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167、第167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康熙留十六阿哥用膳, 不过是康熙自用,十六阿哥单独坐在旁边一张小几旁作陪罢了。

康熙一面用膳, 一面听见了魏珠回报, 得知外头刚才发生的那一幕, 做皇帝的凭空想象了一下那等场面……越发怀疑他自己猜测的才是真相, 扭头看看旁边的十六阿哥,正缩在自己那张小几旁边,眼观鼻, 鼻观心地静坐着, 似乎什么也没听见。

康熙叹了一口气,命魏珠分别传话给八阿哥与富达礼, 命这两人分别安排, 严守秘密,今日之事绝不准许有半点风声泄露出去, 否则, 唯他们两人是问。

他这么做纯粹是为了两人各自的声誉考虑, 毕竟石咏还有些功劳与用处,总不能像毓庆宫那些人一样一杀了之。

八阿哥与富达礼分别应下,自然也将此事转告了两位当事人。两位当事人丝毫没意识到老皇帝命人严锁消息竟是因为误认为他们两人在“相爱相杀”。只不过若是当真意识到了这点, 两人也绝对不会领情, 九阿哥会竭力抗辩他绝没眼瞎,石咏则会暗中吐槽皇帝为老不尊、无中生有。

这件事情便在众人多方努力之下给压了下去:

九阿哥府中两名凶悍的“护院”原本是一死一伤的,后来都在宗人府处报了“暴毙”,拉去了化人场。九贝子府中对当日的事情三缄其口, 无人敢提。

然而当日富达礼等三人浑身浴血,疾奔出城的事儿却瞒不住人,不少人来向富达礼打听,到底出了什么事儿,都被富达礼寻了借口挡过去了。

雍亲王因有“粘杆处”在,查到的比旁人多一层,因此知道石咏是从内务府府署那里被劫到九贝子府的,他一向跟着的长随随即往富达礼处报了讯,才有了后来的事。雍亲王便百思不得其解了:难道……富达礼真的到九阿哥府上大开杀戒了?

雍亲王与九贝子向来不睦,富达礼当真大开杀戒,雍亲王也只有幸灾乐祸的心思。然而他越是打听不到消息就越是好奇,忍不住上十三阿哥府上,与一向信赖的弟弟聊起此事。

“四哥,十六弟将从头到尾的缘故都告诉弟弟了,说来都是弟弟的缘故……”

十三阿哥心中多少对石咏存了些愧疚,若不是应他所请,将那些新研制出来的玻璃酒器高调拍卖,石咏怕也惹不来九阿哥的怒火和这许多麻烦。十三阿哥当即将十六弟转述的真相委婉说与四哥知道。雍亲王闻言愕然,随即心下愤怒:虽然石咏从来没有正式跟着雍亲王当过差,可是这位雍亲王一直将其看成是自己的子侄辈儿,若不是信任,便也不会将弘历放心交给他指点了。

如今九阿哥,竟然打他的人的主意!

还有富达礼,就算是无法可想,也不该出这种馊主意,让八阿哥护着石咏的安危,万一护着护着以后将人给忽悠去了怎么办?要护着,也该他护着才是啊!

雍亲王一向都是个护短且喜迁怒的人,只听了这一桩事,立即打心眼儿里厌恶九阿哥,同时顺带也嫌弃了富达礼一把。

石咏那边,自从发生这事儿以后,便向十六阿哥请了几天假,闭门不出,并不在人前露脸,只等这阵子的风波平息下去。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这几天里,他竟然收到了九阿哥名下的直隶玻璃厂给他那五分股的分红,虽然不算太多,可也有千把两银子。

“我们九爷原不想给的,无奈是八爷劝过,说是在商言商,得按规矩行事,该是石爷得的,便不该昧下。”

说这话的是九阿哥府上的大管事,就是那天被石咏当胸踹翻的那一位,此刻却立在石咏面前,一板一眼地将这话说出来,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说道“昧下”两个字,脸上肌肉一跳,显然很是肉疼,觉得八爷怎么尽出这样的主意,将已经落袋的银子拱手送给他人。

石咏收到银两和供他翻阅的账簿,心里也有些发怔。此前他确实没想到八阿哥是这样一个人。说是夺嫡失败者,可是细想起来,此人一直老老实实地在按规矩行事,没有什么出格的“实锤”。一直以来立储讲究“立嫡立长立贤”,八阿哥就乖乖地熬着,等着嫡啊长啊都废了,储位好落在自己这个“贤王”头上;然而真要说八阿哥有任何出格的行为,大逆不轨之心,好似又寻不出……

此刻听说管事传话,说是得“按规矩行事”,石咏便也难免感慨一阵,自己思量半天,还是将前日里曾经简短口述的玻璃镜子的做法详细写了下来,命人直接交给九阿哥玻璃厂。反正九阿哥的下属绝对不敢隐瞒,很快便会将消息报给上头知道。

他将镜子的做法交出,也并不全是为八阿哥这“照章办事”的做法所打动,多少是一种无奈之下的妥协:对方给你好脸了,你就是心里再膈应,也得有所回报,有所表示,否则富达礼一番苦心孤诣的安排便会付诸流水。这可以算是这个时空里的一项小人物生存法则。当然了,石咏在做这件事之前,也去征求了一下十三阿哥和贾琏他们的意见,见众人都无异议,这才将方法给九阿哥那边送去。

九阿哥那里没有任何表示,但是二福晋百日的时候,九贝子府到底还是以九福晋的名义,给忠勇伯府送来了一份奠仪。

双方结下了梁子,但到底不是死结,尚有可以挽回的余地。

这些日子石咏宅在家里闭门谢客,最开心的人莫过石喻。原因是石咏感慨于自己的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体能一塌糊涂,对上个勇武点儿的家丁就只能老老实实听对方摆布,逃跑都逃不快,便下定决心要强身健体,命李寿指点自己几招。

李寿便陪主人一道在院内扎马步,石喻也陪着哥哥一起。

每回石喻看着自己站桩比哥哥坚持的时间更长,便心里大乐,让着要和哥哥好生比拼一下。石咏每每咬牙坚持,到最后竟然还是比不过的“练家子”弟弟,这让他脸上无光,却也急不得,只能继续耐心习练。

除了平日里多陪家人之外,石咏请假的这几天,他终于有功夫去修理早先从碎瓷残片堆里清理出来的那三百多片“定红”瓷枕了。

三百多片碎片,确实是很麻烦。但是这样类似的修复工作,石咏以前也做过不少,当下用炭笔在瓷片无釉的一面标上编号,再按其特征一一分类,将八个角先都挑出来,然后再按有无划画、刻画、雕花,以及釉面颜色由浅至深等多种特征综合判断,终于判断出一个大概。

随即他将已有头绪的瓷片用少量鱼鳔胶暂时黏起。鱼鳔胶多用于沾合木器家具,用作瓷片粘合剂效果不是很好,但石咏要的就是这种效果,鱼鳔胶用温水一泡即散,回头他就是哪里弄错了,也可以轻易拆开。

这般反复尝试之后,石咏终于有了头绪,拼起来便越来越快。他原本还担心这瓷片有缺失,便无法拼成一套完整的瓷枕,岂知到最后,这瓷片竟一件不少,全部被他拼做一处,成了一只完整无缺的瓷枕。

这是一只具有典型定窑风格的瓷枕,整个瓷枕呈长方体状,底面为素胎,有两只圆孔,乃是烧制时预留的,其余各处则覆盖了朱红色的红釉,釉面清透纯粹,表面有刮釉而形成的“泪痕”。

神奇的是,这瓷枕碎成了三百多片,但是每一片表面的釉料都没有缺损。石咏将其复原之后,从外面看,表面几乎浑然一体,只有仔细看才能看出釉料表面一道道细细的裂纹。

整个瓷枕的器型也非常优美,与孩儿枕各有千秋。孩儿枕乃是表现了一个胖娃娃的憨态,以俯卧娃娃的脊背作为枕位,让人舒适地卧于其上。然而这只瓷枕,则是在枕位四周划画了少许水纹,枕位上方正有一对鸳鸯,似乎正在相对浴红衣。

“这是鸳鸯枕!”石咏心想。

他以前听说过鸳鸯枕的大名,但是却没有亲眼见过实物。此刻见了,不免生出些疑惑:鸳鸯枕鸳鸯枕,难道不应该是双人枕吗?

待到后来他才想明白:北宋定窑孩儿枕本有传说,说是定窑烧制出的孩儿枕,若是已婚妇人枕之入梦,梦见一个如枕上孩儿一般白白胖胖的小婴儿,那便距离有孕不遥远了。

估计这鸳鸯枕也是一样,若是他这样的单身狗枕之入梦,能梦见鸳鸯交颈,距离月老牵线,姻缘得谐,大约也不久了。

所以说,这样的东西,都是勤劳淳朴的劳动人民,用来表达美好心愿的。

石咏可压根儿没想过,要为了让自己能梦见“鸳鸯”而修复此枕。据他目测瓷枕的状态,即便是修复了,也必须当做亟需保护的文物来看待,绝不能再当枕头来枕了。

他反复斟酌了自己的修复计划。

在这个时空,迄今为止已经修复过瓷器若干件,所用的手法大多是“金缮”,金缮的做法是,用大漆将瓷器残片粘合,并将缺损处补起,最后待大漆彻底干透,便在外面修饰上一层金漆,将残破瓷器表面的自然裂纹变为金色的装饰,从而体现一种特殊的美感。

然而这种手法放到这一直定窑鸳鸯瓷枕这里,却有些不合用。一来这瓷枕碎了个干净,身上到处都是裂纹;二来瓷枕表面的釉面保存得相当完好,若是再上金漆,可能便有些画蛇添足了。

除了“金缮”之外,这世上常见的另一种做法便是“瓷锔”,具体操作是由工匠沿着瓷器的裂纹两边钻小孔,然后钉铜制的“锔钉”进去固定瓷片。这种做法对于这件鸳鸯枕来说也并不适用。三百多片瓷片,近千条衔接交界处的裂缝,这钉锔钉,要钉到猴年马月去。

石咏仔细看了看这只瓷枕,最终大胆地制定了他的修复方法:在瓷器碎片两两交界处钻浅孔,绝不能钻透,在钻出的小孔里点上大漆,用这些小孔中大漆的黏力,将四周的碎瓷片粘合。换言之,这具瓷枕修复时,内里将存在数百个粘合点,靠这几百个点将整个瓷枕粘合起来。

瓷枕修复与瓷碗、瓷瓶的修复都有不同,瓷枕是一件砖型器物,除底面外,所有各面都由釉料覆盖,而没有釉料的部分藏在瓷枕内部,同时这部分也是欣赏者与使用者看不见的。石咏打算充分利用瓷枕的内部空间,制作一个个粘合点,将整个瓷枕粘合起来。

在正式动手修之前,石咏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研究了所有碎片的形状,以决定先修复那些,最后修复那些。他最终决定,将整个瓷枕分成两半来修,待到两边都修得严实,再将两边对上,彻底粘合起来。

这样做唯有一个风险:若是早先那里粘合的角度不对,将会导致最后两个半边瓷枕对不上,无法粘合。石咏将这件事考虑良久,最终决定,用鱼鳔胶先试一遍,若是有问题,他还可以泡开鱼鳔胶,重新再做一遍。

这样一来,进了腊月,在整个年节之前,石咏都在忙着修复这一只北宋定窑出品的鸳鸯枕,对它的感情,比对那只孩儿枕的感情要深很多倍。

到了内务府封印之后,石咏已经用鱼鳔胶尝试了一回修复,认定确实可以用他预想的方法,将整个瓷枕拼接起来。于是他亲自去调了大漆,带回自己的东厢,同时将“泡开”的瓷枕碎片重新又用大漆,一点一点地粘合至一处。

待到腊月二十,石家人搬回永顺胡同府。

石咏则拿了个匣子,小心翼翼地将里面的瓷枕也带了过去。这时的瓷枕,正如石咏以前所尝试的那样,被粘合成了两个半边瓷枕。石咏只消待两边的大漆全都干透,他便会将两边瓷枕粘合至一处,到那时,这只“鸳鸯枕”就彻底被粘合在一处了。

这段等待的时间里,石咏也帮着母亲一起料理家事。如今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主理外事的男人,好多人情往来,都要他帮着母亲一起定夺。例如去年贾府从朋友家里升级成了亲戚家,少不得要备上一份人情往来;算起来如今弘历阿哥是他的学生,偏生又是那样的身份,石咏少不得费些心思,也为弘历预备上一两件适合他学书习字的礼品,其余如姜夫子一家、十三阿哥府、十五阿哥处、十六阿哥处、忠勇伯爵府府、薛家、郑燮那里、杨镜锌白老板汤金扬等人,日常往来的都要一一想到。

相形之下,郑燮郑板桥过得实在是比石咏舒服多了。

他在京里的名声小小地“爆”了一下,不少人曾在拍卖会时看过他的画,自然有识货的认为此人不凡,按图索骥,寻到了郑燮那里,高价收购郑燮的字画,郑燮便当真高价卖出去一两幅。

然而郑燮正如他自己所言,一旦手里有了余钱,就不再认真画那些专门用于出卖的字画,只给娘子余氏扔了一百两银钱,他自己则带着五凤,成天与京中的文人名士来往,吟诗作赋,应酬往来;若是不出门的时候,郑燮便每天对着租住小院墙角里种植的一小丛枯竹发呆,又是对着光影作画,将好纸俱用来涂鸦,用尽之后再一掷千金般地去买。

至于人情往来什么的,郑燮都是不在乎的,只命自家娘子称了几斤好肉,做了顿南方的狮子头,请石咏过去,两人一面吃肉,一面喝酒,大快朵颐,郑燮大醉之下在墙上挥毫泼墨,写的一墙的墨迹淋漓。

石咏见郑燮的字体,已现铿锵厚重之态,板桥在后世闻名的“六分半”字体已经初现端倪。

只是余氏娘子却只能一脸无奈地进来,侍奉郑燮去休息,同时抱怨这墙在短短两个月之间已经被粉了四次。

看来,石咏暗中对郑燮施以援手,虽然短暂地改善了郑燮的生活条件,可是却一点儿也未改变郑燮的性格,以此看来,郑燮以后的坎坷,怕也未必便是能轻易转变的。

石咏见了郑燮如此,自然是羡慕人家活得洒脱,换他就不敢这么活。

可是再回到永顺胡同,见到母亲与婶娘慈爱,弟弟听话懂事,石咏心里就一点儿也不憋闷了——他晓得他的付出有所回报,因此也甘愿将这些担子都背在自己身上。

终于到了鸳鸯枕的两个半边都已干透,已是腊月二十九了。石家这回过年已经准备得差不多。石咏则在大年三十早上寻了个空儿,挑了些大漆,准备完成最后一道修复工序,将两边鸳鸯枕粘合起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绝对一番玄尘道途终末忍界你老婆掉了盖世双谐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奸夫是皇帝反叛的大魔王五胡之血时代信息全知者
相邻小说
快穿之绝色清穿之四爷家的纨绔嫡次子陪嫁通房重生记琢玉吸血伯爵锦堂春她总是想离婚[重生]在游戏里傍上野王以后随身空间在末世[综]我的兄弟遍布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