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二百五十六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生于万历九年,今年39岁的孙元化,一身儒家士人的寻常装扮,相貌也只是寻常并不显得出众。

想到历史上,孙元化这样一位学贯中西的大明顶级火炮专家,最后竟然因为几只鸡而引起的一场兵变而受到牵连,被下狱冤死,朱由楫心里面就不禁大感惋惜。同时,也在他的心里面下了决心,既然孙元化如今被自己召来了京师,自己今后也还要指望他用心的给自己铸造火炮,装备军队,加强自己的实力以应对后面的明末乱世呢。孙元化的学识和才华大明,与他朱由楫而言,都可以算得上是国宝级的人物了,今后说什么都是要保护好的,绝对不能让他再落得个原本历史上的那般结局了。

不光是孙元化以后要保护好,如徐光启、毕懋康、茅元仪、王徵、李之藻和宋应星,他们同样是需要被好好保护起来的,每一个可都是国宝级别的人物,以华夏古代的思想和文化环境而言,能够在明末一下子扎堆一般的涌出这麽好几位科学家,太不容易了!

所以在朱由楫看来,他们的生命已经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了,当然更不是属于他朱由楫的,他们知识、才干和生命,是属于大明朝。

噢,这麽说不大准确,更确切的一点来说,朱由楫以为他们的知识、才干和生命,应该是属于整个华夏文明、中华民族的,若是他朱由楫将来真的能够逆天成功,保住大明国祚不亡的话,到了那个时候,甚至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可以上升到世界和人类文明的高度上了。

稍微有些走神的朱由楫随后将目光转向了六人当中的最后一位身上。

这最后一位便是和孙元化一样,同为徐光启的学生,同时也算是他朱由楫师兄的宋应星了。

朱由楫灼灼的目光,让宋应星都感觉有点儿不大自在了,只能赶紧在徐光启的介绍下对朱由楫作揖。

朱由楫见此,自然是万分客气的回礼的,同时脑海里迅速的翻出了他所知道的所有的关于宋应星的历史资料。

不得不承认,现下在自己身边的这七位明末科学家中,要说在后世名气最大、著书最多的,绝对是徐光启和宋应星这对师徒,除了他们师徒没有其他人了。无论是搞发明最多、在当世和徐光启并称“南徐北王”的王徵,还是年岁最长的李之藻,亦或是孙元化、茅元仪和毕懋康,在两点上都是无法和徐光启、宋应星这对师徒相提并论的。

而且,自己眼前的这七位明末科学家非要是有个排名的话,具体谁应该排在第一名,他朱由楫不知道该怎么去排名,而且他朱由楫就算给他们排了名次那也是完全做不得数的,因为他朱由楫又不是搞科研的,完全就没有一点儿的权威性,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标准,虽然他脑子里面关于各种自然科学的知识也不少。

但若是非要给他们安一个什么排名的话,按照朱由楫的看法,徐光启和王徵、宋应星三人是绝对的妥妥前三没跑的,朱由楫

相信这一点即便是到了后世那也是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宋应星,字长庚,乃是一位江西老表,因为他是大明朝江西南昌府奉新县人,出生于万历十五年,到今年是33岁。

是被后世所公认的明末著名科学家,就这麽一个简单的称号,没有任何其他的花里胡哨的比如像什么诗人、官员之类的称呼。

宋应星自幼便能聪明强记,“数岁便能韵语”(说简单一点就是几岁大的时候就已经会写诗了),且有过目不忘之才,先是在自己家族开办的家塾中读书,后来又就学与当地举人,很得家中长辈和老师的喜爱。稍微长大了一些考进了新建县学成为庠生,也就是秀才。

因为古时学校就称庠,在大明朝,州县中的官办学校“邑庠”,所以秀才也叫“邑庠生”,或者叫“茂才”也是可以的,而秀才向官署呈文时自称庠生、生员,官府在正式的一些文件当中大多数时候也是这般称呼他们的。

宋应星在县学时,便已经熟读经史及诸子百家许多的典籍,二程(程颐-程灏兄弟,)、周敦颐(写爱莲说的那位)、朱熹以及张载(喊出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的就是他)这宋代四大家中,独推张载的关学。对天文学、声学、农学及工艺制造之学有非常大的兴趣,曾熟读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此外,还喜欢音乐、作诗。

万历四十三年,西元1615年,宋应星与其兄应升赴省城南昌参加乙卯科乡试。29岁宋应星在一万余名考生中考得全省第三名,其兄名列第六。时人称呼他们兄弟二人为“奉新二宋”。

是年秋,二人前往京师参加万历四十四年的丙辰科会试,不过兄弟二人都落榜了,为了参加下次的会试,于是兄弟二人还跑到九江府古老的白鹿洞书院去进修了一段时间,万历四十七年又才京师参加了万历时期的最后一次会试,还是没中。

然后宋应星哥儿两遍收拾包袱回老家去了,然后在路上又被徐光启的人给追了回来。

朱由楫记得,宋应星好像在后来的天启和崇祯两朝也参加过朝廷的会试,不过也不知道是他太倒霉了,还是老天爷不想让他走科举浪费了他的科研天赋,结果还是名落孙山,然后干脆就绝了科举的想法。

不过,此时的他倒是还没有放弃做官的愿望,在仕途上虽然没有什么多大的成就,但是至少也可以算的上是历任了崇祯弘光两朝,做过浙江桐乡县令,江西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福建汀州府推官,南直隶凤阳府亳州知州,大明灭亡前最高做到广州之府。

南明隆武二年,其兄宋应升服毒殉国,明亡后,宋应星便一直隐居,拒不出仕为螨清效力,直到西元1666年,80岁去世。

宋应星的为官经历,宦海仕途并不精彩,但是其在学术,尤其是在自然科学上可谓是成果显著,且著述颇多,其心血结晶《天

工开物》流传后世。

书中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许多项生产技术,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华夏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后世的西方学者将之称为研究华夏中国16、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书中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技术,反映了明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是华夏古代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

而且更为难得的是宋应星还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很符合后世的华夏提出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当然在他的《天工开物》一书中,并非仅仅是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等东西,同时也有华夏当时的许多物理知识,如灌钢、泥型铸釜、失蜡铸造、排除煤矿瓦斯方法、盐井中的吸卤器(唧筒)、熔融、提取法等中都有许多力学、热学等物理知识。

朱由楫记得最清楚的一点是,宋应星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地论述了锌和铜锌合金(也就是俗称的黄铜)的科学家。他明确的指出了锌是一种新的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相关冶炼方法,让古代华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炼锌的国家。宋应星记载的用金属锌代替锌化合物(炉甘石)炼制黄铜的方法,是人类历史上用铜和锌两种金属直接熔融而得黄铜的最早记录,还总结提出了炼铁与炒铁炉的串连使用,直接把生铁炒成熟铁,已经很接近现代冶金技术了,而这种方式在同时期以及17世纪时期的欧洲都是不具备的。

宋应星和同时期的明末其他几位科学家们还不一样,如果说王徵主要是专攻机械设计制造和动力学,孙元化和毕懋康二人是专攻火器的设计、制造和改良的话,那么宋应星无疑便是属于综合型的科学家,因为他还同时研究有物理学、生物学和化学,造诣和成就都还不低。

经过几句简单的介绍后,朱由楫虽然年龄小,但是脑子里面存储的知识量可不小,再加上一个24岁成年人的灵魂,所以朱由楫在面对他面前的这一群当世最顶尖的明末科学家的时候,并没有丝毫的露怯,而是迅速的在徐光启配合下,找到了与他们聊天交谈的话题,从他口中时不时抛出来的一些专业问题,说出来的一些知识点更是很容易的就吸引了他们的兴趣。

朱由楫只是抛砖引玉,让他们可以互相讨论,甚至于后面连原本在房内的金尼阁、汤若望等西方传教士们都被吸引了出来,加入了讨论。

到最后朱由楫反倒是没有了多少插话的余地,不过他倒是一点儿也没有感觉到不快的,反而是双眼放光的看着他们在院内激烈的因为某几个学术问题有不同的意见而争论,这样的场面可不多见,朱由楫在心里面直呼自己这次算是赚翻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五胡之血时代盖世双谐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奸夫是皇帝反叛的大魔王你老婆掉了绝对一番玄尘道途终末忍界信息全知者
相邻小说
荒村疑案电影系统逍遥游妖诡之瞳木匠王爷白夜传奇都市全能医王医手收天洪门兄弟(全3册)医心向善量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