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一百五十一章 卑鄙陷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觉得刘老三的话颇有道理,原本懒得在拥立楚王这件事上操心的项康便也改了主意,当天就召集周曾、陈平和郦食其等几个谋士商议此事,结果让项康颇为郁闷的是,自己才刚说出想尽量替项梁找到楚王合适人选的话,周曾和陈平等人就一起叫好,还全都一眼看出此举对项康将来的有利之处,弄得项康忍不住再一次暗暗埋怨自己的政治嗅觉迟钝。

不过还好,时间上还来得及,项梁今天快正午时才下令让楚军将士四处寻找楚王后裔,还没来得及动用地方力量执行这个任务,所以项康还有机会捡这个便宜,周曾领着一些文吏飞快的提笔作书后,十来封内容大同小异的书信就很快写成,接着项康签名用印,再派人送去交给此前自己亲手提拔的少帅军地方官员,请他们帮忙在民间全力寻找,然后就可以敲着二郎腿耐心的等待地方上送货上门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古井无波,再没有什么多余的话说,已经逐渐熟悉了新身份的项康每天除了督促军队训练之外,再有就是时不时的回城探望媳妇和小姨子,过营拜见项梁,帮着项梁处理一些军队合并后的遗留问题,剩下的时间不是陪着项家子弟喝酒,就是和冯仲、刘老三等人聚宴,日子过得甚是清闲和逍遥,仿佛就象是回到了以前那段成天游手好闲的时光。

这一情况还是在好几天以后才发生了改变,这一日,正当项康在楚军营地里陪着项梁等人商议军务的时候,中军帐外忽然有人入报,说是项梁此前派去颖川一带的使者,接来了末代韩王的儿子横阳君韩成,项梁听了也不迟疑,马上就让曹咎代表自己去迎接韩成来见,项康听了却是十分奇怪,向项梁问道:“叔父,你派人去把韩王后裔接来干什么?”

“你三叔好友张良的主意。”项梁随口回答道:“他劝我把这个韩成接来,立他为韩王,让他统率一支军队去攻取韩国旧地,发动韩人起兵抗秦,成为我们的外援,我听了觉得主意不错,就这么办了。”

“叔父,这么做我们是不是太吃亏了?”项康听了诧异,说道:“我们出军队帮韩成复国,没有任何好处,还多出一支可以和我们平起平坐的友军,太亏了吧?”

“傻小子,帐不能这么算。”项梁慈爱的指点道:“出兵帮韩国复国,表面上看我们是吃亏,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出动一点无关痛痒的军队,就可以利用韩国王室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组织起大量的韩国旧民起兵反秦,此事即便失败,我们也损失不大,可是一旦成功,我们等于就是在暴秦军队的肘腋之下扎下一颗钉子,可以替我们牵制住大量的暴秦军队,减轻我们在正面的无数压力。”

“而且不管成与不成,六国后裔都会争着抢着的来拜见上柱国,尊上柱国为反秦盟主,对上柱国的声望和威望有着无穷好处。”范老头也说道:“这就是阳谋,右将军你要多学着一点。”

被后世的大一统思想洗脑得太严重,项康自然很难理解项梁这种大开历史倒车的行为,不过见项梁已经拿定主意,项康便也不再多说什么,随便项梁去瞎折腾。然而让项康意外的是,当韩成被引领到了项梁的面前时,客套后谈及韩国复国的问题时,项梁不但答应在拥立楚王之后就把韩成立为韩王,还答应让张良子承父位,出任韩国的丞相,和韩成一起带兵去兴复韩国。

见项梁爽快答应帮助韩国复国,韩成和张良当然是欢喜不胜,可是知道什么叫做子房之谋的项康却大感惋惜,无比后悔此前没能抓住机会把张良招揽到手,让他成为自己的帮凶走狗。但是现在木已成舟,加上之前在少帅军队伍里坐够了冷板凳,张良现在对项康的态度也明显十分冷淡,所以项康就是想连亡羊补牢的机会都没有,也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张良继范老头之后,成为第二个与自己擦肩而过的顶级谋士。

这一点也让项康心绪甚是不佳,即便是回到了自己的营地,项康的脸色也明显带着郁郁,显得很不开心。然而一向擅长察言观色的陈平这次却一反常态,非但没有注意到项康的神情不对,还一见面就急匆匆的问道:“右将军,听说项柱国派人从韩地迎来了韩王的儿子横阳君韩成,见面后说了些什么?”

“你怎么知道的?”项康被问得一楞,有些没想到陈平会有这么灵通的消息。

“是我下面的人打听到的。”陈平顺口回答,又更加急切的问道:“右将军,上柱国有没有答应立韩成为韩王,什么时候立王?”

“答应了,不过没说时间。”项康如实回答道:“只说是等我们拥立了楚王之后,然后再商量什么时候册立韩成为韩王。”

“那就好。”陈平松了口气,然后转了转眼珠子后,陈平又赶紧抱拳说道:“右将军恕罪,在下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得马上去办,就先告辞了。”

言罢,陈平急匆匆的出帐而去,留下项康在中军大帐里莫名其妙,不知道陈平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更不知道陈平为什么这么关心项梁准备立韩成为韩王的事。

…………

一张嘴难说两家话,来看看彭城一带惟一没有打着楚军旗帜的魏豹军情况,之前招揽被历史埋没的用兵天才魏豹部将周叔失败时,项康不但遗憾万分,还一度动情落泪。但项康并不知道的是,周叔回到了魏豹军队里后,虽然被魏豹安排了继续统领原来的军队,可是在魏军营地里,却突然出现了一些对周叔极其不利的谣言。

也不知道是那一个天杀的坏种栽赃陷害,竟然造谣污蔑说周叔在项康麾下担任客将时,因为受到了项康的厚待,逐渐生出了背叛魏豹的心思,不但没少在背后说魏豹的坏话,还鼓动项康向项梁进言,让项梁强行收编魏豹麾下的魏军残部,吞并魏豹的军队,然后周叔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成为楚军将领,为自己心目中的明主项康效力。

刚开始的时候,这条纯属子虚乌有的谣言还只是在魏军士卒中流窜,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谣言又不可避免的传到了魏豹的耳朵里。同时魏豹的两个亲信柏直和冯敬也分别向魏豹打小报告,说是周叔在项康帐下时,不但极受项康的器重,还收受了项康为数不菲的厚礼,已经有背弃魏豹投靠项康的心思。

虽然还不喜欢周叔的顶撞和说话过于直接,但是对于周叔的人品,魏豹还是有几分信心,所以刚开始的时候,魏豹是说什么都不肯相信这样的传言,可是三人成虎,见自己最信任的柏直和冯敬也这么说以后,魏豹心里还是不可避免的开始有些将信将疑,再加上项康为了答谢周叔对自己的帮助,确实给周叔送了不少礼物,打听到了这一情况后,魏豹难免对周叔更加起疑,只不过没有急着流露出来。

情况又很快发生了变化,魏成来到彭城的当天傍晚,项梁帐下的文吏高浅忽然以私人身份过营拜会魏豹,魏豹看在项梁的面子上设宴款待,不料到了席间时,高浅竟然拐弯抹角的劝说魏豹放弃魏军旗帜,带着魏军残部并入楚军,象英布和吕臣一样成为项梁的部将。

高浅当然是劝错了人,身为魏国王室之后,魏王魏咎的亲弟弟,魏豹当然做梦都想复兴魏国,自立成为魏王。所以听了高浅拐弯抹角的劝说,魏豹马上就是怒容满面,直接问道:“高先生,这是你的意思?还是项柱国派你来这么说的?”

不敢牵连上项梁,收了某人好处的高浅老实回答道:“不敢欺瞒魏将军,这是小人的一点愚见,不过小人也真的是为了将军你着想,将军你现在兵不满三千,粮草军械无一不缺,再想兴复魏国,肯定是难如登天。将军与其坚持独树一帜,不如……。”

“住口!”魏豹粗暴的打断高浅,愤怒说道:“既然这只是先生你的意思,那就请先生不必再说了,魏豹生为魏人,死为魏鬼,绝不会改投他国,为其他国家效力!”

“魏将军,你这是何苦呢?”高浅又劝道:“将军难道不知道,在你的麾下将士之中,也有许多人心向楚国,盼着你改易旗帜,并入楚军?”

“谁?我的帐下,谁在盼着我改易旗帜,并入楚军?”魏豹厉声喝问道。

高浅不敢说话了,魏豹却是益发的怒不可遏,干脆直接说道:“天不早了,先生如果没有其他的事,就请告辞吧。”

高浅不敢迟疑,赶紧拱手告辞,放下还没吃完的酒肉就离开了魏军营地,不过虽然没在魏豹这里吃饱,高浅的心里还是乐开了花,因为往魏营跑这一趟,高浅已经赚到了自己靠俸禄十年都挣不到的金子,同时高浅还绝对不怕项梁知道这事毕竟,劝说魏豹并入楚军,也是为了项梁的利益着想不是?

高浅灰溜溜的走了,魏豹却依然余怒难消,除了愤怒于高浅的无耻劝说外,同时也对高浅最后那句话极为警惕,思来想去之后,魏豹还干脆叫来了柏直和冯敬,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给他们,征求他们的意见。结果柏直和冯敬听了都是十分警惕,忙一起向魏豹说道:“将军小心,高浅匹夫虽然说劝我们并入楚军是他的意思,但我们必须得防着他是来给项梁当说客,试探你的态度口风,实际上是项梁想要强行吞并我们的军队。”

“这点我当然会小心。”魏豹冷哼说道:“项梁老贼如果真的提出要吞并我们的军队,我就马上带着兵马离开这里,我就不信了,他真的敢对反秦友军下手,招来天下唾骂!”

柏直和冯敬一起点头称是,魏豹却依然还是难以释怀,又说道:“你们说,高浅匹夫说我们军队里有人希望易帜的事,是真是假?到底是他信口胡说,还是真有其事?”

对视了一眼后,极不喜欢周叔的柏直开口,小心翼翼的说道:“将军,无风不起浪,这事恐怕不是空穴来风,现今楚军势大,我军势威,我军将士之中,难免会有人生出趋炎附势的心思,这也是人之常情,并不奇怪。”

“将军,其实这事早有传言。”一直与周叔不和的冯敬说话更直接,说道:“我们的军队里,不是早就有人在传言,说是周叔将军想离开我们的军队,到楚军那边去享受荣华富贵。”

魏豹犹豫,许久才说道:“只是传言,没有证据,我们也不能轻信。”

“将军,如果你觉得周叔是冤枉的话,不如乘着这个机会,把周叔叫来试上一试。”柏直灵机一动,赶紧说道:“把周叔叫来,把项梁派人过营劝说我们易帜的事告诉他,然后将军你装做对这件事犹豫不决,征求他的意见,他表明了态度以后,将军你不就知道他是不是冤枉的了?”

“好主意。”魏豹一听大喜,说道:“是个好办法,如果他真的是忠心于魏国,那他肯定不会同意我们并入楚军,但他如果怀有异心,肯定会在这件事上态度暧昧,说不定还会乘着这个机会,劝我们易帜受编,给项梁老匹夫效力。就这么办,马上派人去传周叔,就说我有重要的大事要和他商量。”

派出去的亲兵很是花了一些时间才把周叔领回到了魏豹面前,等得火大的魏豹强忍怒气,先是客客气气的让周叔坐下,然后又和颜悦色的问道:“周将军在忙什么?怎么我的亲兵去了那么久才找到你?”

“回禀将军,末将正在营中巡营,所以你的亲兵没能立即找到末将,让将军久等,是末将之罪。”周叔如实回答并请罪。

“没事,你忠于职守,我怎么能怪你?”魏豹大度的一挥手,又微笑着说道:“这么晚把将军请来,是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想要征求一下将军你的意见。”

“敢问将军,是什么重要大事?”周叔好奇问道。

“把我们的军队并入楚军的事。”魏豹图穷匕见,说道:“刚才楚国上将军项梁的帐下谋士高浅过营,劝我效仿英布和吕臣将军,带着军队并入楚国大军,从此改打楚国旗帜。关于这点,不知道周将军你如何看。”

关键时刻到来,犹豫了一下后,周叔反问道:“魏将军,这事你怎么看?”

“犹豫难决。”魏豹回答得很含糊,说道:“魏国好不容易复立,我当然舍不得改易旗帜,带着我们魏国的将士为他人效力。但我们现在的情况,将军你也知道,国都临济又被暴秦军队攻破了,军队也只剩下不到三千人,再想重建魏国比登天还难,还随时可能在战场上被暴秦军队一战攻灭,所以象英布和吕臣他们一样并入楚军,也不失为一个保全军队的办法。”

虽然不知道魏豹是在故意试探自己,性格比较谨慎的周叔还是不敢胡乱进言,又转向旁边的柏直和冯敬问道:“柏将军,冯将军,那你们怎么看?”

“和魏将军一样拿不定主意。”柏直和冯敬一起摊手,然后柏直又说道:“周将军,你主意多,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吧。”

周叔为难万分了,还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陈平当初替项康向自己提出的请求,然后又犹豫了许久后,很守承诺的周叔咬了咬牙,还是说道:“魏将军,就象你说的一样,现在我们已经差不多快要穷途末路了,与其用不到三千的残兵败将独自征战,倒还不如象英布和吕臣他们一样,易帜并入楚军。”

错愕出现在了魏豹的脸上,上下打量着惴惴不安的周叔,魏豹还突然变了语气,冷笑问道:“这么说,周将军你是赞同并入楚军的了?”

不知道魏豹为什么突然变脸,周叔心里慌张,忙说道:“将军,末将是发自内心的不愿放弃魏国旗帜,只不过考虑到我们现在的情况,觉得并入楚军也是一个选择。将军如果不愿与楚军合并,末将也绝不反对。”

“周将军,你的话好象说错了吧?”魏豹冷笑得更加狰狞,说道:“我怎么觉得,你是发自内心的希望我们魏国军队并入楚军,让你成为楚国臣子?”

“将军,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周叔如遭雷击。

“什么意思?”魏豹怒气更盛,咬着牙齿说道:“周将军你还装什么装?近来我们军队里,有什么谣言流传,难道周将军你真的一无所知。”

周叔醒悟,忙起身抱拳说道:“魏将军,你千万不要听那些卑鄙小人的挑唆啊,那些谣言末将也有耳闻,纯粹就是胡说八道,凭空污蔑,末将对于魏国的赤忱忠心,日月可鉴啊!”

“既然是谣言,那你刚才为什么要劝我接受楚军收编,改打楚国旗帜?”魏豹怒吼问道。

“这……,这……。”周叔的弱点就是确实不会说话,吞吐了半晌后,周叔还干脆坦白说道:“末将是受人所托,所以劝了将军你一句。”

“受何人受托?!”魏豹咆哮问道。

“项康,项少帅。”周叔说了实话,道:“末将在他营中时,他曾经请求末将在将军你面前进言,劝将军你易帜并入楚军,末将答应了他,为了兑现诺言,所以刚才就劝了将军你一句。”

“哈哈,好,好,果然是这样!”魏豹怒极反笑,吼道:“很好!既然你这么心向项少帅,那你还呆在这里干什么?滚!给我去项康小儿的军队里,为他效力!我现在兵微将寡,军队里已经容不你了,也不敢耽搁你的大好前程了!滚!马上给我滚!”

“将军,末将有罪!”周叔赶紧拜伏在地,飞快说道:“末将该死,末将不该因为受了项少帅的厚待之恩,替他劝你并入楚军,末将该死!但是末将对你和魏国的耿耿忠心,绝对是天地可鉴啊!请魏将军念在末将的过往微功份上,饶过末将这一次,给末将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

说着,周叔连连顿首,情真意切到了极点,旁边的柏直和冯敬则早就是在心里笑开了花,然后冯敬还假惺惺的劝道:“魏将军,周将军看来是真的知道错了,要不就给他一个机会吧。周将军知错能改,或许以后就再不会有什么异心了。”

也是周叔倒霉,恰在这时,帐外忽然又有人来报,说项康派人送来了两坛好酒和一只烤羊,点名要送给周叔,魏豹听了更是怒不可遏,冲周叔咆哮道:“听到没有?项少帅接你的人来了?还不快和他一起去拜见项少帅?到他那里去享受荣华富贵?”

“魏将军,末将绝对没有背叛你的心思啊!”周叔绝望哀号。

“滚!”魏豹声嘶力竭的咆哮,“滚出去!从今以后,别再来我这里,我也再不想见到你!”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奸夫是皇帝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终末忍界五胡之血时代信息全知者盖世双谐你老婆掉了玄尘道途反叛的大魔王绝对一番
相邻小说
自然大玩家王妃如此多娇异世界聊天室万历驾到唐僧打怪神豪系统医我相思骨最强屠龙系统重回80当大佬庶女锋芒之毒妃兵王无双
同作者其他书
垃圾食品援助蜀汉 北宋有个好弟子 封魔 逆天吴应熊 隋末我为王 三国好孩子 晚清之乱臣贼子 回到大明当才子 三国董卓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