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庚回到沧州后,将歩鹿孤乐平和张彦橘召来,落实他不在这些天沧州以及河北东路军民两政的进展。
目前沧州七成耕地都在柴大官人名下,让流民种粮暂时不要想,好在沧州靠海,在张彦橘的主导下,渔盐两业已经张罗开,加上已经收上来的夏秋两税,保证了河北东路居民和流民的基本生计,和呼延庚所需要的开煤铁矿的费用
呼延庚现在治下,有日后世界上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两大钢铁产地:除唐山以外的河北,和唐山,下辖的煤矿和铁矿是不缺的,而且基本未开发,矿源很丰富,发榜招贤,流民中也有人才,为了妻儿一口饭,见到石炭工人的岗位都是抢着来。张彦橘办煤铁矿,还是按照宋朝官办的思路,先办了一个碳监和一个铁监。呼延庚又曾把民兵训练手册中的找出一些内容张彦橘作参考。
这本民兵手册基本就是用来在苏军的履带碾过黑龙江大地之后培养游击队用的,里面就有一支孤立无援的游击队如何开辟根据地的教程,而里面关于煤铁厂的案例,就是当年铁道游击队如何在日军眼皮底下建立起陶枣煤矿和炼焦厂,为给沂蒙山根据地配套,以及1942年反扫荡中物资销毁、转移、工厂保全的全过程。
当然,呼延庚只给了张彦橘关于工厂组建和管理的相关内容。
张彦橘现在就在向呼延庚汇报:焦炭现在还做不了,炼铁和炼钢只能用木炭,已经建起了一个炭窑场来烘制木炭。而在石碑河与黄浪河沿岸修造水车,用水力驱动风箱来炼铁,用煅铁和铸铁混合来炼钢。这些都是宋代旧有技术,不用呼延庚操心的。
“将主所送来的磁州铁矿工人,足堪大用,属下已量才施用,以每人年一贯钱签下合约。”
《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中说:“使至磁州锻坊,观炼铁,方识真钢。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磁州在宋代就是冶铁大镇。呼延庚过磁州,粮食钱财没有多要,而是把武安铁矿还残留在那里的矿工和铁匠带着家属打包带走,送到沧州,当地著名的十米高炉的图纸自然也落到手上,交给张彦橘。
呼延庚问:“那每日铁产有一万斤吗?”
张彦橘为难道:“高炉都是初建,要正式投产,还需时日。”
“那慢慢来吧,此事急不得。建高炉现下是谁在管?”
“李云。”
呼延庚拍拍额头,是该找个时间把自己手下的技术人员梳理一下,确定个待遇了,他顺口让王贯清记下来,他要抽时间见见各个行当的主管。
接着他又问起流民安置事:“有多少人愿意去泉州?”
“连流民带家属,万余人。”张彦橘回答,这个数字大大低于呼延庚的预估,流民即使背景离乡,想要跑到福建那么远的地方的人也不多。
呼延庚倒不介意人少,这批流民到泉州,主要是到船厂做工,人多了泉州方面也接收不了。
现任泉州知府是呼延庚的本家叔叔——呼延庆,两人还未出五服。
呼延庆也是呼延守信之后,在政和年间担任平海军知军事。
当年赵佶要与金国缔结海上之盟,让各地推荐使臣人选,政和八年(1118年)四月,登州守臣王师中上奏说武义大夫马政可以担当使臣,平海军知事呼延庆通晓外国语,又博学多闻善于辨谈,也可以委派。
于是皇上派马政和呼延庆以及将校七人士兵八十人,同高药师一起出使女真,让他们以买马为幌子,商议联合女真(金国)夹击辽国之事。
而呼延庆两次使金,和马政、马扩父子一起完成了外交任务,为宋朝争取到了最好的合约条件——燕云十六州归宋——得到了朝廷的褒奖,成为泉州知州守市舶使。
呼延庚占领沧州之后,让张横等人四处征集船只,呼延庆在泉州管着市舶司和船厂的事情就被提起,呼延庚以子侄的身份,写信给叔父呼延庆。他们关系还没出五服,而当下呼延庚名声大振,被公认是新君的心腹,呼延庆也特别热衷认下他这一门亲戚。
这样呼延庚和呼延庆以及泉州船厂就接上了头,呼延庚要疏散流民,呼延庆需要工人,双方一拍即合。
渤海湾,黄河口,八艘巨大的海舶停泊着,海岸边已经搭起一座简易码头,要到泉州的百姓在这里登船。运送这批百姓的八艘大船有序的停泊着。
这八艘海舶可有来历,当年通义大夫马政和呼延庆渡海使金,发起海上之盟,赵佶下令将用来通高丽的两艘“神舟”,六艘海舶都拨付使团听用。
而在这八艘大船完成了运送使团的任务后,就统一集中在泉州,由升任泉州知府呼延庆管带。
这八艘海舶,到现在已经十余年船龄,呼延庆以正规程序报废,然后遣了一个指挥的水手沿海上驶,将这些船连带水手都送给了呼延庚。至于呼延庆私人得了什么好处就不细说了。
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六艘较小的海舶“皆以全木巨枋搀叠而成,上平如衡,下侧如刃”。全船分三舱,中舱又分四室。防水隔舱很早以来已由中国人首先发明,“泉舶”更分了十三舱。“客舟”船头用石丁石作锚,“上绾藤索,其大如椽,长五百尺”。抛锚起锚则使用滑轮。如遇“风涛紧急”,还须加抛“游矴”。船尾的正舵有“大小二等,随水浅深更易”,另加设两个“三副舵”。船舷两侧“傅大竹为橐以拒浪”。装载人与货,则以竹橐当吃水线,“水不得过橐”。主桅杆高十宋丈,前桅杆高八宋丈,共装帆110幅,正风用帆,“稍偏则用利篷”。“风有八面,唯当头不可行”,可见是高效率的航帆。
而两艘“神舟”则是两万料的大船,“神舟之长阔高大、什物器用、人数,皆三倍于客舟”,“神舟为二万料以上的大船,载重11000石以上。”呼延庚将两艘神舟取名“定远”、“镇远”,将其他六艘三千料的海舶取名经远、致远、来远、平远、靖远和济远。这样起名并非他特别喜欢八大远,恰恰相反,他对八大远已经审美疲劳,这八艘已经十几年船龄的船上,很快就会退役,这样八大远的名号很快就可以消失了。
除了正在上客的八大远,渤海湾里还有很多渔船,渤海湾著名的带鱼和小黄鱼产地,而宋代这个渔场还未开发过,所以这里的渔获能够供给平州和河北东路的全部所需。
河北的宋金两军还在僵持着,大战没有,小战不断,呼延庚抓住这难得的清静,和张彦橘一起把技术人员的级别定了出来,比如最擅长烧土的李云,呼延庚就直接以宣抚司的名义给了他一个正九品的将作监监押,比神火将军魏定国低两个级别,在河北东路转运判官衙门领薪水。
呼延庚在沧州把一干事务处理完,却收到了一封信,他一看写信的日期,心中叹了口气:过年了呀。
冬日的寒风吹拂着秀丽的百年汴梁,给皇宫、民居、汴河披上一层凛白的冬意。
腊月二十三日小年后,城中各家祭祀祖先的鞭炮声便是此起彼伏。噼里啪啦!鞭炮的味道、声响在城中大街小巷中回荡。年味便渐渐的浓郁起来。
百年汴梁,人口百万户。年节将近,棋盘街、灯市、城隍庙市、西大街等地汇聚南北货物的商铺、街巷中人流密集,繁华难言。操着各种口音,穿着不同装束,带着不同目的的人们穿梭其中。
或是挑选、购置年货:金银橘、芙蓉糕、洁粉梅片、给小孩子玩耍的拨浪鼓、年画、福字、春联、鞭炮。
京城风物,大抵如是。在这普通人的世界、生活中,彰显着太平盛世的气象。去年除夕时正值金兵围城,合城一片凄凉景象,到今年年底,金兵已经退去九个月,汴梁城内慢慢恢复,大部分汴梁居民的心思只有一个:先过个好年。
直显文阁张崇带了两个小厮,沿街采买,到了一家店铺,他叮嘱小厮:“给小姐姑爷的年货,专备一套,买些小孩玩具。”
“老爷,姑爷还没有孩子。”
“别多话,叫你买你就买。”张崇心想,这事情得催催他们。
小厮进店铺去了,张崇站在街边,吹着冷风,让自己头脑清晰一些:自己的父亲到了南京应天,安抚京东西路,自己是不是可以跑一个应天府的官儿,可以在父亲面前侍奉?
他这么想确实是出自自己的孝心,但另一条意见却窜进脑中:父亲张确因为守隆德和王禀合作的原因,已被看作新君一系,能够调到应天也是太后的恩典,自己再跑到应天去,那自己和康王的这条线就断了。
他不由得暗叹一句:忠孝难两全。
“忠孝难两全。”张婵正在看呼延庚收到的信,是从延安府家中寄来的,听见呼延庚在一旁念叨。
求收藏、评论、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