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吾璋不久前跟着郑芝龙从福建来浙江,但途中转道去了绍兴府,所以映江楼宴会上并没有见到他。
“蕺山先生与家师友善,鄙人亦师事之。先生下野归家,临近年关,鄙人便去绍兴拜谒了一趟。”
他所说“蕺山先生”即刘宗周,亦为东林党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而称。师承理学硕儒许孚远,对经纶理学研究成果斐然,秉持人需“克己”为要之纲领,奉“存天理,遏人欲”为圭臬。往后钻研曹端、胡居仁、王守仁等人学说,开创“慎独”之宗旨,自成一派。崇祯九年因上疏拂上意,免职遣回,复于老家绍兴开院讲学至今。
“这次不但见了蕺山先生,还见到了那个‘姚江黄孝子’,在书院中听学。果是奇子,才思敏捷,往后成就当不亚于乃父。”
“姚江黄孝子”便是黄宗羲,“东林七君子”中黄尊素的长子。黄尊素受魏忠贤迫害蒙冤死,阉党覆灭后,黄宗羲上书请求诛杀阉党余孽许显纯、崔应元等人,并入京伸冤。在刑部会审时出为对证,以尖锥刺许显纯、殴打崔应元。后审讯阉党李实时,又以锥击之,声名鹊起,故得此号。出京即遵从父遗命,师从刘宗周。新年前后,黄宗羲事刘宗周亦师亦父,自然是在一起。
赵当世又与林吾璋交谈几句,觉其人思维活跃、逻辑严谨更兼博学多识、谈吐幽默,足以胜任为郑家联结赵营的任务,可见郑芝龙确有识人之明。
“赵公若有闲暇,不如与我一道去安平走走。福建民俗盛重,赛过苏杭。到了那里,准保有趣。”郑芝龙邀请道。其实他自己也一堆事要处理,这自是客套之语。
“谢郑公好意。怎奈军中事十万火急,实在周旋不开。往后若得闲,必上门叨扰。”赵当世婉拒道,这句话实是发自肺腑。
赵当世问林吾璋道:“林先生,有一人不知你识不识得?”
“何人?”
“钱牧斋,钱公。”
林吾璋说道:“认得。鄙人虽非东林,但因家师缘故,与东林士子交游亦广。牧斋公为东林第一等风流人物,曾有幸拜谒。其在八月间自京中归乡,恬居在家,可帮赵公引荐。”
“感激不尽。”赵当世答谢道。他来东南一趟,除了与郑芝龙言商,寻访在野名士亦为要事。此前赶路途中,他曾听苏高照谈起钱谦益其人二三事,但碍于赶路日急,无暇分身。便想着归程路上,抽出时间成未竟之事。
“可否冒昧一问,赵公访牧斋公所为何事?”林吾璋略有疑惑道。
赵当世搪塞道:“赵某虽是武夫,也仰慕钱公清雅,既有机会,便想见上一面。”
林吾璋不疑有他,点了点头。
正月初三,安排完庞心恭与郑家的接头工作后,赵当世一行人即向郑芝龙、苏高照等辞别离开杭州。去程路线与来时大致相同,唯一不同之处在于经苏州府时需从长洲拐北前往常熟,拜访钱谦益。
车马辚辚,一路顶风冒雪,倒无他话,数日后即到常熟县。
钱谦益系五代吴越国武肃王钱镠裔孙,家族兴旺,为官宦世家。赵当世将华清安置于县内客栈,并以周文赫三人侍卫,自与林吾璋二人二马,
踏雪寻访。深冬天寒,雪飞如絮,街道上行人寥寥,一路迷雾冰滑,马行其上,前蹄打滑数次,二人只得跳下马背,沿街步行。钱家正宅位于东大门大街,名“荣木楼”,西邻贯通城内南、西、北三门水陆之交汇地坊桥,至门前,林吾璋扣动门环。里头出来厮仆,交谈数句,林吾璋即摇着头回来道:“牧斋公不在此处,宅中仅夫人陈氏、妾朱氏及子孙等人。”
“牧斋公何处去了?”
“厮仆亦不清楚,只说倒有三五日未曾见到他了。”
“可惜......”
林吾璋想了想,道:“无妨,厮仆言牧斋公兴许在拂水山庄。鄙人拜访牧斋公,也在那里见的他。山庄在城外虞山,还得再行一阵,大人意下如何?”
赵当世点头道:“赵某诚心求见,自不会因路远雪大而畏难。先生前头带路即可。”
于是二人复上马,出了北大门,径投虞山。不多时,遥望一崖壁峭立雪中,下临山阿,有飞瀑悬于两石间,形如飞练,溅起水花微若喷珠。林吾璋马鞭遥指道:“那岩便是拂水岩,岩下的宅邸,即拂水山庄了。此庄乃牧斋先生十年前所购,为读书文会之所,这两年又加筑了耦耕堂、朝阳榭、秋水阁、明发堂,距鄙人上次来,亦半载余,形制似乎又变了不少,可见牧斋公风雅人也。”
临近宅邸外,瀑泉旁,一蓑衣老者正以竹竿专心垂钓。林吾璋认得那老者,下马上前行礼道:“程老,好雅致。”
赵当世随后而来,林吾璋与他说道:“这位程老,讳名嘉燧,字孟阳,号松园,是牧斋公挚友。工山水擅诗词且通晓音律,与同里娄坚、唐时升,并称‘练川三老’;加一李流芳,合称‘嘉定四先生’。牧斋公既回籍听勘,邀松园公来此读书唱和,一并居住。”
待赵当世也见了礼,程嘉燧道:“山间野人,浮于虚名罢了。小老去岁已经皈依释教,释名‘海能’,其余诸名诸号,皆摒之不用久矣。”
林吾璋笑道:“闲云野鹤,再入教门,岂非再受桎梏?”
程嘉燧淡淡道:“闲云野鹤,四大皆空。俗名凡号反成累赘,不如一心入释,来的轻松自在。”
三人略谈片刻,程嘉燧道:“牧斋公今日不在山庄。”
林吾璋道:“前已访过荣木楼了,亦不见牧斋公。难道访友去了?”
程嘉燧摇了摇头道:“非也,牧斋公近日新得一雅地,听说是张文麟故居。原为严道普盘下,严道普家运不济,才转给了牧斋公。”
林吾璋“唔”一声道:“若是严道普家,倒不生疏。其地名‘半野堂’,却是在城内。”嗟叹不已,“早知如此,就免遭这一趟风雪了。”
程嘉燧笑着说道:“牧斋公堪领袖山林,二位既荣木楼、拂水山庄、半野堂都走了个遍,恰有三顾之义。”
赵当世与林吾璋无奈,只得别了程嘉燧,再走马回县城。
林吾璋轻车熟路,带着赵当世径走北门大街邵巷,并道:“此堂东起琴河,西逼北门街,南临五弦河、通天宁寺巷,北至椐树弄、六弦河,四通八达。又坐北朝南,依山而筑、引水挖池,风水极佳,确是宝地。”
半野堂宅门正开着,赵当世与林吾璋入内,见三个厮仆正在院中扫雪,屋檐之下,一中年男子提着手炉,正走入堂内整理书册。那男子身着宽大道袍,戴方巾,细目长髯,气宇轩昂,想必就是钱谦益了。
“晚生怀佩,见过老师。数月不见,老师光彩依旧。”一见面,林吾璋先行一长揖,态度甚恭敬。
两下见礼,林吾璋介绍了赵当世,钱谦益却无如史可法那样的倨傲,笑着道:“朝堂之上,亦曾闻赵大人威名。大人屡破狂寇,功在社稷,今得见,果不负人中龙虎之名。”随即招呼厮仆又拿了两个手炉,三人一人一个,转别室相谈。
“此堂才交定金不久,手续尚未交割完,不才入住心切,今日才引了三个厮仆提前打扫。让二位多绕了脚程,惭愧惭愧。”
“牧斋公此言差矣,昔杨时见程颐,风雪加身足一尺余,尚岿然不动。牧斋公名重天下,学生就算等三日三夜,又有什么打紧。”赵当世说道。
钱谦益道:“惜乎敝堂未布置完备,简陋不堪,让大人见笑。”
“斯是陋室,惟牧斋公德馨。牧斋公得此堂,东山再起不难。”
“唉,枚卜罢归、心如死灰。仅仅苟全性命于世、不求闻达于朝咯。”
“今温阁老下野,阁中清阔,无堪大任者,牧斋公不日必将起复。”赵当世说道。崇祯十年正月,阁辅温体仁指使钱谦益同乡张汉儒告钱谦益和瞿式耜居乡“贪肆不法”,崇祯最忌朝臣结党,顺水推舟,四月将有“东林领袖”之称的钱谦益下狱。虽然温体仁在两个月后即失势倒台,但钱谦益却一直被关押到去年八月,方才获释归乡。现任内阁首辅刘宇亮懦弱不敢任事,虚占其位,然而这样状态想必不会长久下去,所以“素有清望”的钱谦益能卷土重来的预测,并不纯是赵当世空穴来风。
“圣意难测,我等蕞尔之人待时而已。”钱谦益显然无心谈论政事。人人都知道,现在崇祯帝最信任的人就是杨嗣昌,他虽非首辅,但权势如日中天,是阁中实际的首脑。刘宇亮是没用,可替代杨嗣昌在崇祯心中的地位,也远没有那么容易。
赵当世察言观色,当然不会在这一点上再深挖下去。他此行拜访钱谦益,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与钱谦益结交。钱谦益虽是布衣之身,但以其“东林领袖”的身份,在朝中的能量远远超乎想象。谈及政事,只不过起个引子热热身。
与人交往,儒林士子之间可以诗词歌赋相交,以师生故旧相结。赵当世虽说粗通文墨,但文学素养真放上台面也是不够看的,自不能邯郸学步,适得其反。转念一想,只能祭出大老粗惯用招数——钱与色。
钱谦益不缺钱不贪财,赵营现下也没有那么多钱漫天撒网供赵当世四面结交。所以针对钱谦益,能打的只有“色”一点。自古“色字头上一把刀”,钱谦益名重宇内,熟知三纲五常为士林楷模,一举一动都更谨慎小心、洁身自好。而且年过半百,有妻有妾有儿女,比之年轻气盛易冲动的年轻人无疑四平八稳的多,寻常凡花俗草定然难入他法眼。
按常理而言,要攻破行事密不透风的钱谦益,委实难办,但赵当世却早有了应对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