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晋阳王萧秋宸和安远侯龙戟,大概是大周历史上最具有传奇性的人物之一。
晋阳王之前,大周的皇子只许娶不许嫁,从来没有下降的说法。但是晋阳王身为万昌皇帝和端敬皇后最宠的儿子,偏偏开了这个先例,下降当时的卫国公府二少爷龙戟。
不但如此,晋阳王还成功地带歪了他的弟弟青阳王。所以到了他最小的弟弟南阳王时,端敬皇后坐不住了,公然表示他的最后一个儿子绝对不允许嫁出去。
然而,晋阳王的传奇与他的婚事几乎没有关系,算有,也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晋阳王大婚时,万昌皇帝当着满朝文武宣布,下降的皇子和公主一样的待遇,即婚后保留王位和食邑,但生下的孩子不随萧姓,也不得继承王位。
对此,晋阳王和青阳王毫无异议,他们的儿女分别姓龙和姓殷。
万昌皇帝中期,朝廷重开海禁,大力鼓励民间船只下南洋、下西洋,凡是有人敢出外海做生意的,皇帝会派遣战船给他们保驾护航。
繁荣的海上贸易给大周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黄金白银,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高速增长。当皇帝的,从来不会嫌自己统治的人多,可是人多地少,也是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到了景和年间,如何安置大量新增的无土地人员已经成了朝廷的一大难题。
赋闲在家看孩子的晋阳王给他的皇帝兄长上了道折子,说是可以由朝廷出面,进行迁民。他曾经去过南洋诸岛,知道那里有许多丰饶的无主土地,只要有人愿意耕种,不愁没有饭吃。
此言一出,犹如狂风过境,瞬间在朝堂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有人说晋阳王异想天开,国人长期以来的观点是故土难离,迁民去海外,太不现实了。
更多人却在想,此事并非没有可操作度。天大地大比不上吃饭最大,肚子都填不饱的时候,谁还有心思去想别的。朝廷要迁民,首先挑选的肯定是那些没有土地吃不上饭的人。
景和皇帝很赞成弟弟的看法,他也拿得出银子来办这件事,只是……
如此重要的大事,朝廷必须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出来压阵,而这个人选,却不是那么好定的。别看那些个大臣个个在朝上说得头头是道,真让他们去南洋,他们肯定能找出十倍的理由来反对。
毕竟,被迁徙的老百姓是走投无路了,他们在家一无所有,连饭都快要吃不起了,可一旦去了南洋,虽然背井离乡,却能从此拥有自己的土地,因而迁民的政策对他们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大臣们不一样,他们在京城过得舒舒服服的,谁都不愿意一路颠簸去南洋受苦。景和皇帝固然可以强行下旨命人去,但是天高皇帝远的,领头的人不用心,好事也能变祸事。
见皇帝兄长一筹莫展,晋阳王又上折子了,不是没人愿意去南洋吗,我和驸马去。
后来的事情便是所有人都知道了,像萧明川和顾渝这样的年轻人,几乎都是听着这两位的传奇经历长大的。顾渝为什么那么遗憾,是因为他觉得自己错过了活生生的传奇。
见顾渝一脸向往的神情,却迟迟没有动筷子,萧明川提醒道:“阿渝,你要见三叔公他们以后还有机会。可你要是再不吃,小馄饨要凉了,凉了可没那么好吃了。”
萧明川的话打断了顾渝的遐思,他低下头,看了眼洒了满满一层辣子的小馄饨,顿觉食欲大开。再夹起一个尝尝,果然味道不错,难怪老晋阳王和安远侯千里迢迢回来也特地来吃。
见顾渝吃得尽兴,萧明川长手一伸,从他碗里夹了个小馄饨走,同时笑道:“阿渝,你放那么多的辣子,小馄饨本身的香味都被掩盖住了。”萧明川好像忘了,让老板加辣子的人也是他。
顾渝对萧明川这种无聊的抢食行为很无语,是他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萧明川也没这么幼稚过。皇帝这是怎么了,最近的行为如此反常,他都快要觉得他不是他了。
“呼呼,怎么这么辣啊,呼呼……”萧明川单纯是好奇,顾渝那碗红通通的小馄饨是什么味道,吃到嘴里才猛然意识到,论吃辣子的功力,他和顾渝不是同一水平线上的人。
看到萧明川辣得眼泪都要出来了,顾渝放下碗筷,好心地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萧明川倒了碗凉茶。萧明川接过茶碗,一口饮尽,又把碗递了回来,呼呼吸着凉气叫道:“再来一碗!”
“哦。”顾渝又给萧明川倒了碗茶,还提醒他:“二哥,喝汤比喝茶更有效。”
萧明川这回改成慢慢喝了,一边喝一边瞪大了眼睛:“热汤喝下去更辣好不好?”
顾渝点点头,重新拿起碗筷,并不否认地说了句:“我知道。”
萧明川差点被顾渝的话呛住了,知道更辣你还让我喝汤,皇后你要谋杀亲夫啊,谁知顾渝又道:“可是热汤热水喝下去,真的更能止辣。”至于这个经验他从哪里来的,不告诉萧明川了。
连喝两碗凉茶,萧明川还是辣得大喘气,他半信半疑地端起碗,轻轻抿了半口面汤。
刚被浓重的辣味刺激过的舌头接触到余温尚在的面汤,感觉那叫一个酸爽,但是最辣的一阵熬过了,后面好受多了。萧明川好奇地瞥了顾渝一眼,怀疑他小时候是不是也被狠狠地辣到过。
吃过美味的小馄饨,顾渝问萧明川,他们是不是可以换马了。梅山距离上京城并不算多远,他们再坐马车走下去,说不定要坐到梅山了,哪里还有工夫骑马。
萧明川倒是不反对顾渝的说法,他只是说,刚吃了东西跑马,对身体不太好。
于是,两人重新登上了马车。这回不用萧明川苦心积虑再寻找话题了,顾渝主动向他问起了有关老晋阳王和安远侯的事。他不明白,萧明川和他们明明应该是没有见过面的,怎么互相都认得。
晋阳王和安远侯去南洋的时候,先帝还不到十岁。那个时候,谁都不会想到,在未来数十年的时间里,这对战斗力超级强悍的夫夫会一步一步蚕食掉南洋诸岛,将其全部变成了大周的领土。
从最初零散的几个小村落,到如今繁华的南洋十三郡,南洋诸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景和年间,所有迁徙到南洋的百姓都是朝廷掏钱送过去的,到了地方按人头分土地,连续耕种五年以上,这块地归个人所有,条件优厚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即便如此,愿意去的人还是不多,只有在老家真是待不下去了,好多人才会去碰碰运气。
到了长泰年间,这一现象反了过来。朝廷不用再大规模地组织迁民,很多人看到自己的亲戚同乡在南洋发了财衣锦还乡,很自觉会出去闯一闯,南洋的机会比中原还是要多一些的。
算吕宋岛上几乎已经没有无主的土地,可往吕宋岛的南边走,还有大大小小很多岛。
晋阳王和安远侯从来没有刻意扩张过势力,但人口的增长天然对土地有着更多的需求。已经离家千里的人们习惯了没地往更远处走的习惯,大周在南洋的势力范围不知不觉越来越大。
换成其他皇帝,面对这种情况一定会感到棘手。南洋诸岛地盘大不假,可他们主要是自给自足,说是大周的州郡,还不如说是晋阳王的食邑,反正他是从来不上缴任何收入的。
也有人帮景和皇帝算过账,哪里还用晋阳王给他缴钱,他帮他养活了那么多在中原无田无地过不下去要闹事的人,已经是解决了很大的麻烦了,他不倒找朝廷要银子是很不错的了。
毕竟,南洋百废待兴,一切都要重头开始。更重要的是,晋阳王不是普通的王爷,他是下降的,如同公主一般。晋阳王的儿子不姓萧,而是姓龙,待他百年之后,王爵是会被朝廷收回的。
经过这么一算,很多人发现景和皇帝的精明之处了。
眼下正是南洋最艰苦的时候,凡事交给晋阳王去做,好坏都得他一肩担着。日后,晋阳王的儿子不能承爵,皇帝再封个儿子过去,顺理成章把南洋的一切收回来了,真是打得一把好算盘。
只可惜……
不了解景和皇帝的人太多了,他怎么可能是这般无情无义的人。
别说景和皇帝只有先帝一个独子,不可能把他派到南洋去,是他有其他的儿子,他也是没有这个打算的。
支持人们得出这一假设的是景和皇帝驾崩前留下的遗旨,他给大周新封了第五个铁帽子王,并命晋阳王长子龙若仞改姓为萧,入皇室玉碟,从此将晋阳王的王位永远传下去。
景和皇帝此举,彻底断了自己的后人拿回南洋诸岛的可能性。
因为南洋不同于别的封地,它距离中原太远,自主性太强,完全是在晋阳王的掌控之下。几代人过去,当两家的血统越来越远,很多事不好说了。
顾渝犹豫了许久,终究问出了心中的疑问:“二哥,祖父为什么要那么做?”
在顾渝看来,景和皇帝让晋阳王的长子回归萧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子嗣不丰,根本没有第二个儿子,侄儿算是很亲近的后辈了,南洋在自家人手里总比外人好。
如果不改晋阳王的王位为世袭罔替,到了萧明川这一辈,皇子们完全有机会去南洋发展。
今日的南洋可不是当初的荒凉模样,而且它的发展前景,是所有人都可以预计的。
萧明川笑了笑,眼中藏着某些顾渝看到了却看不懂的复杂情绪,幽然道:“祖父的做法有两种可能,一是他和三叔公兄弟情深,二是为了南洋诸岛的长久平静。”
顾渝眨眨眼,表示理解不能,只看萧明川和萧明青的关系,他不信皇家能有真正的兄弟情,哪怕景和皇帝和老晋阳王都是端敬皇后所出,至于后面那个解释,听起来也是很勉强的。
“阿渝啊,你可是问到我们家真正的秘密了。”尽管顾渝从小在宫里长大,可萧家有许多往事,是他未曾听说的。而萧明川若不是有前世的记忆,也不会知道自家如此多的前尘往事。
顾渝闻言一愣,抿了抿唇,低声问道:“是我不能知道的?”不管他和萧明川的关系如何,他都是从太极门抬进皇城的大周皇后,萧家老祖宗的事情,为什么他不能知道。
难得有顾渝好奇的事,还是问自己,萧明川怎么可能不回答,他略显夸张地惊呼道:“怎么可能?我瞒着谁也不能瞒着你的。只要是阿渝想知道的,我保证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景和皇帝堪称萧家史上得子最艰难的皇帝,他还是太子的时候迎娶了青梅竹马的太子妃,两人恩有加却大婚十年无子,朝上朝下说什么的都有,万昌皇帝和端敬皇后也压不住流言蜚语。
太子无子乃是动摇国本的大事,当时有渴望从龙之功的人提出换太子,理由是与其让太子过继兄弟的子嗣,还不如一步到位,不然日后嗣子登了基,没有不给亲爹争名分的。
在风言风语愈演愈烈的时候,晋阳王给万昌皇帝上书,把自己嫁出去了。
“二哥的意思是说?晋阳王下降,根本不是传说中的他对安远侯得要死要活,到可以为他放弃一切?”被萧明川这么一说,顾渝难掩失落的情绪,为什么浪漫的故事会有如此现实的背景。
萧明川笑眯眯地执起顾渝的手,修长的手指在他光滑的手背上抚了两下,轻声道:“怎么不是了?阿渝,有些时候原因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结果。三叔公的选择两全其美,不是很好吗?”
老晋阳王怎么可能不安远侯,算有维护兄弟之情的原因在里头,可设身处地想一下,让萧明川为了顾渝放弃皇位,他绝对是做不到的,他更愿意和他一起共享万里江山。
因为那个人是景和皇帝,也因为那个人是安远侯,促使老晋阳王做出这个选择的,从一开始是两个人。
“那么祖父把南洋诸岛给了三叔公的后人,算不算是投桃报李?”由于晋阳王退了一步,朝廷少了一场夺嫡之争,景和皇帝作为回报,让老晋阳王在某种意义上和他平分了天下。
见顾渝没有在意自己的动作,萧明川干脆把他的手握住了,凑到他耳边道:“还是那句话,两者兼顾。南洋十三郡能有今天,三叔公父子功不可没,真让萧明青去了南洋,他又能做什么?”
顾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南洋十三郡是晋阳王父子两代人努力经营起来的,势力自成一统。萧家的皇子们这个时候想过去摘桃子吃,的确是晚了点,还不如把姿态摆得高一点。
顾渝刚刚反应过来,萧明川说了半天,竟然没有回答自己最初的那个问题。正要催促他,陡然发现自己的手落到了萧明川手里,顾渝嗖地一下把手缩了回去,朝外面吼了声:“停车!”
萧明川此行带的马车夫可不是真正的车夫,而是贴身影卫兼任的。白虎的武功深不可测,赶车不过是副业而已,他听到皇后的声音,想起皇帝之前的吩咐,立即把车停了下来。
“二哥,我有点困了,出去骑马转转。”顾渝说完落荒而逃,都没问萧明川去不去。
萧明川想着顾渝这会儿可能不好意思见他,跟侍卫们吩咐了声,让他们把皇后盯紧一点,不能让他发生丝毫意外,可又不能盯得太紧,让他觉得自己被人监视着。
侍卫们神色为难地领命而去,萧明川一个人留在马车上闭目小憩。
萧明川不是忽略了顾渝的问题,他是故意把话岔开的,因为他没法向顾渝解释,他和老晋阳王夫夫是在怎样的场合见过面。
众所周知,晋阳王去了南洋之后只回过上京两次,分别是为了端敬皇后薨逝和景和皇帝驾崩。而那个时候,萧明川尚未出生,他们之间没有见面的可能。
长泰三年,晋阳王上书先帝,提前将王位传给了世子萧殊。很少有人知道,在那以后老晋阳王和安远侯经常回到中原,一住是一年半载,非得萧殊和龙若何三催四请,才会回到南洋去。
萧明川第一次见到老晋阳王夫夫是在他刚登基不久的时候。
那时候,他像是顾太后手中拎着的提线木偶,他让他怎么动,他怎么动,没有一点自主权。每逢大朝,萧明川都特别无奈,明明他的意见无足轻重,偏偏每个人都要问他一声。
如果萧明川是个赶鸭子上架的小皇帝,也许他的心里还会舒服点。可惜他又不是,先帝从小是把萧明川当准太子培养的,因而他继位时年龄虽然小,却不是什么都不懂。
萧明川不明白了,如果那些大臣觉得他说的话没道理,他们为什么每次都要问他。
可要是他们觉得他的话有可取之处吧,不管他说了什么,顾太后都会补充完善。到了最后,也没有萧明川什么事儿,搞得他心情很不好,成天都很烦躁,觉得顾太后是故意在逗他玩儿。
遇到老晋阳王和安远侯是萧明川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他们给他指出了一条路,一条顾太后不可能插手的路。
诚然,萧明川没有**的指挥和调动军队的权利,可他自己愿意扎进去,南阳王是不会反对的,顾太后更没有理由阻止了,他手上没有军权。
或许在今天的萧明川看来,他当初认为的顾太后处处针对自己只是一种错误的认知。顾太后从来没在他身上投入过一丝感情,他只是把他看成自己的责任,他又怎么会刻意针对他呢。
可在年少的萧明川眼里,顾太后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的存在。
能够暂时逃离顾太后的威压,萧明川一点都不在意烈日军团可以称得上是残酷的训练。烈日军团是景和皇帝亲手打造的亲兵,人数不多,满编制也千余人,却个个都是以一敌数十的高手。
调动烈日军团不需要虎符,只要皇帝亲政了,他们无条件地听从于他。萧明川一度以为,先帝把烈日军团暂时托付给了南阳王。后来他知道自己错了,先帝更信任的人,竟然是老晋阳王。
萧明川见到老晋阳王夫夫的次数并不多,可每次见面,他们都在最关键的时刻帮了他。
前世,萧明川后来能够顺利逼得顾太后还政于他,他在军中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毕竟,南阳王把另一半虎符交给萧明川是在他彻底掌控朝局以后,也许那时他才认为他是个合格的皇帝了。
而在那之前,萧明川真正能够调动的,有且只有烈日军团。
景和皇帝本身是个高手,他身边的影卫搞不好都打不过他,他自幼不读兵书,却对战局的变化有着敏锐的感知和强大的控制力,属于不当皇帝去当将军也会非常成功的人。
这样一个皇帝调丨教出来的亲兵,那不单是厉害的问题了,而且非常地慕强。
先帝却不是景和皇帝那样的人,他是皇家的独苗,自幼被所有人捧在掌心,读书理政的基本功没问题,可对军事,那是真不懂。烈日军图在先帝手里,也不过是普通的禁卫军了。
是老晋阳王告诉萧明川,像景和皇帝那样去用好烈日军团的,萧明川做到了。
北疆激战正酣的时候,萧明川和烈日军团的突然出现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他不仅救了叶铮的命,也让手握重兵的叶鸿看到了,他的皇帝不再是顾太后手上拎着的小木偶。
兵多将广的大周不需要他的皇帝御驾亲征事必亲躬,但是皇帝本身是个熟知军事的人,却是所有带兵的将领都希望看到的。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除了刚开国的前两代以及边疆战事不断的时代,在朝堂上,都是文官的地位高于武将,从来没有例外的。
让一群根本没有看到过真实的战场是什么样的文官对自己的胜负指手画脚,赢了说是有伤天和,输了说有辱国体,再要是遇上个同样不懂行的皇帝,武将们的日子着实不好过。
大周的前几代皇帝对武将的地位比较尊崇,尤其是万昌皇帝和景和皇帝,这两位在位期间,一个彻底打垮了柔然,另一个全面开发了南洋。
到了先帝登基,情况变得有些不同了。先帝倒是没有看不起武将的意思,只是他本身不通军事,于是很多时候,他的观点和看法会更倾向于朝上的文官集团。
发现小皇帝是个熟读兵法精通军事还能亲自带兵的人,以叶鸿为首的武将们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不需要皇帝亲自上战场,可他们需要他明白他们到底做了什么,而这些都是很不容易的。
萧明川手上只有一半虎符,他暂时还指挥不动军队,可他皇帝的身份是无可争议的,不管叶鸿等人是被他哪方面的才能征服的,他们忠于皇帝,这个出发点绝对是没错的。
萧明川确信,如果没有老晋阳王的指点,他根本想不到曲线救国的途径。
除了已经退位的老晋阳王,现任晋阳王萧殊和世子萧明楚对萧明川同样忠心耿耿。当初,萧明青勾结外贼,发动宫变,几乎将内外交困的萧明川逼入了绝境。
萧明川低估了萧明青的野心和下限,大家都是皇子,他还是长子,不甘心可以理解,有机会要奋力搏一把也是人之常情,可萧明青为了一己之私,竟然出卖大周的利益,实在让人不能容忍。
危急时刻,萧明川让四大影卫护着顾渝和萧岭萧岚离开皇宫。
不是萧明川对萧明青毫无反手之力,而是他的行动来得太突然,打得萧明川措手不及,只要他和叶铮可以撑到援兵到来,一切会好转。
“陛下不跟皇后和岭儿岚儿一起走吗?”自从进了宫,叶铮再没叫过萧明川二哥。
萧明川摇摇头:“青白朱玄武功高强,有他们四个在足够了,不必再添上一个朕。”他当然明白叶铮的本意是什么,可萧明川怎么做得出自己去逃命,再让叶铮一个人面对所有危险的举动。
萧明川没有高估四大影卫的身手,他们的确保护好了皇后和两位皇子的安全。
只是那个时候,萧岭的身体已经很差了,如何经受得住逃亡路上的颠沛流离。
萧岭病重,民间的普通大夫束手无策,四大影卫虽然各有所长,却没一个是擅长医术的,他们只能一天天地看着萧岭衰弱下去,谁都无能为力。
等到萧明川稳定了上京的局势,再派人找到萧岭,一切都来不及了。
后来,萧明川有想过,如果当时没让顾渝和两个孩子离宫,情况会不会有所不同。
然而……
萧明青勾结的外部势力远远超出了萧明川的估计,他根本无法想象,如果萧明青真的取代了自己的位置,他会把大周毁成什么样子。
在外城告破之后,上京的内城到底没有守住,那日的血战在上京的大街小巷里发生。
如果顾渝没有及时带着萧岭萧岚走,便是有四大影卫在身边,结局如何也不好说。
当萧明楚终于带着援军赶到的时候,萧明川已经是觉得自己输了,他抱着叶铮尚有余温的身体,久久没有起身,仿佛当萧明楚不存在一般。
明知道叶铮不是个细腻的人,他该对他的身体情况多用心的。那样他和他们的孩子,不会眼睁睁地死在他的面前。
那是个可怜的无缘尘世的孩子,他的生身之人直到临死前才知道他的存在。
悲痛欲绝的萧明川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叶铮若是不在,他未必能坚持到萧明楚来。
看着手持长剑全身银甲的萧明楚身板笔直地站在自己跟前,萧明川的脑子里闪过了一个很可怕的想法,他觉得萧明楚完全有机会杀了他。
萧明川和萧明青杀得两败俱伤,整个京城目前最有战斗力的是萧明楚带来的援兵。如果他杀了萧明川,宣布他是萧明青杀的,再暗中派人解决掉两位小皇子,皇位是萧明楚的了。
反正景和皇帝这一支只有萧明川和萧明青两兄弟,他们都不在了,不说萧明楚有勤王之功,是按照血统远近计算,皇位都能轮到他爹萧殊了。
事实上,萧明楚什么不该做的事都没有做,他单膝跪地,恭恭敬敬地拱手道:“臣救驾来迟,请陛下恕罪。”说完跪在原地不动了,任由萧明川发落。
在萧明川的有生之年,萧明楚对他始终如一从无异心。萧明川对晋阳王一系,也如景和皇帝一般优厚宽待。
一方面,萧明川和景和皇帝一样子嗣单薄,不需要对南洋有多余的想法,晋阳王一家怎么说,都算是自家人;另一方面,萧明川也想知道,有个又忠心又能干的弟弟是什么滋味。
萧明川不是因为和萧明青闹掰了,又觉得萧明楚和他亲近,才把堂弟看成亲弟弟。而是他一直怀疑,萧明楚是自己的亲弟弟,同父异母那种。
萧明川很早以前对自己的身世产生过怀疑,因为丁太后对他的态度,真是一点都不像母亲对儿子的。再是宫女出身地位卑微,再是儿子生下来被抱走,也不至于像她那样诚惶诚恐。
大周不是没有出过宫女出身的圣母皇太后,哪个不是安安逸逸享着老太太的福。皇帝是亲生儿子,这是什么都比不了的,只要太后不抽风,不干涉朝政,皇帝什么要求不会满足亲娘。
偏偏丁太后要自苦,她每天吃斋念佛捡佛豆,过得像个在家的居士。
要说丁太后对先帝有多深的感情,萧明川是不信的。她不过是一夕承宠,过后被先帝抛之脑后,若不是有幸生了个儿子,像丁太后这种低品级的宫姬,在先帝驾崩后是要被送到庙里去的。
萧明川最开始想的是,他的生母会不会是一个身份不够进宫的人,先帝不欲让他成为私生子,便说他是丁太后生的。可仔细一想,这样的说法根本经不住推敲。
先帝是什么人,他是前朝后宫一言九鼎的皇帝,他看上的人身份是要有多不堪才会连进宫的资格都没有。以先帝那种不留恋美色的性格,萧明川感觉这样的可能性太低了。
因而他放弃了无端的揣测,把自己的出生归结到先帝的一时兴起和丁太后的命中注定。不过相处时间太少,丁太后面对他又拘谨,萧明川和她并无多少母子情,只是尽到为人子的责任罢了。
一直到顾太后薨逝,萧明川才从伺候他多年的宫人口出打探出些许的皇室辛秘往事。
先帝是独子,兄弟姐妹俱无,从小玩得最好的是两位同龄的表兄弟,晋阳王的长子龙若仞和青阳王的长子殷容止。
青梅竹马,两小……
不对,这里是三小无猜,又都是异姓表兄弟,中间有什么情愫产生,完全是理所当然的。
只不过,三个人的感情世界里,注定有一个人是多余的。
而先帝最不幸的地方在这里,他的一生要什么有什么,从来没有任何人和东西是他得不到的。但他唯一一次上一个人,得到的却是拒绝的回答。
到底是先帝的旧事,顾太后的宫人也只知晓大概,反正先是先帝求而不得,再是龙若仞带着殷容止远走南洋,而顾太后嫁入东宫,则是再后来的事情了。
至于先帝登基后,他和改名萧殊的晋阳王世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
人们能够看到的事实是,萧殊匆匆被传唤回南洋继承王位,至此再未踏足中原。而先帝则在翌年新添一子,生母是乾安宫一名姓丁的宫女。
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当事人都已不在人世,萧明川没有办法证实自己离奇而疯狂的想象,但是顾太后刻意的漠视,晋阳王一家对他莫名的善意,都隐隐证实着萧明川的想法。
前世,萧明川知道这些事都太迟了,根本没法求证。如今他倒是有机会了,却深感踌躇,因为如果他的猜想是真的,那么先帝的做法,实在是太疯狂了。
在萧明川闭目沉思的时候,他感觉马车顶上多了一个人的气息,轻声问道:“朱雀,有什么消息?”朱雀也是影卫,轻功特别好,最擅长打听各种情报。
“回主子,两位老人家是从前面的小青山下来的。”意外遇到老晋阳王和安远侯,萧明川随即让朱雀去打探他们之前的行踪,他可不认为他们是特意来吃小馄饨的。
“小青山?”萧明川微微蹙眉,这是什么地方,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朱雀悄声回道:“小青山在前面不远处,因山上郁郁青青,便被周围的人叫了这个名字。属下打探到,小青山上人家不多,是山下有几户农家,山上有个小庙,叫做白云寺。”
萧明川更不解了,小青山并非名山,老晋阳王夫夫也非信佛之人,他们去那里做什么。他想了想,干脆吩咐道:“朱雀,追上皇后,让他回来,说我们今天不去梅山了,先去小青山。”(.txt.net )