令悬浮空中,不知何去。
智度众主看着底下残存的咒意,还是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好似一点也不为之生气,唯一的变化,就是他拨弄佛珠的手指,快了许多,佛珠转动的过程中,佛光普照,一切气机都映照在他的瞳孔之中,光怪陆离,姿态万千。
眼看就要寻得吴毅的踪迹,突然,一道白焰凭空绽放,朴素的外形下,蕴含骇人的威力,以智度众主强大的推演之力,也不得推演完全,手中握持的佛珠之线,陡然断裂。
一粒粒佛珠就像晶莹的雨点一样,淅淅沥沥地落下,砸在地面上,就是一个个铁球,崩毁山峰。
不仅如此,原本佛光缭绕的佛珠,经此一事,神性也丧失殆尽,几乎和废品没有什么区别。
智度众主明白,有此白焰在,吴毅残存的因果几乎消失殆尽,他是再也无法以推演之法算得吴毅的方位所在,好不容易看见一个好苗子,想要拉拢进佛门,最后却是这个结果。
前路已断,然智度众主多年佛门修炼,心性极佳,不见喜怒之色,平静而恬淡,取走传送令,循着袁绒衣离去的方向,找到袁绒衣,如是如是吩咐一番。
到了此刻,事情已然超出智度众主控制的范围,所以他也不再隐瞒,将吴毅乃天生开辟七识者,以及欲引吴毅入门中之意告诉袁绒衣,且点明袁绒衣因天生开辟八识,是最适合的人。
袁绒衣明白这些后,对于之前的异事恍然大悟,心中大为惭愧,表示自己一定会找到吴毅,并且引他进入宗门。
做完最后一件事后,智度众主彻底放手,不再干预此事,转而回返六尘观。
有些时候,并不是你做得越多,最后的结果就会朝你意愿的方向而行,甚至是恰恰相反,放手,同样是一种选择。
袁绒衣说要找到吴毅,然则茫茫人海,山脉延绵,因果既除,如何再次相见,真的要靠天命吗?更不用说吴毅有心躲藏,难度更是不小。
袁绒衣自己也明白,自己之前所言,更多是一种姿态,智度众主自己也找不到吴毅,才出此下策,以碰运气。
且说另一边吴毅摆脱十二因缘咒的束缚后,循着黑甲虫的指点,在这方五诏之地穿梭前进。
哪怕通过传送阵,已经缩短了不小的距离,但是前路依旧甚远,吴毅便寻找黑甲虫聊天,“你说此地唤作五诏,甚是奇怪,可有典故乎?”
此事无有不可对人言处,黑甲虫清了清嗓子,道:“而今言及轮回一道者,必然想起佛门六道轮回,佛门确实是在轮回一道上有着卓著的成效,但是他们也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所谓六道轮回,也是传承自前人!”
“前人,你说的是巫族吗?”昔年巫妖之争时,妖族建立天庭,巫族建立地庭,天地对峙,以至于阴阳混乱,原始界陆崩溃,吴毅确实听说过巫族建立轮回的说法。
黑甲虫颔首,道:“只是巫族建立的轮回,不是六道轮回,而是五道轮回。”
“六道轮回,人,天,鬼,畜生,地狱,阿修罗。巫族五道轮回,不知少了哪一道?”
“阿修罗一道。”
(作者注:散人最后一次看洪荒流小说,也是四五年前了,当时记得主流说法还是十二祖巫之一的后土建立轮回,也就是说,散人说佛门六道轮回源自巫族,并不是空穴来风。
只是他们笔下,后土立的是六道轮回,而散人结合佛教发展历史,以及哲学发展观,改巫族建立的是五道轮回,以保持前后迭代的关系。
还有,是否要保持后土乃轮回建立之人,散人也有自己的考虑,并不打算遵循洪荒流大神们建立的圣人史观叙事,散人以为五道轮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成型的,准备将后土刻绘成为一个集大成者。
至于如何实现这个目的,且看我妙手改天换地。
最后,说说真实的五道轮回与六道轮回,佛教最开始关于轮回的说法是五道,之后犊子部北道派于第四位上加上阿修罗,形成六道,时间大概是公元前二三世纪,这个你们当做课外知识了解一下就是了。)
听闻黑甲虫的解释之后,吴毅道:“如此说来,五诏之地,就是一处轮回之地喽!”
“五诏之中,同样有着争斗,其中天诏与人诏自称善诏,与鬼诏,地狱诏,畜生诏三恶诏并立,常年征伐。”
“昔日与焚皇一战的,出自哪一诏?”
“畜生诏!这一诏之人,不是妖兽出身,就是擅长御使妖兽。”黑甲虫还为吴毅介绍道。
“那我们前往之地,应该就是畜生诏所在之地了吧!”
“不对,我们要去天诏!那里的巫修,大多继承上古巫族血脉,体格健壮,孩童生而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