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的呼吸明显加快了,他本打算移开目光,可是,他的眼睛却不服从指挥,舍不得将目光从董洋洋的身体上移开。
良久,董洋洋撩了一下散落在自己额头上的发丝,嫣然一笑,道:“公子,床铺整理好了,奴婢这就出去了。”她有些好笑,李盛方才那窘迫的表情已经被她看在眼里,公子还真是个正人君子,其实,她更希望公子更加放肆一些……
次日,李盛从屋子里出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早晨并不算热,但却连一丝风都没有,李盛脚下的皮靴踩在地上,溅起了几滴水珠,李盛低头一看,这才发现昨夜似乎下了一场不小的春雨。
这时,东城门大开,一队斥候骑着党项马鱼贯而出,唐道袭就站在城楼上,穿着一身干净的铠甲,双臂交叉在一起看着城外的方向,一眼望去,唐道袭倒是很有一种英姿飒爽的气质,可惜,这个玉树临风的年轻武将却与蜀王有着令人不齿的关系,想到这里,李盛不由得有些好笑。李盛能感觉得到,唐道袭很想干一番事情,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他的背后已经永久地贴上了耻辱的标签,很多人会在背后对他指指点点。即便是他取得了一些战功,也会被认为是蜀王偏袒他。
范德威却早早地来到了利州城守军的马厩里,他喜欢这些战马,将这些战马照顾得无微不至,以后,他甚至打算睡在马厩里。董洋洋总是对他不理不睬的,这让他很失望,他当然知道董洋洋喜欢的是李盛,可是他不识字,这就注定了他在军中混下去不会有什么前途。
李盛来到了城楼上,唐道袭听到了李盛的脚步声,转过身向他挥了挥手,李盛则对唐道袭笑了笑,这个人是自己来到蜀中以来对自己最热情的官员,虽然此人多少有点油腔滑调,但这或许就是唐道袭能够混到现在这个位置的主要原因。
想一想陇右军的战斗力,李盛就不由得好笑,听斥候说,伤势痊愈的李继崇也领兵出征了,这个酒鬼就是一个可怜虫,他不仅赔了夫人而且成了一个废人。正因为如此,李继崇的战意或许是陇右军中武将们最强的。据说,陇右的军队距离利州城已经不远了,为此,蜀王已经派出了三路大军,总兵力大约有十二万人。
站在城楼上,李盛和唐道袭都能听到一阵女人的嬉笑声,那是董洋洋和几个利州城胥吏的家眷们在闲聊,虽然她们都知道蜀军就要和气势汹汹的陇右军作战了,那几个女人却似乎一点也不担心,就连唐道袭的脸上也有了一丝淡淡的笑意。
这是最好的安定军心的办法,不管是那些胥吏们还是守卫利州城的将士们,他们此刻会更加信心十足,这几个女人在这时候居然还能笑出来,就是对利州城守军最大的信任。
唐道袭是个心细如发的人,这是他能够青云直上的重要原因,随着他与李盛接触的增多,他发现李盛很不一般,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古怪,这主要表现在李盛对蜀中的熟悉程度,对于蜀中的大地方,李盛几乎是无所不知。但是,具体到利州城这样的小地方,李盛却又几乎是一无所知。
唐道袭疑窦顿生,李盛给自己的感觉,就好像他很早以前就来过蜀中,但却已经离开蜀中很久了,可是,据唐道袭以前暗中调查,李盛却是第一次来到蜀中。这些疑点,使得唐道袭对于李盛更加多了几分忌惮。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南共北,正分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看着城里忙忙碌碌的士兵们,李盛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词句。
唐道袭顿时眼睛一亮,看了看李盛,道:“李大人好文采啊!这句诗听起来琅琅上口,虽然形式并不拘泥,却是大气磅礴,而且以诗言志,令人佩服啊!”
就知道唐道袭没听过宋词,又一次借用古人的作品,李盛老脸一红,笑了笑,道:“陛下曾经教诲过我,就算不能全歼敌军,也要守住利州城,我既然是利州刺史,就要为利州城的安危负责,为利州的百姓谋福祉。只要一想到李茂贞叔侄,我就会怒发冲冠,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没完没了地向蜀中索取财物,简直将陛下当成了他们的奴仆,甚至要打普慈公主的主意,就凭李继崇那熊样也配?老子恨不能将那李继崇生吞活剥方解心头之恨,一旦敌军来袭,一定要让他们片甲不留!”
看着唐道袭似乎对自己刮目相看的样子,李盛一时兴起,走到城墙的垛口边上,拍着城墙,大声唱道:“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曲唱完,唐道袭鼓起掌来,赞叹道:“好!唱得好!李大人,李茂贞的所作所为确实令人气愤,末将知道,陛下一直对他颇为反感,至于普慈公主与李继崇联姻的事,更是万不得已……末将能够与李大人一起镇守利州城,也算是一种缘分,我们来日方长,只愿李大人不忘今日的言语,末将将来一定会全力配合你,一定要将来犯的敌军彻底歼灭在城下,让李茂贞老贼以后再也不敢觊觎蜀中!”
说完,唐道袭与李盛相视一笑,他很欣慰能与李盛一起驻守利州城,给他的感觉,李盛是个干实事的人,并不像王云膺那般好高骛远。
这时,几个年轻的都头恰好走上了城头,既然唐道袭和这位新来的刺史大人都在城楼上,他们当然不甘落后,他们方才恰好听到了李盛唱的这首改编后的《满江红》,一个个深有感触,颇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齐齐地对李盛拱了拱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