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力气当然不足以撕扯坏一件衣服,但崩掉一颗扣子是毫无困难的。
坐倒在地的李云筠脖口衣襟略开,一片衣领往下耷拉着,这模样好不引人猜想。
显然,李云筠也想到了兰安郡主的意图。她捂住领口,重新爬起来,却又不敢站立,只能变成下跪的姿势,然后对兰安郡主道:“郡主,云筠绝对不敢利用郡主。云筠对付苏锦音,只是想讨郡主您的欢心啊。”
“好啊。你这么忠心本郡主,那就继续讨本郡主欢心,按照婚事出嫁吧。”
兰安郡主扬声吩咐:“来人,给本郡主送李姑娘回去。”
“不,郡主,我不能就这样走。郡主,求求您!”李云筠被进来的侍女拉住,不甘心地喊道。
她今日这些婉拒婚事的话已经彻底得罪了那个所谓的未婚夫婿,如果她还这样衣衫不整地出去,流言会压死她的!
李云筠已经能够想象大家会说些什么样的话了。
“李云筠和这位于大人情投意合,上次去张府,两人就是一齐去的。”
“李云筠和于大人在张府幽会了,李云筠还衣衫不整。”
“李云筠因为私会情郎所以被于大人不喜呢!”
这些话一句比一句恶毒,李云筠简直无法想象铺天盖地全压下她时,她会怎么样。
现今,李云筠就已经有些魔怔了。她见自己被拉到了月拱门处,兰安郡主还没有吩咐侍女停手,就知道这女人不会发善心了。
李云筠大喊道:“你不是主人,你有什么资格逐我回府?你说我算计你,你才是最开始算计我的人。堂堂郡主,居然要靠算计别人来得银子,你们说好笑不好笑?”
“还不堵上她的嘴?”兰安郡主不悦道。
苏锦音抬头看向李萧然,她不知道此刻李萧然有没有后悔算计这个妹妹。
“没后悔。”李萧然没有出声,但口型分明就是这三个字。
苏锦音没有想到李萧然居然看懂了自己的眼神。
她忙低下头,不再与对方对视。他能看懂自己的眼神,她却看不懂那寒冽冰冷下还有什么。这种知己不知彼的态度,让苏锦音觉得很糟糕。
待兰安郡主也离开后,李萧然就搂着苏锦音重新回到了回廊之中。继续搂住苏锦音的腰,带着她回到了平地。
这一次,未等苏锦音挣扎,李萧然就放开了她。
他依旧问她那个问题,第三次问这个问题:“如何,谢礼满意吗?”
苏锦音答非所问:“她在家中也算计过你吗?”
否则,你怎么这样对付她?苏锦音回想去靖北将军府为李萧然治病的事情,深觉得这位李二姑娘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自找的。
面前的人骤然走近,苏锦音连忙后退。
她与李萧然原本相对而立,身后就是那墙壁,如今退无可退,竟是完全紧贴在了墙上。
李萧然仍在走近苏锦音,他低下头,然后用手勾起苏锦音的下巴道:“苏姑娘想明白了就好。这内宅算计的手段,男人不是不懂,只是大多数时候,都懒得与你们计较罢了。”
“还有,很不巧,我也和兰安郡主一样,讨厌被人利用。这次算是偿还你治病的恩情,下一次,就莫怪我出手无情了。”李萧然说完之后,就松开苏锦音,头也不回地走了。
回去的马车上,苏锦音一直在想李萧然那些话。她并不是在意这再也不可以利用李萧然的警告,而是那句“男人不是不懂”。
苏锦音额头微蹙,想起一大一小两个男人来。
母亲郑氏是有病的,苏锦音自清泉庵学音道后就确定了这一点。但十几年的身心备受苛刻,一句母亲有病并不能抵消苏锦音心中的怨意。可郑氏这病一日不愈,她与郑氏之间的矛盾一日就不会消除。
难受的人,除却她和郑氏,还有,夹在中间的大哥哥苏明瑾和弟弟苏明瑜。
“小姐。”止薇端了杯热茶过来。
苏锦音却是摆了摆手,表示并不想喝。
止薇就拿了个枕头放在苏锦音的手肘之下,更方便她能撑额思索。
苏锦音问道:“止薇,你知道夫人最近爱做什么吗?或者有什么能吸引夫人出门的事吗?”
止薇答得很快:“小姐,夫人最近很喜欢听人说一些战场上的事情。大家都传,说边关大捷,大少爷肯定要回来了。”
“你去找个女说书先生,让她按照我说的办。”苏锦音吩咐道。她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
她并不为郑氏,而是为她的大哥哥,为她的弟弟。
还有,那一句“广施医道”,她实在做得不够好。
茶馆里的说书先生当然是以男人居多。女人若在茶馆里能说上几句,多不是拿着竹板,而是抱了把琵琶。
讲得更直白些,女人一般是在卖唱。
但苏锦音有心去寻,便也能找到那么一两个例外。
虽是抱着琵琶,却仍是在说书,而不是在唱曲的女子,因为家中兄弟在兵营里,所以说的那对战场面,均是精彩纷纶,叫人直觉身临其境。
美景路过一次,只听了半段就挪不开脚步。她在郑氏面前当差这么多年,头一次误了事情。郑氏责问下来,便对这位兄弟“正好”在自家儿子麾下的那个说书女先生有了兴趣。
单独包了对方在雅间,郑氏对这屏风间隔的规矩半点不觉得多余。她虽然想听对方说书,却并非欣赏说书先生这个人,而是在意此人口中与她儿子相关的只言片语。
屏风内,两人,一琴。
娓娓道来的是说书先生,抚琴的却是苏锦音。
这般煞费苦心引了郑氏过来,苏锦音是为了不引起郑氏的排斥之心。她既下了决心替郑氏疗心,便会去选择更有效的方式。
郑氏的暴躁,自苏锦音记事以来就有。再加上外祖家过去有过的荣宠,苏锦音就怀疑郑氏是从小到大就被惯出了暴戾的性情。这与李萧然的遇一些事后心理大变有所不同。
所以,苏锦音这次选的尽是些平心静气的曲子。受这种柔缓的曲调影响,说书先生的声音都不变得不那么抑扬顿挫。
连弹了三天,苏锦音在每日请安的时候,都会特别留心郑氏的神情。只是,也不知道是观察不够入微还是琴技不到家的缘故,苏锦音始终觉得郑氏毫无好转的迹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