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九檐风铃 第三十一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我没在帐篷里待太久。

他们让我和老谢抓紧时间,带上需要整理的笔记和地图,马上出发。我们出来以后,里面好像开始了激烈的辩论,有个老人显得特别激动。我大概听出了点苗头:在某个问题上,几位专家学者的意见显然并不一致。

“意见好像还没统一。”我边走边对老谢说,“你知道是什么问题?”

“不知道。严谨的科学都这样,需要争论。”

“如果他们在讨论如何利用这些‘物证’,我倒有个意见。”

“什么意见?”

“别的不说,应尽快解开那些字符的秘密。”

“字符?”

“你听我说。那绝非简单符号,里面蕴含着信息,而且非常重要。如果连那些图形的性质和意思都没搞清楚,忙来忙去,无异于缘木求鱼。”

“说说,你怎么看?”

“听你上次说,那种字符还没人认识,对吗?”

“是的。没人认识。”

“不应该。”

“怎么呢?”

“你先说,纸上那三组字符,跟风铃上的是不是同一种类型?”

“当然是,一看就是。”

“既然没人认识那东西,又是谁把它写在那张纸上的?临摹的?从哪里抄下来的?都不是。从笔迹上看,那可不像生手画上去的。”

“怎么说?”老谢来了兴趣。

“那张图绘制时间不长,就四、五十年。标那些字符的人,跟绘图者不管是不是同一个人,时间都不会隔太远。也就是说,那时候,有人已经认真研究过那种字符。因为从书写成熟度上来看,那可不像是照着描的。”

“什么意思?你是说,那人认得那些符号?”

“至少反复书写过,就像练习书法一样。”

“反复书写?”

“对,就像我经常练习写字。”

“反复描摹的,也不见得就是文字。”

“同类符号出现得多了,可能就是文字。你自己说,别的地方,是否也出现过这种字符?”我想起梦见自己看过老爷子那本书的事。

“嗯,是有。”老谢沉吟着说。

“这不就对了。那是文字的可能性很大。”

“你刚说的,可能是重要线索。”老谢严肃的说,“你能不能保证说,写那三组字符的人,肯定是认得它们的?”

“八九不离十。那人不仅笔法十分熟练,而且还在下面进行了注释。如果能把下面那几行字复现出来,大概会有点眉目。”

“那几行字,你有没有把握弄出来?”

“试试。”

“不要试试,尽全力!”老谢拍了拍装着笔记和地图的文件袋。“如果那是某种文字的话......你认为那是文字,对吧?”

“只是推测。”

老谢要带我回云岭一号,而非兴隆旅社。他说,因为出了事故,考察任务已经暂停,要进行总结和整改。“政府在这方面很严格,不能出事故。”

“安全压倒一切嘛。那么,什么时候复工呢?”

“不知道。”

“可惜,鬼哥和小强会大失所望。”

“怎么了?”老谢问。

“他俩认为这是件好差事。”

“好差事......霍老鬼受了伤,可能要等等才能离开。”

“我去跟他俩打个招呼。”

“我陪你去。”

老谢陪着我,去后面半坡上跟康小强他们道别。上去的时候,老鬼还在趴着睡觉。我跟小

强交代,要照顾好鬼哥,咱们回头再见。

“明天就可以重聚。”老谢也对他说。

“你有事?”康小强看着我问。

“是的,跟你们一样,去挣点钱。”我跟他开玩笑说。

“那好吧,明天见。”

“明天见。”

这时候,我看见营区里有些人已经在开始拆卸帐篷。可能他们已经收到了暂停工作的消息,而且急着想回家了。

因为上次老谢跟我说过,进地下湖十分危险,这次老鬼他们又出这么个意外事故,我就有些担心,于是问老谢,老鬼会不会有事。老谢说不会。“他们都会得到很好的治疗。天亮后,会安排把部分伤员送去市里复查,要拍片,看看内脏和筋骨有没有问题。”他说。

*

回到一号楼,我立即投入到工作之中。

因为知道我在做事的时候不喜欢被打扰,老谢把我送回房间就离开了,而且整个白天都没再出现。他离开后,我先放水冲了个澡,然后烧水泡茶。房间里有纸和笔。如果还需要什么,老谢说,只用拿起电话拨个零。

中午,我自个儿去楼下用餐,还喝了点酒。虽然一夜都没怎么休息,我却不感到疲倦,也没睡午觉。事实上,我感觉从未像这样亢奋,这么想全力投入工作之中。我也没想到,自己的精力居然如此旺盛。

不过,随着资料上的内容被重现,我的心情也变得越来越沉重。

我整理这本东西,是上次龙桥河地下科考,一名队员的个人笔记。那次科考的时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那时候记录都靠笔写,参加科考工作的人,几乎都有做笔记的习惯。

这本笔记,是一位叫廖勤思的年轻人写的。

他用笔写下了自己的经历,一次在特殊年代的秘密科考活动。这是一份私人笔记,而非正式考察记录。笔记前半部分,字迹还比较工整,字里行间,透着蓬勃朝气,而越往后就写得越潦草。尤其最后几篇,字写得乱七八糟,就像医生开的处方。我们老家俗语,管那种字叫鬼画桃符。

笔记记录的时间,是一九七三年的六到七月。也就是说,只记录了一个月内发生的事。我还在笔记本中发现了一张单页。因为跟笔记本纸张大小相近,最初以为那是从本子里脱落掉下来的,可我很快发现,那张纸其实大不相同。那是一张相当古老的纸。若不是因为泡过水,这页纸应该一眼就能被分辨出,绝非来自笔记簿上。那张纸上的字迹也跟笔记里的完全是两码事,字体很大,已经难以辨认。对大多数人来说,那已成为一张废纸。但我刚好非常熟悉那种纸张,熟悉那种印刷体。那是一张雕版印刷书页。

如果不是因为夹在笔记里,相信那张纸早已变成浆糊了。要分辨那张纸上的字迹,又要比破译那本笔记困难得多。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其实都被用在了辨识那页纸上的字迹。很幸运,我认为工作完成得很好。

我用他们提供的纸和笔,记录下了整理出来的内容,还用手机进行了拍照留存。虽然笔记里记载的事情已毫无遗漏地记在脑子里,我还是这么做了。

毕竟是个人笔记,难免有些废话,但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我必须尽量把所有内容还原完整,即便有些记录无关痛痒,也没有省去。

做完全部工作,我拨通了老谢的电话。

*

这是整理好的笔记内容。在老谢来之前,我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

6月18日,晴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这是我人生中的重要时刻,是新的开始。我要在这个小本子上,记下自己执行任务的经历,加上那本学习与训练笔记,今后这两个本子,就是我参加这次任务的证明。对我来说,这次考察任务,也是对自己的重大考验。

今天,队伍完成集结。我们结束了为期两个月的集训,现在就要开始那项史无前例的革命探索了。这次行动,由于受到保密条款约束,对外宣称是进行地质考察,所以,我们的正式番号,是东山地质勘测队。

对于即将执行的秘密任务,我有些迫不及待了。

6月19日,阴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今年夏季不仅温度低,还来得晚,这已经耽误了我们的工作进度。气象专家的意见,是担心地下河潮汛发生变化,因此不能再延误。大队长也表示,不必过多考虑气温的因素,因为我们的工作是在地下深处。

我本人倒是对气温一点也不担心,我的好朋友聂曙光也不担心。从现在开始的每一天,对他来说,都是春天。他喜欢的那个姑娘,是这次随队同行的两位女性之一。她是一名解放军小战士,也是一名护士。

她的名字叫陈茹,我相信,这里不止一个人喜欢她。

6月22日,阴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在战无不胜的***思想指引下,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浪潮鼓舞下,今天我们正式进入地下溶洞,展开考察。

考察队共有队员五十人,分为五个小组,每组十人,分别由各领域专家和辅助队员组成。我所在的小组,由刚从马王堆汉墓发掘现场抽调过来的文史学专家领队。考虑到专家身份特殊,上面交代,不能直呼其姓氏,要用代号。我们商量之后,一致决定,称其为史学究。“史学究”愉快地接受了这一称呼。

正式开始前才接到通知,我们的任务只是先期探路,工作艰苦不说,还不容易出成果。也许是对任务安排不满意,不和谐的苗头一开始就显露出来。聂曙光也很不高兴,但我想他是因为没能与陈茹分在同一小组。他跟我竟然也不在同一组,这很没道理。对这种胡乱安排,估计不满意的还有史学究,他的夫人,那位比他年轻很多,总是非常安静的冀女士,也没能跟他同组。冀女士跟搞生物研究的黎教授分到一组,也许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必须经常交流。

为我们进行后勤支援的,是一支著名的战斗英雄连队,有他们在地面提供安全保障,我们都感到后顾无忧。

6月24日 天气状况不明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对我们五个青年勘察队员来说,地下溶洞就像奇妙的未知世界,处处充满惊喜。可那些专家们就不同了,他们仿佛有许多担心和顾虑,把这件本来很有意思的事,说得好像是去上刀山下火海一样。

唐泉宏和方劲夫都是北京人,从前两天开始,他俩就对那个像体育馆一样的洞穴建筑赞不绝口。今天这两人还在讨论,说如果把国家跳水队弄来此地进行训练,那比在陶然亭游泳场强多了。我没参与他们的讨论,我对那个荒唐的古代遗迹一点也不感兴趣,我的兴趣在地下深处。包括史学究在内,几位老大哥似乎对这种“冒进”不太认同。关于这点,至少方劲夫和冯立两人跟我意见一致。不论他们怎么解释,我还是要说,革命旗帜不仅要在地面上飘扬,伟大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包括几十上百米深的地下,也要插上红旗。

我们还要往更深处探索。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盖世双谐反叛的大魔王终末忍界奸夫是皇帝你老婆掉了五胡之血时代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玄尘道途信息全知者绝对一番
相邻小说
梦醒初时绝世好书七玉道尊带着美女去异界天灵锻师投机世界特战强兵我的世界之亡灵世界天衍乱纪网游之我为网游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