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姜对王虎并不太在意,就算王虎能够狐假虎威,但也终究只是个小人物,离开了姜,他就什么都不是了。
对于王虎,姜只要时常提点一下,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但玄翦的事,目前虽然也不甚着急,但也不得不开始着手计划怎么处理了。
就目前来说,姜信任玄翦,甚至犹在王虎之上。
玄翦是诚于剑的绝代剑客,像这样的人,内心往往极为坚定,认定的事情便轻易动摇不得。
目前玄翦已经渐渐归心,姜自然不用过多的怀疑什么。
但现在玄翦手中的力量有点太过庞大了。
姜手下的情报人员,以及正在训练的杀手团,现在都在玄翦的掌握之中。
虽然这支势力目前还很稚嫩,但没有谁能比姜更加明白,情报的重要性和可怕性了。
秦时明月中的赵高,正是凭借着手中的罗网组织势力,拥有了可以左右大秦帝国的能量,更是可以轻易左右秦国内部的储位之争。
而且情报本身就是上位者的耳目,一旦情报系统出了问题,就会影响上位者的视听。
嬴政认为赵高只是区区一个宦官,就不会背叛自己,所以对赵高信任有加。可正是因为嬴政的耳目出了问题,秦国最后才会出现那么多的变故。
所以对于手中的情报人员,姜不敢有丝毫马虎。
随着情报人员开始在赵、魏、齐、韩四国内部渐渐扩散,将情报系统与杀手团分割就成了目前的重点。
而与此同时,组建另外一个情报系统,让两个情报系统互相监视,彼此竞争,也是目前的关键。
可问题是,现在姜手上并没有合适的人才。
“目前这支势力还处在发展阶段,尚且稚嫩,暂时也离不开玄翦。等日后招揽了姬无夜的白鸟,再重新训练一批人员吧!”姜心中默默计划着。
对于招揽白鸟,姜有着十足的信心。
首先,赵国比韩国的国力更强;其次,姜的实力也比姬无夜更强,也更值得信任。
墨鸦的弱点,就是白凤。
掌握了这条情报,招揽墨鸦就容易许多。毕竟对墨鸦和白凤来说,姜是一条相当不错的退路。
现在对于韩国的布局已经渐渐展开,接下来就是静待天行九歌的剧情开始。
“至于屠龙计划的第一步……也要着手准备了。”
昌平君之所以能搅动战国风云,除了他本身的身份和地位以外,无非也就是握着农家这个棋子罢了。
而农家龙蛇混杂,最容易制造分裂。
从秦时明月剧情中不难看到,农家侠魁田光死后,农家立刻四分五裂,农家六堂互不统属,彼此谁也不服。
而在农家六堂的堂主之中,又属田蜜和田仲两人最容易把控,赌徒司徒万里也在姜的计划之中,即便不能收服,也可以彼此结盟合作。
不过目前田蜜和田仲的年纪恐怕和姜也差不多大,等他们崛起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
但在此之前,姜也可以挑选几名忠心的下属送入农家做卧底。
至于儒家和墨家……
儒家太难渗透了,儒家弟子都是七国的贵族,即便是家室普通的弟子,也必须身家青白。
而相比之下,不讲究出身的墨家反而更容易渗透进去。
“关键是……人选!”
从原著中不难看出,自从燕丹成为巨子之后,墨家首领大半都换成了他的旧部,就连大铁锤那种没什么脑子的人都能成为首领之一。
所以想要渗透墨家,就要从燕丹的身上下工夫。
姜曾经收集过情报,燕丹曾经在赵国、秦国做过质子,但现在已经回到了燕国。
不过想必不久之后,燕丹还会再次前往秦国做质子,并结识阴阳家的东君焱妃,最后借助农家、墨家之助重新逃回了燕国。
“等手下有了可信之人后,派去秦国当一方游侠,并借机结识燕丹吗?”姜心中想道:“不,还是在燕国好了。”
在燕国,更容易取得燕丹的信任。
为了对付黑龙嬴政,以及昌平君的青龙计划,姜曾经玩笑般的策划过‘屠龙计划’,但到了今天,屠龙计划已经初步完善了。
计划的第一步,就是从内部渗透诸子百家,尤其是墨家、农家、儒家等当世显学。
诸子百家中有着大量的人才,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想要夺取天下,就需要大量的人才相助。而且诸子百家本身,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而且在诸子百家中有了内应后,也可以在青龙计划中占得先机。
屠龙计划的第二部,则是建立一个隐形且巨大的利益联盟。
以利益拉拢各方盟友,等到日后起兵时,就可以得到大量的钱财、粮草,以及人才的相助。
包括日后镇守代郡,养兵也需要大量的钱财。
这一步,现在已经开始策划了。
至于计划的第三步,才是联合赵高,清除青龙计划中,那些欲要对姜不利的人。
更有甚者,日后还要靠着赵高来制衡昌平君,在昌平君没有反叛秦国之前,靠着赵高来维护姜在嬴政面前的‘忠心’,以防被昌平君突然卖掉。
与赵高结盟,是一步相当重要的布局。
有了赵高相助,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混乱嬴政的视听。
而屠龙计划的最后,自然是集合所有力量,一举推翻秦国统治,取得七国天下。
目前整个屠龙计划还只是草创,甚至连这个计划的名字,也只能向少数人透漏,让他们理解姜的野心,以保证他们的忠诚。
例如……卫庄。
若是姜只想做一方守土之臣,卫庄不会看得起姜。
但如果姜将屠龙计划告知卫庄,恐怕卫庄恨不得主动加入进来吧!
比起韩非空口白牙的说‘七国的天下,我要九十九’,但自身却不能为了理想不择手段。姜或许没有韩非讨人喜欢,但无疑是更能成事之人,也更适合卫庄这种人的胃口。
“越来越期待了呢,接下来的韩国之行。”姜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