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明国:风起辽东 第八十一章 一天假期(1)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参观完军工厂的后一天,总督大人给我放了一天假。

本来条例规定,军官参加了一场战役级别的军事行动后——是的虽然对幕府的战争,名字叫“第一次宋日战争”,但实际上被归入“战役”级别——可以获得一次不少于半个月的假期,但由于现在辽东形势风云变化,我的假期就顺理成章地缩水到了一天。

“这也是对你的栽培。”总督这样对我说道,“你现在付出的代价,承受的损失,在你以后晋升军衔时都会非常光亮。”

于是我只好放弃向国防部申诉,老老实实地享受起这天的自由。

好消息是我见到了我的老朋友,落别三个多月的江小白。

“你怎么来台北了?”看着坐在我对面的江小白,我把吸管从嘴里吐出来,面无表情地问。

“还有,为什么你出来逛还穿着这种衣服?”

江小白此时终于把头发留到足够的长度,把它们扎在了脑袋上。他穿着一身白色衬衫,下摆系在黑色宋装长裤里。手腕上戴着一块手表,脚上则是一双怀旧版的长靴,着实是一表人才的打扮。

江小白也露出个面无表情的微笑,把手里的果汁杯子放在桌子上,咧开嘴说:“小爷我休假了。听说你从日本回来,就来台北找你。”

“怎么,对你未来的大舅哥就这个态度?”

我差点把嘴里的果汁喷出来。

还好匆匆赶来的赫斯曼把我从尴尬的境地里解救出来。

他穿着一身灰色军装,隔着老远就大声喊着:“李,我来晚了,让你久等了。”

我笑着和江小白一起放下杯子迎了过去,向赫斯曼介绍了一下:“没事。这位是我的同学,江小白,现在在明国北京的大使馆工作。”

我没说出江小白还是中央情报局的工作人员,这种身份还是不要到处乱说了。

赫斯曼是约了我在市内旅游的。这个第一次来到东方的德国佬对一切都很好奇,看着远远甩掉欧洲城市的台北,蓝色的眼睛里都在发绿光。

嗯,要是去了长安,这个欧洲佬还不得把眼睛换成电灯泡。

于是我们就在城区西面的阳明公园(注1)处上了公共马车,一路往台北那时最繁忙的士林区驶去。

从军区驻地到城区的道路要经过城区北面的大片工地。这片十几平方公里的超级建筑工地是为了接纳东江移民而动工的。

原本从明国的天启年间,澳宋第一次和东江镇建立联系时,把居住在辽南海岛和辽东山区的东江镇平民搬迁到台湾、济州和琉球的计划就已经被总督区民政厅提出来。只是由于明国人特有的故土情节,加上那时后金匪帮的进攻势头并没有集中在辽南,因此只有几千人的平民愿意乘船来到台湾——这部分平民被分配到当时刚刚建市的高雄。

到了今年初夏,情况早

已不能和五六年前相比了。不但广宁沦陷,辽西局势一溃千里,而且自从奴尔哈赤死后,皇太极是越来越重视牵制后金侧翼的东江镇,毛文龙们面对的压力也在与日俱增,不得不同意大规模转移平民。

赫斯曼坐在车上,一头金发的大脑袋一直凑在窗口,看着一望无际的工地发愣。

第一批到来的东江镇中青年人都被组织进了施工队。此时,他们都戴着黄色安全帽,挥动着锄头铲子,在澳宋工程师和土木工程系的实习生的指导下挖设地基。

成百上千人一起在阳光下劳动,嘹亮的口号声和号角声此起彼伏。鲜红的旗帜在海风中飘扬,不时有妇女组成的后勤队在工地上唱歌,为他们的丈夫兄弟鼓劲。

赫斯曼已经看呆了去。他从未想象过,几千个人在一起劳动,还有这样高的士气。在他家乡那边,即使是男爵亲自带着骑士去抓农夫服劳役,每二十几个农夫就有一个拿着鞭子的管事看守,那些懒惰成性的庄稼汉也是费尽心思的偷奸耍滑...而在这里,他还没看到一个监督工人的士兵或者骑士,而这些完全靠自觉的工人们却没有一丁点偷懒,每个人都鼓起全身气力去干活。

“一定是澳宋制度的优越性!”实在想不出原因后,赫斯曼下意识地把这些奇妙的景象归结到澳宋国的特殊性上,“一定是澳宋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好!那些愚蠢的容克和朝廷根本没有这种本事!”

“噢,不对。我在新加坡看到被俘获的西班牙葡萄牙水手,那些人渣在士兵的看守下也不肯好好干活!看来不仅仅是澳宋制度好,澳宋人民也是上帝的子民!他们那么勤劳,那么诚实,比欧洲人好一百倍!”

马车在一条小溪边停下,赫斯曼拉着我和江小白下车,准备近距离观察一下工地上的人们。

几个站在马路边休息的姑娘引起了我们注意。赫斯曼这人虽然生得人高马大的,在欧洲也是个反动邪恶的封建地主阶级,欺男霸女的坏事肯定没少干,但在这里面对华族女子却畏畏缩缩不敢上前,还是江小白上去和她们打招呼说话。

那几位女子都是义务文工团的,刚刚在工地上演唱了一首《南方红》,现在正在坐着休息。见我们过来想了解一些劳动方面的事情,其中一个穿着红色短袖的年轻姑娘便高兴地站起来,叽里呱啦说个不停。

“俺哥就是建筑队的,他在那边干活。”那姑娘指着远处一面红旗所在的地方,“你们看,就是旗帜下面那批,俺哥可是那个队的队长,他们对这周出了两个劳动标兵,还拿了流动红旗!”

“流动红旗是什么?”赫斯曼一口古怪发音问道。

姑娘有些好奇地抬头看着这个金发碧眼的大个子,笑嘻嘻地说:“就是住建厅提出来的,每周都有官员下来考核,合格的小队就能挂流动红旗,还能拿奖金呢!”

赫斯曼挠挠头,心中又记下一笔:要有流动红旗,给优秀的小队发钱。

“你们都是辽东人?”江小白笑眯眯地问。

那姑娘面对神色俊逸的江小白,态度马上就温柔起来:“对啊,俺家原来是铁原的。后来建奴鞑子起事,明国朝廷一碰就碎,俺爹就带着俺和俺哥一路逃跑,跟着毛大帅到了宽甸,上个月才来了台湾这边。”

“你们害怕建奴吗?”这倒是我问的。

“怕啥,有啥好怕的?”姑娘奇怪地看着我,仿佛在看一个外星人。“以前你们澳宋来之前,我们是有一点怕的...但也不怕太多,因为有黄斯通将军,他从来不会打败仗的,从金州到旅顺从来都是砍建奴的脑袋。”

“不过那时袁崇焕狗贼和山东狗官都卡我们粮食,一千石粮食运过来,能给他们漂没三百石、四百石!(注2)”

“不过你们澳宋来了之后,我们就再也不怕了!建奴那时开始就没在我们这儿打过一次胜仗,来多少输多少,粮食也再也没有缺少了。”

正说着,另几个女子喊了一声,那红衣服的姑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连忙跑过去,和她的同伴一起聚集,站在土坡上。

一首深沉的歌曲缓缓传来。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

我和江小白、赫斯曼站在马路边,看着无边无际的工地。数千名辛勤劳动的工人在歌声中停下工作,看向了这边。

慢慢的,其他文工团的小队也开始合唱。

一声、两声、及至千万声。

一个接一个的工人张开了嘴。五十岁的老人,四十岁三十岁的中年人,二十岁的青年人,十几岁的少年人。

一百个人,一千个人,所有人。

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跟着歌声唱起来。原本轻柔的女声被无数的男声掩盖,低沉的旋律自发地转向高昂,一种力量在黄土纷飞的工地上汇聚,在蓝天白云之间飘扬。

“那是电,是光,是华夏的神话。”

很多年后,在武馆教授德国武术的赫斯曼跟子孙讲故事时,眼睛里依然会流露出一种无法名状的神情。

“那是希望,是未来,是一个民族的魂灵。”

注1:这个公园在台北一期扩容完成后,被改名为“劳动人民公园”。

注2:“每年津運十萬,所至止滿六七萬,餘俱報以漂沒”,《毛文龙回忆录》,第二版第17页。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反叛的大魔王终末忍界盖世双谐五胡之血时代奸夫是皇帝绝对一番你老婆掉了玄尘道途信息全知者
相邻小说
苍穹战仙都市之商业帝国我能加属性华夏之超能侠客道灵僵Ⅱ末世之虐杀原型朝仙纪易魂传奇真巫何旭酷我不是大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