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益州地域广阔,难以管辖,当析为二州,分而治之。其北部巴蜀之地诸夏居多,且为古之梁州,可以梁州命名。其南部为哀牢、夜郎二国旧地,西南夷居多,可继续以益州称之。”荀攸提议道。
他也和马应一起来到了益州,勘察完益州的具体情况后,忍不住说出了这个提议。
马应拿出地图,认真查看了起来,发现益州确实很大,辖境包括后世的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以及缅甸少许地方,哪怕分成两个州,面积也不会比凉州小,依旧能够排在前列。
为此,马应不得不召集益州的文臣谋士认真商议了一下,最后,析益州为二州的提案很顺利地就通过了。
不过,因为梁与凉同音的缘故,马应并没有采用梁州这个州名,而是称之为蜀州。
自此,益州拆分为蜀州和益州。
蜀州为原益州北部,辖有原蜀、巴、广汉、江州、犍为、越和七郡以及青藏高原一小部分。
为了方便管理,马应对这些地方重新作出了调整,划分为蜀、巴、梓潼、广汉、江州、犍为、越、和蜀西九郡。
梓潼郡包含了原广汉郡北部以及巴郡西部一些县,而新广汉郡也同样占了巴郡两个县。再加上以前就析出过一个江州郡,巴郡从一个巨无霸郡,缩水成了一个中等规模的郡。
值得一提的是,犍为、越和三郡也都没有以前那么大,它们的南部都划走了不少县,以组建云南郡、朱提郡和兴古郡。而蜀西郡,则是深入高原的一个郡。
原益州北部重置蜀州九郡,而南部则重置益州七郡,包括云南郡、建宁郡、朱提郡、兴古郡、永昌郡、哀牢郡和益南郡。
其中建宁郡即以前的益州郡,而永昌、哀牢和益南三郡,则都是以前的永昌郡。没办法,永昌郡太大了,拆分成三个郡都不嫌多。
新永昌郡包括后世云南怒江州、保山市以及临沧市部分地区,在怒江以东;哀牢郡则包括云南德宏州以及缅甸部分地区,在怒江以西;益南郡则包括云南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等地。
益州七郡,汉人比例非常少,乃是未来需要着重发展的地方,尤其是汉化政策,必须一直实施下去。为此,马应打算忽悠一批儒生过来,教这里的人读四书五经……
一直忙到十二月,才真正将益州的事情处理妥当,不仅搭建好了政治管理框架,而且还建好了许多据点。不久之后这些据点都会开始建造县城,彻底将这些地方牢牢掌控在手。
除此之外,马应还征募了三万西南夷,组成了一支新的大军无当军。
这些西南夷非常适应山林作战,未来也能派上大用场。
处理完这边的事情后,马应又亲自去了唐州一趟。
唐州取唐旄国的“唐”字命名,已经被划分为七郡,分别为澜沧郡(昌都市)、黑河郡(那曲地区)、日光郡(拉萨市)、林芝郡(林芝市)、山南郡(山南地区)、高山郡(日喀则市)和葱西郡(阿里地区)。
和湟州一样,唐州除了少部分地方能够置县以外,大部分地方都只能建造驿城,进行半放养式管理。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些地方确实太贫瘠了一些。
夺下这个地方,也就只能满足一下开疆拓土的野心,于国力增长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益处。
在这里,马应也招募了两万羌人,组建了一支高原军。
不知不觉,兴平四年(197年)就过去了。
这一年,袁绍、曹操、刘表、吕布、刘备和袁术都在休养生息,停战后就没有太大的军事行动。而江东猛虎孙坚,倒是比较活跃,攻占丹阳郡和豫章郡后,又开始征讨治下不听话的山越,收编其人口以充实自身,实力越来越强。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一个不怎么引人注目的诸侯辽东公孙度。
公孙度乃徐荣推荐、由董卓任命的辽东太守。辽东郡属幽州,也是当下唯一一个没有被袁绍占领的地方。
此人之所以名声不显,是因为几乎没有参与过中原大战,这么多年下来,他要么在东伐高句丽,要么在西击乌桓,还把辽东半岛以及胶东半岛北部的一些岛屿给占了下来,自封为辽东侯、平州牧。
他和袁绍之间倒是很有默契,你不犯我,我也不犯你。他之所以不犯袁绍,是因为畏惧袁绍的实力,而袁绍不犯他,则是因为暂时顾不上,毕竟他现在的战略重心都放在西边和南边。
况且,有公孙度镇守,也可以避免与高句骊发生冲突。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辽东不好打,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如果中原战事再平息个几年,他倒是会考虑攻打辽东。
“主公,益州既要建造城池,又要兴修水利、修缮驰道,消耗太大。继续这么下去,今年税收将要帖进去不少。尤其是修缮驰道,主公定下的那些驰道工程浩大,非数年难以建功,臣提议暂缓几年。”荀攸开口说道。
马应眉头微皱,道:“若要加强对益州七郡的统治,完善的驰道乃是重中之重,况且益州有路通身毒(印度),待这些驰道修缮完毕之后,又可开通一条丝绸之路,于国有大利!”
“虽说如此,但耗费太多的钱财在这些事情上,恐影响平定天下……”
“公达且宽心,两三年之内,我们怕是都无力东出了。袁绍、曹操、刘表和孙策四人联盟犹在,不管攻打他们中的哪个,都会受到其他诸侯的联合抵御,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应该都明白。待他们联盟破裂相互攻伐的时候,才是我们出兵的最佳时机。我预计,最少也需要两年。故而,这两年可以将重心全部放在内政上。”马应解释道。
荀攸沉思了一会儿道:“主公可是觉得,两年后袁绍和曹操之间将会发生大战?”
“只要我们不再向东扩张,只埋头发展内政,他们迟早会有一战。袁绍与曹操如此,孙坚与刘表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