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的不高兴,显然是假装的,为了助兴。其实,现场的六位女星,除了张长锦,能给他一丝感觉外,剩下的人,都入不了他的眼或者他不敢尝试。
面对崔熙,虽然凌云不承认,但他至少有点自惭形秽一些。
崔熙,由不得人不喜欢,可直面崔熙的时候,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感觉,会觉得,这样美好的女孩,自己可以拥有吗?
就在这样想的时候,崔熙已经对董啸“投怀送吻送抱”了。
刘依依也有一些不快,毕竟,董啸是她指定的“男朋友”。但刘依依一来是童星出道;二来,确实年龄在所有嘉宾当中,也是最小的,刚满0岁。
她的经历和年龄,都还不足以让她认识到,如果她能够嫁入董家,那也是她最好的归宿之一了,甚至,也可以说没有之一。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那些我们年少气盛时看不上,鄙弃的很多事、很多人,后来,我们却用了许多年,甚至终身去追求,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却追求而不得。
这,也许就是命运,或者叫际遇吧。
……
“那董啸,今天中午,你打算给我们做什么吃啊?”沈云说完,又说道,“看,这坐着聊天,还真是容易饿呢。尤其是我们这种听众和旁观者。”
沈云话音一落,大家就笑了起来,自然,所有人都明白这个“听众”和”旁观者”究竟是什么意思。
董啸脸微微一红,崔熙却已经不再理会,她心中五年来的疑惑已解,自然一片澄明。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或者就是心至灵到了,她总觉得,自己跟眼前的这个男子——董啸,在未来,肯定会有太多的交叉。
她的命运,似乎紧紧的绑了一丝,到了董啸的未来命运当中。
但究竟是什么样子,她也说不清,道不明。
“我昨天翻了一下《董记面食全谱》,我看,今天中午,就给大家吃猫耳朵吧?”董啸算是镇定的说道。
“你确定,这个可是很难做的?”王小明首先惊叫了起来。
而几位非北方区域的明星,则直接惊叫了起来:
“什么,猫耳朵,我不吃不吃。”
“这太残忍了吧,我只吃过猪耳朵,猫耳朵,还是不要了。”
……
看着大家无知的样子,董啸、王小明、沈云和寥思渺几个北方人,顿时投去了鄙视的眼光。
沈云直接说道,“你们几个人啊,彻底暴露了自己的无知。这猫耳朵,是一道面食啊,跟猫耳朵,有什么关系啊?”
沈云说完,好像自己也听着有点儿不对劲儿,直接笑了起来。
这,直接引起了一阵会心的大笑。
“此猫耳朵,不是彼猫耳朵了。一种面食,最终制作出来的形状,像一只一只小小的猫耳朵,所以,我们晋川行省人,就称它为猫耳朵了。”董啸赶忙解释了一下,不然,这要播出,还不被那些爱猫一族、猫奴们,给骂死啊。
这世界上,有一个群体最可怕,那个群体叫不明真相的群众。
但不管明不明真相,这些群众,那是不但骂,而且还真敢动手啊。
听董啸这样一说,大家才明白了。
这时,寥思渺担心的问道,“董啸,你能行吗?”
“应该可以吧,我把制作流程,看了十几遍了。”董啸很认真的说道。
一句话,直接把大家晕死了,为了以防董啸制作失败,寥思渺不得不喊过工作人员,要他们去准备一下之前已经购买好的董记真空面食包。
以防不备之需了。
洗干净双手,拢起头发,戴上面食师常戴的圆筒形小白帽,透明塑料口罩,系上白色围裙后,董啸俨然是一位帅气逼人的年轻面食师了。
倒小麦粉,伸手开始划圆圈,不断加常温水,在董啸的划动下,原本散沙般的面粉,迅速的开始聚拢了起来,形成一团一团的小面块。
最后,除底部的一些极少数面粉之外,绝大多数面粉,以董啸的手为核心,形成了大约有三四斤左右的水透色面团。
但跟真正面食师所不同的是,人家此刻,肯定是手和面团,完全分离,即使手上有些面团,但也是零星点点,可董啸的手,跟面团,已经完全分不开了。
董啸用手拖着面团,把铁盆底部剩余的面粉,一一粘吸过来,开始两手用力,团揉起来,还好,有了这些新加入的面粉,最终,这团面,还是跟董啸的手分开了。
只不过,董啸的双手上,全是一丝一块的面团了。
沈云着急的喊道,“董啸,加水多了,你赶紧再加点面粉。”
董啸依言,如此三四次后,面团的软硬,才正好合适。本来三四斤的面团,倒无故增加了至少一斤。
到这时,董啸就学精明了,往面案上多放了一些面粉,均匀的摊在中心,然后把面团取出来,在上边费力的团揉着,如此十余分钟后,面团总算成型,整块均匀,透出隐隐的面食该有的那种通透之感了。
其实,面食自古至今,不仅仅是华夏大陆民间,尤其是北方地区著名的食材,而且也是高贵无比的食材。
传说中,华夏大陆盛地,传说中文殊菩萨的道场,著名的大合山台怀峰周边,寺庙林立。
但台怀峰兴建寺庙之初,文殊菩萨的法相究竟如何,负责建造菩萨法相的师傅心中却没有个一定标准,虽然华夏大陆世间流传的文殊菩萨法相很多,师傅也试制了多种,但却始终无法满意。
师傅为这个事情,苦苦思索,食不知味,觉不知困,转眼间,半年时间过去了,第一座文殊菩萨的寺庙,却迟迟不能完工。
有一天,师傅边苦思冥想,边揉着几十人准备吃的一大团荞麦面,想不到的是,就在这时,文殊菩萨显灵了。
文殊菩萨的真身法相,竟然降临到了台怀峰,整个大合山都沐浴在菩萨的佛光普照之下,一众僧俗都得以瞻仰到了菩萨的庄严相貌。
师傅这时候正在揉面,去准备材料,临时制作文殊菩萨法相,肯定来不及了,如果光靠自己的记忆,那也太不靠谱。
还好,或者是师傅灵机一动,又或许是文殊菩萨慧示,师傅灵机一动,把手中几十斤的面团,直接揉捏雕刻成了文殊菩萨的头像。
直至师傅雕刻完成,文殊菩萨的法相,才渐渐消失隐去。
而这一团面揉制雕刻的文殊菩萨头像,就成了第一座文殊菩萨寺庙里文殊菩萨像的头像,也成为了大合山,乃至整个华夏大陆所有文殊菩萨像的始源。
而今,两千多年过去了,那尊文殊菩萨像,尤其是头像部位,仍然完好如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