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开始前,先对一些书友的问题做些回答和解释。创作小说对我来说完全是新手上路第一遭,大神们相当于是有自己风格的雕塑家,面对一块石料该从何下手那是胸有成竹,我呢就像个学徒的生瓜蛋子,东敲一下西凿一下,小说情节上可能搞的大家有点莫名其妙,所以在这里用游戏化的大纲来说明一下,好让读者能有个连贯的剧情线作为参考。
禅达相当于上手教程,可以理解为新手村,但也不完全是,这个后面会有说明。城镇、集市、村落发布任务并提供补给,穿越初的海滩(出生点)、农兵巡逻的青石卡南侧山道与码头附近的河滩草荡等地就是供生产、任务、打野、采集等活动的野外区域,但主要是体验并融入中世纪的生活(人的从众、抱团心理),打怪练级的模式毕竟落伍了。海寇劫掠是大剧情开始的前奏,冈定袭击河滩、与阿拉西斯二世的暗中联系则可以视作触发剧情,相当于那条死亡从天而降的黑龙(把大boss放出来装个逼),通往费尔辰湾的青石卡山道是冒险探索区域,经历并完成相应主线剧情后开启北段,历尽艰险后来到相当于前期副本的走私据点。但不是传统副本那样的杀杀杀,而是一个隐藏了游戏主题的教学任务链,旁观走私商人拉蒙在光暗两个世界的不同势力间游走,同时开启善恶及副职。
关于善恶,如果是常逛论坛的骑友,肯定是一看就懂。前期发家致富是烧村、贩奴、拦路抢劫,还是苦逼的跑商、送信、做佣兵、当趟子手?相当于各人玩法上的不同选择。
关于副职,这里以中世纪的教会修士为例,主职业是侍奉上帝的神职人员,但其实大部分人除了神学外都有其它方面的涉猎。比如说商人、导游、博物学者、农场主、医生、炼金术士、放贷人、建筑师、谋士、画家、音乐家、教师、酿酒师等等,基本上中世纪最爱搞科研、最会赚钱以及各种千奇百怪都能和这些神的仆人扯上关系。他们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扩大影响力,活人bbq往往是因内部的权力倾轧而起,贞德以外被烤了的人大部分都是教权斗争的牺牲品,宗教不过是被人利用的工具。现代人关于宗教的蛮愚印象,大部分来自后世文学作品的误导,除了教会逐渐失去对知识传播途径的垄断这个因素外,还有新兴资产阶级带来的各方面冲突,基本上还是世俗与信仰之间争权夺利的延续,至于烤人的传闻,主要还是随着黑死病的流行产生的。
对统治者来说,烧个“巫师”就能暂时转移大众舆论视线和平息民怨,实在是太划算了,一旦没效果那不是烧错了,而是信众中有人心不诚或堕落了,再挑个“巫师”出来烧一次……这话说得容易,但其实却意味着人类社会在面临不可抗拒的灾难时,秩序与道德的崩溃,历史上经历过黑死病的地方很多,但连病死者只要有能力安葬,基本上都是入土为安,死人不到万不得已都不烧,何况是活人。更多的还是像麻风病院那样的隔离村,任其自生自灭,而且相比钉十字架上立在道旁晾成风干肉,人要经历数天的痛苦才死亡,火刑反而算是人道的了。
扯的有点远了,套用一句骑砍2的宣传词,就是马上虽能打天下,但坐天下还是要靠政治手腕,按照“上兵伐谋”的说法,战争可谓是最low的手段。弗莱特视角的禅达剧情线完成后,按照人物友好度、声望、喜好、善恶选择阵营,转到相关的阵营主线,也可以保持自由身份继续弗莱特剧情线。
关于阵营,分为国家、民族、宗教的多重阵营关系,可以都选都不选或者只选其一,并非为了形成不同阵营间见面就是干的对立情形,不同的宗教及教派带来不同的职业加成并影响发展,而且也是后期剧情的伏笔。弗莱特的剧情线会通过五人众隐藏身份的揭晓逐渐展开,期间会与国家分立过程中的各条阵营主线有交集(小说里芮尔典王国会逐渐分崩离析,演变为斯瓦迪亚、罗多克、维吉亚与诺德,再加上已有的萨兰德、库吉特,完成骑砍原版战团中的六国分立局面)。不加入阵营玩法更为自由,但前期缺少阵营带来的种种优势,不过中途在与各阵营主线交集时,因人物的邀请或同伴死亡带来的影响,可再次选择加入阵营,同样也可以继续自由无阵营。民族阵营相当于人物创建时的选项,国家阵营需特定条件加入或改换,宗教阵营则随时可改,但叛教后果严重需谨慎抉择(佣兵类职业因雇主变更改换阵营不受声望、友好度、善恶惩罚,除非违约或倒戈)。
五人众其实就是标准的组队模式,职业划分非常明显,“老好人”(骑士)、罗洛(战士)、老乔伊(盗贼)、“小山”(猎人),至于弗莱特则是“治疗”。此治疗并非传统网游中那种加血职业,而是类似于个人感染力对士气的维持或调节,可以理解为魅力或统率,毕竟是中世纪背景,不会加入魔法元素,最多来点对应宗教的狂热或神秘。当五人众或死或分别后,身为“治疗”(玩家的主角模板)的弗莱特终成长为独立的领军者,由一群伙伴组成的小势力(小规模的自由佣兵连队)头目,此时才算是新手剧情或者说是教学结束,真正意义上的出了新手村,开始书写自己的历史并缔造传奇。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游戏化设定,是因为最早我是打算以魔兽世界为背景世界,后来发觉魔幻元素太过虚幻,又容易让剧情失去平衡性,变成满级游戏人物下初级副本那种碾压场面。改用骑砍为背景世界后,刚开始用无限主神流写了几章,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且人物数据化导致中后期阅读趣味性的丧失,搁置良久后才因为冰与火之歌带来的感触重新开始写作。启发到我的是那种先丢一个或几个线索,然后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转换,循序渐进的揭示秘密以及互相之间关联的表现手法。让我突然有种悟了的感觉,这才觉得题材选择上并非要一味追求新奇,纯粹的人物故事同样能吸引读者,而人类的历史如此浩瀚,很多事甚至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时重演,素材根本不愁。
再次重申,小说里不会出现任何“黑科技”,弗莱特作为主角前期自带“不死小强”的隐藏属性,这已经等于是开了挂,真要说还给他开了什么金手指的话,那就是入梦。前文中他的三个梦境大家应该还有印象,看起来像里的出窍,但其实很鸡肋,以后关于探索自身穿越之谜的情节里会逐渐介绍原因。
自原始宗教时代起,神职者就一直追求着与神在精神层面上的交流,可神祗完全是人的主观臆想,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古时神职人员在幻想的同时会用到各种辅助手段,来进行所谓的天人感应。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上古时代的部族首领同时也是负责祭祀的神职人员,而巫与医是不分家的,其实就是在寻求最佳“辅助药剂”的同时,熟知了各种药物的特性后加以利用。所谓的“辅助药剂”各有不同,但无非是致幻、安神助眠和提神醒脑几种,反正就是追求那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去进行所谓的与神沟通。
说白了就是当时的人无法接受残酷的生活现状(生活水平低、平均寿命短),需要寻找一个精神上的寄托,作为活下去的动力,而神职者就应广大群众要求去进行探索,结果很遗憾没能找到,但没有可以自己编呀(是善意的谎言?还是野心家行径?真相已成为谜团),于是人类固有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行为渐渐演变为原始的宗教行为。
总的来说,即便赋予弗莱特这种具有宗教色彩的感应能力(其实还是人潜意识里主观幻想的范围,并不是什么超能力,感觉有点剧透太多了),他能感应到的都是同步发生的事,而且因为种族、信仰的差异,他敢对外宣扬就等于找死。十字军东征时期,整个社会都处在宗教狂热状态下,那种情形下教会或许能容忍异教徒,但绝对无法容忍任何争夺道统的举动,哪怕只是疑似。当时的教会与信众,就像蚂蚁与蚜虫的关系,争夺信众等同夺人财路。中世纪可不像现在,能够人手一本圣经,作为神父在那时只要能背诵圣经前几章就算是合格了,剩下的部分向信众布道时全靠自己编,反正一切都与上帝有关,只要宣示神性的中心思想在就行了。以他一个异教徒的身份,连卡拉德语都说不溜,也无法对穿越一事做出合理解释,空口无凭连五人众内部都说服不了,只能暂时蛰伏并依附于群体求存。由于他无法解释来历,为了保护自己就只能忍耐这种隐藏秘密带来的孤独和内心煎熬,恰恰五人众里一半都有秘密,与其他几个迫于生存现状的同伴相比,“空降”下来的他则是个行动派。只是当前他对禅达、对卡拉迪亚完全陌生,体力、脑力在同伴中又不算出众,外在环境的陌生不算大问题,他已固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突然面临改变甚至冲突,这才是他急需要去克服、适应的,从而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摆脱团队负担的身份,迎来个人能力在团队中的爆发。
部分情节概括大致如下:禅达金事件、王都叛乱、符文石碑、王女北狩、萨格森易名、日瓦车则会战、苍狼啸月、大赦令、诺德兰国王、卡拉迪亚之心、珠宝控、格鲁恩沃德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