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求推荐、求收藏!朋友们的支持便是我最大的动力!拜托拜托,感激不尽!)
“爹,儿子不想再读书了!”饭桌上,张仁杰夹了一筷糖醋排骨说道。
“你说什么?”张有德被张仁杰突然来的这句话弄得有些懵,正在夹菜的手也停了下来。不读书了,什么意思?“不读书你想干什么?我告诉你,这可由不得你。”
“爹,你别着急啊,听我说完,我准备捐个官当当。”张仁杰说出他的想法,但是在张有德的眼里,怎么看都还是很孩子气的样子,张有德就觉得这小子怎么就长不大呢!
“捐官,你才多大,就想要当官。儿子你听爹说啊,你年轻轻的就考了秀才,认真一下马上考个举人都不会是大问题。到那时可真就是光宗耀祖了,要知道咱们张家可有四代没出过举人了,爹可全指着你为张家争气呢!你可别瞎想,认真读书要紧,啊!”张有德语气缓和下来,他可真不愿意看到儿子放弃读书正途,去捐个劳什子官,再说他哪里有那么多钱给他呀。
“儿子,你爹说得对,可不要瞎想,认认真真读书要紧,啊。再说,你就说想要捐官,咱家也拿不出那么多银子啊。”娘亲张吴氏也在边上帮腔道。
张仁杰就知道爹娘肯定不会同意,这年头还是读书人才会受到尊敬。在这乡下地方,即便是这码头镇比较繁华,但真正有身份有威望的都必须是读书人,即便族中的宿老对读书人都是发自骨子里的尊敬。当然,这是对有功名的读书人,要是没考中一个功名,也没人在意。“爹,捐官的钱我自己想办法,但是我真的不想再读书了。”
张仁杰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虽然接收了书生张仁杰的记忆,但是并不是说你记住了一些东西就能够融会贯通的使用的。而且张仁杰现代思想也很排斥这八股文,让他做文章真的是太难为人了。就是书房中那一书架的书,他现在根本看不进去,别说是去考举人了,就是再让他考一次秀才,县试都很难通过。
“你想办法,你能想什么办法。你知道捐个官要多少银子吗?听你这口气,最小也想捐个县丞吧,捐县丞的钱我知道,只要三百两,咱家也拿的出来,可是不是你捐了官就有官当的,想要补缺最少要花三倍的钱,合起来最少也要一千两百两。咱家满打满算都没有一千两现银,难道你想要卖房子卖地给你去捐官啊!”张有德气的也吃不下饭了,放下筷子对张仁杰数落道。“你好好读书多好呢,凭本事考个举人,不仅光宗耀祖不说,回头就是想当官也很容易。这个道理还需要我来说?”
张仁杰通过脑袋里的记忆他也知道了,靠举人当然是光耀门楣,但是靠科举考试这条路来做官太难了。他秀才是考到了,可是接着要考举人,举人完了再参加会试,取得贡士的资格,完了再参加殿试,取得进士的资格,进士以后才可以分派官职。虽然一派到县里面就可以做正七品知县,但那得等到猴年马月。现下中国四万万人,每三年考一次,一次就取三百来人,平均一年就取一百人,几年后自己能是那一百人之一吗?自己真没那本事!
“爹,我跟你实说了吧。自打我上次脑袋受伤,这一个多月来我就觉得脑袋动不动会疼,看书根本看不进去。一看书就头疼,这样下去根本就没法继续参加科考。”
“你,脑袋里面还有伤?那你五叔怎么没说过。你不说在骗你爹吧!”张有德有些不相信,皱着眉头问道。
“爹,这些日子你可曾看见我读过书?我连笔墨都没动了。”
“你们先下去,把桌上的东西收拾了!”张有德拿过自己的大烟袋,点上坐在椅子上吧嗒吧嗒的抽了起来。可以看得出来,此刻他真的是生气了,唉,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原本指着他读书出人头地的,现在看这情况,怕是难了。
房间里很快的就剩下了张有德张仁杰父子俩,老头子抽了两口烟停下来问道:“阿杰你跟我说实话,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最近的变化的确有点大。以前虽然你也随着别人学了两手功夫,但是都只是花架子,这我还是看得出来的。可是前阵子的事情大牛跟我说了,那些个匪徒都是你杀死的。我只装做不知道没想过问,但是今天你提出这个要求,我不明白?!”
“爹,你觉得儿子就这么认真读书读下去有用吗?现在的朝廷奸佞当道,贪官污吏横行,即便是我书读的再好又有什么用呢?我是有自知之明的,虽然我考过了秀才这一关,但是举人我真的没把握,就更别说再去考进士了。以前还好些,这些年,得中皇榜的有几个是像咱这样没背景的?就算是一切顺利,最后也考上了进士,没有关系把你朝六部衙门哪个犄角旮旯里面一丢,有什么前途?没钱没门路,是不可能有机会出人头地的。”
“那你就想捐官啊,这也不是个正途啊。嗯?难道你想学县令当个贪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再买官升职?告诉你,爹宁愿你做个普通人也不要你去买官当个贪官祸害百姓。”张有德好像想到了什么,猛地一抬头面色严峻的说道。
“爹你想哪儿去了,儿子读了那么多年的圣贤书,哪能去干那样的事,让祖宗蒙羞,族老怕是不会让咱进祖坟啊!”
“你知道就好。”张有德点点头,还好,自己儿子不是不明事理。“可是阿杰啊,爹跟你说实话,咱家是真的拿不出那么多的银子,你若真想当官,勉强也就够你当个县丞的,但是几年后没钱贿赂上官,不还是要被罢官回家嘛。”
张仁杰这时候也不站着了,坐下来喝了口茶说道:“爹,我又没说现在就去捐官,我有法子弄钱这你就不用去关了。只是开始的时候需要爹你给予一些帮助。”
“你想做什么爹都还不是由着你,从小到大,你的要求爹有几个没答应?说吧,趁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动,能帮衬你一下就是一下了。说不得什么时候爹这把老骨头埋进了黄土里,可就没人再帮衬你了,唉,仁义这孩子命苦啊,回来才半年多就被该死的贼匪杀死了,不然有他在,你也能轻松不少!”张有德一下子又想起了张仁义,就感觉到很对不住嘱托自己的弟弟,唉声叹气,神情没落的很。
“爹,我准备先办团练。”张仁杰认真的说道。
“办民团啊,你办这个干什么!你好歹是读书人,还真想以后和那些粗汉一起舞刀弄枪?”
大清国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开始,一方面外部遭受列强的侵略掠夺,苟延残喘,陷的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内部的各种反抗不断,太平天国运动只是最大的一波,清廷面对连续不断的人民斗争,那些装备落后、战备不修、治军不严、营风腐败的八旗和绿营,镇压人民斗争以维护腐朽又没落的封建体制显得力不从心。
太平天国时期,不得不开始利用地方的武装力量。清政府救令各地兴办团练,当时就有团练被称为“民团”的现象。咸丰以后,团练又称“民团”、“乡团”。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各地团练或民团由于战争结束后团丁归农或经费拮据,武装力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弱,但大都保留着团防局的机构设置和管理职能,也即乡村团防体系从整体上说是一直延续的。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以地主绅士为主的基层统治者招募人员训练,比较有名的就是曾国藩湘军和李鸿章淮军。即便是现在,大清国还能拉出去打仗的也就这两支队伍了。
“爹,你这话就偏颇了,别看不起民团啊,曾文正公与朝中李中堂分别创立湘军、淮军而立足于庙堂,均位极人臣。现下天下并不太平,匪患丛生,洋人时不时的还要欺负一下咱们大清国,因此投笔从戎方才是正途。儿子也想走一走这条路,不求能像曾文正公与李中堂那样,但精忠报国方显男儿本色啊爹!”
张有德并不是食古不化之人,活了一辈子什么事情没见识过,眼下看耳坠子这样子,态度是坚定了。“你可要想好了,从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是从军还是从政,只要踏入了官场那都是一个大泥潭。本来爹就是想你认认真真读书,平平安安的好好过一辈子就行,但是你要走这条路....唉,你跟我来!”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