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画卷徐徐展开, 眨眼间, 虚空变成了长安。
乌瓦红檐风铃动,柳色青青长安道。
冠盖如云过,车马辚辚声。
楼上舞姬红袖招, 楼下王孙打马过。
街上万国衣冠, 坊间胡女当垆。
虽然粗看是大唐风味,但更像后世人们想象里的盛唐被概念化了。
望去少了一些真实生活的风尘, 干净齐整得过分,宛如横店影视城正演一场没有摄像机的群戏,像偶像剧胜过像生活。
甚至有些背景里的人物,他的面庞是空白的。
像那衣冠靓丽的王孙公子,脸部模糊不清。
楼上嬉笑的舞姬们五官乏善可陈,似粗陋涂抹。
但是, 唯有一个人,在街上的众人里, 清晰真实。
“你挤到我了!”
“让我仔细瞅瞅!”
别国文参团尤可,中国文参团几位研究诗词的老先生骤然兴奋,一个劲地往镜子前挤,像见到偶像的小粉丝。最终一位老先生脸上还带着一点小女生一样的红晕, 成了胜利者, 霸占了围观李白的最好位置。
现场,中国的资深者也微微瞪大眼,陈薇掩口:“李、李太白?”
那白衣佩剑的高大男子,却不惊讶他们的反应。他成名早, 同时代的仰慕者就遍天下。只当他们也是慕名而来的,晃晃酒壶,空的。就笑道:“来见我?走,请我壶酒!喝酒去!”
说着,自然而然地走到他们身边,将领头的王勇肩膀一搭:“走,去那家胡女的酒家。”
还用孩子一样清澈而溢满好奇的眼,兴致勃勃地打量他们一行人,一会看看一身白无垢的小林美子:“这位女郎是倭国人?”一会看着美国人说:“喔,你们是西域哪来的?跟我见过的胡商相貌不大一样。”
几句话之间,竟然丝毫不吃力地跟资深者们聊天打屁,宛如相识多年一般,大摇大摆地领着他们进了一家酒肆。冲那胡女要了酒肉几盘,就坐下吃喝起来。
文本世界内外的众人,都暗暗打量眼前的“李白”。
眼前的这位“李太白”,三十多岁,大约也并非是历史里的真人。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众人一看见他,就认定他的身份是李太白。
大约是因为他确实称得上“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仙风道骨,气度潇洒豪迈,可能与历史不大相符,却完美地符合了凝固在千年诗词中,人们想象里的李白。
喝了一会,酒肆外有游侠儿敲着剑叫他:“李太白!快来,我们请你喝酒!喝完斗鸡去!”
李白脸上带着烧红的酒意,烂漫地回道:“不去了!今天有人请了!我要跟新朋友们先喝个痛快!”
喝了一阵,又有文人打扮的,叫他:“李兄,你怎么还在这?今天不是要出长安么?我们都已经在城门外的长亭,设好宴等你啦。”
李白这才想了想:“喔,对,今天我就要离开长安啦!离开这名利场,大好事!”便摇头晃脑地提着半壶酒站起来,打个酒嗝,叫他们:“大家、送、送我,你们一起来!”
店家在身后喊:“酒钱!”
这种场合惯例是褚星奇掏钱的,他正随手要点个石子成金,却见本来说是要他们请酒的李白,却哈哈大笑,随手抛下一把钱,也不去数,挥挥手:“结账!”
他并非是真想要人请酒,只是想寻个由头,有人陪着,一起在酒家大吃大喝,聊聊天喝喝酒,快乐一番。
一路上,李白大摇大摆地提酒携剑,一路往外走,路上走到哪都有人叫他的名字,或是笑或是招呼。他也就冲人家挥手。
他大约是求仕不得,才愤而出长安的。但看起来,孤愤之情似乎还不如他的豪迈潇洒之色浓,宛如是哪里的大明星一路招摇过市。
只有那半壶离开酒肆后就一口没喝的酒,才隐约能看得出来:李白今天的心情,大概并不如表现出来的高兴洒脱。
众人跟在他身后,略微迟疑:感觉好像节奏全被李白带着走了,根本没有他们说话的余地。
这时,常教授在现实中道:【你们注意观察李白现在所处的时段,来推算剧情。】
【李白曾两度入长安求仕。第一次入长安,他三十来岁,却在名利场里屡屡受挫,最终怀抱着失望离开,作下<行路难>等诗。
第二次入长安的结果,他确实谋得了一个前途。但最终是我们众所周知的结局:他被李隆基赐金还放。那时候,李白早已四十四岁了。而《将进酒》应作于他被赐金还放的数年之后。
现在的李白,应当是第一次入长安,正准备离开的李白,也就是更接近<行路难>里的李白。你们现在应该就是在六个场景最末的<行路难>场景】
等到了城门外,果然见灞陵青青柳,古道出西京。
一群文人骚客,甚至还有道士、游侠,牵着马的,提着好酒的,都聚集在亭下,等着折柳送李白。
李白望着来送别的朋友们,这时才有些怅然。
明明应该是场景中人的李白,此时却回过头,分外清醒地对资深者们道:
“可惜了,几年后,他们还得再送我一次。”
“谢你们陪我喝酒。你们要不要到几年后去玩一玩,外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