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曹植之志(下)
曹植之所以这么多,为的便是要帮郑玄这个当世儒宗打开时代的枷锁。一旦郑玄能够成功打开这个枷锁,那么凭他的学识,他能挥的能量将是巨大的。历史上郑玄所创的郑学,为何仅仅是让经学xiao一统,而非实现大一统,最大的限制并非郑玄的学识,而是他的眼光。这也是为何,郑玄不能更上一层楼,达到与荀卿、后世的朱熹等人同等地位的原因。
见到郑玄好像神经一般在喃喃自语,曹植非但没有半担心,相反还欣喜万分,因为这明郑玄已经有所得了。
曹植心中暗喜不已,一旦郑玄悟了,那么他在这时代,将多一个好战友。即便他的生命已经所剩无多,然而也足够了。
其实早在曹植来到这时代不久,他就想过他究竟要做的是什么。每一个穿越者,刚穿越之时或许会茫然,不过一旦适应之后,知道历史走向的他们,总想做一番大事,曹植也不例外。
穿越之后,曹植想过很多,第一个年头乃是助曹cao统一天下,这个对别人来很难,然而对知道历史走向的曹植来,实在最简单不过了。单单赤壁一战,只需拨一下曹cao即可,就算赤壁失败了,后面还有大把的机会。以曹植dong悉未来的能力,扭转乾坤,或许不能易如反掌,但可能xìng还是十分大的。
然而助曹cao统一天下之后,那接下来该如何?天下已然一统,若是那时候再行改革,谈何容易。所谓治大国如烹xiao鲜,统治一下大国之后想大刀阔斧地改革,成功的可能xìng微乎其微。而真正要完成改革,最好便是趁着大1uan的时候来改,那么当真正统一之后,方能实现大治。
曹cao历史上缘何不能完成统一天下,除却有刘备、孙权这些在历史长河中也十分耀目的对手之外,曹cao没能成功对社会弊病完成改革也是重要原因。因为若是社会改革当真成功,那么以历史上曹魏的国力,真要完成统一天下并非难事。然而司马氏篡魏之后,统一天下仅仅数十载,便是五胡1uan华了,接下来便是对汉民族来无比黑暗的几百年。
这仅仅是因为汉末三国1uan世所带来的人口锐减之故吗?
秦能凭区区一隅之地崛起,统一六国之后还南入百越,北取河套,打得匈奴人灰头土脸,靠的并非人数。而是适应时代的制度所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在曹植看来,每一个盛世的来临,都必然伴随着一套适应时代的制度。周公创礼乐,周享八百年国运;汉承秦制,汉得享四百年国运;唐承袭三国而下至隋之动1uan与改制,遂有贞观之治、开元之盛世;明之洪武、永乐亦是如此。大1uan后有大治,并非必然,而是要趁着大1uan进行成功之适应时代的改制,方能有大治的产生。
曹cao的失败,在于他对已经不适用于这时代的制度改革的失败。经济上之屯田制初期颇有成效,最后以失败告终。政治上所推行的求贤令,当长期动1uan失去基础之后,最终不得不再次依赖于世家;有未能对中央以及地方的制度进行改革。文化上所倡导的建安,只是昙hua一现,最终还是不敌郑学以及后来之王学、玄学等等。
其实比较一下就可以现,曹cao这一系列的改革,只是前期取得成效,这也是为何曹cao前期能够成功之原因。只不过当这些改革后继无力的时候,伴随而来的便是失败。军事上成功那还有好,然而一旦军事上亦失败,那么一切不稳定便会浮现出水面,这也是为何曹魏一直都无力统一天下之最根本原因。
当然,这并不能怪曹cao,珠yù在前,汉朝所承袭的秦制,乃是自商君变法之后一直便施行的。而经过战国时期,秦国的实践,乃至秦灭亡,汉代吸取教训再对其中进行变更。汉代的制度,虽不能称为完美,但历经数百年的风雨还能屹立不倒,总有其原因在。
曹netg的改革,已经是十分不错的了。然单凭一人或者一个时代区区数十年的力量,是难以对数百年的积弊进行根本xìng变革的。如此一来,就必须遵循时代的规律,对各种方法进行试验,再在其中寻找正确的道路,而将错误摒弃。大1uan则更容易寻找正确的道路,和更快见到成效。这也是为何,大汉灭亡之后,会有长达数百年的动1uan,五胡仅仅是引子,关键还是汉民族自身还未能找寻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按照历史的展,是必须遵循这等规律的,只不过曹植带着后世的记忆而来,他很清楚哪条路是对的,哪条路是错的。他心中所想,便是希望汉民族可以少走一弯路。莫要少看这一的弯路,或许里面就已经省去了百年光阴。
若等到统一天下的时候再行改革,曹植自问没有这么厉害的对全局的掌控力。古往今来,在和平时代,成功对一个国家进行大规模改革,没有一人。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中,成功的也就管仲、商鞅、诸葛亮、王猛等寥寥几人,只不过他们的改革并非对整个国家,而是一隅之地。剩下来的和平时代进行过改革的,最出名的莫过于王安石与张居正二人,前者毫无疑问地失败了,后者的改革在任时还算成功,然死后还是被大部分废弛了,改革最终还是失败。
曹植自问没有前面所提这些人强大的内政能力,这些数百年才出一个的奇才都是以失败告终,他曹植又怎敢一定能成。故此先助曹cao统一天下,而后再进行改革的念头毫不犹豫就被曹植抛弃了。因为一旦未完成改革便统一,接下来这个制度未能适应这个时代的政权,必然会在数十年内崩塌,那么曹植也就等于白来一趟了。
故此,在1uan中改,成为了曹植唯一的选择!
纵观历代,改革者除了能力之外,还必须拥有一样东西,那就是无可比拟的巨大名声。这样才可以让改革者一呼百应,从者如云。
现在曹植年纪还xiao,他还不能亲自走上前台,那么在其走上前台之前,就必须要先辅助曹cao了。之前在徐州劝曹cao不要屠城,所做的一切,不仅建立了自己的名声,同时也让曹cao建立起名声。及至后来印刷术和造纸术,都是以曹cao的名义进行推广,为的也是帮曹netbsp;如今名声建立起来了,曹cao的地盘也稳固了,改革也就进入了步调。曹植运气其实还算不错,因为他助曹cao夺得彭城国和半个东海郡之故,使得这两个较为富庶的地方对于曹cao所推行的屯田制甚是抵触。这导致了曹cao对屯田制的坏处提前有了个认识,而又让曹植见缝cha针地献上了后世成功的均田制。
现在曹cao治下虽然是屯田、均田两制并行,但曹植相信,当过一段时间之后,均田制必然能成功取代屯田制。最重要的农业基础已经种下了种子,接下来曹植便是将目标转移到这时代仅次于吃饭问题的学术问题上。
在后世唯经济论的历史学家看来,中国古代自秦到清这两千年,是没有进行过质变的。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没有生工业化并不代表国家没有进步,而工业化对人类而言,也未必是一种进步,相反,工业化只是短时期的透支。或许在工业化时代的人看来,是巨大的进步,然而在后人看来,是工业化时代的人掠夺了他们的资源。积聚了数个时代的资源,如若还不能比前人强,那可以回家吃粪了。
实质上,中国自秦到清的两千年来,经济上的进步其实还是十分明显的。若是拿经济最鼎盛的宋代,与曹植重生前的天朝时代相比,除了没有电力和一些工业化制品之外,在其他各方面尤其是生活质量上,宋代是完胜天朝的。不仅仅是宋代,即便是唐、明这些大治的时代,其实也比天朝要强得多。
然而这两千多年来,经济的进步其实只是其次,真正的进步乃是学术、思想!秦至清这两千年,以士农工商组成的社会,士排在位,也就是这两千年来,中国所看重的并非什么经济、工业化,而是比人类对生存更高层次的追求——精神!
中华民族为何传承可以达五千年而不间断,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不是什么经济、工业化,而是他们所展出来的高度精神文明。与西方所鼓吹的自由、民主相比,中华民族在精神文明方面是完胜他们。
自秦至清,统治者虽然是变天下为公成天下为sī,然而士大夫阶层一直所追求的都是天下为公的思想,纵使他们也有走错、也有式微的时候(世家)。然而一旦他们拨1uan反正之后,就会再次走上了探寻天下为公的道路。
西方所鼓吹的个人自由,其实质上何尝不是一种自sī,只不过他们在自由之上,还有一种民主为之遮掩他们的sī利。然而明眼人都清楚,西方之民主,并非真正之民主,不然也不会有马教了。就价值观而言,在自由、民主之外,其实还有公平、正义、恻隐、是非等等,而这些价值观,在西方影响力并不大。
正是知道了后世东西方价值文明的区别,曹植才立心要提前为汉民族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最高统治者阶层是天下为sī的思想,然而士大夫阶层所追求的还是天下为公。曹植在河北时布的局,便是先要对士大夫阶层进行改革,只有对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成功改掉,那么后面的方能推行。
郑玄,作为这时代的士大夫阶层领军人物,便是曹植所需要争取的改变的第一人了。一旦完成对郑玄的思想改变,那么凭他的地位和能力,帮助曹植完成对这时代的士大夫阶层思想的转变,将有莫大的助力。
而这也是为何,曹植一定要请郑玄到许昌的原因。有思想完成改变的郑玄,在颍川书院进行讲学,加上印刷术和造纸术的辅助,催生无数的寒门士子,那么就士人阶层而言,豪门将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如此一来,豪门只有两种选择,自我革新以及淹没于人chao之下,无论选择哪种,曹植对于士人阶层的思想改革,都已经算是成功了。士人阶层的改革成功,那么后面要推行的一系列经济上农业、商业以及政治改革也变得更加容易。至于最后的掣肘,最高统治者心中那天下为sī观念,曹植将决定由自己亲自出手来改变!
这便是曹植重生以来,一直所思考的改革道路。也只有这种全方位的革新,才可以完全根治这时代的社会弊病,让五胡1uan华那段对汉民族而言黑暗无比的历史不再生。不过这仅仅是曹植心中的一种战略规划,真正要完成,并不容易。曹植所拥有的优势,仅仅在于有历史的经验,能力上他未必能强得过这时代的智者。因而,他需要的是更多志同道合之人。
如今看郑玄的情况,恐怕不久之后,他便会成为自己志同道合之人了。该的话,曹植已经完了,缓步走出石屋,将文稷招来,要他领士卒帮郑玄收拾东西,然后便自顾自地返回马车之中。
今日所的一席话,不仅郑玄要消化,对曹植而言,劝郑玄成功代表他的第一阶段计划顺利完成。然而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挑战,因为他将要面对天下豪门世家的反扑的挑战。这上面如若走错一步,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所以曹植必须xiao心再xiao心,不能有半错误。
石屋之内只余下孙乾一人,目光呆滞的他脑海之中还回想着曹植的话,久久无语。待得郑玄被文稷的人接出石屋之后,才语带疑huo地自问道:“老师,究竟你要寻找的是什么答案?莫非真是学生愚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