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日,在昏迷三日三夜之后,天子的苏醒,尽管有些突然,到底还在预料范围之内。
你看那些重臣,自始至终,根本就没有做什么,相反,他们整日整夜蹲守在天子门前,在稳定局势,为国操劳,可谓国之干城了。
除了一些脑子不好使的太学生,依旧认为天子身体有疾,应该准备设置重臣会议之外,稍微有些理智的人,在这一日,都偃旗息鼓,噤若寒蝉。
特别是翰林院准备草拟诏书的那人,为了消灭证据,一时找不到火油,竟然直接生吞下去,在私底下被人讥讽了好长一段时间。
很多外人以为笔杆子很好做,却不知道,有笔如刀,能够杀人,用不好,连自己也一并杀了,可是轻忽不得。
公文,最重要的不在于创新,在于稳定,和政治一样,当然,世界是变化的,便是被人视为官样文章的公文,也是如此,仔细研究其中遣词造句的变化,还是能够发现魔鬼之中的细节。
你看,翰林院的那些清流们,前脚在写重臣会议诏书,后脚这不是一个个献上了自己的祝福吗?天命眷顾啦,祖宗保佑啦,还有牵强附会鬼神之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写不出来的内容。
而这些文章,天子基本上不会过目,草草写个阅字之后就存档了。对于天子而言,现在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掌握自己昏迷的这几日,发生了什么事情。
执政四纪有余,今上这位天子听过下人的禀告之后,大致就明白了这几日的事情,他心中不由得感慨,帝国,还真是一日离不开君主,君主一倒,什么妖魔鬼怪都出现了。
今上法目如炬,没有这等眼光,他也坐不上这个位置,也不可能被外人视为最有可能成为第十位大帝的存在。
顶级的政治,都是阳谋,大家手牌都是直接暴露出来的,即便是天子心中明白自己身边人的真正想法,也不能够借此发怒。
首先,这些重臣并没有犯错,错事都是下官,还有那些不懂事的太学生干的,不管派谁查,都是一样的结果。
除非派遣酷吏搞牵连政治,否则什么也查不出来,能够混上这个地位的,料理屁股的本事,还是妥当的。
此外,天子不仅不能够指责那些体察国事,为国分忧的官员与学生,事实上,相反,他还要夸奖他们,因为他如果真的病倒了,并且一病不起,那么依靠宣帝之法行事,便是祖宗之法,无人可以指摘,便是今上天子,也不可以。
皇帝独尊,却不代表天子真正大权独揽,随心所欲,那是不可能的,时时刻刻都在妥协。
在苏醒之后,这位天子便举行了一场小型会议,参与的主要是朝中三品及以上官员,加上那些退休但尚有威望的官员,合起来,不过三十人而已,议论的主题,便是重臣会议一事。
官员们以为天子是在试探自己,纷纷表示天子得天地眷顾,不必忧虑此事,修养几日,便可继续执掌朝政。
皇帝道:“朕之身体,朕岂不知,此番病事突然,赖太医之力,倘有下次,何以处之,置祖宗百姓何如?”
官员们面面相觑,有些人还是认为天子在试探,一点也不松口,特别是那些有机会进入重臣会议的几人。
但是也有几人想着投机,更进一步,在青史之中留名,一部分人就提议,可以事先预定几位重臣,以备日后之变。
前者指责后者枉顾君父,后者指责前者不顾百姓,会议发生分裂,二者相互指责,气氛庄严的殿堂,好似菜市场一样,叽叽喳喳。
天子看着眼前的景象,迟迟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身旁的老太监数次以目询问是否要他们肃静,都没有得到天子回应,便也没有僭越。
最后,还是几位现在任的宰相,联合压下了众人的议论。
“朕意,欲在此殿宇牌匾之后,书下重臣名单,若朕不豫,诸位爱卿,可取牌匾而观诏书,可免变乱!”
天子缓缓道,说出了以上的一段话,双目好似鹰隼的眼睛一样,盯着在场之人的眉眼变化。
所有人都沉默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沉默多久,下一刻,好似提前约定好了一样,一齐匍匐下来,表示此建议甚好,恳请施行。
同样是设置重臣会议,只不过,这一次,是无止境的变乱,倘若天子真的一病不起,那么不难想象,相关人选的决定,绝对是一场死人战,没有一番腥风血雨,绝对不可能有一个结果来。
而依照天子的想法,事先决定相关人等,若是天子病倒,到时候,谁也不要争,去牌匾之后,看看究竟是谁,一切就好决定了。
秘密确立大臣,谁也无法干涉,牌匾之后,大臣每天都走过此地,光明正大,重兵镇守,但是谁也不知道上面写着什么,若是哪一天天子的想法改了,派一个小太监爬上去,就能够将某个人踢出去。
此法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保持了天子的权力,若是依照这次一样,但凡有点机会的人,都想着插上一脚,国家会混乱到什么程度,简直无法想象。
宣帝并没有规定重臣会议,究竟应该有多少位重臣,而是说应该适应当时的推选制,合理确定,大体上就是多少位参与推选制的皇子,多少位重臣,适当增加一些,也不会太多。
僧多粥少,自然产生争执。所有人都想要进入重臣会议之中,天子的权威在这个过程中被削弱,而且,为了权力最大化,他们反倒希望天子一病不起。
大极王朝这一场变故,最终以天子的这个决定而终结,而远在万里之外的吴毅,眼下自然是不会知道还有这一回事。
若是顺着前方的逻辑,所有人或许都会认为是吴毅导致了这一变化,那也未免过于看得起吴毅了。
吴毅在这场变故之中所起到的影响,类似于导火索,并不是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