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文却忽然问道:“父亲,还有一事儿子不明,为何要将几个叔叔或兄弟也送到五城学堂读书,而不是继续留在皇家学堂?”
听到文的话,众人纷纷转过头,用责备的目光看向他。顶点 23S.更新最快‘嫂子/娘亲好不容易让气氛轻松些,你干嘛要问这样严肃的问题?’
可文看到他们的目光后却十分诧异。文与他们不同,他不是熙瑶姐妹的儿子,平日里很少在坤宁宫与熙瑶在一起吃饭,听到熙瑶的话后众人都轻松了些,可他却丝毫感觉不到轻松,反而更加紧张,为了舒缓紧张之情他才问出了这个问题。
允也没想不到文的心理,所以此时心中对他略微有些责备之意。不过既然文问了出来,他自然会回答。“文,父亲要送到五城学堂读书的宗室子弟,都是不会加封为亲王之人。”
“他们既然不会被加封为亲王,也就不会成为一国之君,未来要么混吃等死要么辅佐父亲或各藩国之君。”
“也就是说,他们将来对大明或藩国的用处与父亲要在五成学堂培养之人的用处一样,朕所要教授给他们的东西,也与要教授给你们的东西不同。所以父亲要将他们送到五城学堂读书。”
“这,”文也想过缘故,但从来没有想到是这个缘故。不仅是他,在场所有人,包括熙瑶在内都十分惊讶。
“为何自古以来太子要单独教导,而非与其它皇子一般受教?就是因为太子身为储君,未来的国君,要学的东西与一般的皇子不同。有许多治国之术只能传授给太子。”
“本朝与之前历朝历代有不同之处。父亲加封了许多亲王为藩王,他们虽然不会统辖如同大明本土这般大的土地、这般多的人口,但也要学治国之术,所以父亲要将所有亲王或世子留下,与你们一起上学。”
“瑶儿,夫君之所以一直没有重建詹事府,也是因此。既然太子与藩王都要学习治国之术,那让他与诸位亲王一同学习便好,何必为他单独设立詹事府?不过夫君可以让皇家学堂的诸位先生任命詹事府的官职。”
不过虽然他这样说,可允不设立詹事府还有另外一个缘故。设立詹事府任命官员,太子就会有自己的班底。若是如同允这般当太孙没几年就要当皇帝,有自己的班底当然是好事;可对于文垣来说,有自己的班底未必是好事。
允今年才二十多岁,即使按照大明正常死亡的皇帝的平均寿命也能活过五十岁,这就意味着文垣要当三十多年太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班底慢慢的就会与允任用的大臣产生矛盾,有可能导致为太子与皇帝之间的矛盾。历史上几次废太子事件,比如戾太子事件和胤事件,和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在父子或兄弟矛盾激化的过程中都少不了双方亲信大臣的矛盾加剧。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允干脆就不为文垣设立班底大臣。
对熙瑶说完那句话,他又转过头来,对允、文垣、文、文圻等人说道:“你们将来都要成为一国之君,需要懂得治国之术。可有些东西,是做大臣的难以教导你们的,所以从今年开始,兄长要亲自教导你们这些东西。”
“当然,你们也可自学。司马光所编的《资治通鉴》,就是非常适宜用于自学的书。若是你们能将《资治通鉴》从头到尾都看懂了,不需兄长来教也可。”
“知道了,皇兄/父亲。”他们纷纷答应。
允又说了几句,问他们可还有其它问题。众人纷纷摇头表示自己没有其它问题了。允遂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好好用饭。适才兄长与你们说了这许多事情,你们回去后要多想想。尤其是你允,你今年已经十五岁了,说不准哪一日兄长觉得哪一块地方需要封一个藩国,就将你封过去。在你正式封藩前一定要认真学习。”
“是皇兄,弟弟一定认真学习。”允脸上现出高兴的神采,答应道。
“嗯。”允点点头,不再说话,开始认真用饭。其他人也重新端起饭碗吃起来。
适才他们已经吃了五六分饱,又吃了一会儿就都吃饱了。允刚才说的事情对他们影响甚大,谁都没有多少心情再闲聊,所以允、昀蕴、昀芷纷纷告辞离去,允也没有挽留。
“允,今日天色已晚,你就在宫里歇息一夜吧。正好你母妃也想你了,去你母妃的寝殿歇息。你原来所住的殿阁还都保持着原样,丝毫没有动过。”
“弟弟谢皇兄了。”允笑道。
允又与他说了几句话,命宦官送他去母妃的寝殿。
“父亲,儿子也向父亲请辞。”待允姐弟都走了,文也上前要告辞。
“你也回去吧。父亲多着几个下人护送你回去。”允说了一句,之后双手放在他的肩膀上,盯着他的眼睛说道:“文,你是父亲的长子,将来父亲一定会封一个天府之土给你。你可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父亲的期望。”
“你母妃虽然一心对你好,可她毕竟限于见识,对你的有些教诲未必真的对你有好处,你一定要学会鉴别。”
“你虽然与文垣、文圻不是一母所生,但在父亲的心目中,你与文圻并无不同。你一定不能妄自菲薄以为父亲如何如何。也一定要亲近你的两个弟弟。”
“皇后身为你的母后,又有文垣,不会想着害你。父亲今日让你在坤宁宫一同用饭,就是希望你能亲近你的两个弟弟,拉近你与你母后。”
允说了许多,最后对他说道:“总之,文,你记得,父亲所吩咐你的一切,都是为你好,你一定要听从父亲的话。”
“是,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