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块大石板上的画面,显然是一幅迎亲图。
整个画面以长城为背景,一方站着一队着匈奴服装的人,为首的一位身材高大,面带笑容,留着整齐的胡子,看上去威武庄严。
另一方是一个车队,车队的后面是骑马的兵士,旗帜迎风飘扬,十几名伺女和几名身着官服的男士,分列在一辆车驾的两侧,两名伺女正搀扶着一个衣着华贵的妙龄女郎,女郎正迟缓地抬腿下车。
第二块大石板是一幅狩猎图。
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前幅画上的那位身材高大的男士,和那位衣着华贵的女郎分别骑在马上,男士手握弓箭目视前方,面露喜色,像是刚刚射出了一支劲箭,正好命中目标,正暗自得意。
女郎则转头向远方遥望,面容憔悴愁苦。
一队骑马的兵士拉弓搭箭,正在围堵几只麋鹿,一只麋鹿的脖子上,还挂着被射中的箭镞。
马无尘教授仔细瞅过两块小石板后,略思索,说:
“应该叫它们就餐图和会客图。”
被马无尘教授称作用餐图的一幅,画面上正有两位伺女伺候女主人用餐,餐桌上放着一大盘冒着热气的带骨肉,女主人的脸则侧向一边,一只手捂着嘴巴,像是要呕吐。
会客图上,像是女主人的娘家人来看她了,带着衣物和食物,女主人正向客人诉说着什么。
马无尘教授轻轻叹息了一声,说:
“死者是一位和亲公主,确凿无疑。惨呐,四幅画的画面上,这位公主没有一丝笑容。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多少这样的悲剧,已无法统计清楚了。”
在中国历史上,究竟有过多少和亲公主,确实已经统计不清了。
尽管有人不遗余力地从浩繁的史籍中统计出了一个数字,那也肯定是不准确的。
从开始和亲的公元前198年至公元前140年这短短的六十年中,西汉王朝就送入匈奴十位公主。
当然,由于时代不同,弄权者的目的不同,和亲的作用也不同。
而对那些被当作和亲工具的公主们来说,其命运却是悲惨的。
历史上,真正的和亲,是从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开始的。
刘邦被匈奴大单于冒顿围困在冰雪连天的白登山,命悬一线,为保自己的一条老命,不得已答应将自己的女儿送给冒顿作妾,才被冒顿放出了包围圈。
刘邦要履行自己的诺言,可老婆吕皇后不准,将自己的亲生骨肉“弃之匈奴”,哪里舍得?
于是,吕皇后耍起了泼妇伎俩,泣涕争闹,软硬兼施:
随你刘邦征战沙场,吃尽了苦头,为的是什么?如今你拥有了天下,老娘我也该享几天清福了,你却要将女儿送入虎口,你还配作父亲配当皇帝吗?
刘邦的后院起火了。
谋臣刘敬给刘邦出了个馊主意:
为何不从刘姓家族中找一个未嫁的小女子,先将她收为公主,再将她送给匈奴呢?
偷梁换柱无中生有?
刘邦眼睛一亮,
双掌一拍:这主意好呀,我多收几个公主无所谓,吕太后那里不就安静了吗?
最后,送入匈奴的那位女子,究竟出自刘家的哪位皇亲,女子的本名叫什么,刘邦封了她一个什么公主,史书上都没有记载。
马无尘教授认为,眼前的这座墓的主人,就是最初送入匈奴的那一位和亲公主。
因为,从画像石分析,匈奴对初次和亲还是比较重视的,单于要亲自到长城脚下去迎接。
后来送入匈奴的公主,恐怕就没那么幸运了吧。
因为史书记载,光送给冒顿单于的公主就有三位,不是说三姐妹同时共侍一人,而是因为,送入匈奴不久,公主就死了。
公主在匈奴的生活如何,完全能够猜想得到,画像石也证明了她们悲惨的生活:
她们不习惯匈奴以肉为食以奶为浆的生活,不习惯匈奴八月飞雪的严寒气候,不习惯骑马出行的生活方式,整日处于语言不通无法交流的尴尬状态中,纯粹一个性工具而已。
所以,送入匈奴仅仅几年,便早早离开了人世。
后来,张骞出使西域,还将西汉的和亲政策推荐给了乌孙国,并将中原美女说的貌美如仙,让已经七十多岁的乌孙国国王动了歪心,提出要与大汉和亲。
汉武帝毫不吝啬地送给乌孙王一位少年公主。
这位公主是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叫细君。
细君公主多才多艺,给后人留下了一首诗,真实地记录下了自己在乌孙国的生活: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源源不断的女子,被作为政治牺牲品,源源不断地送往临国,来到她们根本不熟悉的草原,嫁给比自己父亲的年龄还要大的男人,并且语言不同,生活更加不习惯,住穹庐,受冷冻,吃肉食,饮奶浆,整日以泪洗面,归乡无期。
所以,她们早早便被折磨死了。
最早送入匈奴的那位公主,在草原上生活了不足八年。
因为,第八年,新的公主就又被送入了匈奴,真是前赴后继,源源不绝。
史载,西汉早期,共送给匈奴冒顿单于三位公主,送给冒顿单于的儿子老上单于两位公主,送给冒顿单于的孙子军臣单于五位公主。
当然,这些可怜的公主们,没有一个是皇帝亲生的公主,她们大多是刘姓王爷的女儿。
公主的命运尝且如此,那些随嫁丫鬟们的命运,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人虽然仅是这个世界的过客,可每个过客的消亡,却要给与他有关的人,带来多少撕心裂肺的痛苦呀。
想到了这些,林化一再去瞧那几块画像石,果然就发现了画面的丰富和生动之处。
迎亲图上,单于的傲慢自得,与送亲官员的惆怅无奈交相衬托,女主人大泪滂沱,丫鬟们哪里是搀扶公主下车,分明是强拉硬拽。
狩猎图上,女主人回头张望的那一刻,面现愁苦,眉含万恨,眸子里闪动着无尽的忧思与绝望,她所了望的方向,一定是她故乡的方向吧。
在就餐图上,吃大米白面长大的女主人,现在每天以肉酪为食,膻味熏天,本来肚子饿得呱呱叫,却见食生厌,几欲呕吐,任丫鬟如何劝食,就是难以下咽。
会客图上,女主人终于盼到了娘家人来看她,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一时又不知从哪里说起,只能无语凝咽。
给她带来的那些奢侈品,又怎能拂去她心头的哀伤……
薄音图博士表情严肃,肯定地说:
“从墓的规模以及陪葬品的丰富程度来看,墓主人就是第一次和亲的那位公主。
“送女和亲本来就是刘邦一生中最不愿提及的大耻辱。公主虽然不是他亲生,可他毕竟与心不忍与礼不顺,派使者来探望公主,给公主送些汉朝女子喜欢的金玉饰品,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后来的那些公主,恐怕就没有第一位幸运了。
“难怪盗墓贼盗得了那么多的随葬品。
“公主魂销异帮,汉皇派人派工匠参与丧礼,按汉地习俗建墓埋葬,刻了这画像石,也都是有可能的。
“从画像石的精细程度看,恐怕在当时的匈奴,很难找得到有如此高水平的匠人吧。”
他们面对画像石,相对无语。
望着这些画像石,再想墓主人悲惨的经历,林化一的心里波浪翻滚,好不是滋味。
那可怜的公主本来应该在这遥远的塞外长眠下去了,可偏偏又被盗墓贼搅扰,弄得白骨散乱,连一个盛装白骨的小木盒也不会有人再为她准备了。
或许哪一天,有人觉得墓壁的木材尝可派上用场,墓室便会被彻底捣毁,她的那些白骨也会很快变成泥土,她从这个世界上彻底的消失了,连名号都没有留下,更没有人会追忆她悲惨而短暂的一生。
一时间,林化一想到了许多,关于人生的意义,关于社会的复杂,关于历史,关于战争……
纵观汉朝的和亲,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也有三种不同目的。
第一种是汉初迫不得已满足匈奴的要求。
第二种是汉朝的外交手段,主动将公主送给乌孙等西域国家以示和好,并利用西域等国牵制匈奴。
第三种则是匈奴人投降了汉朝以后,为了表示自己对大汉朝忠心耿耿而向汉朝皇帝请求和亲。
无论那种和亲,都有一个明显的标志,那便是汉朝只要有公主在源源不断地送出,两国之间便会休兵息战,哪怕这种和平是短暂的。
林化一替哪些公主们忿忿不平。
无端的发动战争,在战场上讨不到便宜,便牺牲女人的幸福来换得一时的和平,算什么英雄好汉。
薄音图博士从车上取下纸张、墨汁、刷子等一应用具,开始和马无尘教授拓画像石上的图案。
这些细活林化一上不了手,便躺在草地上,任思绪像撒缰的野马在无边的草原上奔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