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个废弃版本,也算最早的版本,有些修改。因爆炸大大可能的续集,这个版本被放弃,另外,想象成分多于历史资料,不想挨板砖也是原因。
〈南亚征服史〉中舍弃了国内政局的章节,但通用了其中的部分设定,也许受它影响,本书中忘记交代部分背景了。
关于世界设定,本书定位于更原始的殖民时代,没有东西方大规模的冲突——那个多少有些夸张了。
接下来的一卷写废了不少,感觉不好接下去,郁闷。
第一卷围城十rì(?)
许进臣带着印度仆人(向导)和两个保镖结束数个月的探险(考古),回到明军控制的城市(龙旗所在的地方就是大明的国土)。
城市很混乱,询问得知,英荷联军主力,超过八万土兵(迈索尔军)进攻明军前线,明军伤亡惨重,后继不足,已经开始大规模移民撤离。当此之时,许进臣加入当地移民组织的义勇军,决心保卫这座注定要陷落的城市,掩护移民的撤退。
第四天晚上,城外出现大量火把,大约两个营的明军撤入这座城市,城市居民得知明军防线已经被攻破,明军大部被击溃。两个营官奉令接管城市防御,组织二线防御,收拢溃败的士兵。
南亚形势非常恶劣,崇祯皇帝病亡,以黄石的儿子黄美国为首的新党和以党魁XXX(非历史名人)为首的东林党争夺内阁阁主(阁老,首相)的斗争激烈化,年幼的皇帝成为两派的傀儡。
东林党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伦理道德,认为小家遵循家庭伦理,大家遵循君臣伦理,规则之下才有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新党主张新的百家争鸣,思想zì yóu,隐隐反对伦理道德,在大多数人看来有些大逆不道,“有违伦常,无君臣父子,国将不国”。
黄石没有称帝,一生鞠躬尽瘁,在全国推广军事教育,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科技教育等等,引入大量西方观点,但其个人并没有绝对倾向xìng。黄石相信大汉文明,同时又对大汉文明的未来隐隐担忧,他将这个选择交给了后人。
黄美国的优势是海军和殖民军,以及东北,西北的边防军;东林党占据舆论优势,新党的思想并不能被大众接受,群众基础薄弱,国防军中大多数出身世家的军官都一面使用新党的技术,一面遵循东林党的伦理学说。
两派斗争的导火索是中亚战争,俄罗斯人在欧洲人的支持下进攻大明中亚据点,东林党借机攻击新党的殖民扩张政策,为了封住政敌的嘴,黄美国抽调南亚军队支援中亚。
南亚军的部分撤离引起南亚的震荡,莫卧尔帝国被明军灭亡,但明军只控制恒河和印度河流域,其它地方的土邦纷纷建国,南部迈索尔,中部马拉特联邦是其中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他们都得到了欧洲人的扶持,其它小国(土邦)无数。
土邦军和英荷联军的进攻,让兵力不足的南亚明军岌岌可危,但新党军队捉襟见肘,东林党军队无法调动,征兵法令无法通过朝议,堂堂大明帝国百万大军,上亿人口,竟到了无兵可派的程度!
许进臣因为进士出身,很快成为义勇军的一名营官,义勇军两千余人,都有一定的战斗经验。
第六天,英荷联军三千人以及两万土邦军兵临城下,城中军队尚不足三千,敌军推进太快,被击溃的明军无法完成预定的重新集结,二线防御计划被废弃了,这座城市被放弃!!
第七rì,敌军攻城,双方互有死伤,城内土著在一个伊斯兰长老(?)的带领下暴动,许进臣从印度仆人得知消息,及时领军镇压,受到临时驻军长官的嘉奖,手下兵力扩充到两个营。
第八rì,一支蒙古骑兵增援,许进臣果断出击,配合骑兵击溃土军,敌军被迫后撤。
第十rì,联军兵力增加到三万人,包括欧人五千,明军当晚撤退。
许进臣决意断后,利用明军留下的大量zha药大量杀伤敌军,街垒战异常惨烈,联军两次入城都被击退,阻击敌人六个小时,但许进臣的六百勇士(部分移民,部分士兵,全部自愿留下)也只剩下两百多人,在亲明土著的引导下,残军利用密道(?)安全撤出。
第二卷烽火佳人
经过几天的小心行军,许进臣带着残军推入另一座明军经营三十年之久的城市,该城土著对明人友好,在这里,许进臣获得一定的补给,并召集了大约两百名士兵,大多数为土著,明军已经撤离。
得知一座明军控制的城市遭到围攻没有陷落的消息,许进臣带着军队前往增援,合力击溃围城的三千土邦军,许进臣与女英雄沫凤会合,沫凤有两百名士兵,以及三百个志愿者。
许进臣接受了沫凤的整编,两军合并成立进臣旅,全军八百余人。
许进臣决定追赶大部队,沿途小规模的战斗不断,到处是趁火打劫的土邦主,沿途依靠劫掠土著村庄获得给养,在某河口,进臣旅被数千敌军追上,其中欧人三百,进臣旅被迫决战,利用狭窄地形,绝境的士兵拼死抵抗,消耗土兵士气,并趁机反击,大败敌军,俘虏英国中尉(?),并从他口中得知大约两百欧人和两千土兵押解两千俘虏过去不久。
沫凤坚持营救,进臣旅rì夜兼程,在第三天追上押解队,激战中,沫凤重伤,许进臣被迫放弃救援并撤退,全军退回临时营地已不足三百人。
当地土邦主得知这支军队的存在,派人慰问,这个胆小的小土邦主害怕卷入战斗,只想两面讨好。
许进臣趁机恐吓,得到大量情报,特别是得知莫卧尔王朝遗族的消息,一个王子和一个公主。成功挟制土邦主,紧急召集两千名土著农奴充数,许进臣决定抢下莫卧尔遗族,号令周边土邦——莫卧尔王朝被强大的明军突然攻灭,莫卧尔军阀仍然存在。
第三卷辉煌的起点
莫卧尔公主XXX在XXX城,莫卧尔王朝灭亡后,他们这些遗族只能依靠投靠军阀或者强大的土邦寻求庇护。该邦有土兵八千人,其中有一支三百人的火枪队,接受过明军的训练,王子打算出卖妹妹换取安全。
许进臣利用混入城市的土兵制造混乱,里应外合攻入城市,全城打乱,慌乱的土邦主以为明军大部队攻城,来不及细查就带着亲信家人和火枪队逃跑。
许进臣接管城市,软禁王子并以他的名义组建枪兵营。
一个月后,四千枪兵训练完成,勉强可战,收容的明朝移民也达到了三千人,从总招募了近千士兵组成火枪营,许进臣因此获得了两个火枪营和五个枪兵营。
以王子的名义,许进臣连续洗劫了三座倾向欧人的城市,联军震动,从前线抽调部队进攻进臣旅。
欧洲jīng锐的进逼下,许进臣选择xìng撤退,沿途通过伏击损耗敌人,也损耗不怎么听话的土著枪兵。
在XXX,许进臣伏击敌军,大胜敌军,其中欧人一千,土兵一万,俘虏欧人首领,一个贵族上校。
第四卷XXXX战役
利用大胜的机会,许进臣控制了更多土邦,并集结了一支庞大的土邦军,人数大约有三万人,进臣旅也扩充到了四个营(两千五百人,其中近半归化土兵)。
许进臣成功联系上明军主力后,约定两面夹击。
明军出动了二十营的兵力,大约两万人(包括辅兵和仆从军),联军兵力大约五万人(其中欧人六千)。
借鉴战役:盖茨堡战役或者滑铁卢战役。
战役最后以及时到达的进臣旅突破土兵拦截,突然攻入战斗正酣的联军后腰结束,联军被击溃,伤亡三万余人,其中包括两千欧人,俘虏欧人近千人。
经此一战,欧人元气大伤,被迫转入防守,双方不久举行和谈,划分势力范围,联军统帅写信向欧洲要求更多援军。
许进臣因为此战中的关键xìng作用,擢升为XXX将军,驻守XXX城,下辖一个明军正规旅(五个营)六千人,义勇军(民军)近万人,还有大约三万的辅兵和仆从军,成为明军驻南亚四大督军之一(最弱的那个)。
第五卷血为谁流
南亚局势稳定下来,第二年,明朝内战爆发,黄美国逃离běi jīng,纠集东北军三万人南下“清君侧”,新党和殖民既得利益者纷纷响应。
东林党在XXX军校生和京师驻军(国防军)的支持下,聚集十万大军与黄美国的东北军决战,各地旧派也与新党对峙。
在XXX战役中,新党军队惨败,各地旧势力纷纷响应,新党遭受重创,偃旗息鼓,被迫向东林党妥协,黄美国流亡北美洲。
东林党高层也是殖民的既得利益者,底层党徒主张儒家的王道思想,他们却不排斥殖民,一面是思想领域的竞争,另一方面也是殖民利益主导权的争夺,利益决定一切,愚弄的只是底层的知识分子。
东林党的扩张能力远不如熟门熟路的新党分子,底层东林党徒的理想分子太多,他们削弱了明军对殖民地的控制,帝国殖民地萎缩(损失)严重:中亚,东林党“天朝上国”的态度损害了盟国奥斯曼的感情,波斯人从奥斯曼的牵制中回过神来,加上呼啸的哥萨克骑兵,明国势力几乎被完全逐出,东林党自我安慰,荒凉的中亚不值得珍惜;南洋的马六甲要塞失去,南大门被欧人打开,南洋局势严重损害了损害了广大地主,商人的利益,这些人开始从中立观望转向暗地支持新党。
在地主商人的支持下,新党分子以黄石的名义继续活动,传播思想zì yóu的观点,吸引帝国青年加入,内战慢慢演变成思想的觉醒,或者说——革命。
帝国暴乱持续了两年,国力大损。
第六卷帝国的荣耀
在帝国内战期间,英荷西葡(1640年脱离西班牙dú lì)法普(1701年建国)奥瑞(瑞典)八国在南亚发起大规模进攻,许进臣驻守的城市首当其冲。
不顾其它督军(相当于战区或军区司令)的反对,独自领军出击,采用(腓特烈)内线作战优势逐个击破,以伤亡两万(包括五千明国士兵)的代价重创对手,其它督军抓住机会反击,八国联军损失五千人,超过十万的土兵土崩瓦解,迈索尔,马拉特等土著国家不再跟随欧洲人。
许进臣在自己家族的“提示”下投靠东林党,在东林党的支持取得南亚军政大全,手上兵力达到三十个火枪营(近两万人),辅兵三万,仆从军十万。
新上任的联军统帅改变原来的战术,集主力与明军(许进臣)决战,许进臣再次击败他们(拿破仑-奥斯特里茨战役),此战奠定了许进臣在欧洲人心中的地位,他们尊称许进臣为战神。
第三任联军统帅决定与明军拼消耗,欧洲联军此刻兵力已经超过了三万,并强行控制了德干高原上的土著国家,纠集了十几万土兵配合作战。
小规模的战斗不断,许进臣兵力不足,经不起损耗,被迫压缩防线,一面向帝国请求援兵。
明王朝尽管接到求援信,但马六甲失去,海路被截断,陆路输送兵力耗费太大,另外,东林党忙于镇压新党不断掀起的暴乱,加上地方军对于新党关系暧mei,东林党的兵力也不足了。
第七卷新世界
黄美国到达北美洲,以尊重印第安传统,同样肤sè,诸如此类的理由,成功取得印第安人的支持,将欧洲的殖民势力完全逐出北美,并建立了一直包括两万明军,七万印第安部落军在内的大军,忠于新党的海军也横行太平洋,帮助黄美国建立沿途据点。
黄美国以帝国未来主宰者的身份承认印第安人对北美大陆的主导权,并倡议成立新的国家。敬佩和尊崇明军对他们的帮助,印第安人接受黄美国的建议,成立泛印第安联邦,他们主动提出接纳明国人加入他们的国家,并接受明国对他们的教化。经过一番筹备,新的国家成立了,命名——美国。
关于美国这个名字的由来,一说来自美洲的“美”,也有说,是以黄美国的名字命名。
在美洲三年,万事俱备,黄美国利用太平洋岛链,采用蛙跳式运兵,将大约三万名士兵运输到台湾,随即利用rì-本,朝-鲜等国的黄石党(他们知道黄石,未必知道新党)筹集军需给养。
新党大军在福建(福州?)登陆,不满东林党统治的明朝人喊出支持新党的口号,新党大军一路兵不血刃,直逼běi jīng,东林党垮台,黄石重新组阁。
明帝国的风云变幻,欧洲人停止了南亚战争,请求和谈,明帝国受创严重,一时之间无力发起报复战争,同意重新划分世界分界线:太平洋归大明帝国,大西洋和印度洋归欧洲,欧洲人退出中亚角逐,俄罗斯人被出卖了。
这次和谈奠定了世界一百年的和平,明国放弃了非洲和南美洲,并放弃与奥斯曼的结盟;欧洲人放弃了北美和南洋,不干涉明国在中亚的扩张。
许进臣得到黄美国的亲自接见,这位快七十岁的老人热情赞扬了许进臣,称他为帝国的剑与盾,然后派往中亚。
许进臣的部众建议在南亚立国,欧洲人暗地里表示支持,此时,许进臣通过迎娶莫卧尔公主取得道义上的南亚主宰权,除了部分沿海地区由欧洲人控制,整个南亚在他们的掌控之下。许进臣最后拒绝了,他认为自己没有对抗明军的力量,另一方面,他也不愿意背叛明国。
许进臣撤离后,南亚被肢解,成立二十几个总督区,即使在明军撤出南亚后,南亚也成立了十几个国家,作为大明帝国的后花园,看守印度洋。
XXX年,皇帝长大chéng rén,正式亲政,年轻的皇帝深受东林党影响,同时渴望曾经九五之尊的无限权利,处处与新党为难。
新党执政期间,大地主大商人得到很大权力,国家结构和体制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仇视新党,认为新党将毁灭大汉文明传承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本着维护大汉文明,道德,传统的心理大声疾呼,也有不得意者的yīn谋挑唆,国内思想混乱,政局不稳;东林党隐藏隐居幕后,抓新党小辫子。
皇帝亲政第二年,黄美国中风,神志不清,新党内忧外患,铤而走险,决定废帝建立共和国。
新党yīn谋被东林党察觉,最后,废帝发展为大规模sāo乱,皇帝死于混乱之中,两党互相指责对方弑君,皇位空缺达半年之久。
皇室势力在内战内乱sāo乱中重创,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皇族推出发言人宣布放弃皇位,以换取帝国朝廷允许他们保留“祖产”(皇室产业)。
新党和东林党经过最后商议推举黄美国的儿子黄觉民为皇帝,因为黄觉民的母亲是大明公主,拥有朱氏血脉。
新帝国沿用大明称号,史称新明,新明尊黄石为太祖皇帝,黄美国为太平监国皇帝(简称太监皇帝,因此,人们往往戏称新党为阉党)。
新明皇帝只拥有监察权——最高检察院检察长,军政法权全部被两党组阁把持。
许进臣到达中亚,打败俄罗斯,灭亡波斯,一度兵临莫斯科近郊,征服伟业媲美亚历山大。
东西方的大规模战争发生在一百年以后,大洋洲的发现和开发是战争的d导火索,双方都认为大洋洲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
明军赢得大洋洲战争的胜利,但在美洲遭到可耻的失败。北美印第安人的发展速度不如南美欧洲人,南美利坚联邦共和国不断侵入美国,帝国鞭长莫及。用现代地图说,大约美国jīng神重要象征的“横贯东西的铁路(从华盛顿到旧金山,超过一半的国土)”以南都被南美侵占了,明军利用海军优势占领了部分南美岛屿,并成功占据墨西哥到南美州之间的地区,将欧洲人的势力分成南美和墨西哥(这个墨西哥非常大!)两部分。
明国扶持中美洲建立玛雅-印加共和国,明国大力扶持下,经济繁荣,军事依赖大明驻军。
墨西哥在明国策动下dú lì,建立墨西哥共和国,国家农业发达,工业落后,到处是武装庄园和劫匪。
南美联邦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需要缴税的国家,其zhèng fǔ相当于富豪俱乐部,zhèng fǔ公共设施建设,军队建设完全来自私人捐助。jǐng察来自不同国家,他们向辖区内收保护费,执行维护治安职能。受多国牵制,南美联邦没有任何强大的势力,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南美国人几乎都拥有双重国籍,习惯称自己的欧洲国籍,以投资者或者旅人身份居住南美。欧人认为南美是欧洲zì yóu契约jīng神的象征,明国及其附属都认为,南美联邦不过是欧洲人养的nǎi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