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超前来刘府,自然用的是吊唁之名。
之所以痛哭,那是因为他迟到了,而且不止迟到了一两天,是在治丧期满,灵堂都准备收起来的时候,他才来的。
虽然迟到不是郗超的本意,但古人憎恶分明,错便是错了,没有那么多的理由与借口。
于是郗超只好大哭着,一面表达他对刘逝世的悲痛之情,一面为自己迟到而表示悔恨。
魏晋时期,名士性情率真如此!
此时,刘虽然还没有下葬,遗体却已经收敛在棺木中,只待送往京口。
所以迟到的郗超只能来到已经立好的刘牌位前面祭拜,为了表示礼貌,客人在祭拜先祖的时候,后人必须陪同还礼,所以这个过程中,冉操一直陪在旁边。
应奴向来是寸步不离冉操左右的,当他知道名帖上这个来宾的名字之时,应奴显得有些紧张。
他也知道,郗超是桓温的谋主。
而冉操出山南下来到晋室,将要面对的最大的威胁,恐怕就来自这个桓温。
虽然冉操和桓温素不相识而已无冤无仇,但冉操现在化名刘苏,成了刘的儿子,这就不得不防了。
所以应奴的表情不是很自然,倒是冉操镇定自若,还用眼神安慰着应奴,让他别太紧张,免得被郗超怀疑。
郗超很聪明,要不然他也当不上桓温的谋主,所以在他的面前,不能露出任何破绽。
拜祭之后,冉操还礼,郗超再礼,冉操又还,然后便又冉操引着郗超前往就坐相谈。
不可能客人吊唁之后马上就赶走的,这样就很不礼貌,除非客人自己要走。
但是很明显,郗超没有要走的意思。
冉操也看出来了,心中猜测着这件事情是好是坏。
虽然之前他已经做了准备,让王猛在桓温的面前推荐,现在郗超来到了刘府,便证明王猛没有食言,办到了这件事情,可是冉操知道,接下来才是对他真正的考验!
桓温一世枭雄,不可能仅仅因为王猛的一句话,就立马对冉操另眼相看的。
明主用人不疑,但是在用这个人之前,必须得让他有不用怀疑的理由。
要是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就不会用。
不能用,但如果对方确实又是人才,那便不能留!
所以接下来对郗超的应付,非常重要。
冉操很清楚,他知道虽然刘死了刘府还有庐陵公主的招牌庇护,但是在桓温的面前,区区一个公主根本算不了什么,更何况这个公主,还是出自主弱臣强的晋室!
自永嘉南渡之后,晋室便开始势衰,南北世族又勾心斗角,各大家族只看重自身利益扩充部曲,没有人去管皇室的死活,导致东晋一朝的国政、军政全部都被这些世族把持在手里。
先有王敦造反,后有苏矫叛乱,到现在又有一个掌握着东晋半壁江山的桓温……
在这些人的力量面前,偌大的一个晋室都危如累卵,他冉操又算得了什么?
偏室之中,郗超拿出了一封信交给冉操。
还没有看信,冉操便说道:“郗掾远来辛苦,想必是带来了将军以及公主的吊唁书信,有劳郗掾这么远还跑一趟,远之心中甚是惭愧!”
本来看着刘这个公子年纪轻轻而且身体虚弱,算是一个半残之人,郗超还以为传言有误,是桓温错听了王猛的话,搞错了名字。
可是冉操看都不看信,就知道这是桓温写给他的,顿时让郗超收起了轻慢之心,慎重地说道:“请刘郎君仔细品读,桓将军闻令尊过世,心中也甚是悲痛,他常言虽与令尊于政见之上多有不和,但彼此之间却无任何私怨。桓将军乃是公私分明的人,这一点还望刘郎君明白!”
好嘛,已经开始为桓温做说客了。
冉操拆开桓温的书信,里面的内容则更是直接,桓温在信中表明,要征冉操为西府掾,希望冉操在为父守孝之后便立马到江陵去。
桓温甚至在信中,还帮冉操规划了守孝的期限,说是自汉末以来,孝行简易已经成风,让冉操不必为父守孝三年,顶多半年便可。
冉操不禁想笑,像桓温这样雄才的人物,难道都是这样细心的吗?
当然,笑是千万不能笑的,冉操他得忍住,并且……他也不能接受桓温的招揽。
因为冉操知道,现在还没有到时候。
虽然冉操也很着急,想要快点从晋朝获取力量好为父兄报仇消灭北燕,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该忍耐的必须忍耐。
再者,谁说桓温写了这样一封信,就是诚心招揽?
冉操可不觉得单凭王猛一句话,桓温就相信了他的才干。
才干才干,有才还必须得能干,所以冉操必须要让桓温先知道他的本事,然后还要像姜太公钓鱼那样慢慢地钓他的胃口……
将书信收起,冉操对郗超答道:“还请郗掾代远之谢过将军厚爱,只是家父尸骨未寒,在下身为人子须得为父守孝三年。小子何德何能,敢烦桓将军这样的人物空等三年呢?所以暂时只能拒绝将军的美意了!”
郗超闻言,脸上并无半点波澜,就好像他似乎已经猜到结果会这样。
毕竟是桓温的谋主,若是连这点才华都没有,以为拿着桓温的书信就能把天下的人才召之即来,那郗超也当不得‘盛德绝伦郗嘉宾’这样的称赞。
郗超摸了摸胡须,说道:“刘郎君肯为父守孝三年,真乃至孝之人,看来传言不虚。不过,刘郎君应该也明白一个道理,自古以来良禽择木而栖,我观刘公逝世之后,朝廷必定不能重用足下,既然如此,足下也应当早为自身打算才是!”
这个话倒是非常有道理,冉操现在的年龄只有十五岁,但也不小了,古人十五岁便谈婚论嫁的多如牛毛,况且现在刘府的主人就是冉操,他不为了自己,也得为了刘府这块牌匾,谋一条路出来。
郗超又说道:“当然,有庐陵公主在,相信郎君不至于忧患衣食之事,但以足下的才华,莫非甘心做一个安于享乐的无用之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