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安被庄晓蝶的这句反问问得无言以对。
送亲的队伍跟他有关系吗?
他祖籍滨海市,但这个祖籍有多“祖”,他还真不太清楚,他家不是那种很老式很传统的大家庭,对家谱什么的不感兴趣也不重视,所以他不知道祖上是从何时起就住在滨海市了,考虑到中国历史的王朝周期率,也许是某个战乱年代逃荒避祸而逃到这里并定居的。
从父母偶尔提到的只言片语中,他似乎听说自家祖上也曾经阔过,只不过在漫长的二十世纪一次又一次的战乱中慢慢也就衰败了,再加上解放后的几次动荡,再有钱的人家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吧。
如果他祖上在一百年前就住在滨海镇,那他似乎就能理解她的这句反问了。
如此弹丸之地的一个海边小镇,镇里但凡稍微有头有脸的人都互相认识,彼此攀亲之类的也实属正常,毕竟血缘关系是维持共同利益的最基础也是最可靠的纽带。
所以,这支送亲队伍里的某个人,比如坐在轿子里的小姐或者旁边伺候的丫鬟,经过一百年来的开枝散叶,也许跟他有某种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若是近到一定程度,甚至也许没有这支送亲队伍的到来也就没有他的出生,这也很好理解。
想到这里,他对送亲的队伍油然产生了亲近感,就像是摩挲着祖上传下来的小物件,一想到这个小物件被祖祖辈辈很多人拿在手里盘过,如同跨越时空看到了他们的脸。
“可惜出门没带东西,不然应该送点儿贺礼,祝这对新人早生贵子,一定要多生几个,增产报国。”他半开玩笑地说道。
这是梦,不是历史,只是历史的镜像,所以稍微肆意妄为一些也没关系。
送亲队伍已经离城门很近了,唢呐手也吹得更加起劲,迎亲队伍里的主事者们掸干净身上的尘土,带领迎亲队伍上前会合。
就在双方即将走到一起的时候,道路两旁的树林草丛中突然飞起漫天的蝴蝶,形状和颜色各异,甚至包括某些极罕见的品种或者现代社会已经灭绝的品种。
送亲队伍、迎亲队伍和围观的老百姓全都惊呆了,唢呐手停止了吹奏,呆呆地看着这令人叹为观止的一幕。
“小姐!小姐!快看!吉兆!这是罕见的吉兆啊!”
丫鬟们激动地拍打着轿子,轿子的窗帘被挑开一条缝,轿中的新娘微微掀起盖头,惊讶地看着异彩缤纷的蝴蝶们。
这时,一只大如向日葵花盘的巨型蝴蝶忽闪着翅膀飞向轿子,所经之处其他蝴蝶纷纷让路,仿佛它是蝴蝶中的帝王。
新娘不自觉地从轿窗中探出一只白净的手,手腕上套着莹光水润的碧玉镯子。
巨型蝴蝶翩然落在她的手腕上,无数的复眼倒映着她盖头下的那张脸,片刻之后复又起飞,在轿子顶上盘旋几圈,飞走了。
其他蝴蝶也跟着它一起飞走,如一团五彩纷呈的云,飘向隐雾山的方向。
直到蝴蝶飞得很远了,在场的众人才回过神来,望向轿子的眼神就不一样了,简直像是在看神仙,有几个遗老遗少甚至对着轿子跪下来,口中还念念有词。
如果再提前几年,说不定县令就会出面反对这门亲事,然后把新娘送进宫里献给皇上,成为自己升官发财的阶梯。
还好,大清已经亡了。
“看!那些蝴蝶绕着山头在飞,像不像是一团彩雾?”
“山顶上怕不是住着老神仙吧?”
走在送亲队伍最前面的伍满城拉住一个本地人问道:“借问一下,那山叫什么名字?”
“没名字,本地一般就叫西山。”本地人连连摆手,“那山腰之上平时就经常有白雾,等闲看不到山头,今天好不容易能看到,却又被这些蝴蝶遮起来了……”
自家的宝贝女儿出嫁时遇到这等罕见的吉兆,伍满城心中自然欢喜,光是为了一睹此景,也不枉千里迢迢走这一遭。他拈须笑道:“莫如就叫隐雾山吧。”
吉兆显然是冲着新娘而来,在场其他人谁敢反对新娘父亲的话,纷纷应承道:“好名字!好名字!就叫隐雾山!”
迎亲队伍里的主事者不敢怠慢,稍后联合当地乡绅望族一同向当地政府联名上书,请求将此荒山定名为隐雾山。
铺天盖地的蝴蝶笼罩了整个山头,绕着山头旋转飞舞,张子安感觉自己像是身处一个由蝴蝶组成的台风眼之中。
“多谢,这份贺礼送得很有牌面。”他说道。
庄晓蝶侧头看着他,“你认为,是我让蝴蝶们去的?”
张子安又是一怔,“不是?”
他以为是自己刚才提到送一份贺礼,因此她就派蝴蝶形成这种奇景当作贺礼,但听她这语气,难道这奇景在历史中真的发生过?
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滨海市的虫灾是由毛毛虫引起的,其中包括很多罕见的毛毛虫,而这些蝴蝶同样是由毛毛虫变态发育而来,它们之中也有很多罕见的蝴蝶……
难道那场虫灾在一百年前就埋下了隐患?
更何况,要说这是庄晓蝶做的,她凭什么因为他的一句话就讨好他?他有这么大的脸吗?
历史上真的发生过这种奇景,以及庄晓蝶主动谄媚地讨好他,这两者哪个更可能发生,答案不言而喻。
原来又是自作多情了,他郁闷地翻了个白眼。
蝴蝶们大概是飞得累了,纷纷落到山顶的草坪上休息,借着阳光晾晒翅膀,令山顶恍若仙境。
“戏看完了,接下来要说正事了。”庄晓蝶仿佛对送亲队伍失去了兴趣,转身面对他,伸出两根玉指,“我想问你两个问题,希望你如实回答。”
“回答了问题,就能放了我?”张子安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反问。
庄晓蝶不置可否,“这要取决于你的回答是否能令我满意了。”
他叹了口气,从学生时代考试时就最讨厌这种主观题了,但他没有选择。
“那你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