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余晖就被各种各样的电话和微信吵醒,大都是老师、同学的祝贺,他在这城市也没别的熟人,应付完大家在他看来完全没必要的兴奋,干脆放下手机开始了在跑步机上的锻炼。
经过了和国少队的比赛,余晖才认识到了中断训练的问题,体能在上半场后半段和下半场大部份时间都跟不上。毕竟不但要组织、要进攻、还要为队友补位,要求比以前多了,体能却比以前少了。
变幻着节奏跑了80分钟,余晖下了跑步机都是摇摇晃晃的,然后才注意被丢在桌上的手机一直在响。
以为是那个同学,一边擦着汗一边随手接通,不过却是个严肃干涩而陌生的声音:
“喂,是河西二中的余晖吗?我是国少队的领队刘炳彦,你马上到城南体育场来一趟…”
说完以后,居然直接挂上了电话,无礼、傲慢。余晖撇撇嘴把手机丢到沙发上,要到浴室冲洗一下。
“小晖,不错嘛,我刚刚听老康说起,怪不得你爸总夸你…”
邓建新一进门就没住口的夸奖起了余晖,然后打量了下房间,发现还算整洁,满意的点点头。冲着跟来的郑重一瞪眼,手指在房间里划了个大弧线:
“看看,再看看你的房间,还比小晖大了半岁那…”
“爸,少说两句吧,没看到小晖一身汗,等他洗完你再训我也不迟…”
余晖笑着听完郑重苦着脸的推脱,把郑家父子请到沙发上坐下,拿出冰箱里的矿泉水,打开电视才进了浴室。
他父母的意外对余晖打击非常大,正是毫无血缘关系的郑建新给了他亲人般的关怀,让余晖一点点从事件里走了出来。在余晖尽量冷漠的外表下,对这段关系非常重视。
匆匆冲洗完出来后,看到郑建新正一脸笑容,毫不在意电话另一端看不到的事实,点头哈腰的说着是是是、好好好…
“噢,小晖,刚才华国足协的刘领队打的电话,我见一直在响就帮你接了…”
余晖这才注意到郑建新递给他的是自己的电话,毫不在意的笑笑示意无所谓。
“还愣着干什么?快换衣服呀,正好我开着车,咱们快点能赶得上…”
见到余晖还一脸茫然的站在那里,急得郑建新走过去推了余晖往卧室走去,一边交待着:
“快点,别高兴傻了,换套正式点的衣服,这可关系到你能不能进国少队,多重视都不过份…”
本来想说不去的余晖停下了挣脱,主要是想起每一次微小进步前,他爸爸的雀跃。便听从郑建新的安排,换好衣服,跟着到了万通广场的一间茶楼。
国少队领队刘炳彦是个三十多岁的圆脸男人,白白净净的带着副眼镜,坐在那里也可以明显看出肌肉的松驰和身体的微胖,根本不像一个足球行内人士。
态度却非常傲慢,面对郑建新的热情问候,坐在那里下巴微不可察的点了两下就算做回应,眼镜后打量人的目光也只是冷漠和机械。
不耐烦的挥了下手制止了郑建新的恭维,刘炳彦甚至都没了解两人关系,只是自以为是的说了一番国少队经历对一个踢球者的作用,还有他在队员入选、出场机会方面的权力。最后才装作不经意的提起了出来集训,球队经费困难,需要“暂借”0万的事情。
一边坐着充当乖宝宝的余晖身体抖了一下,传说中的事情居然就这么坦然的出现在他面前,让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充满了愤怒,不是郑建新反应得快,提前在桌面下拉住余晖,他当时就会跳起来。
“踢了这么多年球,你们不会不知道国字号球队经历对职业前途的作用吧?有了这个舞台,进入职业俱乐部以后收入都要多上不少…”
刘炳彦对余晖脸上的愤怒不以为然,说的话与其说是解释不如说是推销。
但这个事情明显难住了郑建新,要是帮着应酬领导,吃个饭花费三、五千,甚至是一万两万的数目,他都能做得了主,代为垫付也无所谓,但0万的数字明显超出了他能帮助决定的范围。
只好和刘炳彦打了声招呼,说自己先商量一下,刘炳彦有些不耐烦,只是说了些要尽快,但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小晖,我知道你对这事看不惯,但是这事对你将来影响倒没说错,我觉得这事我来给你哥打个电话,实在不行大家凑一凑,还是不能放弃的……”
余晖本来就在为以后踢不踢球在犹豫,不是郑建新知道这事,连面都不准备和这个傲慢的领队见,更不会愿意出这笔钱。不过对郑建新他只能解释:
“郑叔,这钱不应该出,这样的队能出什么成绩?要没成绩,那怕一毛钱也是打水飘,我不会同意,我哥也肯定不会答应。”
郑建新犹豫起来,如果是他家郑重,他绝对不带一点犹豫的会答应,那怕有浪费的可能。可是毕竟是余晖的事,再怎么当自家孩子一样看待,到底不是自家孩子。便给余磊打了个电话,不过余晖一看就知道没什么意外,在这一点上,他们哥俩异途同归的一致。
郑建新叹了口气,让余晖到楼下等他,自己过去应付刘炳彦,免得年轻人弄糟了关系,毕竟买卖不成仁义在,人家怎么说也是个足协领导。
本来兴致勃勃的郑建新经过这事也有些失落,送回去余晖后连楼也没上就离开了……
下午的训练照常举行,余晖并不觉得受到吴世宽、刘炳彦这些事的干扰,只想在校队踢简单的球,即使水平不高。
和不知是借机偷懒还是真有兴趣的郑重一起到了学校,发现除了校队,场边多了不少二中学生做观众。
下午的训练没见到吴世宽,是由孔小磊指挥,他的安排倒很合余晖心意,练习基本的配合,二对二、三对三攻防演练。
配合的生疏让河西二中上场错过了许多机会,即使相对更熟悉的余晖和聂磊之间也是常有这些情况。
余晖发现包括教练对配合的理解也与他有很多不同,更多还只是注意个人的动作和应用,对配合和联系理解很肤浅。
不但传球不考虑队友好不好处理,对队友的特点也不考虑。不管队友是控球型的还是速度型的,不管队友喜欢要脚下球还是喜欢要提前量的,只管自己动作到位,然后传出一脚想当然的传球仿佛就是完成了配合。
河西二中校队从教练到队员,包括上场的对手国少队,他们的思维就像是书本一样,一个动作是一页,一个传递是一页,互不联系或者联系很少。
而在余晖接受的训练中,任何一个动作、传递、以至场上的每个人都是齿轮组中的一个环节。不但自己要运行到位,还要与队友、与对手、与形势藕合,是个动态的、相互联系的过程。
经过一场比赛后的余晖更加主动,把自己的想法与聂磊还有冯云志沟通,要求他们传球也要考虑自己的情况,开始把单页式的思维串连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