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趟看望也是一干人期盼已久的,无论是宝钗,还是迎春,以及鸳鸯她们。
同样对于身处狱中的贾家众人来说,同样是一份莫大的安慰。
这种身处大牢失去自由的日子,对他们来说都是从未体验过的,说度日如年也毫不为过, 关键在于你根本不知道何日是个尽头,这种绝望几乎要把精神脆弱一些的人逼疯。
冯紫英也很清楚自己必须要来走一趟,否则他不知道像探春、湘云、李纨这些人究竟能不能支持下去,相比之下像贾母、王氏这种恐怕毕竟见识过更多的人,可能还能坚持下去。
同样这对于在外边的人来说,走一趟,既能在心理上得到慰藉满足,同样也是一份责任义务的兑现。
见到贾母和王氏、邢氏时,一干人就再也难以控制情绪了,宝钗、迎春和鸳鸯、红玉都是哭得昏天黑地,无法自已。
对于冯紫英真的把人带进来看望,贾母和王氏等人都还是有些惊奇的,冯紫英本人进来,倒也不足为奇,毕竟他是朝廷命官,顺天府丞,找个由头进来,说得过去,但是像一干妇人都带进来,那就不是龙禁尉一般管事的敢做主的了。
这也让贾母等人内心浮起了一抹希望。
她们并不奢望立即就能开释出狱,这等附逆之罪,能不掉脑袋都已经是万幸, 要想轻松出去那是痴心妄想, 但是如果能减免一些罪责, 为日后贾家减轻处理, 有机会重振留下一些机会,那就非常完美了。
这种希望也只能寄托在冯紫英身上。
冯子仪他们都知趣地早早退了出去。
实际上这帮人犯他们都清楚, 没什么太大的审讯价值,所以才前段时间讯问过之后,便基本上置于闲置的状态下。
决定他们命运的不是他们交待得如何,而在于朝廷如何看待,以及南京那边那几位“主犯”的下场,所以这种桉件短期内是不可能有什么结果的,可能最终需要关押到南京伪朝的命运终结,以及那些“主犯”们到桉,才会一并处理,现在朝廷拿下他们的目的许多人还不清楚,但冯紫英却是知晓的,查抄所获才是首要的。
所以冯子仪他们也并不在意冯紫英这一干人单独留下来会做个什么,传递消息或者沟通内外这些都意义不大,所以能大大方方做个人情,何乐而不为?
冯紫英一直陪在一旁,任由一干女人们哭得天昏地暗,还是贾母较为冷静,招呼着大家收声慢慢恢复平静。
“铿哥儿, 你有心了, 大恩不言谢, 贾家现在这般,只怕外边再无人肯多看一眼,还是你重情重义,宝钗、黛玉和二丫头没嫁错人。”
贾母气色还算不错,姜是老的辣,或许是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又或者是知晓若是自己垮了,这一大家子人在就再无撑得起大局的,所以她反而是一干女人中精神状态最好的,说话也有条不紊。
“老太君言重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都是分内之事。”冯紫英温声道:“只是此桉非同一般,紫英能力有限,只能尽我所能,帮补一二。”
“呵呵,这等事情出了,就不能指望靠人情关系能解脱的,这一点老身还是明白的。”贾母微微点头,“不过国法也脱不开人情,若是有人能从中斡旋,贾家的结局也许会好许多,所以这还要劳烦紫英你多操心了。”
冯紫英叹了一口气,沉吟着道:“老太君,当着您的面,我也不会说什么推托的话,其实贾家这桩事儿,赦世伯那边的情形稍微复杂一些,但是孙绍祖是主犯,赦世伯纵然辩不脱,但有孙绍祖扛着,也还有余地,至于政世叔那边,我已经差人去那边,看看又没有回旋余地,但这可能需要时间,也就是说,可能这桩桉子回到南边平定之前都不会有一个结果,所以……”
王氏忍不住插言:“铿哥儿,你政世叔那边可有回音?”
“现在还没有,估计还要一些时间,等到我派过去的人回来才知道情况。”冯紫英摇摇头,他不是专门派过去找贾政的,还有其他事务,而且现在南北对峙,交通虽未断绝,但是检查还是严格了许多,时日迁延更长。
贾母犹豫了一下,这才轻声道:“以铿哥儿你的判断,你觉得朝廷平定南边儿,需要多久时间?”
冯紫英瞥了贾母一眼。
这个老太君可不简单,虽然如此问,但未必没有存着万一南边获胜,真的反攻回京师的心思。
只是他也从贾母话语里听出了一些其他的味道,难道这位老太君还藏着掖着什么不成?
从表面上来看,朝廷似乎占着绝大优势,但真正了解内里情况的人却不会如此乐观。
朝廷纸面力量强大,但是却需要建立在钱粮保障到位的基础之上,如果能在较短时间内一举击溃宣府军和大同军,收复山东,并趁势南下,那么倒是能一气呵成,平定江南,怕就怕在山东打成僵局缠斗,一旦战局拖下去,朝廷可能就麻烦了,山陕,湖广,甚至边墙外,可能都会出问题,这些问题一旦聚合爆发出来,那就是致命的,甚至连挽回的余地都没有。
朝廷能看到这一点,南京和牛继宗自然也能看得到,如果牛继宗要利用朝廷这种急于求战的心态来应对,说不定还能给朝廷大军以一场迎头痛击,所以这一战,朝廷既要抓紧时间,避免陷入拉锯战,但是又不能过于急于事功,欲速则不达,掌握好节奏,把握好机会非常重要。
“老太君,这个问题可问得有些大了,紫英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冯紫英缓缓地道。
“紫英,没有什么不好回答的。”贾母显得格外坦然,“南北相争,自汉以来,几乎都是北方获胜,但自明、周却一反常态,两朝皆为南方取胜,所以未尝没有一些人存着南边儿获胜的心思,即便是老身也一样如此。”
贾母说得如此坦率,让周遭众人尽皆惊骇。
冯紫英倒是觉得这才是贾母的正常表现,毕竟历经几朝,便是看和听也能悟出许多道理来了才对,更何况贾母本身就是望族出身,也有相当底蕴,这从与她接触这几次的感觉就能品出来。
“那老太君觉得这一次南北相争结果又将如何呢?”冯紫英含笑而问。
“这该是紫英你来回答老身的问题吧?”贾母也笑了起来,“老身若是都能看出端倪来,又何须来问紫英你了。”
冯紫英微微颌首,想了一下才道:“其中或许会略有波折,但紫英以为,朝廷最终还是会取得胜利,无外乎就是时间早晚,拖的长短罢了。”
“紫英对朝廷这么有信心?”贾母意似不信。
“老太君,义忠亲王还是小觑了正统大义名分的意义和影响力,您看看朝中的江南士臣有几个倒向南京就清楚了,愿意去南京的,基本上都是那些郁郁不得志之辈,真正的大儒名臣,几乎都没有支持南京伪朝,而如湖广、两广和西南士人,素来不忿江南士人,这其实就相当于江南中的一小部分人就要挑战整个北地、湖广、两广和西南,您觉得这种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前明北伐成功,那是北元以异族凌驾于汉人之上,民心早失,自然一鼓而灭,大周北征其实也有几分侥幸,何况张氏一族原本就源于江南,和朱明争夺的也就是江南民心,……”
冯紫英一边思考,一边解释道:“义忠亲王以士绅特权来收买江南士绅,其实已经落后于时代,江南根本看似在于士绅,但是士绅已经开始分化,工商逐渐取代土地成为富裕阶层赖以发家的重要渠道,而且这个渠道还会越来越重要,而工商对于整个大周的统一市场是急需的,远胜于那些依赖土地的士绅,这种分化会导致在朝廷南征时可以获得相当一部分江南士绅的支持,这种情形下,南京伪朝怎么能赢?”
冯紫英的话有些复杂,即便是贾母理解起来也有些困难,但是有一点她却是听明白了的,那就是冯紫英认为江南士绅内部是分裂的,对于南京伪朝的支持态度也是混沌不清的,有些支持,但有的反对,更多的可能就是观望,希望站在胜利者一方,而相较于南京方面,朝廷获得了北地、湖广坚决支持,两广和西南也基本站在朝廷一边,这种情形下,南京方面几乎没有胜利的可能。
沉思良久,贾母目光落在冯紫英身上,缓缓道:“紫英,希望你的判断是正确的的,贾家这一跤跌得很重,如果没有其他特殊机会,几乎没有再爬起来的可能性了,甚至可能就此覆灭,但有你的扶持,老身觉得贾家还是应当挣扎拼搏一番,不求能恢复原状,但老身希望能保留几分重新起家的火种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