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今,随着商业税,个人所得税占据税收的主要来源,如何更加完美的将税收全部上缴上来,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了,其中商业税还好一点,毕竟每一个城市都设置有城关,海港城市则会设置海关,通过这些关口,便可以对商品进行清点,起码大致的商品利益是能够得到清算的,而每一件商品根据他的分类,进行收税,在这件事上还是比较容易的,可个人所得税就要困难多了。
那些资本家们,贯会用一些放来来逃税,比如说在殖民地上注册公司,从而绕过统计,另外一方面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做假账,反正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尽量来让自己少缴税,另外一方面,公司所得税也是如此,这些都会使得国家的税收不稳固。
根据如今三司使的统计,宋朝的税收有百分之三十以上无法顺利进账,有百分之三十的税,没有收进来,这是多么巨大的逃税漏税,每年三百亿贯以上的财政收入,这一点自然是必须要严查的,而这件事,就是赵思的任务。
面对徐清下达的命令,赵思自然不敢耽误,想要捞好处,徐清不介意,但捞好处的前提是必须要把自己布置的任务完成才行,国家的税收被这些资本家们联合士族搜刮到了自己的仓库之中,国家的钱粮在被不停的腐蚀,这是徐清所绝对无法容忍的事情,尤其是如今的朝廷正需要大量的钱来推动国家的发展,基础建设的搭建,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税收才能做到,自然就更加要严查税收问题。
所以这一点上,徐清是抓的十分严的,而对此,赵思也早已经心里有了预案,当到宰相这个级别,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背后都会有一个智囊团,这一个智囊团有的是根植于本土,里面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利益集团内部的人士,还有的则是年轻人,以及专业知识的人才,这三部分组成。
就像赵思的智囊团,第一部分自然是来自于江浙集团内部的人士,他们负责与江浙集团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在官场上,也可以互相帮助,而第二部分则是这个集团内部的年轻人,每一个大家族都要培养自己的年轻人,而怎么培养自己的年轻人呢,当然是把他放在位高权重的人身边,更加容易培养。
这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一个普通孩子,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就只有眼前这一丁点而已,而在宰相身边接受事物的孩子,他成天看到的便是有关于这个世界所发生的真正变化,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格局,单单是这一点,就要比无数钱财昂贵的多,赵思的幕僚之中,便有江浙两省的子弟在其中奔走,他们主要的任务便是学习,另外赵思也通过他们,与这些世家加深联系,从而将自己的家族与这些家族进行互相交换。
同时这些青年才俊,赵思也可以跟他们进行政治联姻,无论是自己的女儿,还是家族中其他人的女儿,彼此之间互相通婚,在政治上结成盟友,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因此在他的智囊团中,这一批年轻人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而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自然是幕僚团队了。
他们是智囊团真正的核心人员,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不想当公务员从底层做起,所以便选择了做大官的幕僚,来作为自己的进身之阶,另外一方面,还有一些人则是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进入赵思的幕僚,只是双方之间的关系好而已,并没有雇主与雇佣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关系,这些在幕僚之中都十分常见,关系也错综复杂,但总体而言,这些人大多在某一个方面有特殊才能,要么就是在社会上有相当大的名望,比如某一杂志社的主笔,或者是总编,又或者是社会贤达,大儒之类被世人所敬仰的存在,或者是大学里的教授,他们通晓某一个领域,是某一个领域的权威,有时也会加入幕僚团队之中,来为官员出谋划策。
在宋朝,一个县令基本上就可以组织起自己的幕僚,这是朝廷所规定的,必须得是一地之主,也就是最少七品官,才能拥有自己的幕僚,而幕僚的雇佣费用,朝廷是不管的,由官员和被雇佣人员自己商量,一般来说,一位县令通常会雇佣十到十五名左右的幕僚,毕竟作为县令,他拥有着很大的权利,在现代,一个县,不仅仅有县长和书籍,还有好几个副县长,副书记,而在这个时代,是没有的,县令一个,所有底下的官员对县令负责,县令就是百里侯,是这方圆百里的土皇帝,只有国税和军队不归他掌控,其余的事情都是要他来管的。
徐清原本也想要改变这种政治结构,应该增加一些副县令来分摊权利,但最后还是没有这么做,首先是当前的政治格局并不允许徐清这么做,增加副县令,便等于削减县令的权利,而如今,其实县令的权利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削减,原本一个县只有三名拥有品阶的长官,县令,主簿,县尉,分别掌管行政,经济和当地的保卫部队和治安问题,而如今随着官府的改制,原本的县令都加入到公务员体系之中来,一个五万人口的县,便拥有公务人员三百人到五百人的规模,而其中有品级的人则超过了三十人以上,这权利自然是被分散的,若是这个时候还要分散自然是不可能的。
而身为县令,他需要管的事情也变得多了,原本说是行政,但其实行政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农事,因为那时农业社会,作为县令,他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让土地保收,除此之外,他不需要去担心其他的事情,所以那个时候的县令,往往只需要三个幕僚就够了,一个管理与上官之间的礼尚往来,算是外交,第二个则是管刑名,负责处理全县的大小事务,第三个则是管理人事的,一般来说三个就够了。
可现在一个县的工作变多,原本都是分摊的权利,被集中起来变成了一个局,而县长的考核标准也是越来越多,从原本只看种地,到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的经济发展,建设楼房的多少,以及基础建设的水平,招商引资的成功与否,以及当地的环境,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这都是考核的标准,任务变多了自然幕僚也变多了,一个县令便往往需要十几名幕僚来协助,不然一个人根本就管理不过来。
而这些幕僚的经费是需要他们自己来付的,在如今宋朝工作成本不断提高的当下,幕僚的费用自然是不便宜的,虽然县令用的幕僚,不可能是重点大学的学生,往往是一些普通大学,或者是原本的老举人,但他们的价格也很贵,月薪往往要在三十贯以上,也就是中产阶级高一点的水平,一年大概就需要三百六十贯左右,过年还要发一些年节礼,大暑的时候还得发一些冰钱,大概一个人下来就的四百贯左右。
而按照最少的雇佣数量,那么一个县令,一年光是幕僚的支出,也得是四千贯左右,这是一笔巨大的数字,即便宋朝对于官员待遇普遍很高,月薪达到了两百贯左右,但一年也不过才两千八百贯,养这些幕僚可谓都养不起,同时作为一名官员,礼尚往来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在这个年头当官,有很多人甚至是亏钱的。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贪污,但如果被抓到,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雇佣幕僚,这也是大多数县令的选择,以县令来说,他们大多数时候,只会雇佣三到五个幕僚,主抓几个领域,比如说重点发展经济,他就专门雇佣几个发展经济的,重点发展旅游,他就专门雇佣几个发展旅游的,而不是说全部雇佣,当然这些人也有不少,他们往往是家里不差钱的那一类,自然也就无所谓了。
而如果家里没钱,又想要雇佣优秀幕僚的话,那还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接受地方上的赠予或者是人才,这样一来,你就跟本土的势力互相连接,这些人有的是钱,你就可以用他们的钱去雇佣幕僚,然后治理好一个领域,从而创造自己的政绩,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举债雇佣幕僚,从而提升自己的政绩,不过这样一来也有危险,那就是当官会让一个人光速变穷。
不过即便如此,想要当县令的人也不少,毕竟这个世界上,尤其是在宋朝,钱不是最重要的,权利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当了县长,你手中随时可以调动的财产都是在百万贯以上的,一个县,中等水平一年的财政收入就能有四五百万贯,除此之外朝廷,府,路的拨款又是两三百万贯,这么多的钱,都在你的手中流动,即便你不贪污,只需要做的好一点,一年为自己的家族或者是利益集团谋取几十万贯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因此即便做一个县令,从账面上看,是一件亏本的事情,但还是有无数人愿意去那么做,就是其中有利可图。
而到了知府这一层级,那雇佣的人可就更多了,毕竟下辖的百姓数量从原本的几万人瞬间变成了几十万人,甚至有些府的人口达到上百万,那么便是同一个领域,所需要的幕僚数量也不仅仅是一个,而是会有好几个,幕僚团队往往会达到四十人到六十人左右,不过到这个时候,作为知府,背后一定已经有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在背后支撑他了,或者本身就是士族出生,这些人是不靠朝廷发的工资过活的,他们背后的利益集团,和士族力量,将会雇佣最好的幕僚给他们使用,因此不需要担心钱的问题。
而在宋朝,知府也正是一个分水岭,知府可以算是进入士族中间阶段了,所以他们的地位就猛然提高了一大截,相比起低位的士族来说,他们的家族往往非常有权有势,在当地拥有很高的名望,不仅仅有大片的土地还有无数的上市公司,对于他们来说,钱已经不是问题了,政治上才是更重要的根本,因此这些家族会毫不犹豫的把钱花在朝廷上,让自己家的子弟往前冲,因为宋朝的考核是不堪身份和地位的,只看政绩,只有做出了足够漂亮的政绩,官员才能得以升迁。
且对于政绩的考核十分严格,一年会无数次的派人下来不停的进行探访,有的是明面上的,有的则是私底下的,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摸底,朝廷注重政绩,底下的官员自然就更加重视,毕竟政绩是唯一升迁的通道,而要想政绩做得好,聘请最好的幕僚,来协助自己这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所以从知府这个级别开始,幕僚基本清一色都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甚至是教授,资本家的代理人,以及利益集团的人员都开始涌入,他们的月薪也是非常高昂的,与县令时期一个人三十贯不同,到这个时候,幕僚人员重点大学的人才,最起码也得到八十贯一年,这还是起步价,若是真正的人才,那是上无封顶的,所以一位知府,他一年需要支出的雇佣费,就会达到两万贯左右。
不过到了这个级别,钱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哪一个知府背后的家族会没有两万贯呢,即便是一些新晋的士族,虽然没有足够的财力去养这么多的幕僚,那地方上的豪族也是会想方设法塞钱进来,这是必然的事情,所以到这个时候,他们是不缺钱的,故而雇佣的都是最好的幕僚,而像一些有能力问鼎朝廷枢辅的人,便会从这个时候开始培养自己的集团,他们对于自己的幕僚更是不加投资的。
而像赵思这样的宰相,他的幕僚团队就更为庞大,往往是超过上百人规模的,且每一个人都是顶尖人才,对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至于作为宰相为什么要养幕僚,这就跟宋朝的官僚体制有着很大的问题,作为宰相,他可以影响底下的部会,但是各个部会的权责是不定的。
就像工部,他既服务于陈明功的水利建设,又服务于城市发展,又服务于经济发展,还有交通基础建设,就是如此,他便已经要对四位宰相负责了,因此如何与他们进行协调,加强自身的权重,而一个部门,他的能力就是这么有限,有的时候智囊们就必须充当各个部门的官员,来进行审核,报批一些东西,还需要去实地查看,因此宰相是离不开他们的,故而每一个宰相背后都有一个巨大的智囊团,徐清也不外如是,只不过他的智囊团相对来说就要小得多了。
因为他是首相,整个朝廷对他负责,无论工部需要向多少位宰相负责,首相的命令至高无上,所有部会以遵从首相的命令为第一条件,因此徐清不需要去安排幕僚进入部会,从而增加自己的权重,因为无论谁掌握部会,他的权利都迈不过自己去,因此徐清的幕僚主要顾及的便是大格局,大战略方面的部署,专才是非常稀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