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崇祯皇帝继位,大明江山就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这艘在大海上航行二百多年的航船开始腐朽到难以抵抗大海之上的惊涛骇浪,在风雨中飘摇将倾。
如果说,崇祯二年到崇祯三年的前半年是大明朝廷和后金鞑子之间的舞台,那么崇祯三年后半年到四年就是大明朝廷和陕西起义军塔台唱戏。
后金入关、兵围京师的惊惧尚未远去,陕西起义军的烽火已经燃遍陕山,向着大明的核心地带京师周边逼压。
但显然一个能达到京师和一个尚未达到京师,两者之间给予大明朝廷的压力是有极大差异的。
后金兵锋正盛,兵围京师之后,让崇祯皇帝惶然惊惧,不但斩杀边疆大将袁崇焕,更是将整个身心扑在了辽东边防之上,换帅增兵,征粮征饷,已经乱了分寸的崇祯帝顾不得国内的灾情和民怨,一心想着将后金堵在辽东边城之外。
而陕西起义军,在京师官老爷们眼中,不过是一群大明百姓过不下去日子闹腾两天。
看不到眼中,又不能坐视不管。
于是,老爷们一经商量,将重任加在了杨鹤和洪承畴身上,一个唱白脸主抚,一个唱黑脸主杀。
但没有人会提议赈济饥荒。
京师老爷们,天高皇帝远,看不到起义军的大势,也想象不到已经败坏的西北局势。
到了崇祯四年,陕山两地已经遍布起义军烽火,起义大军的人马每日都在增加当中,打不过就逃,打得过就抢,原本的乌合之众在战乱中慢慢成长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此时的大明卫所军及边军尚未如十多年之后那般不战而败、遇战哄散。
即便是后金杀人不眨眼的鞑子入关抢掠围攻京师,依旧有各地官兵援师勤王。依旧有率军敢战与后金血拼而死的满桂;有卢沟桥上战车阻敌不剩一人的战车营;有主动攻击遵化总兵战死数人的惟贤军;有招募万人一路打到遵化最后被围誓死不从的刘之纶,八营义军死到只剩一营;有金日观死守马兰城;有正面硬抗后金鞑子的宁远铁骑;还有杀得起义军闻声色变草木皆惊的洪承畴、曹文诏等等。
只是此时有敢战之兵,却无足够支撑粮饷的财政,崇祯皇帝一人省下的就被满朝文武贪墨耗尽,无粮无饷,军队哗变纷纷,随着时间推移,官兵的动力和斗志慢慢消磨殆尽。
而陕西起义军,接着两年旱灾,裹挟流民成事,这些起义军没有粮饷的概念,只要大家能抢下东西能吃得上饭,就敢舍命去干。
大明官兵和陕西起义军最根本的差异便显露出来了,一个有朝廷财政支持,一个自给自足。
财政供不上,思维转变不过来就要慢慢丢失战力,而起义军攻打城池,劫掠富户,反倒雪球越滚越大。
崇祯四年,陕西起义军在洪承畴的震慑下,渐渐东进,将主力转移到了官兵兵力薄弱的山西境内。
此刻在平阳府的唐溪东对于即将到了的这一切尚无所知,他知道明末乱世,但不知道具体详实。
唐溪东只知道,自己抢占了大明的城池,一心堤防大明官兵打来,却不知道即将面对的其实是数十万的起义军大潮。
但唐溪东,从未松懈过。
崇祯四年,开春。
唐溪东终于从匠作坊脱身,前往汾河两岸视察农田扩充状况。
汾河是黄河之流,唐溪东自去年九月来到大明之后,确实只见到一场小雨,但黄河毕竟是华夏的母亲河,作为支流,汾河水位虽然有所下降,但依旧水源充足。
两岸两里之内,已经盖起一片片大棚,延绵数十里,虽然有些不跟时节,但还是种上了大片的粮食。
虽已开春,但冬日的严寒依旧没有远去,唐溪东估摸气温还在零到十度之间徘徊。
水泥小路,沟渠纵横,水车沿岸遍布。
这一切的建造他都未曾经手,但显然落梁山上的众人已然有了足够的管理规划能力。
只要种上粮食,今年他就可以保证落梁山加上整个平阳府不会出现粮荒现象。
连片大棚外围,使用水泥混石子浇筑的水泥墙,防止外人破坏。
除了农田,还有一片片开挖成池的鱼塘,养殖场也迁移到了这里,有水有水草,足够牲畜食用。
平阳城外的练兵场,一万新军正日夜操练,加上落梁山及平阳城的守军,唐溪东麾下已经征召了一万五千军队。
燧发枪的制造研发虽然已经攻克难关,正式开始制造,但显然标准化的零件打造不是那么容易,一时半会不可能打造出足够装备所有军队的武器出来,倒是五百炮兵部位,此刻在落梁山上通过一次次试射,已经初具规模,只待战时拉出来练练。
而落梁山的水泥拱桥和重新用水泥改造的城墙也已经建好,唐溪东在考虑要不要将平阳城也加固一番。
在唐溪东来自后世的观念里,火炮的出现更适合于野战而不是像现在的大明一样用于守城。
落梁山现在研发的火炮已经具备了野战能力,一是拥有了大规模杀伤的延时弹药,二是配置了可以移动和拆分的炮架,三是炮管内部制作了螺旋膛线,提高了弹药的射程和稳定性。
目前的火炮统一了规格,分别为35毫米口径、55毫米口径、75毫米口径以及105毫米口径。
而激发火药也采取了提前定量预装,根据激发火药的剂量大小以及炮弹延时引线长度,射程在二百米到五百米之间。
五百米之外,激发火药的剂量不能保证火炮的稳定性以及炮弹射击的准度,而二百米以内,已经处于燧发枪和手榴弹控制范围之内。
唐溪东有了火炮,就给军队增添了野战能力,目前面临的问题依然是燧发枪无法大批量生产。
在燧发枪无法列装的情况下,唐溪东想让军队打一场野战,依旧需要依靠车阵以及弓箭刀盾来武装军队。
新招收的一万人,分为第一义军团,第二义军团,而落梁山连队依旧称号不变,除了多了五百炮兵连。平阳城内两千守军,则称为平阳连队,依旧是由落梁山青壮组建而成。
在商队购回三千战马之后,唐溪东又让李上全在每一个义军团拉出一千人,组建骑兵连队。
新军操练,首重纪律,唐溪东暂时不准备进行思想教育,他需要在新军真正成型,经历血战练就血性之后,优胜劣汰,再行慢慢灌输改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