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孩和不讲究穿着土豪们可不一样,在最如花似玉的年纪,她们应该穿最好的!青春那么短暂,这时不打扮,什么时候再打扮?
这是钟江南一直以来的观点。
刘一身淘宝便宜货,他感到痛心,实在是太糟蹋她的颜值了!
不过这同时也可以说明,她的生活节俭,或者是拮据,否则她为何要当网红赚钱?网红这种职业实在不太上档次呀。
姜还是老的辣,钟江南猜的没错,刘从家里搬出来后,没有带走前主的衣服,她最近的衣服全部是在淘宝上买的。
而且她兜里基本上没什么钱了,最近的收入都花在新仓库的装修上,天气炎热,还得支付工人清凉费,上周,她把剩下的5万元打到了孙律师的账户上,总算还清了一笔债,林林总总的花销太多,根本存不下钱,她也没有时间,像其他女孩那样逛街买衣服,还是淘宝省钱又省时。
不过钟江南没有表现出他对廉价货的嫌弃,他很有耐心的先带刘参观了自己的工作室,
别墅一楼偌大的空间,没有内墙,正中摆了一张相当大的桌子,桌面整理得很干净,设计稿分门别类的放在文件夹里,一目了然。
桌子后面是一排靠墙顶天立地的木架,木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布料,桌子左侧有几个塑料假人,塑料假人身上搭着半成品的衣服,另一侧有一排衣架,挂着各种各样的衣服。
钟江南指着一个塑料假人身上的黑红两色汉服对刘说,“这是‘汉宫秋月’的第四版,比较接近于我正在制作的样衣,我只调整了颜色和领口纹路,实际颜色,红色部分稍暗一些,是深枣色。”
在工作室一众汉服中,这套汉服的确是最华美奢丽的,因为这两个颜色,在刘的认知中,是皇后穿的颜色。
刘走近看,才看清衣襟和袖口上用金线绣着翟鸟与云龙,她轻声自语,“果然是皇后的衣,还真是‘汉宫’本色。”
钟江南听到了,他惊讶刘居然知道衣,这种专业术语,没有深入研究过汉朝文化的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他心里对刘的好感更甚,艺术家就是这样,不管是音乐还是服装,他们辛苦创造出来成果,总希望能遇到懂的人,理解他们的灵感和用意,哪怕只言片语,也能让他们感到惊喜。
钟江南让助手拿来合同,给刘过目。
到目前为止,刘已经签过不少合同,与西士兰公司的,与星河影视的,与新辰唱片的,还有三份租房合同。
她很有经验,快速浏览完合同内容,钟江南是以个人的名义与她签订合同的,钱由他直接支付给她,没有什么其他问题,刘便在乙方一栏,签下自己的名字。
钟江南也写下自己的名字,突然想到什么,对她说,
“报酬除了2.5万的现金,我再赠送你两套汉服。”
刘连忙摆摆手,“不用了不用了,”她的确很喜欢钟江南的汉服,但是她不能借机占他的便宜,钟江南的汉服价值太高,随便一套都超过了2.5万,“您就按已经说好了2.5万,付给我钱就行了。”
一旁的助手像看外星人似的看刘,老师很少主动送衣服,仅有的几次,对方都欢欣雀跃的笑纳了。
刘是第一个拒绝的,而且她正经的表情看起来还真不是虚伪的讲客气,她就认准了两人的约定。
钟江南乐了,这姑娘还挺讲原则的,他喜欢!
“我以前的设计留了很多样品,都堆在二楼,衣服放久了,长期没有人穿,布料容易腐化,变成垃圾,我打算明天做一个大扫除,清理这些样品。”
助手惊讶,老师早上还跟他说最近其他事都别管,专心完成“汉宫秋月”,怎么一眨眼就改主意做大扫除了?再说,老师亲手制作的样衣,件件是精品,永不过时,甚至可以放进博物馆收藏,怎么可能是垃圾。
钟江南颇有威严的瞥了助手一眼,助手脖子一缩,立刻附和道,“没错,那些样衣太占位置了,正好你的身材合适,与其长期束之高阁,不如送给你。”
两个人一唱一和,彻底把刘忽悠住了,她一想到那么好的衣服可能被丢掉,就觉得好可惜,于是接受了钟江南的好意。
钟江南对助手说,“你去二楼,把‘夏麻’和‘素莲’拿过来。”
他设计的高级定制,每一种款式都有独一无二的主题。
一听到衣服“有名有姓”,刘心里有些打鼓,当看到助手从楼上下来,手上拿着的两套汉服,她更加疑惑,这衣服,钟江南真的不要了吗?
钟江南不给她时间细想,一手拿起一套汉服,把衣服展示给她看,他说,“‘夏麻’和‘素莲’都是夏天的轻薄款,是我早期的设计,如今市面上已经买不到了,说是汉服,实际上,样式偏现代日常,只是加入了汉服元素,用的是透气清凉的苎麻,夏末的古都还是很热的,裙子长度适中,你穿大概刚好到脚踝,不会接触地面,你下周参加书法展,穿这两套衣服最好不过。”
钟江南把服饰看得很重要,人靠衣装马靠鞍,他认为衣服是女孩子第二张脸,廉价衣服平时休闲穿穿没有问题,反正刘天生丽质,穿什么也不影响她的颜值,但钟江南不希望看到她穿着廉价衣服出席正式的场合,刘是他的模特,一言一行也代表了他的品味。
这就是他一定要送刘汉服的原因,他为刘考虑得很周全,书法展氛围严肃高雅,穿得繁琐夸张或者花枝招展都不合适,唯有简单朴素的裙子,既不失庄重又低调含蓄,还能给评委眼前一亮的感觉。
刘看到裙子后,根本说不出拒绝的话,因为裙子太好看了,没有哪个女人能抗拒好看的衣服。
她对钟江南连连道谢。
钟江南笑道,“希望我的衣服能带给你好运气,让你的书法作品被专家赏识,我们古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