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这人自是不必说,是那颜查散了。可笑的是,那书生满口的仁义道德,连只蚂蚁都不忍心踩死,还杀人呢,这地方的县令是不是眼瞎了?
不过白玉堂看着眼前义愤填膺的百姓,倒也不敢直接这么说。他是和颜查散相处了很久才知道他的为人的,可对于这地方的人来讲,柳家的丫鬟才是大家朝夕相处的人,柳家才是大家知根知底的,这个外来的颜书生,虽然看着是人模人样的,但谁知道是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呢?这个时候白玉堂和他们说颜查散是冤枉的,不是等着被那些让自以为是的正义感冲昏头脑的人揍吗?
他还没那么傻。
白玉堂稍稍想了想,疑惑道:“也是啊,之前丫鬟都没有事,现在一个定了娃娃亲的人来了死了,谁知道是不是因为柳老爷嫌贫富,导致这书生恼羞成怒啊。”
人民群众的想象力那是无限丰富的,你给他一条线,他能给你织出一套过冬的装备来。白玉堂这么一说,听得人想的那多了。
其中一个平日好嘴碎的老婆子跃跃欲试的说:“哎,你别说,这小伙子说的还真的是有点意思,那柳老头平日里嫌贫富的,不记得多少年前了,那时候柳老头不还一直跟咱们说,他有个亲家是县令老爷么?也不知道多久没提过了,哎,你们说这个颜书生,是不是是那个和柳家定亲的县令家的公子啊?”
旁边有人迟疑的说:“不至于吧……那小子虽然看上去人五人六的,但是衣服模样穷酸的很,哪像是县令家的公子?说是县令家的家丁还差不多。”
老婆子也犹豫了:“这个……”
白玉堂闻言适时加了把火:“不是,我听说那小子是家道中落,之前家里有钱有势的,后来父亲去世后,母亲不善经营才落到这步田地,他爹听说是江苏还是哪里的一个县令来着。”说完,白玉堂还恰到好处的叹息了一声,“哎,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但这颜县令是个好官,怎么轮到儿子是个混蛋了呢?”
众人眼睛立刻亮了:“那小子真是县令的孩子?”
白玉堂点头,斩钉截铁的说:“如果不是,我头割下来给你!”
这样的回答更加增添了周围人的信心,七嘴八舌的说起来这些年柳家欺善怕恶嫌贫富的种种事迹来,一说说了个热火朝天。
好一会儿,不知道有谁突然说了这么一句:“你说,会不会是这柳家嫌弃颜书生穷,不想把闺女嫁给他,但是悔婚的名声传出来又不好听,所以才自己杀了那个小丫头,说是颜书生杀得,然后能名正言顺的退婚了?”
这些市井小民八卦归八卦、站着说话不腰疼归站着说话不腰疼,但心还不是那种大奸大恶的,让他们在背后指指点点打个小人诅咒一下还行,但若真是杀人的事,他们确实是不敢做的,想也不敢想的。
但是这些人的恶同样是在骨子里孕育着种子的,平日里的举动便是那些种子按耐不住寂寞发出的骚动,因着这种子,这些人意识不到言语如刀、猜测似毒,即便他们指指点点的流言蜚语逼死了人,他们也不会有一丝丝反省是自己说的过了,只会觉得是死的那个人做贼心虚,日后揭露了真相,或许会唏嘘一阵死得不值,太脆弱了,然后继续过自己的日子。
不会有丝毫的愧疚或难过,仿佛别人的生命于他们而言是茶余饭后的笑料和下酒菜,提供完了乐趣,满足了自己的心之后,那无所谓别人会变成什么样了,腐烂也好、破败也罢,与他们都无关。
所以,一旦有人用言语给他们打开了那扇恶的窗户,人性最丑陋的一面便暴露出来了。
人们开始还找了找到底是谁说了这样“发人深省”、“振聋发聩”的话,但找了半天也没找出来是谁。
不过这并不影响人们骨子里恶的发酵,很快他们便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编造力,将整件事情编得有鼻子有眼,里面颜查散成了一个受害者,而加害者便是柳家人,其中柳老爷扮演的大恶人的角色尤其绘声绘色,白玉堂混迹其中听着,觉得自己如果是县令老爷,凭着这些话也要先把柳老爷给斩了。
目的已经达到,白玉堂不动声色的退出了群众之中,决定去监牢看看现在已经被收押的颜查散,听听他那里的说法,捋一捋这事件到底是个怎么回事。
*
说到这里,白玉堂又口渴了,停下来喝了杯茶。
慕乔对于人的心思能迂回曲折到这种份上十分佩服,反正她即使遭逢了那样的巨变也学不会让脑袋里的神经多拐几个弯,最后她只能归结于这种事情靠天赋,后天再努力,学不来也是学不来。
“……白兄……好心思。”展昭同样也是直肠子,在遇到类似这些事的时候,损招通常都是公孙策在出,他多少有些耳濡目染,想一想,如果开封府遇到这样的事,公孙策能想出的手段大概也是这样了。能和开封府有名的智囊不相上下,白玉堂不简单。
白玉堂丝毫不客气的将这当成赞美收下了。不过他也知道,自己这点小聪明也不过是个小聪明了,和包拯那样几乎可以一眼辨善恶忠奸的智慧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也没有多沾沾自喜,继续说下去:
*
因为柳家给了钱打点,颜查散被关在了当地县衙最森严的牢房里,普通人根本无法进去探视。
不过白五爷那是普通人吗?别说只是有路进不去,是没有路,白玉堂也能用银子砸出来一条路!不过他也不是那么浪费的人,只是现在别无他法了,只能用金钱*开路。
一百两银子砸下去,白玉堂终于见到了颜查散。
原本精神俊秀的书生,现在满身都是伤痕,脸上十分苍白、毫无血色。
白玉堂脸色一变:“颜兄,他们对你用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