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六十六章、未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张晓东、邓雨薇、文庆和海娟四人,相约前去市郊的汉城景区游玩,在景区行走了片刻,越过一座大雄宝殿,穿过一个供游人玩闹的演武场之后,来到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宮殿前面,这座宫殿正是未央宫。

众人拾阶而上,等走到雄伟壮观的大殿门口时,张晓东蓦然回首,俯视着来时经过的大雄宝殿、演武场等建筑物,不禁产生了一股藐视苍生的感觉,仿佛自己正置身于千年之前的庙堂之上,大权在握,指点江山!

也难怪,自这大气磅礴的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它也成为大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

“汉皇帝业未央宫,盛败兴亡书轨同。

千载古都留伟迹,名扬四海展勋功。”

……

“长安西汉未央宫,风雨尘烟过眼空。

宝殿龙庭难再见,后妃宫院也无踪。”

……

“诏出未央宫,登坛近总戎。上公周太保,副相汉司空。

弓抱关西月,旗翻渭北风。弟兄皆许国,天地荷成功。”

……

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早已经成为了汉宫的代名词。

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殿,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刘邦的重臣萧何监造,在秦朝时期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

西汉以后,未央宫仍是多个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时也被划为禁苑的一部分,自建成之日算起,未央宫存世有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

未央宫还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总面积有北京紫禁城的六倍之大,亭台楼榭,山水沧池,布列其中,其建筑形制深刻影响了后世宫城建筑,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宫城建筑的基本格局。

张晓东在大殿门口驻足片刻,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未央宫建于西汉初年,可谓是西汉王朝最重要的宫殿建筑。而在西汉以后,汉长安城仍被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等多个王朝作为国都继续使用,在此期间,未央宫经历了多次兴衰荣辱,几经劫难艰险,它沧桑的经历已经与中国几千年历史的风云变幻、王朝更替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了一起。

张晓东沉思的功夫,同行的几个人却都已经步入了大殿,不一会,里面就远远传来一阵阵的惊叹之声,将他从沉思之中惊醒过来,进而吸引着他往大殿里面走去。

走进大殿,就见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碧辉煌的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围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一条腾飞的金龙,那金龙栩栩如生,仿佛口中会随时喷出大火来。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上蜿蜒盘旋着一条巨大的雕刻蟠龙,龙口之中垂下一颗银白色的大圆珠,周围又环绕着六颗小圆珠,而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金銮宝座,与之遥相呼应。飞梁间彩画绚丽,鲜艳悦目,红黄两色金龙纹图案,有双龙戏珠,单龙飞舞;有行龙、坐龙、飞龙、降龙,多姿多彩,龙的周围还衬着流云火焰,真是流光溢彩,美仑美奂。

随着未央宫遗址在西安的发掘现世,越来越多的世人心中,却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何取名未央宫——未央之名,从何而来???

据考证,未央宫兴建的时间、主持修建的人及修建目的,《史记》和《汉书》中均有明确的记载。但何以取名“未央”,“未央”有何意义,文献上却没有明确的说明。

后人于是推测,作为吉语,“未央”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没有灾难,没有殃祸,含有平安、长寿、长生等意义。

汉人喜以此命名,反映了当时追求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社会思潮的盛行。

这一点在已经出土的汉代瓦当文字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如“长生未央”、“长乐未央”、“长乐未央延年永寿昌”等;

在铜镜铭文中也大量出现,如:“长相思,毋相忘,常贵福,乐未央”;

“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结心相思,毋见忘”等,且带有这种铭文的铜镜全国各地都曾出土。

未央宫作为西汉时期皇帝朝寝的皇宫,长安城内最重要的宫殿建筑群,大汉帝国的权力中枢,皇帝登基、大典、重要朝会都在此举行,在这里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

自建成后,存世上千年,千年之间,这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也见证了许多王朝的兴衰荣辱。但其中有一件事,却是被载入历史,流传后世,这件事就是著名的“未央宫斩韩信”。

话说楚汉相争,以刘邦大胜,建立汉朝为结局。然而此时,各异姓王拥兵自重,对刘氏天下形成了潜在的巨大威胁。

因此,翦灭各路异姓诸侯王,变成了西汉建立初期,刘邦日夜考虑的大事。

而在各路异姓诸侯王之中,又以楚王韩信的势力最为庞大,因此要除去异性诸侯王,韩信自是首当其冲。

不久,刘邦便借口韩信袒护一名叛将为由,把他由楚王贬为淮阴侯,调到京城居住,实际上有点“软禁”的味道。

可是,韩信虽然功高震主,却是忠于刘邦的。

当年楚汉相争,战斗激烈之时,谋士蒯彻曾建议韩信与刘邦分开,使天下三分。韩信却拒绝了蒯彻的建议,衷心辅佐刘邦夺得天下。

而今大汉王朝才建立不久,自己却落得这样的下场,韩信心中不免对刘邦心生怨恨。

公元前197年,陈烯在代郡反汉,自立为代王,刘邦遂领兵亲自前往,声讨陈烯。

而之前,韩信与陈烯便已秘密约定,起事后他在京城诈称奉刘邦密诏,袭击吕后及太子,而后再与陈烯两面夹击刘邦,里应外合,大事可成。

但最终百密一疏,韩信的计谋被吕后得知,吕后遂与丞相萧何设下一计,对付韩信。

吕后派人在京城散布:陈烯已死,皇上得胜,即将凯旋。

而韩信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又没有见到陈烯派人来联系,心中甚为恐慌。

一日,丞相萧何亲自到韩信家中,谎称陈烯已死,叛乱已定,皇上已班师回朝,文武百官都要入朝庆贺,请韩信立即进宫。韩信本来心虚,只得与萧何同车进宫。

结果被吕后逮捕,囚系在长乐宫之钟室。半夜时分,韩信被杀。

韩信死前发出如是感慨:“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后世称“未央宫斩韩信”。

盖世英名的韩信至死也不知道,陈烯已死的消息,完全是谎言。陈烯叛乱,是在韩信死了两年之后才平定的。

后人不禁多有揣测,如若韩信不死在未央宫,而是举兵造反,与陈烯里应外合,未尝不能夺得天下。

提到韩信兵败身死,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著名的典故,那便是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力排众议,极力推荐的;

“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并将他诓骗进宫。

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此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话说秦末汉初,韩信投奔项羽,参加反秦。他在项羽帐下之时,曾向项羽提过一些作战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韩信看到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便改投刘邦。

一开始,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当了一名小军官,而有一次不小心犯了军法,还差点儿受刑被处死。免死后,只让他充当一名管理粮草的小官。

而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遇上了萧何,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之后,对韩信非常钦佩,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

但是,正当萧何决定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时候,韩信却逃跑了。原来,刘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一带的人,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地区偏狭,难以发展。因此,部下因想家而纷纷逃亡。韩信见刘邦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就也跟着跑了。

萧何得知韩信逃跑的消息,心急如焚,来不及报告刘邦,便跳上战马,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萧何走的匆忙,不告而别,让刘邦以为萧何也逃跑了,非常生气。后来得知萧何不是逃跑,心里方才好受一些,但知道他是亲自去追回韩信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官,便又生气的骂萧何小题大做。

萧何却向刘邦详细地介绍了韩信的情况,并说道:“韩信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不是普通的人才。您若甘愿做一辈子的汉中王便罢了,但如果要夺取天下,就必须要重用此人才可以。”

最终,由于萧何的大力推荐,刘邦终于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军,统领三军,并选择了吉日良时,举行了隆重的拜将仪式。

时至今日,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区,距离古汉台西南约200米处,仍旧有一处拜将坛,亦称拜将台,由南北两座石台组成,台高3米多。总面积为7840平方米,相传即为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

石台四周用汉白玉栏杆围砌,台场平坦宽敞,台脚下东西各树立一石碑,东碑阳刻“拜将坛”3个字,碑阴刻《登台对》。西碑阳刻“汉大将韩信拜将坛”8个字,碑阴刻七绝一首:

“辜页孤忠一片丹,

未央宫月剑光寒。

沛公帝业今何在,

不及淮阴有将坛。”

拜将坛现已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并建立文管所,对其加以保护。

每年,都有许多游人慕名前去,观赏游玩,凭吊一代绝世奇才“兵仙”韩信。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以后,大权在握,再无掣肘,终于充分发挥了自己极高的军事才能,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韩信的主要战绩有:

1、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又平定魏国。

2、北伐拿下代国。

3、背水一战,击败赵国。

4、派人降服燕国。

5、汉五年,韩信会师垓下,十面埋伏,围歼楚军,项羽自刎。

韩信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可以说,没有他,刘邦就不能称霸天下,就不能建立大汉王朝。

但是,天下最狠帝王心。刘邦在做了皇帝以后,却对韩信颇为忌惮,猜忌之心愈来愈重。

随后,刘邦解除了韩信的兵权,由“齐王”改封为“楚王”;

不久,又将韩信逮捕下狱;

赦免之后,却只封了个“淮阴侯”。

自此之后,韩信闲住长安,郁郁不得志,便图谋反叛。

结果消息走漏,吕后便想把韩信召来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斩杀。

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之死全为吕后所为,当时刘邦不在朝中,那么他在得知韩信的死讯后,会是怎样的反应呢?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当时的反应是“且喜且怜之”。那么,刘邦“喜”的是什么?“怜”的又是什么呢?

后世之人认为,司马迁总结的这句“且喜且怜之”非常生动形象。

刘邦“喜”的是,终于除掉了韩信这个心腹大患。在刘邦看来,韩信功高盖主,既有实力又有野心,刘邦百年之后(韩信死后第二年,刘邦就驾崩了),他必定会威胁到太子刘盈的统治,甚至可能会倾覆大汉江山。

所以,吕后诱杀韩信,无疑是帮刘邦解决了后顾之忧,这就是刘邦“喜”的缘由。

而刘邦“怜”的是,他痛失了韩信这样一位股肱之臣,左膀右臂。毫无疑问,韩信曾凭一己之力左右了楚汉战争的走向,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韩信的鼎力相助,刘邦绝不可能战胜项羽,建立大汉王朝。对于韩信的功绩,刘邦心知肚明,对于韩信的能力,刘邦更是万分认可。

但是,为了刘家江山永固,却不得不杀韩信。对于韩信的死,刘邦实则也心存惋惜。

一代战神,没有战死沙场,却在皇宫之中身首异处,最终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盖世双谐五胡之血时代终末忍界反叛的大魔王奸夫是皇帝玄尘道途你老婆掉了信息全知者绝对一番
相邻小说
霍少的蜜宠娇妻学霸神级系统穆仙传登仙令大死神游戏人间演绎者都市之崛起从零开始种田不努力只能回家当首富诡校危道老娘只想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