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禁军(含内府军)保持十万人规模,拱卫皇室和京畿腹心地区。而充当国防军的南衙军则亟需扩军,规模应保持在二十万人左右。南衙军系统内部也应有所区分,李默建议划分为守备部队、野战部队和机动部队三种,不同类型的部队编制、人员和装备也应有所区分,不能搞平均主义。
卫府需要保留三万直属队,三京兵马司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军力,至少两万人,这样三大系统合在一起约三十五万人。
这个数字相比大兴年间已经减少了七十万,不能再精简了。
萧梁的势力正在慢慢恢复,而江山尚未一统,养三十五万人马不算多。
宁是敬很快批准了这一计划。
兵者国之重器,裁军、扩军都不是简单的事,需要大智慧。此外禁军未能扩军,又如何安抚,也是一件头痛的事。
不过在这件事上上下的目标是一致的,任务虽然艰巨,也总有解决的办法。
在军事人才的培养上,李默建议将原有的兵部高等马军学校、兵部高等步军学校合并为兵部高等马步军学校,增设兵部高等炮兵学校,将位于汴州的水军学堂升格为兵部高等水军学校,此外再增设了若干特种专科学校。形成高、中、低相得益彰,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全覆盖的,体系完备的军事人才培训机制。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李默建议重点扶持宁州武备学堂、凉州武备学堂、徐州军官训练所、潞州军官训练所等四所地方性军校,作为兵部军校系统的有益补充。
军械研制方面创设兵部军械研究所,指导、研究新式军械,生产方面则主要依靠军器监,部分军品外包给民间,或直接向民间采购。
在兵部设置马步、炮、水三大督监,负责军种建设。
在兵部设立训练总监部,负责全军的军事训练。
对国土防卫进行系统的规划,设河西、关中、河东、河南、关东、汉中和阴山七大战区和三都守备处。
各战区以大都督领军,监军使监军,战区以下划分二级战区,设督军使。原则上一州设一个督军使,特殊地方另作变通,共设置六十七个督军使。
三都留守处(西京守备处、东都守备处、北都守备处)各设守备将军一人,性质相当于督军使,地位与大都督类似。
招募新兵的条例由张广树拟就,经过兵部集体讨论,最终形成草案呈报李默。李默费了一天时间看完,与张显、梅华庵、萧震川研究了三天,然后才具文上报。
兹事体大,各方盯的都很紧。
这份凝结了兵部无数心血的东西,很快就被各方的吐沫所淹没。首先,三都留守处的提法被否定,理由是三都兵马司已经包含守备的意思,所以无须再设守备处;其次,就是七大战区的划分,也是众人争论的焦点。
有人认为七大战区划分的太细,比如关中战区和河东战区根本没有必要设置,也有人认为七大战区的划分太过粗糙,比如河西战区可以再细分为以凉州为中心的河西走廊,和以陇州为中心的陇南两部分,阴山战区可以划分为以宁、丰、延为核心的东部战区和以灵州为中心的西部战区。关东战区则可以细分为以青州为中心的北部战区和以徐州为中心的南部战区。
还有人对李默计划将马步军学校合并表示不满,认为两校差别很大,不宜直接合并。
也有人对升格汴州水师学堂为高等水军学校表示不认可。
争论的焦点集中于对南衙军三种部队的划分,有人质疑这种划分是否有必要,是否合理。
二是质疑这样做对战斗力是否有负面影响。
三是质疑这么划分后各自角色如何转变。
争论了三天,毫无结果。
李默心里早有准备,所以不着急。
散朝归来,李默发现府门前多了一副马车,认出是宁槿的。
一时想到了王元璋,便问小七:“那混小子现在怎么样了,好久没听到他的信了。”
小七道:“最近在河中府搞大练兵呢,据说表现不错,现在跟王世安走的很紧,估计会去虎卫军。”
李默笑道:“这个人也真是,不好好的留在卫府,跑到南衙军去做什么。真搞不懂他。”
想了想还是去了内堂,宁槿心细知道自己回来不去见她,又要多心。
刚进内宅院就看到宁樱送宁槿往外走。
见到李默,宁樱就气鼓鼓地问:“我问你,你把王元璋弄到哪去了。”
李默道:“兵部正在搞大练兵,各地设了十七处训练营,挑拣经验老道的年轻将领去主持军训。”宁樱道:“兵部几时能管你们卫府了。”李默道:“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去的,人现在在河中府。”
李默说完心中不觉生疑,王元璋出京难道没有告诉宁槿,两人的关系就冷到这步田地?
宁樱道:“我不管,便是他主动要求的,你也不该把他派那么远,留在京城不好吗,你把他调回来。”
李默道:“人是兵部统一安排的,关键是他主动要求去的。如今大练兵也快接近尾声了,此刻退出难免前功尽弃,我的意见,不妨再等个三五个月。那个……”
“不行。你现在就把人调回来。”宁樱**的顶了回去。
宁槿却对宁樱说:“姐,你别管了。又不是生离死别。”
宁槿语气不善,眼角似乎有泪痕。
宁樱瞪了眼李默,送宁槿出门,姐妹俩在门外又嘀咕了一阵,方才分手。
李默等宁槿走后问宁樱:“怎么啦这是?哭啦?”
宁樱道:“你呀,宁槿怀孕了。偏偏在这个时候把王元璋弄走,你是不是存心的?”
李默道:“天地良心,这怎么干我的事?大练兵是前任兵部尚书朱云纹搞的政绩工程,我接手的时候已经全面铺开,所以只能接下来。王元璋走的时候我还没执掌兵部呢,再说我怎么知道她会怀孕?不过说来也怪,他们成亲也有些年份了,听说王元璋那小子从来不碰宁槿,连门都懒得进,这怎么突然就怀孕了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