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46章 工业种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集议只能确定大的原则,具体细节还是要靠各衙门官员自己商议,不可能定下细节。现在西北战事开始,文彦博不想在叶县的事情多花心思,便就定下,依此上奏。

两位宰相和枢密使贾昌朝一起入大内上奏,其余人出了皇城。此时已是下午,官吏大多回家,皇城显得有些空荡。众人互相道别,准备各回官衙,换了便服回家。

正在这时,一个报捷士卒风一般地冲过来,准备进皇城里去。

田况看见,高声道:“你是哪里兵马?如此迅急干什么?此是皇城,小心谨慎!哪里大捷?”

那士卒看见官服,急忙拱手:“小的该死!西北韩太尉破瓜州,收沙州,是以来的急。”

众人吃了一惊,本以为来的捷报是狄青所部,却没有想到是韩琦。韩琦以星星峡为基地,狄青在镇戎军整备大军时,他那里也出发。瓜州距星星峡三百余里,捷报到中原再除去半个月时间,显然是韩琦所部到瓜州,就占领那里,几乎没有拖延时日。

看着士卒进了皇城,几个官员一时间议论纷纷。此次进攻党项,狄青主攻,韩琦策应,朝臣的目光都放在狄青身上,而忽视了韩琦。没想到,第一次重大的胜利,恰恰是韩琦来。

告别众人,杜中宵回到衙门,吩咐了事务,便就回到家里。在书房里坐了一会,一时之间,也看不进书去,不由闭目养神。现在的重要事务,其实就是三件事。第一件是西北战事,关心即可,操心太多也没有用处。第二件是叶县改革,朝臣不太看重,杜中宵却知道,此事对未来至关重要。最后一件,是杜中宵一直没有碰的,即由于上半年皇帝的身体出了问题,朝臣要求建储。

西北战事,狄青的战略过于保守,没有意外的话,很难短时间结束。下年才攻到灵州,党项经营了灵州数年,哪是那么好打的?想太多没有用处,静观其变即可。

建储一事,今年赵祯病了半年之久,又没有活到现在的子嗣,多有臣僚上请。赵祯都是对奏章留中不发,既不表示反对,也不表示赞同。不过多次派官员祈祷,显然是存了自己生子嗣的希望。

赵祯年不满五旬,正当壮年,如果不是病了一场,是不会有官员上奏章的。大病了一场,加上身体一直不好,才让群臣感到忧虑。作为御史中丞,杜中宵应该参与此事。不过,杜中宵是以边帅入京,跟皇帝和群臣都不熟悉,故意避开了这件事。

宋朝由于特殊的条件,皇权有自己的特色。立国是军变,太祖时主要以禁军为倚仗,到了太宗时开始增强科举文人势力。真宗朝澶州之盟,暴露了禁军已不是初建国时那么能打,皇帝对禁军将领掌控,也大有可说之处。最紧要的关头,是宰相寇准决定大局。到了现在的皇帝,文臣势力上升,皇帝实际必须依靠文臣。特别是庆历年间没有平定党项之乱,对皇权影响很大。

真正的士大夫与皇权共治天下,就是从真宗开始,到这个时代形成的。历史上,此时的皇帝身体不好,文臣禀政,加上后来的皇帝在位时间很短,文臣集团势力大扩张。

但是,前几年杜中宵在河曲路,对外连战连胜,让有些颓废的皇帝重又看到了希望。如果重新编练禁军,一扫百年来的孱弱,会形成另一种局面。调杜中宵回京城,就是一个磨合的过程。

想明白了这些,杜中宵就知道,对于西北战事,自己可以提供大的意见,但具体的建议就免了。一涉及到军事布署,人事调动,自己还不是不参与军事为好。

换句话说,现在杜中宵能做的事情,其实就是改革叶县。其他大臣的心思放在西北,不会用心于叶县,掣肘较少。内部事务,不牵扯军事,皇帝也容易听从。

改革最重要的是什么?制度当然重要,但最最重要的,却是改革的人。

睁开眼睛,杜中宵站起身,在书房里来回走了几步。转身道:“去唤罗景来。”

不一刻,罗景到来,杜中宵道:“你去群牧判官王安石家,就说晚上我请他饮酒。”

罗景看看窗外,太阳已经快要落下山去了,有些犹豫:“这个时候,是不是有些晚了。”

杜中宵道:“闲时饮酒,有什么晚的。今夜无事,明天没有早朝,正该一二知己深夜饮酒闲谈。”

罗景躬身行礼,出了书房,自去找王安石。

杜中宵重坐回位子,看着桌上的书出神。叶县升格,现在的知监和知县都不是改革的人才。自己应该想办法,派个能够贯彻自己意志,还有改革能力的人,去任知州。如果不是这样,到了最后,叶县的改革可能与自己的愿望背道而驰,得不到好结果。

还能派谁去呢?韩绛和苏颂的资历再去相当于贬谪,其他人都不合适,只能是王安石了。王安石中进士之后,一直坚持在地方为官,不入朝廷,所以官职升得比较慢。登第十四年,不过做了一任知州,入朝做个群牧判官。再到叶县做一任知州,算是正常升迁。

而且,王安石与其他官员不同,能够理解自己的想法,也能够落到实际中去。细想一想历史上王安石的改革,大多都是增强中央权力,所谓富国强兵。实事求是地说,许多改革措施不一定合适,也确实增加了百姓负担,特别是中小地主和自耕农的负担。那么多官员反对,并不都是保守派,反对所谓改革派的斗争,很多是从百姓利益出发。

但是,这个时候,叶县需要的,正是要把治下的工厂管起来,把赋税收上来。钱不会说话,数目却能说明很多问题。如果从工厂收到的赋税,比现在的过税、商税为主的模式,多得多的话,还有谁反对改革呢?至于工厂主不需要考虑,新的制度实行,限制他们把持地方的权力,但增强赚钱的权力。特别是储蓄所可以放贷,再加上官方主导中原市场,可以给工厂主很多便利。

太阳刚刚落山,王安石就到了杜中宵家里。迎进客厅落座,杜中宵道:“明日不早朝,今夜实在无事,请你来喝两杯酒,说些闲话。”

王安石道:“中丞请在下来,不只是说些闲话吧?”

杜中宵笑道:“说是闲话也好,不是也好,不过是闲来无事,找人聊一聊。”

说完,吩咐上了茶来,与王安石闲谈。问起群牧司事务,原来现在的王安石等人还挺忙的。自从得了河曲路,有了大量塞外的马来,加上陈勤育了新马种,宋朝的养马事业突飞猛进。几年时间,黄河沿岸的几处马监数量翻了几番,群牧司成了大衙门。

看看天黑,杜中宵道:“今夜备了酒,我们饮上两杯,说些闲话。”

说完,两人离开了客厅,到了旁边的厢房。房里已经设下酒宴,两人落座。

杜中宵举起酒杯,道:“自庆历二年我们一起登第,至今已经十四年。为官之后,我记得只要随州的时候,你到舒州任通判的时候,我们见过。再见面,就是今年了。”

王安石道:“不错。这十四年,中丞从亳州的幕职官,做到河曲路之帅,又入朝为中丞。其实升官并不算快速,不过为朝廷立下的功劳为常人所不及,是我等楷模。”

杜中宵摆了摆手:“不说这些,都已经过去了。介甫,其实今天找你来,真的有事相商。”

王安石拱手:“有什么事情,中丞吩咐就是。”

杜中宵点了点头,举起酒杯道:“来,喝酒。我们边喝边说。”

饮了酒,杜中宵道:“我回京为中丞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叶县去。那里看过,发现了许多问题。其实,叶县问题是有不少,但也有许多机会,可以说是问题与机会并存。不过因为是去查案,回朝之后说的问题多,机会倒是没有提起。”

王安石道:“听中丞说起叶县事务,我就以为,那里应该是机会之地。不足十年,一个中原小县聚集十万人家,何等厉害!所谓无利不起早,如果不是那里容易赚钱,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搬过去!”

杜中宵听了不由点头:“对,介甫此话说在要害。如果不是那里能赚钱,这些人户哪里来的?其实就是因为,那里有了铁监,能够赚钱了。铁监带给那个地方两个好处,一是技术和人才,以及从铁监卖出来的大量关键零件。要开工厂,没有人可以花重金,从铁监里面雇人来。没有技术,可以想方设法从铁监里面学来。关键零件造不了,可以从铁监买来。还有一个好处,不被人注意,其实非常重要。就是由于铁监,在那里培育了一个大市场。千里之外,也有许多商人到铁监去,买各种货物。这些人,直接给了叶县一个现成的市场。只要自己产品好,就不愁卖不出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五胡之血时代盖世双谐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奸夫是皇帝终末忍界信息全知者反叛的大魔王你老婆掉了玄尘道途绝对一番
相邻小说
超维穿梭门穿入聊斋风光之下斗罗大陆之阎王神位最佳导演2005陈郡谢氏九叔首徒我是演技派清穿之婠婠清穿之贵妃有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