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关于山海经的三点想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本来不打算写这个,但见两次有人提到一个叫齐天大肾余潇洒的up主了,问我要不要解释一下跟他是什么关系。

我只能回答没有关系,大约都是属于喜欢以信史来看待山海经的人吧。

很像吗?他主要介绍了一下山海经异兽有些为什么那么怪奇,答案无非是古今人理解的差异和描述的局限,好用比喻而多误解。

这难道不是常识嘛……至少在喜欢山海经的人眼里,这是常识啊……

包括我和他都介绍过的何罗之鱼,早在明代,杨慎就注释道:“何罗鱼,今八带鱼也。”

也就是说,几百年前的古人,都知道何罗鱼是鱿鱼、章鱼这种头足类动物了。

它包括企鹅、牦牛、鹦鹉、飞鼠、飞鱼,这些都已经不算是解读,而是知识了……

另外多目、背上长眼的这类异兽,大多是描述身上的花纹,这种观点袁珂教授已经说过了……

在就还有神、半人半兽,大多为巫师装扮的,假扮出神异的动物特征,并收取贡品,这基本就是在巫师权力极大的时代收取的贡养。

还有见则大水,见则大旱,这更是典型的因果倒置,解读早已有之。

那位up主的所有观点,基本来源于各方山海经学者,这是知识……

在我和他这种山海经爱好者眼中,这叫‘主流说法’。

不过雌雄同体的‘类’,他解读成鬣狗,这个倒是很新奇,牛逼,我都看傻了,完全认同。

讲道理动物世界、人与自然、自然传奇我全集都看了,鬣狗我十分了解,竟然一直没想到它可能是‘类’……

在我国以前是有鬣狗的,中国xcald区札达盆地发现了400多万年前的佩里耶上新鬣狗化石。可惜,我国的鬣狗灭绝了。

当然,他这个说法,我有两个疑点:

第一,那就是山海经作者为何不描述鬣狗最独特的叫声呢?像是奸笑一般的叫声。

第二,鬣狗群居,这些山海经也没有描述。

我个人理解是,‘类’是一种类似鬣狗的那种雌体输卵管在体外的动物,这种动物在中新世还是很多的,只不过除了鬣狗科基本都灭绝了。

基于以上,我没觉得在个人见解中,我俩有何一样的。

即便我这不是免费章节,也谈不上抄袭。

我倾向于山海经为史料,对上古时期的人而言,世间万物的记载,都属于史料。

汉代司马迁将山海经与禹本纪并列,唐代魏征更是非常喜欢山海经,把它拔升到史书的地位。

不得不说唐朝非常开放,因为以武立国,藩镇、武人势力强大,儒家没有那么禁锢,李白就敢直接在诗里提到‘尧幽囚,舜野死。’

那时候的文化,才是真正的昌盛。

在上一章讲异兽时,我都不想多说这些可以解释成动物的,已经不算新奇的东西。

我也说过,有很多人做过类似的解读,学术界更是说法众多,多到你们从网络上所知、所见的言论,百分之九十九皆有相关教授提出过。

没提到的,基本就是非常扯淡,被现代学者认为特别无稽的解读。

而我说的光速飞船,这个在学者眼中,就属于超级无稽之谈。

他们根本不会认为上古会有外星人以及高科技。

因为不可能有,连现代人都没有,所以没人觉得乘黄是光速飞船。

典型的思维被禁锢了,凭什么现代人没见过的东西,古人就一定也没见过呢?

我个人的解读方式,就是直接认定山海经作者写的是事实,不是在编故事,只是表达有问题。

基于这一点,我就认为光速飞船哪怕再不可能,它也是唯一的解释了。

本来都说不写了,没想到忍不住来解释这些。

既然写都写了,就简单地再解读一点吧。

精卫,这个六魇镜就让我解读一下,说是评论区有人疯狂嫌弃精卫三观……说精卫神话很不符合道德,也很愚蠢。

先说神话,这是典型的复仇神话,这很重要,因为儒家春秋大义排名第一的,就是大复仇!

言:九世之仇犹可报乎?虽百世可也!

这是公羊学派的主张,非常有血性。

孔子云:“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贡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

翻译一下,子贡问孔子:“如果有人杀害了自己的父母的话,该怎么做?”孔子回答道:“要睡在草垫上都时刻拿着盾牌兵器,仇没有报不能去当官享受,不能和仇人活在同一片天下,如果在市集上碰到仇人连回去拿兵器都不用了直接上去拼命。”

《礼记曲礼》:“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

翻译一下,意思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无论仇人在哪里都要找到杀死他,兄弟被人杀了要随时带着兵器准备报仇,不能放下,朋友被人杀了要么你为朋友报仇,要么离开这个国家,反正不能和他同处一国。

此为礼!礼!礼!重要的事说三遍。

在法出现以前,礼就是法,礼至高无上。

无礼的文明,不叫文明,叫蛮夷。

现在看来,也是三观不正,别人杀了你的朋友,你就要去杀他,简直教坏小孩!任何个人都没有处置他人生死的权力,只有法律可以。

但这在早期华夏,乃天经地义。

如果不这么做,你在那个社会都活不下去。

所以那位朋友说对了,这是不符合现代道德的。

不过它符合古代道德,既有存在的道理。

事已至此,如果朋友们够杠精,那么可以说:“她淹死了关大海什么事?她凭什么找大海报仇?脑残?”

不不不,这恰恰是古人不脑残。

从古至今皆歌颂精卫坚韧不屈的精神,为什么?因为谁都知道……她填不了海……

认为填海有毛病的,首先就已经认为,它真能填海了……

但人人都知道,它填千万年,亿万年,海也不会干,可精卫却还要锲而不舍地去做。

这里体现的,又是儒家的道德标准:虽千万人吾往矣。

用近现代人萌芽的理性主义思想,采用‘淹死了关大海什么事’这种理性主义逻辑,去批判古代哲学、学术思想的儒家主张。

这个行为本身,倒是挺……嗯,无聊的。

我为何要说,这都是儒家的主张呢?因为精卫填海,是汉代人对山海经记载的艺术加工,是典型为表达一种精神而塑造的神话……

原文《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根据我前面说过的,‘有鸟焉’三个字,作者意思就很明确了,它就是一种鸟。

前半段一直到‘名曰精卫,其鸣自’,这都是在描写一种鸟,按照我前面两章说过的分析方式,这是原初作者最没有问题的冷静文字。

所以问题就出在后半段,又说这种鸟是女娃了。

这里,我有多种解释,最无聊的一种,就是原初作者压根没写女娃,不然就直接从开头就写:‘有鸟焉,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化而为鸟,名曰精卫’。

然而行文不是这么写的。

如果你们把前半截去掉,就发现从炎帝到以堙于东海,这段话单独就可以存在,一点缺失感,少了什么的感觉都没有。

如果把后半截去掉,只看前面,也是毫无缺失感,跟山海经其他段落一样,只是在描写一种鸟。

对比山海经其他动物,很多也都是到‘其鸣自’那里,就结束了的,充其量后面还有一句‘吃起来怎么样’……

所以这有可能,是汉代的人加上去的,儒家思想的人,借用精卫来制造了一款复仇神话。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突出微木,对比沧海,整个精卫神话故事,又是强调精卫的怨念,又是强调精卫的弱小与坚持,这很明显就是编出来的。

以上是最无聊,最平淡,最不出奇的解释。

对此,我还有别的解释,我要反驳我自己。

疑点很简单:儒家凭什么挑选精卫来编这个神话?山海经有的是更好的对象,可以来编。

如果把后半截去掉,前半截就只是最最最最普通的一种鸟类描述,连这个鸟干什么的都没有,吃起来什么味道也没写,平庸至极,编它干嘛?很有名吗?它很有热度吗?

倘若从炎帝那句话开始都是编的,这个动机就说不通了,儒家干嘛不找个更有热度的去蹭?

除非,山海经还写了这个鸟的行为,那个衔木填海的行为,让他们觉得可以加工一下,于是就有了后世精卫填海的神话。

既如此,说明精卫衔木填海这个特征,早有记载。

也就是说,整个这段话,都可能是原初作者写的。

仔细一看,很有可能!

因为后半段,并没有发感想,并没有直接说女娃的心理,没说她是为了复仇。

那么以此为前提,我们就可以提出第二种解读。

老规矩,‘有鸟焉’,它就一定是鸟,至少是个会飞的。而不是人,是人就说是人或是神了,原初作者这一点拎得很清。

那么我们就可以来找一下这种鸟,很好,这种鸟超好找,很平庸,基本就是迁徙的海鸟啊之类的,从形象特征来看,它可能就是大雁。

‘游于东海’是迁徙,每年大雁要跨越渤海飞到西伯利亚,之后又返回南方。

而大雁偶尔也会衔木填海,一方面这是几只领头的大雁为了扰流,其次也是为了在迁徙时能站在漂浮的树枝上休息……因为领头飞的大雁是最累的……

现在这在渤海还能看到。

众所周知,动物无论是筑巢还是什么功能,都是逼出来的,如果可以不这么做,那么它便不会进化出这种习性。

虽说跨过了渤海,但鸟类是可以到沿海的陆地上休息的,为什么要在海上休息。

从大雁来看,是因为大雁在沿海世世代代的‘服务站’、‘休息区’被人类占了……

不是砍伐为农田就是沦为城市,大量的人类聚集在那里,大雁不敢成群结队地在那里休息。

回到山海经。

我为什么说游于东海就是迁徙,因为后半句也是写迁徙。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很多人在翻译的时候,无视了‘不返’!

认为说女娃淹死就行了,淹死没回来,这不废话吗?

不,怎么会是废话呢?‘不返’两个字既然写了,这就很重要……

在我看来,原初作者是在认真地写迁徙。

动物迁徙乃是一去一返的周期性迁移,只提去,不提返,这不叫迁徙,这叫转移。

所以作者才强调了‘不返’,言下之意就是‘应该返’。

那么为何没返呢?他写了,‘溺而不返’,也就是因为淹死了,所以没返回。

总而言之,这种鸟,本来游于东海最终都会返回,但是因为它们中途落下来休息时,被人类驱逐了。

这导致首领级的大雁被淹死。

故为精卫!不是说死后变身非人类,而是说成了我现在所看到的精卫这种鸟。

它们进化了,它们为了适应人类的存在,领头的大雁故而衔着树枝,填在海上,作为落脚点。

可能有同学要说:山海经里没写人类驱逐大雁啊,这么重要的东西,为何不写呢?

其实写了,只是很含蓄,可能还有部分被删除。

根据我的说法,人们开垦林地,种庄稼,大量地推广农耕,破坏了鸟类迁徙原本用来中途休息的地方。

众所周知,农田种着庄稼,怎么可能让鸟类靠近呢?所以大雁落下来,人们就会去驱逐。

而推广农耕,大力发展种田的人是谁呢?

炎帝!

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烧林化田,垦荒种植粮食作物。

人类农耕文明因此大量扩张,都扩张到沿海地区了,改变了鸟类的习性,故为精卫。

精卫二字何意?以甲骨文和金文、篆体的象形而论,‘精’是米粒。

卫,则是拿着锄头的人,延伸意义是拿着锄头保护庄稼不被破坏,不被动物吃掉。

这就是保卫最早的意思,跟保家卫国无关。

上古先民拿着农具驱赶野兽鸟类,保护庄稼得以丰收,故为精卫!

这实际上就是指一种会吃我们庄稼,总是要我们驱赶的鸟类。

所以女娃不是炎帝的女儿,至少不是我们理解的女儿。

其实纵观炎帝的女儿,就会发现,全部和农耕有关。

帝女桑,死后化为桑树。瑶姬,死后化为灵芝。女娃,死后化为精卫。

得,我要说一个悲伤的故事:炎帝没有女儿!呜呜呜……

他的女儿全是农桑草药。

所以在那个时代,炎帝可能没有女儿,就算有,也是地位卑微,根本不值一提。

人们宁愿认为炎帝选种的桑梓、灵芝,以及环绕在农耕部落聚集地附近的大雁,是炎帝的女儿。

其实这么一想,也通。

就好像现代痴迷泥塑的人,会被人说:你简直是把这些泥塑都当成你的女儿了,你亲生女儿都不管了,每天就只知道管这些泥塑……你还要女儿干嘛!它们才是你的女儿!

炎帝是个痴人,他沉迷种田不可自拔,沉迷辨识草木,不可自拔。

他发明了大量的农耕器具,并且精选出了所有可以种植的草药和庄稼。身边围绕着大量鸟类,毫不出奇。

这对于其他庸民而言,这些东西才是他的孩子。

炎帝是个好的领袖,但不是一个好的父亲。

至少,他不是个女儿控,亲生的女儿地位还不如手中的百草……呜呼哀哉!我好想要女儿啊!

关于精卫的解读,就这些了。

啧,以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盖世双谐终末忍界玄尘道途你老婆掉了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信息全知者反叛的大魔王奸夫是皇帝绝对一番五胡之血时代
相邻小说
不二臣我不会武功吞神至尊犯规重生之武神大主播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吗禅修抗日之铁血战将曼陀罗花我,神明,救赎者
同作者其他书
天道今天不上班 信息全知者 非人基因统合体 非人类基因统合体 脑洞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