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兴他们五个人还只是热场,做了一道拿手菜就下台了。
接下来六位‘中华厨艺绝技表演团’的厨师,才是这次献艺活动的大头。
什么骑独轮车头顶面团制作刀削面啊、踩着高跷,腰上还转着呼啦圈,制作剪刀面、拿着菜刀在气球上切黄瓜。
这还不算,接下来甚至还蒙着眼睛,把气球放在一根钉子上面,表演切菜。
眼花缭乱的精彩表演,让北大师生们大呼过瘾。
本以为这样就够夸张了,结果接下来的表演,让他们知道了什么叫做‘没有最夸张,只有更夸张’!
首先是吉尼斯记录保持者、‘中华飞饼达人’、名厨曹怀蒋。
他在国内外被誉为‘比阿三厨师还厉害的飞饼大师’。
自从中华厨艺绝技表演团成立以来,多次走出国门,在东南亚等地区表演过阿三飞饼的绝技。
像是喜闻乐见的‘阅兵摩托车’表演等等,也被他利用起来,经常用在自己的表演里。
在献艺的时候,总能看到他单脚支撑在行驶的摩托车上,然后制作飞饼的画面。
当然,下面除了骑摩托车的司机,也会有杂技团的人,表演出跟阅兵上一模一样的造型。
在体育馆,因为种种限制,曹师傅没办法把摩托车开进来。
所以他表演的就相对比较简单。
在热闹的阿三舞曲背景音乐中,把面团在空中甩来甩去,最后变成了一张半个圆桌大小、厚度薄如蝉翼的飞饼。
让现场的掌声和笑声一直都没停下来过。
紧接着,是名厨郝卫兵,他表演的是制作龙须面。
将手中面团一变二、二变四,最后熟练的做出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面条,好似一群银龙随风飘动。
分出来一根,更是用打火机一点就着,可见面条扯的有多细。
如果说这两个表演,大家都不算太陌生。
像飞饼或者龙须面,在电视上都能在美食节目经常见到的话。
那么接下来的表演,让师生们除了惊叹,就只剩下深深的佩服。
来自内蒙的名厨弓建斌,表演的是‘圣祖金丝狮王争霸’,这个表演将拔丝技艺发挥的淋漓尽致。
把白糖炒至融化后,拿起一个长条形、上面有许多孔洞的特制摔丝工具,将糖浆甩出金丝。
虽然不像捏糖人那样把糖丝制作成狮子的模样,而是把金丝甩在准备好的舞狮上面。
但外面一层千丝万缕的糖丝,好像给舞狮披上了一层金纱。
做到这一步,对厨师的基本功要求十分高。
表演时一个是必须要不停的用手摔。
其次还要把握好力度和火候,如果力度和火候不到位,就会形成颗粒,哪怕工具再专业,也做出不糖丝。
接下来登场的是川省名厨雷后勤。
出生川府的他,现在是北湖省烹饪大师,将许多川菜技艺和鄂菜融合在一起,创新出了许多菜肴。
但是他最拿手的,还要数‘活鸡现做’。
在现场主持人拿着秒表计时的情况下,雷师傅仅仅用了九十秒的时间,就把一只活鸡,制作成了宫保鸡丁。
随后主攻凉菜和食品雕刻的徽安名厨曹乃胜曹师傅。
不光在豆腐上用菜刀雕出了惟妙惟肖的和平鸽,还把六克重的心里美萝卜,切成了长度达九十厘米的萝卜丝。
最关键的是萝卜丝还是连着的,中间没有断掉。
就这个刀工,杨振兴也佩服的不行,他自问自己不经过长时间的大量练习,绝对做不到这一点。
两位名厨的这番表演,直接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各路媒体,和在场师生们,纷纷将镜头对准他们,在此起彼伏的快门声中,记录下名厨们的绝技。
杨振兴站在后台,看着这一幕心里感慨万千。
他总算理解高会长当初为什么兴高采烈的要组建‘中华厨艺绝技表演团’了。
而且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表演团的工作,几乎每件相关的事情都会亲自过问。
比起厨师们表演做菜,还是这种带有‘杂技’性质的高难度技巧表演,更容易收获大家的眼球,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今天到场的还只是表演团里比较顶尖的名厨。
像是团里面更多远没有名气和地位的民间大师们。
虽然在厨艺方面可能不行,但他们无一不是在某个技巧方面达到顶尖水平。
他们如果出场的话,种种出神入化的绝顶功夫,保证能让所有人惊叹于中华厨艺的博大精深。
杨振兴参加过的几次演艺表演,成员随便拿出来一位,都是响当当的大师傅。
他们表演,更多的是让大家见识国家各个菜系厨艺的‘门道’。
而‘中华厨艺绝技表演团’,这种融合了娱乐技巧与民俗文化的表演。
更能让大家在‘热闹’当中,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中华传统厨艺绝活。
让大家知道,平时见到那些大厨颠勺,或者锅里着火,都只是饭前小菜。
中华传统厨艺居然还有这么多更厉害的技术。
让心里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不由自主的跟身边的人宣传介绍自己看到的东西。
‘原来高会长那么多年以前就已经意识到了传统饮食文化的问题,还着手布置安排,开始行动起来。’
心里念叨着,杨振兴这几天因为自己演讲的事情高兴的心情,一下子消失的干干净净。
之前心里面的窃喜和得意,也无影无踪。
毕竟他只是刚有一个想法并且尽在口头上说出来而已。
可高会长那边却默默无闻的开始亲手去做推动传统饮食文化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当初他还不理解高会长的做法,认为对方组建这个表演团,根本就没有必要。
看明白高会长的想法,居然还是多年以后的今天,在自己意识到传统饮食文化正在慢慢消失的时候。
换做是谁,心里也会非常郁闷,觉得小丑竟然是我自己。
同时高会长非但没有嘲笑杨振兴,反而在注意到他意识到这些问题后,拉着他一起投入到这件事情中来。
这样的胸襟,杨振兴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都赶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