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七十二回:张献忠退寇(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我与君虽路上偶遇,但一见如故。君不辞路远,冒雪长途奔赴师丧,真可谓:‘事师之犹事父也’;以弱冠之龄,仗剑独行,击杀寇贼如杀鸡耳,又真壮士也。君既尊师,又为壮士,是和当年沛国夏侯惇一样的人物啊!你今来到此地,我身为主人,若不能好好地招待你,话传出去,岂不令天下的豪桀、名士以为我颍阴无人,以为我张氏不识英雄么?”

夏侯惇是什么人?乃前汉开国功臣夏侯婴之后,其家族夏侯氏在沛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大族。乐进仅仅是个寒门的出身,拍着马也赶不上夏侯惇。且夏侯惇为师报仇、当街杀人是十四岁时的事儿,如今乐进已经二十来岁了,年龄上也不如。张献忠的这一番话明显是“抬举”,但他说的好听,兼之又拿出了“张氏”这个招牌,饶是乐进自知不如夏侯,却也听得十分高兴。

等杨六将衣、鞋拿来,张献忠又亲自动手,帮他换衣穿鞋。

张献忠这一系列的动作做得自然而然,毫无半点作伪之色,乐进虽然不知他自己“何德何能”,居然会在延绥府受到这样热情周到的照顾,但却已实在不能不感激涕零了。

夜已深,酒正酣。

李宁身子虚,撑不住先回屋去睡了。其余各些兄弟有自知之明,晓得自家并非张献忠心腹,在李宁回屋后不久也先行退下了。剩下许巍、杨六、权衡等四人作陪,张献忠屡屡端酒相劝,乐进酒量虽豪,却也已半醉了。

天时正冷,又在下雪,饮酒的地方已不能在院外。前院屋舍地方小,后院南边的那些单间更不足用,张献忠将饮酒的场所选在了自住的屋中。为了取暖,在屋角烧起了火盆。

室外云散月出,树影摇曳,细雪簌簌,清寒冰冷;室内烛火通红,暖意盎然。

不止乐进,众人多已醉了。一人酒量最小,已醉得人事不省,伏在食案边昏沉睡去。许巍、杨六击打着木椀、酒坛,粗声歌唱,权衡闻歌起舞,於席间举剑回旋,以助酒兴,进退中剑光凛冽。只见他时而前趋,如幼龙出海,时而后仰,如静鸟归林。

张献忠拉着乐进坐在自己身边,笑指权衡,问道:“乐君,你看我这兄弟剑术如何?”酒席之上,人常称兄道弟,喝了大半夜的酒,他和乐进的关系直线上升,已经密切到可以称“君”字了。

乐进尽管半醉,毕竟身在客地,保持着几分理智,不像张献忠那样直呼表字,而是略带两分恭敬地回答道:“权氏也乃曾经的一冠盖,南阳巨姓,权君上继家传,人亦勇武,年纪虽少,这一手剑术已是登堂入室了。”

“比起你来如何?”

“在下的剑术全是自学,怎敢与他相比?”

“哈哈,哈哈。”张献忠大笑,拍着乐进的手,说道,“乐君真也文谦!《易》云:‘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你这一次去昆阳祭师,必会一路太平,纵有三两蟊贼,也不足为虑。”

“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出自《易经》,书面上的意思是谦虚的君子可以涉过大河,安全吉祥,引申的意思即是谦虚的美德可以使人克服所有的困难,百事顺利。

“多谢张将军吉言。”

“来,再喝一椀!”

张献忠与乐进碰完酒,换了个话题,说道:“乐君从大同府来。这大同,我从没去过,不知贵府中可有何英雄、名士?”

乐进生长大同,对大同的历史、名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说道:“我大同为九边重镇。自万年前前秦至今,才人辈出,不可胜数。近代以来,显名者平刘儒,口讷心辩,郭林宗以为有珪璋之质;武阳谢弼,中直方正,为乡邑所宗师。此二位乃我郡中前辈,而若单较之今日,后辈俊杰更是多不胜数。”

“如君者有几人?”

“进庸人也,何足挂齿。”

张献忠笑问道:“最优者是谁?”

“若问最优,有三人不可不提。”

张献忠追问道:“噢?是哪三人?”他一再追问不是突奇想,而是有原因的,有两个原因。

一则,当今天下的名士太多了,尤其河南、九边这些地方,名士真如繁星璀璨,随便一个县出来,知名之士少说也在百数。便如颍川,只说颍阴城县,荀氏、刘氏两大宗族中知名天下的就有十几二十人。若再加上阳翟、许县这些地方,阳翟郭、辛诸姓、许县陈氏,也都是名士多有,才俊尽多。张献忠虽然见识广今已有十余年,但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延绥里,因而,对各地的名士不能尽知。

二来,他虽知道一些“名人”,但大部分都只知其名,不知籍贯。并且现在离乱世远不远不说,说近也不近,这些“名人们”中有很多还都很年轻,也许已显名当地,却还远没有海内皆知,故此,他每见一个外地来的人必会与之交谈,问其本地名士,以希望可以多听到几个“熟人”。

这希望多听到几个“熟人”,并不是说他想把这些人都收揽到手下。以他现在的实力与名望,他深知这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儿。他这么做,其实也只是为了“求个心安”、“求个后路”。纵不能结交,但知道了籍贯后,总胜过盲人摸象。何况了,万一日后有机会结交到呢?

他看似醉眼朦胧,实则心中清醒,提起精神,倾耳听乐进说道:“此三人皆俊才豪杰。一名陈阳,武阳人也,刚直壮烈,足智多谋,与海内知名士皆相连接。一名程立,字仲德,东阿人也,身长八尺三寸,美须髯,胆雄谋广,善决断,有奇名。一名卫兹,字子许,陈留人也,家资豪富,少举孝廉,有盛德,郭林宗称其‘少欲’。”

“陈阳、程立、卫兹?”

“能被乐进如此隆重介绍,这陈阳与卫兹想必就是那两个人了,若我所料不差,这个程立如果真是程昱的话,此三人的确称得上‘俊才豪杰’。”张献忠寻思完,笑着对乐进说道,“乐君,此三人之名,我也有所耳闻。不知你可认识他们么?”

乐进有些惭愧地说道:“此三子皆我郡中名士,我出身寒家,与他们相比便如禽鸟较之凤凰,却是只曾闻过其名,未曾见过其人。”

张献忠连连摇头,说道:“以我看来,他三人虽然名士,但乐君也并不逊色。孤身一剑,冒雪冲风,徒步数百里为奔师丧,乐君此举,岂是常人所为?”

张献忠热情招待乐进的本意,不用多说,自是有一点小算盘在其中,所以在听了乐进的回答后,虽然略微有点失望,但也不愿刺激他的自尊,一句夸奖之后,轻巧巧地再又将话题带走,问道:“大同乃我九边重镇,我久闻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如前汉之申阳,以战功封河南王;丁宽,易学名家;陈汤,立功异域,威震百蛮。……,遥想前贤风采,不觉令人神往。不知今时今日,除掉乐君郡中的这三位俊才外,还有什么大贤杰出么?”

“今我兖州,最为天下知名者自然当数陈留蔡公伯喈,山阳张公元节、刘公景升、檀公文有。”

蔡伯喈,即蔡邕,其人多才多艺,辞章、数术、天文、音律、书法等等,无一不精。熹平四年,定《六经》文字,内容由他书写,立碑在太学门外。当碑立好后,慕名而来观看和摹写的士子不计其数,只每天去的车辆就有千余,填塞街陌。因早前得罪了中常侍王甫的弟弟,现亡命在外。

张元节,即张俭,因为得罪了中常侍被朝廷通缉,他困迫亡命,望门投止,凡被他投靠的人家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因此前后受到重刑而被灭门的有几十家,宗族亲戚尽数都被处死,郡县为之残破。在整个的党锢之祸中,因他而引起的杀戮可谓是最为酷烈的。

刘景升,檀文有,名敷。他两人都与张俭同郡,同为山阳人,与范滂等人并称“八俊”。

张献忠叹道:“此数公之名,我久仰矣!蔡伯喈旷世逸才,张元节不畏强御。刘景升曾汉室宗亲,檀文有志行高洁。蔡、刘、檀诸公且不说,只说张公。因他一人,死者数十家、数百人,既有垂垂老者,也有黄口孺子,虽有伏死者在前,而后继者不惧。此即孟子所言之‘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么!唉,死者多为齐、鲁名家,昔者田横乃齐国贵族之后,为高祖所破,守义不辱,自刎献头,宾客五百人闻之,皆慕义从死,高祖因而叹曰:‘岂不贤哉’!……,齐鲁多奇士,齐鲁多奇士!”

当世人对“名节”的追求是后人无法想象的,那些名士、真儒,乃至有一些的市井游侠们都是真正地做到了“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真正地做到了“舍生取义”。张献忠问道:“我听说张公被人送出了塞外?”

“据说是被东莱李笃护送出塞的。”乐进旋即又补充一句,“我也仅是耳闻,不知真假。”(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反叛的大魔王终末忍界绝对一番五胡之血时代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信息全知者你老婆掉了玄尘道途奸夫是皇帝盖世双谐
相邻小说
超级保镖晚安,军少大人平原推拿神皇金银岛天帝春风十里不如你至尊高手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