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老百姓过年,皇帝也是要过年的,即使是在明末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紫禁城依然年味十足,宫廷内的年味更是热闹非凡。百姓们的儿歌里唱道:“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指的是腊月二十四和二十五打扫房间,腊月二十六准备过年的食物。但是皇宫里比民间更是早一步,祭灶也就是腊月二十三之前就大扫除,过了祭灶就蒸馒头。民间蒸馒头蒸得很多,家家户户蒸十几锅,能吃到正月十五。皇宫里蒸馒头也蒸得不少,是按人头算的,皇后,贵妃,嫔妃每人都要蒸十几锅,一直吃到正月十七。
过年不能像平时,该热闹还是要热闹的,少不了花费。皇后,皇太后,田贵妃和各级嫔妃都有自己的内厨房。朱由检这几日心情也大好,三个女人那轮流着去,到那个女人那边去,就吃那个女人那边的内厨房。御膳也有很大明堂,具体也不多说,反正都是讨个吉利,数字上啦,名字上啦。反正怎么吉利就怎么来。但不管皇帝吃哪儿的饭,到了腊月二十四这天,御厨房都要蒸馒头,这是规矩。馒头蒸得多,朱由检反正都吃不完,于是就全赏给臣子,而得到赏赐的臣子也非常开心。
除了蒸馒头外,还有包饺子。百姓包饺子往往包进去一两枚铜钱,谁咬到了就谁今年就交好运。代表今年发大财。宫里包的饺子花样可就多了,年三十晚上宫里聚餐,皇后,贵妃,嫔妃和皇上全部到场一起吃年夜饭。饺子里包进的是竹排,竹排上刻着各种各样的奖品名称。有金佛如意等等啥都有。谁吃到了皇上就把物品送给谁,非常热闹。
其次就是放鞭炮。明朝百姓放鞭炮是有固定日期,有三次,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各放一次。但是皇宫里放鞭炮没有固定日期,从腊月二十四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七,天天都放鞭炮。燃放地点一般都在乾清宫正殿前面那片空地上,白天放鞭炮,晚上放烟火,白天噼里啪啦,晚上火树银花,热闹之极。当然放在宫里放除了乾清宫,别的宫殿是不能燃放的,最主要的是怕引起火灾,还有吓坏小孩子。时间如梭,这年一过就真正的崇祯元年,新皇继位那年还是按上个皇帝的年号来算的,只有过年后才开始新皇的年号,所以崇祯元年是:公元1628年。
春节后就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这是刘云飞穿越到大明的第一个元宵佳节。在21世纪的时候,除了电脑还是电脑,啥观花灯猜灯谜,即使有活动也很少人去。而如今到了这古代,娱乐的节目太少了,听王承恩说刚刚从北边来了几个马贩子,想趁过节卖个好价。于是就带着王承恩,和一个侍卫溜出了皇城。这侍卫是锦衣卫大内高手,因为长得特别的黑,于是被称之为”赛黑炭“。夜间再披上一件黑色的外衣,就直接淹没在黑夜之中,至于身手那肯定不用说,保护皇上的那个不是一等一的高手。七八个进不了身的。
京城元宵比春节更热闹,这一路上到处是花灯,普通的就个红色灯笼,有钱有势的一个比一个漂亮,中国人好面子从古到今都那么回事,啥东西都要比。“啪啪,啪啪”一顿的鞭子的声响,大家都瞧了过去,随之听到了叫骂:“小子,知道老子是谁吗?这马到底卖不卖。”对方是个三十出头的汉子:“不卖,不卖,这匹好马少说八十两,再说就你这,你出一百两我也不卖。”
“有好戏看。”崇祯帝到旁边的小茶馆坐了下来。
“好小子,你是吃了豹子胆了还咋了,你也不听听这地界,谁敢跟咋虎爷作对的,爷要不到的东西,爷就毁了它。”他抽出了刀子,就准备往那匹马的身上捅。
“哒啦哒啦~~”就在这时一整风吹来,一个白衣小女子骑着马冲了过来,手起马鞭就向那位自称“虎爷”的汉子手上打去,。“啪啪”“啊~~”,一阵的惨叫声,随之而来的是“铛,铛”刀落地的声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