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位和自己齐名的王九光,陈兆铭不仅是早有耳闻,心中甚至对此人还有些许的结缔。
陈兆铭出身天下出世道门之首的伏龙观,所擅禁制阵法之强有鹰愁涧那断头鹰王的残躯作为凭据,自不必多说。
并且还是公认的伏龙观下届掌门之选,加上他又待人亲和丝毫不摆名门正统的架子,为天下公认的青年才俊之首。
而王九光自称出自观外长白门,也属于道门一支,此长白门位于长白山观日峰天池之上,在数百年前也曾享有大名,可近百年来似乎销声匿迹了一般,直到王九光在距离长白山千里之遥的荆州横空出世,世人才记起,天下间竟还有这样一座修行门派。
与陈兆铭的天下皆赞不同,道门中人对王九光此人的评价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天下道门出世门派有上百之多,自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不论出世入世,都不得贸然干涉世俗纷争,尤其不可随意干涉官府之事。
可王九光偏偏不去理会这些条条框框,不论是冤魂恶鬼还是贪官污吏,只要被他遇上便绝无善终的机会。
初时他还只在荆襄两地,偶尔扫荡一两座绑架勒索孩童的强盗山寨,或是擒拿消灭几只作恶乡里的恶鬼妖邪。
短短几年之后,他便开始干涉官府政务,南方诸省屡有关于他盗取官银接济穷苦百姓的传闻。
五年前他行至江陵,正遇江陵大旱,数县农田颗粒无收,还未待江陵府收到朝廷发下的赈济粮款,他便亲手压着江陵刺史打开官仓向灾民发粮。
王九光敢于如此恣意妄为,便是仗着他一身通玄的功法,自然还有手中的那条短鞭,其所炼天罡九劫功法以霸道著称,天罡九劫功法一经施莫说寻常州县官差根本无法近身,就连修为低微些的修行之人也会被其中所含霸道内劲所震伤。
而陈兆铭心中的些许心结,也是因为那条短鞭所起,若是论起出身、人望和功法修为,陈兆铭不仅丝毫不会逊色与这位王九光,反而还稳稳压他一筹,偏偏其手中所持短鞭“陆沉”竟位于天地神兵榜的地榜魁首之位,而自己的精卫羽剑却屈居其下,列于地榜第二名。
七百年前,长白真人曾凭此陆沉鞭纵横朔北,道魔长城大战之时,被震死于此鞭下的邪魔妖道数以百计,其所炼天罡九劫功法更是强横无匹,于雁门关前独战魔门三大长老五天五夜,长白真人以一条手臂换去魔门三长老两死一伤,经此一役长白真人便被尊为天下道门第一人。
可这位长白真人创下如此偌大名头之后,却并未在中原开宗立派,而是孤身返回塞外长白山,就此杳无音信,几百年间长白门也从未有人踏足中原,或是与中原道门通过音讯。
若不是王九光手持陆沉鞭突然在南方诸省现世,世人早已忘记道门中还有一座位于观外的长白门,世间还曾有这样一条威猛绝伦的陆沉鞭。
陈兆铭所使精卫羽剑,乃是师祖武云休和师父万俟云雨二人共同锻造而成,宝剑取自天下灵鸟之首的精卫之羽,正是为了配合陈兆铭一身高超的禁法修为而量身打造,剑成之日,便被列于天地神兵榜上,被尊为地榜第二名之高。
在这之前,陈兆铭对这所谓排名从未有过介怀,不论任何神兵利器若是所用非人,也不见得能有多大的威力,反而若是自身功法高深修为通玄,仅凭枯枝残铁也照样可以断江开山。
可是自从王九光所用陆沉鞭名声渐起之后,陈兆铭心中便有稍许不悦,这倒不是他心胸狭隘沽名钓誉,对一件法宝的排名耿耿于怀。
这其中多半还是为师门荣誉而考量。
长白真人归隐百年之后,伏龙观创观始祖玄天子师兄弟三人才从天宗入世,即便这六百年来伏龙观如何斩妖除魔,济世为民,历代观主也从未被人称过所谓道门第一人,而所谓道门之首的尊称前面也还加上了“出世”二字。
那长白真人何以得享如此大名!长白真人是天下道门第一人,那长白门岂不是天下道门之首了,这六百年来伏龙观声名鹊起,岂不是占了长白门淡出中原的便宜?
这便是陈兆铭所介怀的其一。
其二,自己成名法宝精卫神剑乃是师父、师祖所造,精卫神剑屈居陆沉鞭之下,岂不是说师父师祖二人也在长白历代观主之下吗?
此两种说法并非是陈兆铭擅自揣测出的疑心暗鬼,自从王九光横空出世,陆沉鞭长白门的名号又再次被人提起之后。
所谓伏龙观长白门孰高孰低的争论便渐渐升起了苗头。
陈兆铭身为伏龙观主传人,身负伏龙观兴衰之责,天下间有关于伏龙观的事情,他自然不能当完全当做耳旁风般置若罔闻,毕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长白门王九光六百年后突然出世,难说究竟有什么居心。
至于万俟云雨令陈兆铭和独孤煜赶赴洛阳,去趟这皇城和圣贤庄之间的浑水,有没有拉拢皇城势力,借以抗衡已有出世苗头的长白门的意图,那除了万俟云雨自己,外人就根本无人得知了。
陈兆铭这几年来耳中所听,除了王九光所坐侠义之事外,更多的则是他如何被南方道门同道所憎恶排挤的传闻。
不论道门出世之首的伏龙观,或是任何小观小庙,出家修行之人也需要穿衣吃饭,这日常开销大多都是依靠乡里百姓的香火供奉。
门面大些,名头响些的门派自然不需要为这些生计而发愁,例如伏龙日常的香火供奉不仅可以支持观中弟子的日常开销,偶遇灾荒之时,还会拿出积攒粮款用作赈济灾民。
可天下毕竟只有一座伏龙观,也只有伏龙观才能令皇家钦点,日常香火不断,南方州县连年受到战火波及,再加上近年来水旱两灾不断,百姓自己尚且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又哪来的闲钱去施舍道观寺庙呢?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稍小些的修行门派这日常上门香火一断,便需要自寻财路才能支撑下去,可不论务农还是经商修行之人都不会做,也更不屑于去做,这财路也就只有靠自己所擅长的降妖捉怪,驱鬼辟邪了。
正因如此原因,近些年来南方各大州县才出现了极为有趣的现象,平日里或是隐居深山或是端坐观中,常人根本无缘得见的这些“得道高人”们,竟开始四处自荐登门,见人便宣传自己种种所会的高深道法。
修为高些的便专找高门大户,修为低些的便只能走街串巷,或是游走于山野村落之中。
这些略有道行的修行中人,只需略微用些法术便可以糊弄住世人,只要肯拉下脸面来,想要赚些香火钱自然不成问题。
随意看看风水,改改命格便可以数月衣食无忧,若是遇上冤魂厉鬼缠身,那便如同发了横财一般,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
而王九光此人却偏偏坏了这“大好规矩”,每每撞上妖邪恶鬼不问价钱随意斩杀不说,遇上些贫苦百姓甚至还会解囊相助,自从他扰乱了捉鬼驱魂的“行市”之后。
这南方道门已然遵循了数十年的“行规”便就此土崩瓦解,一时间“王九光行侠仗义”,“王九光驱鬼不要钱”的大名便传遍了南方诸省,先是荆襄两地各州县百姓再也不去道观祭拜,若是遇上怪异之事也不再筹措银两去请人,而是翘首期待王九光的到来。
说也奇怪,王九光此人一向独来独往,探听消息的能力却是极强,荆襄两地不论何处州县出了妖邪,王九光必然不日便到,令人怀疑这王九光难不成是九胞胎,兄弟共有九个不成?
“分别是王一光,王二光,王三光……,直至九光。”
否则他孤身一人又是如何一边打探搜集情报,又一边降妖捉怪的呢?
不过数月之后,荆襄两地的中小道门便彻底断了香火生计,再也无人上门供奉。
这其中一部分便转移阵地,远走他乡,你王九光能在荆襄两地不日便到
你仗着遁法高超也就算了,可出了荆襄,这天下之大,总不能都让你王九光占了吧。
另一部分香火被夺之后便起了凶险歹心。
常言道:“断人财路有若杀人父母”,王九光断的可不仅是常人的财路,而是身具修为之人的财路,又岂能不招人记恨。
王九光做的是行侠仗义之事,道门中人即便心中不满,也无法对其光明正大的兴师问罪。
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五年前,便有十几名心肠歹毒的白莲门弟子企图用计加害王九光,这些道门败类收买了一座村落的村民,让其谎称村中有厉鬼作恶,这些白莲门弟子便埋伏在所称厉鬼出没之地,准备将其伏击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