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让徐清惊讶的则是在这一次的认命中,通过韩琦的书信,竟然发现其中还有欧阳修的推荐,此时的欧阳修也已经不再是个小小的谏官了,而是任右正言、知制诰,是朝廷之中谏官体系里数一数二的大佬了,这让徐清很是没有想到,他跟欧阳修的联系一直都没有断,可是对于他的升官,欧阳修却从来没有提过,徐清知道,也是从韩琦的嘴中听到的。
对于自己这位老友如此瞒着自己,徐清也只能是苦笑了,通过书信往来,对于这位生性旷达,诗人酒徒的大文学家,将名利看做云烟也实在是他会做出来的事情,徐清只能赶紧写信庆祝他的高升,而在欧阳修的回信之中,则是非常开心的调侃了一番徐清,说他现在官做的比自己都大,不告诉徐清自己升官了,实在是不想让徐清嘲笑他官级低罢了。
看着这封信,徐清忍不住笑出了声,这位大文豪若是真的在乎官位,就根本不会到现在才当上右正言了,凭借着他的才华,或许早已经升任宰辅之臣也是必定之事,毕竟古代之朝廷重文教更甚于能力,而欧阳修在文采辞藻上的功夫,当今之世,真可谓是无出其右,执士林之牛耳了,当高官对于他来说,探囊取物尔。
不过说笑归说笑,欧阳修终究还是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得知徐清已经是秦凤路安抚使之后,依旧不改他说话的辛辣本色,书信中一言一句皆是在提醒徐清一定要善待百姓,不要做出有违天理的事情来,从中也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人品来,不为一个人的身份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古今有几人能够做到?
欧阳修就做得到。
而除了欧阳修之外,远在江南的李琦和张合也纷纷写信给徐清祝贺,他们的信相比起欧阳修来,就要谦卑的多了,言语之中,溢美之词相比起真情实意来,却是要少的多得多,对此,徐清也只能苦笑,毕竟自己的朋友,也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是欧阳修一般的人物,若要真是如此,那他也过的太憋屈了不是。
不过除了这些好朋友之外,自己那位原本当自己不存在的老师,陈执中这次竟然也给自己写了封信来,表示了祝贺,这让徐清很是惊讶,自己的这位老师,就在今年的五月,也被朝廷征召入朝,封为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而在隔月,皇帝陛下再次宣布认命陈执中为枢密院正使,也就是国防部长的职务,此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宰相),并没有人担任,也就是说,陈执中可以说是整个文管体系中最大的那一个了。
可徐清依旧很难抱有欢喜去看这封信,几年前平阳县水灾时,自己写信求救理都不理自己,现在倒是给自己写信来了,这让徐清心里就有了些轻视,不过等打开信看了其中的内容后,徐清心中的轻视倒是一点都没有了。
自己这位老师在信中很是认真的讲了一遍自己在科举时的状态,还有与自己几次相处时所得到的感觉和总结,觉得原本的徐清是一个愣头青,不通政治,可才华却异常璀璨,虽不如欧阳修,但可比一般士子要优秀很多,所以他不忍徐清流落地方,最后被派系倾轧浪费了这一身的才华,便将他带去了文史馆,做校勘。
后来几年时间过去,徐清得罪了朝中大臣的家眷,被迫离开汴京前往地方任职,此时的陈执中正好也外放到了地方担任地方官,便也出不了什么力气,等到水灾来临时,陈执中又重新回到了中枢,可他并不觉得徐清是做得对,因为他很清楚,这些米粮的背后之人,到底是谁,他们的力量又有多么的强大,而自己身在朝廷,又担任高官,如果站出来,必然将会让徐清受到更大的非议。
毕竟当时的朝廷可不是现在的朝廷,那时的朝廷之上,许多势力还是皇太后所留下来的,而自己作为皇帝陛下的亲信,需要为陛下当马前卒,夺回属于他的权利,朝堂之上的斗争可谓异常激烈,自己若是有异动,那么反对陛下亲政的那一帮人就必然会借此事将自己彻底拉下马来,这对于自己来说,没有什么,可对于陛下来说,却是再一次丧失了彻底掌握国家大政的机会,所以自己没有站出来帮你说话。
看着信中的内容,徐清不得不同意,陈执中说的并没有错,当时的自己只是一个稍有才华的年轻人而已,而救自己的代价则太高太高,甚至关系到陛下的命运,自己的老师与陛下感情深厚,为了自己而舍弃陛下,他确实做不到,也不该去做。
可尽管徐清的理智可以接受,可是在感情上,他依旧很难接受陈执中抛弃了自己这个事实,毕竟当时若不是欧阳修救自己,自己早就死在了平阳县也说不定,那是生死之间的大事,可不是一句不得不就能解决的。
陈执中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信中,并没有说要求得徐清的原谅,只是把当时朝堂之上的形势和自己的苦衷写了出来而已,随后话锋一转,便讲到了最近几年的徐清身上,对于他在秦凤路的表现,陈执中表达了自己的震惊,这个原本在自己眼中只是稍有文采的学生,竟然在地方上做的如此有型有色,这实在是出乎自己的意料。
若不是范仲淹、韩琦、夏竦几位名士还有欧阳修这样的弟子证实了此徐清便是彼徐清,陈执中差点还认为这是一个同名同姓的人呢,可见徐清的改变和在秦州的贡献,对于陈执中来说,绝对是超乎想象的,这也彻底改变了陈执中对于徐清的态度。
原本是个书生,培养他是想让他著书立传,而现在则不同了,既然有如此经世之学,又何必困于书本之间,寻求那觅不可得的大道呢,还不如下到地方拯救黎民百姓之困苦呢,所以在这次的推荐上,陈执中也署了自己的名,徐清看见这行字的时候,手上都不由得出汗了。
一位宰相,三位副宰相,再加上一位谏官三把手,这秦凤路安抚使的位子,舍我其谁?
继续往下看,陈执中在写完自己对于徐清的过去和现在之后,便开始写起了未来,对于他以二十九岁的年龄担任一路之长,陈执中在信中给了徐清很大的助力,他说‘凡有阻力,为师才朝堂之上必定帮你扫清,若遇不臣,则随机应变即可’这句话给了徐清很大的鼓励,毕竟这秦凤路可不是秦州,他需要面对的是更多的官员和更多的门阀士族,若是要跟他们作对,就必然需要军队的帮助。
而在北宋,地方首长在和平年代是不能掌握军队的,这样一来,自己的改革必定会被拖得很慢,而陈执中的这番话,则让徐清彻底安定了,毕竟他和韩琦还有范仲淹三个人已经将整个枢密使掌握在了手中,也就是说全国所有的厢军和禁军的将军,都是听从他们命令调动的,而自己得到了他们的全力支持,凭借这秦凤路上下接近八万人的军队,自己难道还不能把这些士族给整服喽?那自己也太弱了。
想到这里,徐清的心中很是兴奋,对于陈执中的不满也渐渐烟消云散,再往下看,鼓励之后,便是一阵警醒之言了,无外乎和韩琦一样,就是要对得起百姓,对得起皇上,不要为非作歹,必然必有国法惩处一类的话,最后就是一些祝福了,到此,这封信也就结束了。
看完这足足七张白纸的长信,徐清用手按了按自己的眼睛,轻轻的揉了揉,然后拿起旁边的白纸,很是郑重的写了一封回信,表达了自己对于老师能够相信自己的感激,以及自己未来在秦凤路所会做的努力,写的很是尊敬,然后连同其他的信件,一起交给了邮差,让他把这些信送到各处。
跟着邮差走出自己的书房,耳边便是一阵丁零当啷,抬头一看,正是有人在屋顶上装修房子呢,自从朝廷下旨将秦州台为府以后,便决定将秦凤路的治所从凤翔府变到秦州府来,并且规定,只有安抚使司设立在秦州府,其余三个衙门则分别设立在兰州、凤翔府和巩州,这一招让徐清大喜过望,他最怕的事情就是这些跟自己只差一阶的官员随时来找自己,现在把他们都给弄得远远的,自己也就可以大手大脚的做事情了。
而这些工匠,则是正在把现有的秦州府衙升级为秦凤路安抚使司府衙,所以整天都是丁零当啷的,对此徐清也只能忍耐了,其实按照他的想法,是很看好那套在凤翔府的安抚使司衙门的,毕竟那的建筑乃是唐朝遗留的文物,到处都有唐代时期的那种豪放大气的感觉,而且看上去比较简约,是徐清非常欣赏的风格,不过此时已经被留在凤翔府的提点刑狱司给划成了自己的衙门,徐清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走出自己的院落,来到大堂之上,此时整个大堂经过扩建,从原本的两百平方米的空间,已经到了大概有四百平方米左右,为了节省材料,徐清并没有让工匠重新搭建一个大堂,毕竟秦凤路缺少木头,而自己现在正在提倡种树,这么做,实在是有些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味道,所以徐清干脆就让工匠在这栋原本的大堂上进行改造,将大堂的两边给拆了,然后将两边的房屋也给拆了,用那拆出来的木头,直接拼接在大堂的左右两侧,直接让大堂扩大了一倍左右。
而所用的材料,只是多加几根木柱和一些木材而已,而新建成的大堂在外形上也非常的美观,三个巨大的拱顶如同波浪一般,给人以非常磅礴的气势,每到白天上面就有不少的鸟雀叽叽喳喳,让这威严肃穆的地方平添了些典雅。
来到大堂,徐清便开始一天的工作了,此时的他接任秦凤路安抚使的工作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其中的一些细节便也已经弄清,根据秦凤路各州郡所上报的数字,整个秦凤路境内,除了秦州和凤翔府以外,巩州排第三,潢州排第四,渭州排第五,凤州第六。
这前五名里,除了潢州在整个秦凤路的西北方向之外,其余四州,全部都在秦州的附近,凤翔府在东南方向,巩州在西部,渭州则是在东北方向,紧邻德顺军,凤州则在秦州的南部,凤翔府的西部,这四州加上秦州这一中心州,根据地方上的统计,大概占据整个秦凤路百分之六十左右的人口,也就是在一百四十四万左右。
这个数字非常的庞大,可以说,只要把这块地方治理好了,那么秦凤路上百分之六十的人便可以丰衣足食了,同时,只要让秦凤路百分之六十居住在一起的百姓不再需要忍冻挨饿,那么秦凤路就会很难再有什么大的造反运动了,而随着这块秦凤路核心地区的快速发展,必然能够带动更多周边郡县也发展起来,波浪效应随之开始,整个秦凤路就会越来越富强。
这就是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分析了种种利弊之后,徐清做下的决断,那就是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刨除每个州郡必须要支付的基础设备维护费用之外,将剩余税收中八成的财富将集中运用在这五个州内,用三年的时间,让这片地区,一百四十四万人彻底脱离因为吃不饱,穿不暖而死去的恐惧之中。
做下了这个决断,徐清便立刻开始忙碌了起来,首先,自己这个计划是必然不能告诉任何州郡长官的,毕竟自己这项计划,有五个州是爽了,可其余的州郡会怎么看?那些也是秦凤路上的百姓啊,凭什么就优待这五个州,而不是另外十几个州呢?
那些地方官或许自己给他们讲解一番他们还能够理解,可那些土豪乡绅呢?他们会理解自己的用意么?徐清觉得是很困难的,他们不像是老百姓,自己就算不拨钱了,他们也压根不知道,这些门阀士族,往往跟政府的关系非常的好,凡是有个风吹草动,必然会让他们嗅到鱼腥味儿,到时候打出自己不公平的旗号来反对自己,徐清可受不了,所以对于自己的这项计划,只能暂时秘而不宣,而是先把整个秦凤路上所有的将军们都召集起来,汇聚到秦州府,以军事演练的名义召开会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