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降服西域诸国,并设立西域刺史府之后,还未被马应彻底掌控的强国其实不多。当然,这里所说的西域,乃是指狭义上的西域,并不包括葱岭以西的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诸国。
塔里木盆地有六大强国,分别为焉耆、龟兹、疏勒、莎车、于阗和鄯善。其中焉耆、疏勒和莎车三国,皆已被马应彻底掌控,甚至可以直接改国为郡。在这种情况下,剩下那几国哪能翻出什么浪花?
塔里木盆地上方的准噶尔盆地,也有三个强国,乌孙、呼揭和车师后国。
车师后国就不多说了,和焉耆等国一样,都快变成大汉的一个郡了。而乌孙和呼揭,却是真正的强敌。
尤其是乌孙,大小昆弥加起来有十数万落,全部动员起来的话可以拉出一支超过十万人的大军!
好在,大小昆弥分治两百余年,几乎不可能再联合,倒也用不着太过担心。
而呼揭,和乌孙一样,都是以游牧为主,而且一度是匈奴的附属,甚至可以称之为匈奴呼揭部。不过,北匈奴已经西迁,呼揭现在应该也可以算是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了。
这个国家同样不弱,虽然比不上乌孙,但也有好几万落……
呼揭也好,乌孙也好,马应暂时都不想与之为敌。故而此次出征西域,他只打算将整个塔里木盆地拿下。最多再将葱岭拿下,建造一些驿城,以方便大汉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贸易往来。
大汉是礼仪之邦,即使想要将西域的小弟全部吞并,也不能完全不要脸皮,免得导致鄯善、于阗等国联合反叛,平添难度。
为此,马应打算在抵达西域之后,先找贾诩好好谋划一番。贾诩做了快一年的西域刺史,别的不说,至少对西域诸国的情况非常了解,说不定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初平四年(193年)二月,在凉、中二州招募的两万新军齐聚武威。与此同时,两万虎骑军也在庞德、张绣的统领下到了。只休整了几日,马应便下令大军开拔,向西域进发,
此次出征西域,最少也会动用六万人马,除了这四万人马外,还有在西域本地招募的两万新军。
四万新军全部出动,再加上两万虎骑军,足可见马应对此次军事行动的重视,说是全力以赴也不为过。
至于剩下的那两万虎骑军,则被他留在了中州和凉州,以防别人趁虚而入,包括麴义和杨阜这两位裨将军。
初平四年(193年)二月末,马应率领两万虎骑军,先一步到达伊吾郡。早就得到消息的伊吾郡令李参,当即带着官吏出城十里相迎。
“相如(李参字),你出任伊吾郡已有四个多月,伊吾郡现在情况如何了?”马应与李参并马而行,询问道。
李参回答道:“当下伊吾郡已有近一万户,五万多人口。其中蒲类人和移支人共有三千户,汉人近六千户,羌氐一千户。除此之外,还有两千新凉军在伊吾城和蒲类城屯田,其中有一小半已经有了家室,并且主动申请落户……”
听到这,马应有些惊讶,“就有新凉军主动申请落户了?”
“确实如此。”李参肯定道,“不过贾刺史怕他们脱离军队的管制后,会带着家眷偷偷逃回凉州,故而没有直接授予他们民籍,而是先编为了军户。”
马应点了点头,这件事他是知道的,贾诩在奏报上提到过,他也批阅了。
所谓的军户,有点类似后世的建设兵团,和普通民户不同的是,他们需要接受半军事化管理。而且和秦朝一样,实行什伍制,每五家为一伍,有伍长;每十家为一什,有什长。军户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
其实不只是军户,被强制迁往西域的民户也有类似的规定。尤其是那些得罪了马应而被强行迁过来的世家豪族,所受到的管理甚至比军户更严格!
在当下,移民实边乃在排在首要的政令,没有哪个官吏敢在这件事情上敷衍,否则的话,各郡县的御史们绝对会狠狠参他们一本。作为新设立的一个机构,这些御史现在可都憋足了劲想要证明自己。
御史天生就是其他官吏的敌人,因为他们只能通过抓住其他官吏的过失来刷政绩。
为了避免官官相护,整个御史体系是完全独立的,一般情况下,升迁也好,降职也好,都跳不出御史院。县御史政绩突出的话,可以升迁为郡御史,郡御史往上还能升为州御史,再往上的话还可以调入右将军府担任御史从事,总领三州一域所有御史院的事务。
若真坐到了这个位置,那便是除马应之外,三州一域权力最大的几个人之一。
大理院与御史院的情况相同,同样是一个独立的体系。虽然这样做不可能真的避免官官相护的情况出现,但至少不会那么猖獗。
“待那两千新凉军全部落户之后,伊吾郡将会有一万两千户,能安置得下吗?据我所知,伊吾郡适宜耕种的良田并不多。”马应疑惑道。
“适宜种植谷物的良田确实不多,但适宜种植棉花、枣树以及其他瓜果的田地却不少,同样能够养活不少人。再加上还有许多草地可以牧养牲畜,别说一万两千户,就算两万户也能安置下。”
看得出来,为了治理好这里,他确实花了些心思。可马应却认真道:“一万两千户足够了,不用再继续向这边移民。接下来伊吾郡最重要的事情,乃是将这一万两千户民安置妥当,让他们能够自给自足,并有能力缴纳赋税。”
“诺!”李参正色道,“最多两年,便可达到主公之期望。”
马应笑了笑,“我的期望可不止这么一点,安民重要,王化同样重要。可明白我的意思?”
“主公放心,我定当全力而为之。不过王化之事无法一蹴而就,怕是需要一两代人才能真正让这里永为中国。”
“二十年一代人,两代人也不过四十年而已。我等得起。”
……
初平四年(193年)三月初,大军经过车师前国,抵达焉耆国国都南河城。
南河城不仅是焉耆国国都,同时也是西域刺史府和西域都尉府所在地。得知马应到来,和李参一样,贾诩和马超也尽皆出城相迎。
贾诩还是老样子,没有多大的变化。而马超,如今已经长成了一名威严的武将,哪怕他今年仅仅虚岁十八岁。
虽然年轻,但其实他已经经历了三年多的戎马生涯,而且一直身居要职。
“兄长。”马超走到马应面前,行了一礼。
马应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这些年你一直在军中,都没怎么回过武威,辛苦你了。”
“我不及弱冠之龄就被兄长委以重任,岂敢不尽心竭力?”
马应苦笑道:“你是尽心竭力了,却是苦了我。岁首婶婶又埋怨了我一通,怪我将你留在西域,难以相见。”
马超叹息道:“无法侍奉在二老身前,是我的不是。好在休儿、铁儿也都大了,能够照料好他们。”
“待此次吞并西域诸国之后,你还是回去一趟吧,免得叔父和婶婶挂心。”
“嗯。”马超应了一声。
“主公。”这时,贾诩也走了过来,向马应行了一礼。
“文和,辛苦你了。”马应也向他行了一礼。
见马应如此,贾诩虽然很是感动,但依旧让开了半身,不敢受他全礼,“主公毋须如此,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自古如此。况且开边拓土,乃名流千古之事,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
“哈哈哈,既如此,那我也就不跟你客气了。此次我欲平定鄯善、龟兹、于阗等国,不知文和可否教我?”马应诚心请教道。
贾诩沉思了一会儿道:“不知主公想要做到什么程度?”
“将西域诸国彻底并入大汉,以置郡县!”
听到这,贾诩皱起了眉头,劝谏道:“置郡县之事,宜缓不宜急,主公可以先仿效焉耆、疏勒等国,不亡其国,只理其政。待时机成熟,再置郡县不迟?”
“为何?以当下之兵力,完全可以更直接一些。”如果有可能的话,马应恨不得现在就宣布西域乃中国之土。
贾诩解释道:“缓几年再置郡县至少有两点好处。于内,以故国之名治理其臣民,抵触之心更小,更利于政令实施;于外,乌孙、呼揭等强国虽然依旧会忌惮我等,但也不会太强烈。可若是直接灭亡诸国,唇亡齿寒之下,他们极有可能联合攻打我等!主公喜欢给我讲温水煮蛙的故事,就是这个道理。”
马应沉思了片刻,忽然扭头看向身后一名瘦弱的年轻文士,“奉孝,你有何想法?”
郭嘉正在欣赏墙壁上的一副字,这幅字乃是出自草圣张芝之手,颇为传神。正看得入迷,不想马应竟点了自己的名字,顿时有些茫然。
见贾诩和马应都在看着自己,他轻咳了一声道:“我觉得当兵分三路,以借道为由,同时突袭鄯善、龟兹和于阗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