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宛和精绝、百夜这几个国家为主,在西域发动的这场叛乱,选择的时机,其实非常好。
大宛王夜华也算得上是具有枭雄之资的人了,在西域这些国家中,除了几个实力较强的之外,盛产良马的大宛国,并不把其余的临近国家放在眼里。
大宛国一直是匈奴人战马的供应基地,而精绝、百夜则是草原上所需金铁的主要来源。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他们与匈奴的关系早已经密不可分。不管是从战略意义还是本身利益上,他们都最不希望看到匈奴草原的败落。
然而随着战事的推进,大汉军队两面作战,竟然都是势如破竹,几乎是一种无敌的姿态,连战皆胜。不仅西域大多数国家望风而降,选择了归顺。就连素称彪悍无敌于天下的匈奴铁骑,也被打得落花流水、大势已去!
那一段烽火连天的日子里,在大汉军队兵锋威胁下,这几个国家进退两难,简直是惶惶不可终日。想要和其他国家那样选择低头归降,却又实在是不甘心,唯恐落到一个难以预料的结果。毕竟他们和已经被汉军灭亡的楼兰、西羌一样,都曾经对往来于西域的汉人商团和使节犯下过血债。
可是想要凭着自己的实力抵抗到底的话,却又实在是没有那个底气。那一段日子,对于这几个国王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
不过他们担心的最糟糕局面并没有马上降临,汉军为了全力发动对匈奴单于的作战,在西域耀武扬威的骑兵部队竟然在一夜之间全部东去了。这令他们在大喜过望之下,不由得连连暗自感激昆仑诸神的护佑。
只要躲过了眼前的难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全力以赴集中力量,把西域这块战火刚刚熄灭的土地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到时候利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险隘的防守,以大宛王为首的这几个国家王族大臣们一致认为,汉军在与匈奴的决战中即便是能够取胜,也必然会元气大伤。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朝的皇帝绝不可能会再次派军队劳师远征,在短时间内发动第二次对西域的征伐。
只要利用好了这个机会,那么凭着他们的联合实力,把西域打造成一个整体的堡垒。然后再与漠北的匈奴人遥相呼应,未来的局面还是可以维持的。
中原的汉人,千百年来从来都不曾有能力真正的把自己的意志贯彻到这么遥远的地方。即便是最为强盛的大秦王朝都做不到,难道现在的汉朝就妄想有这样的野心吗?
既然早晚会与汉朝势不两立,那么此时不作为,又等待何时呢!于是,就在赤火军挥师东进不久之后,他们便开始了义无反顾的行动。
以实力较强的大宛国为首,纠集了四五个一向听话的小国,然后还有对汉朝人怀有刻骨仇恨的楼兰、西羌流亡贵族们,总共有一万三四千人马。大宛王夜华慷慨的捐献出了数千匹优良战马,其余的国家也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时之间,士气高昂,兵甲犀利,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攻城略地。
不得不说,大宛王夜华也算的上是有几分枭雄之姿的人。想当年,他的哥哥夜白以王者身份轻率的领着三千大宛骑兵半路截击汉朝使团,本来以为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却没有想到,被当时只不过是百骑校尉身份的霍去病匹马单枪踏破千军,连这位王者的首级都被取走了。
夜白死后,大宛国内经过了一场动乱。为了争夺王位,身为皇太弟的夜华与自己的几个王侄展开了互相绞杀。最后凭着他的狠辣手段,把他们全杀光了,然后震慑住国内臣民,顺利的登上了王位,至今已经有五六年时光了。
这次起兵,所有人自然是以这位大宛王马首为瞻。夜华下达的命令是,在第一阶段的作战中,所有军队不管攻陷哪个国家的王城,金银财宝任其所取,财货美人任其所得。
这样的鼓励手段,果然是大有用处。那些集合起来的骑兵们,为此杀红了眼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侵入了相邻最近的三四个小国。烧杀劫掠,无所不为。
西域的这些国家,整体来说并没有几个军队战斗力特别强的。尤其是在不久之前,更是为了追随汉军作战的需要,他们联合起来组成的一支军队跟在汉军的后面,去往草原参加歼灭匈奴骑兵的战役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大宛国为首的这股势力,简直就是纵横无敌任意妄为啊!
按照夜华和那些贵族大臣们的计划,他们是要从弱到强,趁着这次难得的机会,把西域各国全部纳入兵锋之下的。只不过,想法虽然好,但毕竟是组织起来的乌合之众,杀人抢东西厉害,但在听从作战指挥方面却是差强人意。大多数时候几乎是像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疯狂的劫掠属于自己的利益。
这样的作战,自然是进展缓慢。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目标,明显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看着乱糟糟的骑兵部队们难以协调指挥,夜华皱起眉头,召集起各方势力的领头者开始商议下一步的行动方案。也就在这个时候,匈奴草原上的消息开始不断地传来,而且一次比一次令人震惊和恐惧。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最精锐的匈奴骑兵竟然会失败的这么快!而且更加令人不敢相信的是,匈奴单于羿稚邪死了。被俘之后死在了汉军大营当中,头颅被传送长安!
这样的消息,无疑是让他们感到了深深的绝望。原先已经预料到了匈奴人的失败,却没有想到他们会败得这么惨。看来下一步,也只能盼望着漠北战局能够有奇迹出现了。
形势已然如此危急,匈奴人失败后,汉军或者是西域各国的联军随时都可能会再次回到西域的。既然如此,时不我待,必须要尽快的展开作战进程了。
大宛王当即传令,命令所有的骑兵们不要再贪恋财物,以攻城略地迅速的把兵锋威慑到尽可能多的地方为目的,争取在战局发生转变之前,攻占尽可能多的土地。
然而,这个命令还没等得到执行呢,已经有最新的消息传来,有一队汉军的人马从草原方向直奔这边而来了。
这个消息令他们大吃一惊。汉军不是已经都去往漠北作战了吗?怎么还会有兵力派来西域呢?
不过下一步听完详细之后,所有人又长吁了一口气,略微放下心来。探听消息的人说的明白,来的汉军骑兵只有一千人马,而且听说既不是黑鹰军,也不是赤火军,只是留守龙城大营的普通汉军骑兵而已。
这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区区的千骑,又不是那两支令人畏惧的大汉骑兵,竟然也敢来此?必然要把他们全部杀光,让其有来无回,正好出一口恶气!
于是经过商议之后,传下命令,先停止对其余国家的进攻 ,所有军队全部集结,退回到大宛王城附近。汉军既然来了,他们的首要目标必然是来攻打势力最大的大宛国。正好在这里排开阵势,以逸待劳,等着把他们一举歼灭。
随着沿路探马的不断回报,一同在大宛城中坐镇的各路贵族们用敬佩的眼光看向大宛王夜华。这位王者果然有些本事,那支汉军的行军路线,正是往大宛城方向而来。
剩下的事,就是布置作战任务,准备好好的打一仗了。所有人心中都胸有成竹,不管怎么说,在自己的地盘上,以十倍于对方的兵力如果还不能取得胜利的话,那汉朝的军队可就真的都是妖孽了。
然而,世间的事就是这样,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汉朝的军队,也只是普通的骑兵,一样的会勇敢也会恐惧。但这其中,却另有妖孽一般的人物所在,当刀光倾城的时候,万众瞩目尽皆俯首,那时世人才会知道,一支军队只要有了一个这样的灵魂,无论多少,便是无敌!
大汉骑兵的旗帜终于出现在大宛王城之外,一千人的队伍,在平沙荒莽之间显得并不起眼,甚至有些孤单。大宛王和所有的贵族们站在城头,冷冷的看着远道而来的这支异国军队,他们的战旗和盔甲上都落满了征尘,马背上的战士灰头土脸,看不出什么锋芒和杀气。
骄傲自大和不以为然重新浮现在所有人脸上。这里是他们的主场,今天就让这些可恶的汉朝人看看他们是怎么死的吧!
十倍的伏兵已经埋伏在王城附近,既然早晚是要把他们全部杀死的,那麽听到对方竟然派人过来说,有使者要进城来面见大宛王本人,想传达汉朝对于西域各国的统一政策的时候,大宛王夜华非常痛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在虎视眈眈之下,汉军的骑兵停在原地待命。身穿汉朝儒服的使臣书生模样,匹马入城,身后跟随者,白衣如雪,一人一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