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的卫国,彻夜没有睡着。
当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时候,才彻底清醒过来,深深的自责不应该把小孩子的话太当真,更不应该如此严重的体罚涛涛。
他生怕自己的行为,给涛涛造成心理上的阴影。
第二天天刚一亮,他就抱着娜娜去冬梅家看涛涛了。
由于卫国来的早,冬梅一家人才刚从炕上爬起来。
从屋里走出来准备洗脸的冬梅,看到卫国走进来了,丝毫没有搭理他,径直去井边舀水洗脸了。
卫国尴尬的朝着冬梅笑了一下,然后走进了房子。
冬梅爸妈看到卫国进来了,忙热情的招待卫国坐下说:“卫国啊,怎么来的这么早,饭吃了没有啊?“
卫国走向了依然在梦乡中的涛涛,对冬梅爸妈说:“昨天不小心,失手打了涛涛,昨晚上一晚上内疚的没有睡着,这会过来看看娃娃。“
话毕,卫国看到了涛涛脸上,胳膊上,手上,脚上到处都有擦破,不禁心疼的流出了眼泪,恨自己不该如此冲动,打了自己心爱的儿子。
冬梅妈看到卫国流泪了,上前安慰卫国说:“我和冬梅昨天抱着孩子去卫生队检查了,都好着呢,没事,你放心吧。“
听到孩子没有大碍,卫国擦拭着眼泪,哽咽的说:“都是我不好,没有尽好一个当父亲的责任,都怪我。“
卫国的话还没有说完,冬梅便洗完脸走了进来。
她将娜娜从卫国的怀来抱了出来,看都不看卫国一眼,直接给卫国朝外摆着手,意思让他出去。
卫国可怜巴巴的看着冬梅说:“冬梅,昨天我真的错了,现在我给孩子道歉,给你也道歉。
冬梅面无表情,右手抱着娜娜,左手指了指屋外说:“你出去,过几天再来。“
卫国无助的站了起来,刚要说话,冬梅就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说:“涛涛昨晚做了一晚上噩梦,我不想他睁开眼睛第一个看到的就是你,你现在在孩子心理的形象就是恶魔,你过几天再来吧!“
闻言,卫国擦拭了眼泪和鼻涕,跟娜娜拜拜了之后,便灰溜溜的回家了。
冬梅看到卫国出去了,狠狠的说:“死卫国,我看到他,就恨不得一脚将他给踢出去,把孩子都打成这样了,还好意思来,也不害臊。“
冬梅妈心疼女婿,她替卫国说话道:“冬梅,得饶人处且饶人,卫国都给孩子道歉了,你就原谅了他得了,谁还没有个犯错误的时候。“
冬梅看着消失在门口的卫国说:“谁都有失误的时候,可是还没有见过拿自己亲生儿子犯错误的,真是奇葩。“
冬梅妈不论怎么说,都安慰不了冬梅受伤的心,于是她便给冬梅举例子了。
她告诉冬梅,冬梅弟弟小时候是牛脾气,有一次发脾气坐在地上不起来,而冬梅爸拉着架子车刚要出去干活,却被冬梅弟给挡住了去路。
冬梅爸警告冬梅弟,如果再不起来到的话,就拉着架子车从他的腿上碾压过去。
再警告了三次之后,冬梅弟弟还是坐在地上不起来,结果,冬梅爸就真的拉着架子车从冬梅弟的腿上碾压过去了。
听到这里,冬梅一愣,惊讶的看着母亲说:“我爸一辈子形象伟岸,光明磊落,怎么还干过这种事情?“
冬梅妈说:“当时,就我和你爸,还有你弟弟在,没有别的人,结果你爸爸就真的压过去了。“
闻言,冬梅回忆了半天,终于想了起来,她说:“小时候我记得,怪不得有段时间,弟弟走路一瘸一拐,我们问他,他还不说,原来是老爸拿架子车给压的?“
冬梅妈点点头说:“像你爸爸那样,当了一辈子村支书,那么英明的人,都能干出这种事情,再别说卫国了,所以还是原谅卫国吧,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两口子在一起,照顾好孩子,经营好家庭才是最重要的。“
卫国妈的话似乎说开窍了冬梅,瞬间,她对卫国的恨,便没有之前那么严重了。
同时,她也在心里一再的告诉自己,即使卫国再怎么对涛涛,他都是爱涛涛的,哪里有父亲不爱自己儿子的事情呢。
冬梅叹了口气,决定在三天之后,原谅做错事情的卫国。
下午,冬梅哥听说冬梅来了,特意一家子过来拜访冬梅,因为他遇到了一个重大的抉择,该是要做出决定的时候了。
他觉得冬梅在城里呆的时间长,算是见过世面的人,眼光要比他们这些庄稼汉长远的多。
而恰巧在这个时候,冬梅弟弟也在附近村子里卖完了葱,骑着自行车回来了,全家人不约而同的聚集在了一起。
而春梅所在的闫村比较远,所以一时半会儿没法过来。
冬梅弟有两个孩子,大的女儿五岁,叫尹青,小的儿子叫尹刚,两岁。
冬梅哥也是一儿一女,大的叫勇勇,比涛涛大两岁,小的叫娟娟,比涛涛大一岁。
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晒着已经不太温暖的阳光。
冬梅哥征求大家意见,是否要去宝鸡市里卖水果?
由于冬梅嫂的哥哥在宝鸡市的一家医院工作,他发现医院附近卖水果的生意特别好,所以便建议在村里种地的妹妹和妹夫,放弃家里的几亩地,去宝鸡卖水果。
冬梅哥之所以犹豫,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卖过水果,而且对这一行根本不了解,再加上传统的小农思想的束缚,他根本放不下家里的那几亩地。
冬梅弟听了哥哥的描述,当即建议哥哥放弃去宝鸡的想法。
冬梅弟告诉冬梅哥,一是因为那里太远,人生地不熟。
二是因为做生意有许多的未知因素,万一赔了怎么办?
庄稼人可没有本钱去交学费。
冬梅弟的话有一定道理,在哪个时代,村里人主要以吃面为主,没有钱买水果,也根本不吃水果,所以根本不知道哪个水果好吃,哪个水果卖的好,这就增加了卖水果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
冬梅哥听了弟弟的话,点点头说:“有道理。“
冬梅爸也不同意冬梅哥去那么远的地方卖水果,因为他觉得自己周围的村民,好像没有一个人吃水果的,所以便认为,如果儿子去卖水果,怎么卖的出去呢?
显然,冬梅爸低估了城乡消费能力的差别。
冬梅妈虽然没有主意,但是作为一名非常传统的女人,她还是觉得保守点为好,就在家把这几亩地种好就行了。
况且关中腹地,耕地平整,灌溉又好,几乎年年丰收,只要温饱能解决了,那就可以了啊,还有什么好眼馋的呢?
听了弟弟,爸妈的建议,冬梅哥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决定就在家,种好自己的拿一亩三分地才是王道。
可是,冬梅却站了出来,她力排众议,坚定的支持哥哥离开农村,出去闯一闯。
冬梅告诉哥哥,农村人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就是为了离开黄土地,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谋求更好的生活,让家庭过上好日,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如果始终把眼光放在微不足道的田地里的话,是非常愚蠢的。
冬梅的话,激怒了本来脾气就比较暴躁的冬梅弟,他直接跳出来反驳冬梅说:“农村人,生来就是与土地为伍的,如果离开了土地,那生活就没有保证,跟叫花子有什么区别?“
冬梅反问弟弟说:“那你怎么解释卫国,他也不是离开了土地,也没有见他生活的有多么的不好?“
冬梅弟马上反驳说:“卫国哥是通过学习和高考出去的,是有正式编制的人,这一点,大哥是没有办法比的,如果大哥出去的话,顶多是一个流动人员,靠天吃饭,生活根本没有保证。“
看到没有办法说服弟弟,冬梅直接把自己在钻一基地里面时候,卖冰棍,卖药的经历告诉了大家。
和种地相比的话,自己卖一个月药所赚的收益,可能比种一年地的收益还要高。
显然,走出去,离开黄土地,做生意是改变自己生活方式,提高自己生活质量,最好最快的办法之一了。
当大家听到冬梅,在城里那种养尊处优的环境中,依然自力更生的时候,纷纷对冬梅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而冬梅弟,在冬梅的实践面前,瞬间熄火了。
冬梅妈和冬梅爸更是没有话说,选择了沉默。
而冬梅哥在听了冬梅的建议后,最终下定了走出去的决心。
正是由于冬梅哥这个小小的决定,在接下来中国的大发展中,以及城市化的进程中,冬梅哥一家子成功落脚在了城市,并且成为了大城市的市民,拥有了省城的户口和住房,两个孩子更是一个落脚到了宝鸡市,一个落脚到了省城。
而冬梅弟由于保守的思想,始终没有离开农村,在黄土地上奉献了一生。
而他的两个孩子,也都扎根在了村里,并且结婚身生子。
不过,二十年后,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村里人和城里人的差距也基本消失。
冬梅弟老有所养的呆在自己的独家小院里,享受着田间的美景,感叹自己的小别墅,可比城里的单元房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